2024年, 第5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4-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智能地球物理
  • 张岩, 孟德聪, 宋利伟, 董宏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185-19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地震速度反演方法面临的挑战是:时间域地震数据与空间域模型信息间语义映射的弱对应关系导致多解性; 神经网络将地震数据映射到速度模型过程中缺少有效引导,易受噪声干扰,影响反演精度。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强化U-Net的地震速度反演方法。首先,通过多炮地震数据特征叠加使输入网络的地震时间序列信号与对应速度模型之间的空间关系更加明确; 其次,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思想设计具有不同尺寸卷积核的模块,以增强网络对有效特征的学习能力; 然后,利用注意力门引导网络,增强网络重点关注的特征; 最后,结合瓶颈残差和预激活的思想,在网络中加入预激活瓶颈残差,避免梯度消失和网络退化。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地震速度反演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并在抗噪声测试中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
  • 处理技术
  • 王敏玲, 吴祺铭, 王洪华, 席宇何, 王欲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195-20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信号重建广泛应用的凸集投影(POCS)算法大都采用线性或指数阈值模型,虽然计算效率高,但由于难以完全消除缺失信号泄露引起的噪声,重建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阈值模型的POCS地震信号重建方法,将数值阈值转化为区域阈值,将区域滤波窗口作为阈值进行迭代更新。其核心思想是根据时—空域缺失地震信号的频率—波数(F-K)谱分布范围,在每次POCS重建迭代时按照一定规律选取固定大小的矩形或扇形区域作为阈值,将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变换系数分别保留和置零,以尽可能地保留有效信号的变换系数,构建了地震信号POCS重建的矩形与扇形区域阈值模型。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F-K域指数阈值模型的POCS重建,F-K域区域阈值模型对连续缺失信号的重建精度更高; 相比于扇形区域阈值模型,矩形区域阈值模型的重建精度和计算效率均略高; 与曲波域指数阈值模型的POCS重建相比,F-K域区域阈值模型的重建精度相当,但计算效率提高了约90%。
  • 地震模拟
  • 于鹏飞, 陈隽琳, 江佳萌, 杨小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206-21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01.2024.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海底Scholte波沿着海底流—固界面传播,具有典型的频散特性。Scholte波的频散特性可以反演海底浅层的横波速度,是海底横波速度建模的有效手段。建立准确的Scholte波频散理论模型至关重要。根据真实海水—海底环境建立水平层状海水—海底弹性模型,并利用边界应力和位移连续性条件推导了该模型的Scholte波频散方程及位移方程。分析了海水深度和海底物性参数对Scholte波频散特性的影响,6层海水—海底模型实验结果表明:①无论是硬海底还是软海底,Scholte波都具有明显的频散特性,硬海底Scholte波能量主要集中在海水中,基阶能量最弱,2阶能量最强,随着海水深度增加,Scholte波频散特性减弱; 软海底模型固体海底的Scholte波能量明显增强,此时海水深度对Scholte波频散特性影响很小。②相比于深海环境,浅海Scholte波能量更强,频散特征更明显,因此在浅海环境利用Scholte波反演海底浅层横波速度的精度和可信度更高。最后,基于东海某工区的实际海底弹性地质模型模拟海底多分量地震数据并从中提取频散曲线,与理论计算的频散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频散曲线吻合很好,验证了所提理论方法的正确性。
  • 微地震
  • 秦亮, 李唐律, 曹脊翔, 黄忠来, 张建中, 王锦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219-22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微地震监测是指导页岩气开采水力压裂作业和评价压裂效果的常用手段。地面监测所采集的微地震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微地震事件识别困难,严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针对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联合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谱分解和τ-p变换,提出一种新的消噪方法。首先对监测资料进行时差校正,将微地震信号的同相轴校平;之后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对校平后的资料进行谱分解获取单频切片;再对每个单频切片进行τ-p变换,并根据τ-p变换的结果获取微地震信号位置;最后根据信号的位置在时频域完成消噪。实际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消噪结果。
  • 综合研究
  • 张天悦, 林凯, 文晓涛, 赵炼, 张雨强, 雷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230-23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纵横波速比(vP/vS)是识别气藏、描述储层特征和判别岩性的重要解释工具。目前主要是通过反射系数近似方程反演得到纵、横波速度,再进一步计算纵横波速比,但是这种间接计算方法会产生累积误差。为了直接从叠前地震数据反演纵横波速比,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弹性阻抗方程,再进一步推导出一个与纵横波速比、纵波速度、密度相关的纵波反射系数近似方程。为了得到精度较高的反演结果,基于推导出的反射系数近似方程,提出一种基于Lp拟范数稀疏约束的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并通过交替方向乘子算法求解。将提出的直接反演方法应用于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并与间接反演方法相对比,结果表明该直接反演方法的反演结果精度较高,对含气储层的边界刻画更清晰。
