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5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10-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智能地球物理
  • 王维波, 徐西龙, 盛立, 高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939-94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常规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主要基于信号的特征计算,事件检测准确性依赖于算法的参数设置,受信号特征和信噪比变化的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实际的油井水力压裂多站点微地震监测信号构建神经网络的样本数据集,样本数据包含有效事件信号和无效背景信号及其分类,然后用样本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到微地震事件识别准确性最高的神经网络模型。使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信噪比的合成微地震信号以及川渝地区多口油气井压裂微地震监测信号进行微地震事件检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能有效自动检测微地震事件,且具有较好的抗噪性和泛化能力。
  • 张政, 严哲, 顾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950-95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机器学习算法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目前主要利用实际或人工合成的断层样本,训练浅层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断层。实际断层样本需要人工标记,消耗大量时间成本;人工合成的断层样本虽然容易获得,但训练出的网络在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时效果不佳。为此,将深度残差网络与迁移学习结合并应用于断层识别。首先构建性能更优秀的深度残差网络训练人工合成的断层样本,然后使用少量实际断层样本进行迁移学习,增强网络的泛化能力,优化网络的识别结果。迁移学习后的网络能够有效提高实际断层的识别准确率,实际地震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张文征, 唐杰, 刘英昌, 孟涛, 陈学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957-964,97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常规滤波方法常常放大了噪声的影响,同时噪声的存在也限制了分辨率的提升,并“平滑”了地震数据中的不连续信息。为此,提出了基于迭代启发网络(ⅡN)算法的非平稳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利用迭代启发网络压制非平稳随机噪声,网络结构简单、紧凑。ⅡN由交替方向乘子算法的迭代过程推导而来,利用L1范数优化变分模型。在训练阶段,通过增加一个新的辅助变量,将目标函数的极值转化为增广拉格朗日格式,使用L-BFGS(Large-Broyden Fletcher Goldforb Shanno)算法判别、训练所有网络参数,最终得到最优去噪模型。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的去噪结果表明:①由训练得到的去噪模型根据有效信号的特征,在去噪的同时可保留同相轴的形状特征;采用的迭代网络简单、紧凑,加快了网络的收敛速度,能够用相对较小的数据集和较短的训练时间快速训练去噪模型,达到预期的去噪效果。②所提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有效地压制了常规地震数据中的非平稳随机噪声。
  • 采集技术
  • 魏峥嵘, 裴彦良, 刘保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965-97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自主研发的深拖式多道高分辨率地震探测系统(Kuiyang-ST2000)主要由高声源级、宽频带的等离子体电火花震源和48道(道间距为3.125m)数字零浮力拖缆组成,最大作业深度可达2000m。系统采集作业时将震源及接收缆同时拖曳于近海底(小于100m),缩短与被探测目标的距离,降低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因海水吸收导致的衰减,且能克服海面拖曳勘探方式中多次波、气泡效应、海洋噪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应用Kuiyang-ST2000系统在中国南海E海域进行了首次实际采集试验(工区海底深度约1500m,系统作业深度约1400m),所得海试数据具有较高信噪比,经精细处理后的最终成像剖面具有很高垂向、横向分辨率,验证了Kuiyang-ST2000系统的优越性,且弥补了海上常规多道地震探测系统分辨率不足的缺点。
  • 蔡锡伟, 何宝庆, 张阳, 王延, 唐东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973-97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数据采集中空间采样间隔是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重要参数。常用的空间采样间隔计算公式只考虑反射波无假频采样,或只对偏移孔径内的绕射波无假频采样,未考虑倾斜地层偏移成像空间采样的要求。为此,从地震偏移成像的实质和倾斜地层绕射波场的分布特征出发,通过建立倾斜地层反射波时距方程,根据地震波同相叠加原理推导出满足倾斜地层偏移成像的空间采样间隔计算公式,并且分析了不同地层倾角面向地震成像的空间采样间隔计算公式,为地震数据采集设计和偏移成像提供了可靠的空间采样参数选择依据。
  • 处理技术
