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5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刘海平, 刘慧敏, 王海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17-22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厚黄土层地表区地震数据采集中,多级延迟叠加震源方法具有先进性,但现今采用机械式打击片或螺旋式导爆管控制震源延时爆炸的方法,存在延时精度低、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及效率低等问题。使用电子雷管虽可较精准实现多级震源延迟叠加,但由于费用过高而难以大规模使用。文中介绍一种电子延迟技术控制多级震源叠加的方法,并详述地表控制电路(简称高压编码器)和炮井下延迟电路(简称延迟器)的工作原理,构成一种新型多级震源电路延时爆炸控制系统。依托山西M勘查项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地控制了间隔1.7m的三级药柱延时3m s的依次精准引爆;在井深、药量、接收排列和覆盖次数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单炮静校正记录对比,垂向延迟三级震源比平面三组合震源的有效反射波能量强、频带宽、面波弱、成本低;从地震剖面分析,垂向延迟三级震源与平面五组合震源的有效反射波能量和频带相当,成本降低约七八成。因此,为厚黄土层地表区的煤炭和石油勘探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控制多级震源延时叠加的新方法。
  • 处理技术
  • 崔庆辉, 尚新民, 腾厚华, 金昌昆, 赵胜天, 宋桂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26-23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的近地表呈黄土、砾石二元结构且变化剧烈,常规的近地表建模及静校正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构建精准的山前带近地表结构模型,以便做好激发井深设计及静校正处理,首先基于微测井测量数据细究山前带近地表特性,厘清近地表黄土层和砾石层的速度、时深关系等;其次通过地质统计学方法求证了黄土与砾石厚度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优选克里金插值法建立黄土和砾石厚度模型,利用黄土底界和砾石底界与地表的相似系数对该厚度模型进行校正,以提高建模精度;最后提出分层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所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均优于常规方法。
  • 陈毅军, 程浩, 巩恩普, 薛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34-24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微地震监测被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促进油气的增储和高效开采。由于微地震数据具有非平稳性,现行去噪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样本熵(SE)自适应白噪声完整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的时频峰值滤波(TFPF)方法,压制微地震数据中的噪声,保留有效信号幅值。原始微地震数据经CEEMDAN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态分量IMFs;通过计算IMF的样本熵将IMF划分为需滤波和存留的两个组分,对需TFPF滤波的IMFs逐一选择时窗长度进行滤波;将处理后的IMFs与不需处理的IMFs重构即可得最终滤波信号。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均证明,所提方法噪声压制效果优于传统EMD和固定时窗的TFPF去噪方法。
  • 许自龙, 宋林, 夏洪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42-24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进的时空变小波阈值去噪与叠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从低信噪比地震资料中提取信号。为减小经典小波阈值去噪产生的过扼杀或过保留现象,选用中值与叠加结果对去噪结果进行约束,并以此为基础改进了经典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地震资料进行小波变换之后,对每一小波尺度下的各道的每一小波系数用改进方法去噪,然后小波重构,得到去噪后记录。应用多个小波重复上述操作,得到多道去噪后的记录,将这些多道记录叠加,实现增强信号的目的。理论分析及数据测试表明,该方法能从低信噪比地震资料中准确提取信号,且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处理方法。
  • 刘传奇, 周建科, 李宾, 王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49-25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零相位地震资料具有分辨率高、易于解释等优点,然而最小相位假设下的反褶积处理很难保证地震资料为零相位,需通过后续技术手段估计剩余相位并做零相位校正。通过研究Ricker子波的相移特性,发现主频不同的Ricker子波在相同相位旋转下,峰值时刻存在时差,该时差与相位旋转量具有线性关系。在常相位假设下,对相位未知的地震数据做两次滤波处理,基于滤波后的数据求出同一反射界面的峰值时差,再通过峰值时差与相位的线性关系实现剩余相位的估计。