  • 李荣, 薛姣, 顾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238-24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裂缝预测是非常规储层预测的重要内容。裂缝密度不仅反映了裂缝的发育程度,也是影响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重要参数。文中提出了一种应用纵波反射振幅分方位傅里叶系数正、余弦分量加权的裂缝密度反演方法。基于线性滑动裂缝等效介质理论,分别推导了含油和含气条件下HTI介质纵波反射振幅傅里叶系数与裂缝密度的关系,并利用二阶傅里叶系数预测裂缝对称轴方位角; 研究了地震数据含噪声时二阶傅里叶系数正、余弦分量信噪比之比随裂缝对称轴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应用二阶傅里叶系数正、余弦分量加权的裂缝密度反演方法。模型试算结果表明,所提的裂缝密度反演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性和稳定性; 将其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裂缝密度预测结果与测井信息吻合,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张繁昌, 吴继安, 兰南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250-25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AVA三参数反演在地层弹性参数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AVA理论公式(即物理先验认识)中的角度不易确定,加之大型稀疏矩阵的病态性,导致常规叠前反演过程不稳定。为此,提出物理、数据先验认识融合的叠前解耦分步反演方法。首先,基于物理先验认识构建非稀疏正演框架,以增加参数反演的稳定性,为解耦分步反演奠定基础;然后,以井资料为数据先验认识,将物理、数据先验认识融合,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解耦,以得到更准确的叠前地震属性数据;最后,对解耦后的叠前地震属性进行反演得到地层弹性参数。该方法通过井数据先验认识修正反演过程,可以避免因物理先验认识中角度不准带来的误差。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业界三参数AVA反演方法,本方法的反演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其中拉梅参数、剪切模量和密度的精度分别提高14.1%、13.6%和11.9%。
  • 顾雯, 印兴耀, 邓勇, 罗瑛, 朱峰, 黄剑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260-26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五维地震数据可以更好地分析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旅行时间、速度、振幅、频率和相位等属性随方位角的变化,而且炮检距信息与目标地质体的尺度、地层岩性和流体成分等存在相关性,方位角信息则与地层中的断裂、裂缝等的发育特征相关。为此,提出了基于五维地震资料的火山机构刻画和岩相识别技术。考虑到地下构造在垂直于走向方向的响应更明显的特点,通过构建方位分析窗提取优势方位信息,利用倾角成像增强处理的地震资料预测火山机构,利用倾角及方位角的变化计算相邻道的相似性,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横向信噪比,明确了火山机构宏观分布范围;通过定义方位时窗,结合地震道反距离加权算法,提取每个方位对断裂最敏感的信息,提高了火山机构刻画精度,得到的火山形态更清晰;再结合核主成分分析(KPCA)融合优势属性预测火山岩有利岩相,精细预测了准噶尔盆地KM1井区的三期火山岩有利区带,为高效勘探、开发该区的火山岩储层奠定了基础。
  • 曹亚梅, 周辉, 于波, 张元高, 戴世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268-27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无论是迭代类随机反演还是线性贝叶斯随机反演,一般采用序贯类随机模拟表征油藏的非均质性。序贯类方法大多依赖变差函数或训练图像描述模型参数的空间相关性,需要逐点计算模拟结果,因此并行实现困难、计算效率低。为此,将一种条件化快速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FFT-MA)模拟引入线性反演框架,提出基于空间协模拟的叠前地震随机反演方法。首先,在贝叶斯框架下整合地震数据和测井低频信息,获得弹性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然后,根据FFT-MA算法生成概率场,以测井数据为条件数据对贝叶斯后验应用概率场协同模拟,从而获得井震数据约束的叠前弹性参数高分辨率随机反演结果。该方法无需迭代更新模型参数,能极大地提高随机反演的计算效率。最后,由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应用测试方法的效果。模型试算表明,所提方法在高分辨率储层预测及计算效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方法,可稳定、准确地描述小尺度储层特征。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高分辨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契合良好,提高了随机反演在薄储层定量表征方面的实用性。