  • 谭家炜, 李静, 李飞达, 曾昭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979-99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静校正和层析成像等地震数据处理中,准确并快速地拾取初至是随后速度结构成像和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前提。手动拾取方法难以适用于海量地震数据处理,且存在人为误差。对于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相关法、能量比值法(STA/LTA)、分形维法等常规自动拾取方法需不断调整参数以达到设定拾取精度,导致稳定性变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超虚干涉(SVI)约束的模糊C均值(FCM)聚类地震初至自动拾取方法。FCM聚类分析是一种非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仅依赖数据本身进行分类,可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实际地震初至拾取;对于低信噪比数据,须预先利用SVI法加强远炮检距等弱初至信号的能量,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以实现地震初至的准确、稳定拾取。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测试结果进一步表明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 高少武, 钱忠平, 孙鹏远, 方云峰, 李建峰, 马光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991-99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上下行波场分离是水陆检数据处理技术的关键步骤。针对常规方法分离出来的上行波场中包含下行波场、下行波场中包含上行波场,即不能实现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完全分离的缺陷,文中引入(水陆检数据、上行波场中下行波场及下行波场中上行波场等)三个能量匹配因子和(水检数据上行波场及下行波场、陆检数据上行波场及下行波场等)四个波场分离贡献因子,并建立上、下行波场分离方程;采用迭代方法计算确定最佳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能量匹配因子;然后直接计算波场分离贡献因子,实现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完全分离处理。分离后的上行波场数据,既消除了虚反射多次波干扰,还提高了地震数据信噪比和分辨率,为后续联合反褶积和偏移成像等处理提供了高保真的上行波场和下行波场数据。合成数据和实例数据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马泽川, 李勇, 陈力鑫, 陈杰, 王鹏飞, 李雪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997-100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插值效率以及选择最优的插值方案,基于凸集投影(POCS)算法和迭代阈值(IST)算法的分析公式,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快速迭代收缩阈值(FIST)算法和快速凸集投影(FPOCS)算法。基本思想是:将前一步的插值结果与前两步的插值结果通过线性算子进行线性组合,得到迭代收缩算子;通过插值算法进行插值。同时引入质量控制新准则,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使用IST、POCS、FIST和FPOCS等算法分别对由Seismic Lab建立的四层地震模型、Marmousi模型的不完整地震数据进行插值,筛选出最佳的阈值策略,并最终由实际地震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阈值指数递减策略较恒阈值、阈值线性递减、数据驱动阈值等策略获得的插值结果的信噪比更高;结合终止准则,最大迭代次数为35~50时,即可获得较好的插值效果。
  • 李继伟, 臧殿光, 刁永波, 张琳, 简世凯, 石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005-101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面波是原始地震资料中主要的噪声之一,其强能量特性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又不损伤有效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相减滤波和Curvelet变换组合压制面波的方法。首先利用自适应相减滤波的保真保幅特性,最大限度保护有效信号的同时压制大部分面波,然后通过Curvelet变换的多方向特征压制残留面波。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后,面波得到有效压制,资料信噪比明显提高,振幅时间切片更加光滑,分频扫描记录中低频信息保护较好,是一种相对保真保幅的面波压制方法。
  • 地震模拟
  • 张壹, 王赟, 陈本池, 王祥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016-1028,104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强衰减模型,是应用Biot理论的基本思想通过运动方程描述介质吸收衰减特征的黏弹性介质模型。相对于传统的黏弹性模型和黏弹孔隙介质模型,可以简便且精准地刻画稠油储层、近地表松散沉积层等的强衰减性。为此,利用优化的25点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算法,模拟了强衰减模型介质中的波场特征,并根据近地表低速层介质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孔隙度、流体黏度和介质黏弹性三种物理因素的衰减机理。结果表明:孔隙度、流体黏度和介质黏弹性都是影响地震波强衰减和高频散特征的重要因素,而且对横波衰减的影响都明显强于纵波。其中,介质黏弹性是造成地震波高频衰减的关键,其他因素均能影响地震波有效频率范围内能量的衰减,尤其介质孔隙度的增大引起地震波的衰减最强。通过对比完全弹性、一般黏弹性和强衰减理论下的模拟波场,研究了浅、表层强衰减介质对深层波场信息的影响。结果表明,强衰减模型刻画近地表介质更符合实际,能为涉及不同衰减机制的强衰减介质的研究和强衰减补偿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 偏移成像