该方法不受判别准则的约束,模拟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胡瑞卿, 何俊杰, 李华飞, 张晓莉, 裴家定, 刘亿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57-26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强噪声干扰、信噪比过低是造成深层地震资料成像不佳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在时频域内将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应用于分频地震资料的噪声压制处理的新思路。首先,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构建地震数据的解析信号,将地震数据转换到时频域,在时频域进行分频变分模态分解;随后,分析有效信号与噪声在时频切片上的能量分布,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有效信号模态分量重构时频切片;最后反变换回时空域,达到噪声压制的目的。应用模型数据分析了关键参数对去噪效果的影响;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压制较强的随机背景噪声,同时对陡倾角的线性干扰也有明显的压制作用。
  • 李波霖, 王彦春, 刘学清, 张敬东, 李韵竹, 孙庭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65-27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纯相移谐波压制滤波法作为去除可控震源高次谐波的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在处理复杂信号时却对白噪声和相邻炮信号的处理能力稍显不足,因此未能投入实际应用。为了将简捷的相移法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处理,提出双相移谐波压制滤波法。该方法在对纯相移法原有相移曲线进行微调和润色的同时,针对纯相移法无法处理的这部分信号再进行一次相移。使用模型信号对比了纯相移法与双相移法谐波压制效果,验证了双相移法抗噪方面的优势。将双相移法应用于滑动扫描信号并分析其使用条件,分析对于不同起止扫描频率信号的适用性。考虑到实际地震数据往往由各种强弱不等的反射组成,建立地下多次反射模型,同时考虑更偏向实际情况的信号起止频率比,讨论双相移法的适用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数据处理,并与纯相移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相移法谐波滤除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刘金涛, 王孝, 王小卫, 苏勤, 刘梦丽, 袁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73-28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反演的反Q滤波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地震波吸收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将L2范数正则化作为纵向约束以提高反演结果的稳定性,但噪声会降低反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演的全局约束多道吸收补偿方法。该方法首先需要根据地震信号的可预测性计算信号预测误差算子,然后将其作为横向约束算子加入到纵向约束单道吸收补偿系统,由单道吸收补偿系统拓展为多道吸收补偿系统。基于反演的全局约束多道吸收补偿方法具有更强的抗噪性和稳定性,可有效减小补偿对于高频噪声的放大效应,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使地震同相轴横向上更连续。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实验结果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 孙小东, 侯孟睿, 任丽娟, 王伟奇, 李振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83-28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充分利用了菲涅耳带半径内的地震信息,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信噪比,是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成像的有力手段。同时,CRS叠加考虑了地下反射层的倾角和局部曲率,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常规的三维CRS叠加,多步依次求取的八参数精度较低,影响了最终叠加效果。为此,提出了一步法三维CRS叠加的实现策略。结合遗传算法快速搜索的优势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全局收敛特性,采用两种算法混合的多种群分层式并行寻优算法,即顶层采用遗传算法中的热槽法产生初始种群,中层执行并行的遗传迭代算法实现种群进化,底层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全局寻优。该CRS叠加方法及混合算法的设计方案明显降低了参数的优化成本并提高了精度。实际资料的测试验证了混合寻优一步法三维CRS叠加的实用性。
  • 何峰, 龙凡, 韩刚, 陈晓智, 李俊, 王焕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89-294,30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对比研究纵、横波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对确定方位各向异性敏感参数非常重要。利用中国东部某盆地B区深层OVT域道集数据,开展了纵、横波速度各向异性反演,分别得到了对应的各向异性强度和方向。基于横波速度各向异性强度和方向的解释结果与研究区已知井资料揭示的裂隙信息吻合,与区内断裂关系合理,即各向异性强度大的区域附近断裂发育,各向异性方向大致平行于断裂走向;基于纵波速度求得的各向异性强度明显小于基于横波速度求得的各向异性强度,其各向异性方向偏差较大,与区内断裂关系不甚合理,即断裂附近的各向异性强度很小,各向异性方向与断裂并未大致平行或呈锐角相交。因此,横波速度对方位各向异性更敏感,反映的裂隙分布也更可靠。