  • 杜炳毅, 高建虎, 张广智, 董雪华, 郭伟, 张军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279-28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页岩储层地应力地震预测法通常运用弹性参数计算水平应力差异比(DHSR),但是存在不足:一是预测方程中含有各向异性参数(裂缝柔度),不容易求取,造成地应力预测难度较大; 二是预测方程中的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参数是由间接反演求取的,精度较低,难以满足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裂缝密度反演的页岩储层地应力地震预测方法。建立了基于杨氏模量、泊松比和裂缝密度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AVO方程直接反演弹性参数,推导了由泊松比和裂缝密度表示的DHSR公式。根据井数据进行页岩储层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建模,并开展叠前方位各向异性反演,利用反演的泊松比和裂缝密度估算DHSR,运用DHSR评价页岩储层的地应力特征。应用实例表明:DHSR越小,水力压裂会产生不同方向的正交复杂裂缝网,可以更好地改造储层的物性和渗流通道,储层改造体积越大,越利于储层压裂; DHSR越大,水力压裂会产生平行于水平最大主应力的非正交平面裂缝,形成孤立裂缝,不利于体积改造。同时,DHSR预测结果与现有的测井地应力计算、压裂监测及产量测试等结果的一致性很高,并且符合地质认识,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陈敬国, 邓志文, 王飞, 李景叶, 王恺, 吴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290-29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深层小断层和碳酸盐岩缝洞体识别,提出配套的地震勘探关键技术。首先,从资料采集方面,扩大观测方位,采用小组合激发和接收,炮、检点均匀布设,可提高小断层成像精度; 在地震资料数据处理方面,采用OVT域多维保真压噪技术和巨厚表层Q补偿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保真度,有效拓宽频带,提高分辨率; 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利用分方位数据体和人工智能断层识别技术,可有效提高小断层识别精度,利用各向异性强度属性可有效识别缝洞体。该技术可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 袁敬一, 蔡振忠, 张银涛, 谢舟, 孙冲, 张小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299-31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常规利用法向弱度、切向弱度间接预测裂缝密度的方法存在较大误差。为此,提出一种针对碳酸盐岩(HTI介质)裂缝密度直接反演的方法。在振幅随炮检距和方位角变化(AVAZ)反演的基础上,引入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以优化传统各向异性全变分(ATV)多道反演的横向差分算子,充分利用相邻多个地震道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反演算法的横向连续性和稳定性;将横向约束、低频约束及稀疏约束共同用于构建反演目标函数,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优化求解。利用裂缝密度直接反演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的优点,先对Marmousi II模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抗噪性;再将该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YM区块的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对裂缝密度预测结果更准确、可靠,可在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 张军华, 陈永芮, 于正军, 周昊, 任瑞军, 桂志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311-31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脆性是一种评价致密储层可压裂性的重要指标,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准东地区勘探程度低、探井少,二叠系中下部云质岩致密储层的精细描述和脆性的准确预测均有着很大的难度。为此,根据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利用叠前地震角度域数据体,开展储层叠前反演及脆性预测。通过AVO反演,获取P(截距)+G(梯度)和P×G属性; 通过Y(杨氏模量,E)P(泊松比,σ)D(密度,ρ)和L(拉梅常数,λ)M(μ)R(ρ)反演,获取弹性参数的变化率(反射系数); 通过测井约束反演,获取弹性参数的实际值,并用多种表征公式计算脆性,分析其物理含义及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有较好的拟合关系,杨氏模量、泊松比和密度对泥岩、非泥岩区分度明显; ②云质岩具有高速特征,研究区储层呈双“甜点”结构; ③用三个小角度数据体直接反演弹性参数反射系数,YPD反演方法相较LMR的储层识别效果更好、分辨率更高,密度反射系数数据体可见比较明显的扇体及河道冲积特征; ④脆性表征结果与弹性参数特征有一定的区别,脆性表征的云质岩有利区呈条带状分布,而弹性参数预测的云质岩有利区基本呈连续、成片分布; ⑤ρE/σ 为研究区最佳的脆性表征公式,可为类似油田云质岩储层脆性预测提供借鉴。
  • 黄饶, 王建花, 叶云飞, 牛聪, 凌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320-33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琼东南盆地超深水区Y目标储层为受多级断阶控制的高位域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钻井资料揭示的气层和水层在地震资料上均表现为“亮点”,并具有远道增强的第Ⅲ类AVO特征,常规基于振幅信息的油气检测结果存在多解性。为此,提出一种充分利用地震数据的振幅、频率和相位信息的地震全信息烃类检测技术。首先,从地震正演出发综合分析砂岩储层叠后、叠前地震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孔隙度和气层厚度是影响利用振幅信息识别流体的主要原因,明确了基于振幅信息可以识别厚层含气砂岩;其次,通过地震反射频谱分析指出造成气层主频降低、频带变窄的主要原因是含烃引起的地震波衰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表明厚层气砂和水层背景下的薄层气砂均表现为明显的吸收和相位异常,可以利用与地震波衰减相关的频率、相位信息开展含油气检测。研究区实际应用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气层和水层,检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相吻合,为钻井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有效降低了勘探风险。
  • 非地震