  • 徐夷鹏, 任志明, 李振春, 刘畅, 贺紫林, 陈金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029-103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全波形反演(FWI)在理论上可得到较高精度的深层速度模型,而在实际中相关条件却难以完全具备。究其原因主要为:FWI对初始速度模型的依赖性强;深层信号弱,在目标函数中的贡献较小。为此,提出基于一阶近似瞬时频率的时间域声波FWI方法。根据瞬时相位公式推导出一阶近似瞬时频率的目标函数和伴随震源项公式;充分发挥瞬时频率可突出低频信息和深层弱信号的特点,为FWI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同时加入梯度衰减因子以进一步提高深层反演效果、防止深浅层间互相干涉。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段心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039-104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逆时偏移是针对复杂构造的主流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常规逆时偏移技术大多采用高阶有限差分和成像后滤波算法。由于实际偏移的计算网格较大造成空间频散现象和成像后的去低频噪声滤波会损害有效低频信息,因此成像频宽受到一定影响。为此,提出基于GPU的傅里叶有限差分逆时偏移方法。即采用傅里叶有限差分算法进行波场传播计算,波场外推中直接在时间—波数域做显式波场分解和互相关成像;同时采用基于GPU的算法,显著提高了傅里叶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的计算速度。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实现对高、低频有效信息的充分保护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地震成像分辨率。
  • 邹强, 黄建平, 雍鹏, 李振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047-105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弹性波逆时偏移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理论,不受倾角限制,对复杂模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高额的计算量和内存占用是其用于巨量地震资料处理的主要瓶颈。为此,推导了一种基于平面波优化的等效交错网格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通过优化差分系数降低正演波场的频散误差,达到使用低阶优化差分算子替代高阶传统差分算子、降低计算量的目的。在内存需求方面,采用二阶位移弹性波方程,避免了中间变量的出现,且引入了有效边界存储的策略,只利用边界附近区域的部分波场值控制逆时偏移的波场存储方式。模型测试表明:该方法6、10阶空间差分算子逆时偏移结果成像精度分别相当于10、18阶传统方法,有效节约了计算成本;相比于常规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波场存储方式,有效边界存储在增加部分计算量的前提下,能节约大量内存占用,且使用的差分算子长度越短,内存占用也越少。
  • 综合研究
  • 张雪莹, 孙鹏远, 马学军, 芦俊, 李梦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060-107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陆相沉积岩大多具有薄互层特征,当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时,会发育垂向或近似垂向的高角度裂缝,呈现出典型的正交各向异性,可看作是VTI和HTI各向异性的叠置。研究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AVO响应特征对裂缝型储层的精细刻画有重要的意义。针对VTI背景介质中发育的一组直立裂缝诱导的正交各向异性,采用Tsvankin提出的各向异性参数构建刚度系数矩阵,再根据Christoffel方程和边界条件推导了精确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计算方法。理论模型试算表明:①若P波从低阻抗各向同性介质入射至高阻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背景介质VTI各向异性强度的增大会导致PP波反射系数增大、PS1波和PS2波的反射系数减小;而随着裂缝弱度的增强会导致PP波反射系数的减小、PS1波和PS2波的反射系数的增大。②若P波从高阻抗各向同性介质入射到低阻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PP波、PS1波和PS2波的反射系数变化规律与①相反。③PP波反射系数的方位各向异性远小于PS1波和PS2波。与Rüger反射系数近似公式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反射系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 李远强, 霍志周, 李景叶, 陈小宏, 张健, 耿伟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073-108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前期处理过程多数情况下基于声学介质假设,叠前地震道集更趋向于声学AVO特征。密度作为一种非常可靠的弹性参数在储层描述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反演过程不稳定。为此,提出基于声波方程解析解的块约束广义波阻抗反演方法。该方法通过部分叠加剖面反演随入射角变化的广义声阻抗,在此基础上提取稳定的速度和密度参数。针对常规阻抗反演方法忽略透射损失、层间多次波问题,基于推导的递归公式,对一维声波方程进行解析求解,获取不同入射角的全波场响应,并利用链式法则推导了对应的模型导数用于梯度类反演算法。为提高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引入块约束,以获取稳定且边界清晰的反演结果。模型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正、反演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噪声测试验证了块约束反演方法的抗噪能力以及边界刻画能力;实际资料反演结果表明,新方法的反演结果分辨率高,边界刻画清晰,提取的速度、密度参数稳定且准确。