  • 夏红敏, 刘兰锋, 张显辉, 陈双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95-30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数据谱反演是将地层反射系数分解为奇分量和偶分量,再利用部分谱信息进行反演的方法。基于压缩感知算法的谱反演,通过梯度投影稀疏重构实现地震谱反演,能够很好地实现谱反演目标函数求解。同时,利用地震数据的二次谱估算地震子波谱用于谱反演。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联合地震数据二次谱算法和基于压缩感知算法的谱反演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实际数据谱反演中的稳定性问题,反演结果地震信噪比高、横向连续性好,在实际数据处理中参数影响因素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 偏移成像
  • 刘张聚, 童思友, 方云峰, 贾君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02-312,33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弹性波全波形反演是强非线性问题,极易因为对初始模型精度或记录的低频成分的强烈依赖性而陷入局部极小,导致反演失败。为此,建立了一种基于时域加权的拉普拉斯—频率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方法。首先在结合了两种域各自优势的时间—频率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基础上,通过引入拉普拉斯衰减因子降低了全波形反演对于低频成分的依赖性,形成了兼具三种域优势的时间—拉普拉斯—频率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方法,并且通过时域加权记录这一灵活多变的形式消除了拉普拉斯衰减因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模型试算结果表明,在缺失低频成分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得到较精确的反演结果,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较低。
  • 罗腾腾, 徐基祥, 孙夕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13-32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充分利用地震记录中的绕射波信息刻画地下小尺度地质体(断层、裂缝、尖灭和孔洞等),需要将弱能量的绕射波从地震全波场中分离出来以实现绕射波单独成像。为此,在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CIGs)中,根据绕射波与反射波同相轴的形态差异,提出一种基于迭代收缩高分辨率Radon变换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首先采用迭代收缩阈值算法(ISTA),通过时间域简单的模型收缩步骤获得Radon域模型的稀疏性,以解决常规Radon变换中反射波与绕射波在Radon域中能量团聚焦性差、绕射波场分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次在编程实现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分离绕射波、抗噪能力强,且当迭代超过20次时计算效率约为常规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IRLS)算法的两倍。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综合研究
  • 张明, 孙夕平, 崔兴福, 张昕, 李凌高, 杜文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23-33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岩性油气藏存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等勘探难点,在常规处理的地震资料上开展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时,地震资料分辨率、保幅性等难以满足地质需求。为此,探索提出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主要包括:①研究初期的规划阶段,以地质目标为导向,分析储层预测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明确相应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关键技术,形成处理与解释整体技术流程;②处理解释阶段,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动态分析各处理环节对刻画地质目标的影响,实时反馈到处理流程中,及时对处理方法和参数选择做出相应调整,最终获得满足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需求的高品质地震资料;③储层描述阶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一步开展储层预测工作,对岩性油气藏储层做出更精细的判断。整个一体化流程中,处理、解释人员始终协同工作,从过去的“单向串联”工作模式变为“双螺旋并联”模式。地震解释工作时间前移,与处理工作同步开展,二者相互指导,螺旋上升,实现了处理、解释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 廖仪, 刘巍, 马光克, 邓海东, 李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32-339,35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南海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L气田开发成本和风险高,需要精确落实探明地质储量,降低气田开发风险。然而,A井、B井对水道壁的标定结果不一致,影响砂体边界和储量落实。为此,基于多种资料,推测峡谷水道壁沉积演化过程,并通过三种模式的水道壁正演模拟,确定其地震响应特征,最后结合实际资料证实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峡谷水道壁内、外两套不同的地层压力系统间存在一套相对高速度、高密度、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的压力分隔层,分隔层顶部为峡谷水道壁,分隔层底部为地层压力分界线,两者分别对应地震波峰和波谷响应。深水中央峡谷水道壁和地层压力分界线地震响应特征的确定,有利于该区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的落实和今后钻前地层压力急剧变化点的有效预测。