  • 祁锐, 李厚朴, 胡佳心, 罗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331-34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重力反演是通过地表信息获取地下地质体空间结构与物理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个重力梯度分量反映不同的地质体信息,联合重力梯度分量进行重力反演能够更好地研究地下密度异常体的形态和分布。为此,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力全张量梯度数据反演算法,将U-Rnet网络应用于重力全张量数据的三维反演问题。为了检验该算法的有效性,采用六种典型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获得了具有清晰边界和稀疏的反演结果。首先,对比L2和Tversky两种损失函数的反演结果,后者的反演结果能更清晰地反映模型的边界位置;然后,对不同梯度张量组合进行反演,四组实验结果在三个方向(xyz)上具有不同的反演精度,组合四的误差最低;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文顿盐丘的FTG数据,反演结果与实际地质信息基本吻合。
  • 王少杰, 周磊, 谢兴兵, 毛玉蓉, 程见中, 严良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343-35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实际采集的瞬变电磁数据包含电磁感应和激发极化效应,如何准确提取电阻率和极化率信息是电性源瞬变电磁数据处理的关键。首先,基于Cole-Cole复电阻率模型实现有限长电性源瞬变电磁法一维正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电性源瞬变电磁一维反演方法。然后,在传统差分进化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反向学习策略及控制参数自适应调节,加快反演的收敛速度,同时在目标函数中引入约束条件,构成最小构造反演,降低反演的多解性。最后,基于典型的三层地电模型和复杂多层模型进行理论模型测试,反演结果可有效恢复模型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利用实测资料进行反演,反演得到的电阻率与OCCAM反演电阻率基本一致。在此电阻率约束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演得到极化率信息。反演结果准确地提取了实测数据中的电阻率信息,得到了地下介质的极化率分布,证明了算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 综述
  • 王思琳, 刘财, 李鹏, 赵鹏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352-36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量子计算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被视为一种可能对未来产生颠覆性影响的计算方法,可为多种复杂计算问题的求解提供新思路,目前已在多学科或领域实践与应用。近年来,量子计算逐步应用于地球物理研究,多种量子算法及量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揭示地球内部构造、探测深部资源等提供了技术支持。量子计算具备高效求解科学问题的能力,在地球物理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此,系统分析、阐述量子计算原理并总结了量子算法的发展现状,对其在地球物理数据采集、波场模拟、反问题求解等领域的成果进行归纳、分析;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并进行反演,验证了量子算法的优越性; 最后展望了量子计算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李闯, 韩令贺, 杨哲, 闫磊, 丰超, 王振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368-37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4.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区、轮南地区轮探1井在8200 m深度以下获得工业油气流,碳酸盐岩勘探迅速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迈进,向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主要分析了超深层复杂波场地震成像理论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在超深层储层预测关键技术方面,分析了由地震数据结构表征识别小断裂、基于数字岩心的孔隙结构定量化预测方法等现状; 从勘探地质需求的角度,提出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与流体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和重点攻关方向,以期为海相碳酸盐岩地震勘探的理论及技术研究提供借鉴。获得以下认识:①针对超深层低信噪比地震数据,Q 叠前深度偏移和TTI介质RTM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成像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基于波动理论的层间多次波压制、各向异性 Q-RTM、最小二乘 Q-RTM及各向异性全方位角度域成像技术是重点攻关方向。②深层—超深层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存在欠缺理论依据、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亟待加强理论方法探索和技术攻关。③地震岩石物理实验与储层地质的深度融合以及基于双相介质波动特征(频率、频散与衰减等)的储层敏感属性精细化地震预测技术、人工智能碳酸盐岩储层定量预测及流体检测技术等均是重要发展方向,“可靠的深层地震资料、多学科联合的储层高精度表征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289-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342-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380-3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人物介绍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4, 59(2): 381-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