  • 王波, 聂其海, 陈进娥, 王春燕, 郭静茹, 刘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40-34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区位于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油砂区,该区目的层埋深极小,地表条件复杂,油藏开发时间短。因此,开发前、后地震数据差异小,四维地震一致性处理、提取可靠的油藏变化信息及二次测井数据难度大,限制了四维地震反演方法的推广、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频模型驱动的四维多波联合反演方法,在反演模型中考虑了两期转换波的差异信息,在反演过程中加入转换波数据,利用四维三分量(4D3C)地震资料,充分融合“四维”和“多波”两项前沿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及动态监测。获得以下认识:①处理与解释实时结合,逐步质控,提高了非油藏信息的一致性,保留并突出了油藏信息真实差异。②岩石物理分析结果表明,纵横波速度比对油藏变化最敏感,可作为油藏动态监测的敏感参数。③充分利用纵波与转换波时移量信息,建立了反映油藏变化趋势的低频模型,规避了缺少二次测井数据的限制,方法简单易行,蒸汽腔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 武迪, 宋维琪, 刘军, 陈礼豪, 陈俊安, 杨子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46-35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散乱且内部结构差异大,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等时频分析方法描述储层时存在模态混叠、端点效应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联合变分模态分解(VMD)与包络导数能量算子(EDO)的高精度时频分析方法(VMD-EDO)。VMD能够将地震信号自适应、非递归地分解为一系列具有带限性质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在选取包含各频段有效信息IMF的基础上,引入具有良好非负特性与抗噪能力的EDO能量算子,代替希尔伯特变换计算各IMF信号的瞬时振幅与瞬时频率,最终获取的时频分布能够追踪地震信号的能量变化,从而预测缝洞型储层。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与经典时频分析方法相比,基于VMD-EDO的时频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能有效识别隐藏在宽频地震数据中的能量异常。结合含油气储层“低频能量加强、高频能量衰减”的特点,基于VMD-EDO的时频分析方法具备良好的油气检测能力。
  • 杜昕, 范廷恩, 范洪军, 张显文, 张晶玉, 蔡文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56-36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稀疏脉冲反褶积的本质是恢复厚层顶、底反射界面位置,为适合厚层预测的拓频方法,并不适合以研究地震调谐效应为主要内容的薄互层预测。为此,在研究区只有一口定向开发井的背景下,提出一种少井背景下的薄储层预测技术,主要步骤为:①基于稀疏层反射系数反演对叠前偏移数据拓频,突破地震有效频带限制。②将拓频成果分频为地震低频体和高频体,利用低频体追踪主要等时面,根据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手段搭建等时地层格架;利用90°相移技术将地震高频体转换为储层岩性估计,实现各等时单元敏感地震属性提取。③以地震属性值域分布直方图为基础,基于积分运算将地震属性转化为“砂体最厚发育概率”估计,进一步通过离散二值化处理得到各等时单元薄储层有利区平面展布范围。④将各等时单元薄储层有利区范围叠合,形成薄储层发育有利区叠合频数属性,可反映各期次薄储层发育有利区的空间叠合情况,指导薄层开发方案中定向井井位设计与优化。
  • 秦敏, 胡向阳, 梁玉楠, 袁伟, 杨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64-37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东方X气田不同流体性质储层的测井响应差异不明显,尤其难以确定不同流体的电阻率下限;利用孔隙度测井曲线识别流体易受物性因素干扰,使不同流体性质的样本数据点存在重叠区域。因此,提出利用Stacking模型融合方法建模,集成了流体识别效果较好的机器学习算法(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极端梯度提升),并利用模型融合方法识别高温、高压储层流体,通过10折交叉验证法对各个算法进行迭代优化,使模型达到最优。相比于单一机器学习算法,Stacking模型融合算法能够考虑不同算法的数据观测与训练原理差异,充分发挥各个模型优势。生产测试结论表明,与表现最优的单一模型极端梯度提升树相比,Stacking模型将预测准确率从87.08%提升到92%,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适用于高温、高压储层流体识别,为测井解释建模提供了新思路。
  • 王天云, 韩小锋, 许海红, 孙小萍, 李陶, 侯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72-37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分析技术(SOMA)划分地震相是一种属性综合聚类方法,开展地震属性优选、确定聚类种数、分析地震相—沉积相关系是该方法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针对银额盆地白垩系苏红图组主力生油层系,充分挖掘叠后地震资料中反映的地震相类别信息,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应用SOMA进行属性聚类分析,并结合地质资料开展地震相—沉积相研究。优选均方根振幅、信息熵、混沌李、分形关联维等4种地震属性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艾特格勒凹陷苏红图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深湖等沉积相。应用此技术降低了少井区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结果的不可靠性,为油气新区勘探的沉积相分析提供了新的依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
  • 地震地质
  • 曹思佳, 李鹏, 刘冬民, 胡少华, 郭波, 陈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80-38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和钻、测井资料表明,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在伸展断陷期发育两期转换带。在初始断陷期(阿尔善组沉积时期)形成土牧尔和红井两个转换带:土牧尔转换带为相向叠覆型,以大型低凸起分隔了南、北部次凹;红井转换带以“横向断层转换带”的形式发育于南部次凹红格尔断层与红井断层的正交部位。断陷扩张期(腾一段沉积时期)在南部次凹沿控凹边界断层转换部位发育赛乌苏、土南、红格尔3个转换带,其中赛乌苏为同向趋近型,土南和红格尔为同向叠覆型。断陷萎缩期(腾二段沉积时期)转换带受挤压发生构造反转,形成土牧尔、赛乌苏、红井、红格尔四个反转构造带。转换带控制凹陷沉积构造格局,从而控制物源和沉积体系展布,进而控制有利储层分布;反转构造带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形成构造圈闭。转换带是乌兰花凹陷地层岩性、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勘探有利区带。
  • 刘鹏, 陈康, 何青林, 王鹏, 刘泽彬, 刘志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89-39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2018年YT1井在二叠系火山角砾熔岩中获得工业气流,掀起了四川盆地火山岩勘探的热潮。受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火山机构及喷发模式的认识尚存在不足,导致随后完钻的ZJ2井等缺失爆发相地层。为此,从火山通道刻画入手,开展重磁电震联合研究,落实火山岩沿基底断裂之间剪切带(破碎带)裂隙式喷发的特征,系统建立四川盆地内部火山机构模式,有效预测了火山机构平面展布规律。应用该方法部署的TF2井钻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四川盆地火山岩特殊岩性体勘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非地震
  • 任文静, 何展翔, 孙卫斌, 张东阳, 卢昭阳, 鲁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398-40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要求建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研发海洋可控源电磁系统、加快深海探测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海底节点时频双域电磁采集系统工作原理,然后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电磁传感器、数据采集站、声学系统及框架设计,并对整体采集性能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投放、信号采集、海底释放、回收等重要环节的性能特征。实际试验剖面解释结果与已知海底含气储层信息吻合,表明该系统具有实用性,初步达到了工业化应用水平,为推动中国海洋电磁勘探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 李金朋, 范红波, 刘利, 张英堂, 李志宁, 武炳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407-41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磁性目标形态反演中,反演模型的初始磁性参数和几何参数需根据经验赋值,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参数约束的磁性目标体三维形态反演方法。首先,通过L1范数和正则化约束函数建立目标函数,在待增长模块中选择最优解更新反演模型;然后,利用磁性目标多参数估计方法,无需先验信息,直接对磁性目标的位置、磁化方向以及磁化强度进行估计;最后,利用z方向磁场分量(Bz)和磁张量联合反演,得到磁性体的空间分布。仿真数据和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在无需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对磁性目标的磁性参数和几何参数进行有效估计,反演得到准确的磁性体三维形态;在剩余磁化条件下,与传统的归一化磁源强度和磁总场模量反演结果相比,此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磁性体三维形态反演的精度。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2): 256-256.
    摘要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