  • 周晓越, 甘利灯, 杨昊, 王浩, 姜晓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084-109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振幅方位各向异性的裂缝检测方法对介质的各向异性程度敏感,分辨率高、易操作,但抗干扰能力差,对地震数据有较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利用叠前振幅和速度各向异性的联合反演方法。对于每一个微小时窗,将该时窗底界速度反演得到的各向异性梯度作为该时窗顶界振幅反演的约束,移动时窗进而得到一个反演体。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①与叠前、叠后振幅各向异性反演相比,所提方法的反演精度最高。②在gs1井区,叠前速度各向异性反演结果与井裂缝曲线吻合较好,可作为振幅反演的约束,但较振幅各向异性反演的分辨率低,二者联合反演改善了速度反演分辨率低的问题。
  • 陈仕臻, 林承焰, 任丽华, 张宪国, 黄文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092-110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位于全球规模最大的重油富集区,地质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大。但是,由于该区主要产油层段是以砂质辫状河类型为主的河流相沉积,具有平面相变快、纵向上砂体叠置的特点,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强,严重制约了后续的产量接替和开发方案实施。为此,以M区块Oficina组下部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响应等特征,共识别和划分出复合心滩坝、辫状河道沉积、废弃河道沉积、残余洪泛泥岩沉积四种主要成因单元;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提取地层切片,分析成因单元的演化过程;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控制地质建模的概率体,以水平井和直井识别结果为硬数据,建立由成因与演化信息约束的地质模型。将该模型用于开发井设计,使水平井油层钻遇率提高至95%以上,表明方法应用效果良好。
  • 赖生华, 曹鉴华, 张翠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102-110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延长气田F区储层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压实作用导致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常致密的特征,其声波时差、密度与围岩差异较小,地球物理特征不明显,严重影响地震储层预测的可靠性和精度。为了减小或者部分消除压实作用对声波时差的影响,增大储层与围岩的声波时差(速度)差异,提出了声波时差长趋势脱压实校正方法。采用时频分析方法对原始声波时差曲线分频处理,以标准井的低频组分为标准,对F区所有井进行声波低频长趋势校正;然后与原有高频组分分频融合形成新的声波时差数据,完成声波时差长趋势脱压实校正,使储层与围岩的声波时差值重叠区域减小,提高了对储层的辨识精度。基于声波时差长趋势脱压实校正实施神经网络地震速度反演,获得了较高分辨率的声波速度反演剖面,精细预测了储层厚度。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109-1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地震地质
  • 郭雯, 刘永涛, 赵俊峰, 王秀珍, 赵红格, 丁富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110-112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从地震解释角度看,层拉平是一种古地表重建技术。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地震层拉平无法精确恢复倾斜地层厚度、压实地层厚度和地层水平伸缩量。为此,从地震层拉平的技术原理出发,首先将该技术与其他恢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通过增加地质条件约束或对原有技术方案进行改进,最大限度地降低恢复误差对恢复结果的影响,使地震层拉平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地震解释的各个环节。并得出如下结论:①在楔状层序顶、底界面夹角小于15°、地层间隔厚度小于1000m的条件下,可利用沿层切片近似代替地层切片预测薄储层; ②当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压实作用差异较小时,可先利用地震层拉平技术恢复剥蚀地层厚度,进而利用修正的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③对于一般地区而言,恢复主成藏期的古构造形态不用再做压实校正,在提高恢复精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古构造恢复的油气地质意义;④针对构造变形不甚强烈地区,可利用地震层拉平技术近似代替平衡剖面分析构造演化。这些结论可进一步促进地震层拉平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深化应用。
  • 杨松岭, 谢结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121-113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增生楔斜坡盆地作为一种罕见的含油气盆地逐渐受到重视。这类盆地构造特征复杂,目前勘探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复杂断裂体系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缅甸切杜巴增生楔斜坡盆地地震、地质资料相对较多,为这类盆地构造特征及断裂成因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为此,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纵向分(构造)层,横向分(段)块”思路为指导,明确了断裂分期发育类型;重点探讨了与增生楔构造带走向近平行的张性断裂成因,解决了以往断裂发育类型与应力形成机制相矛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张应力的正断裂发育新模式。研究认为:切杜巴增生楔斜坡盆地发育南—北向压性断裂、北东-南西向扭张性和北西—南东向张性断裂三种断裂。受印度板块洋壳向西缅微地块的斜向俯冲作用控制,垂直于海沟轴向的挤压应力形成了南—北向压性断裂,发育大规模逆冲活动;平行于海沟轴向的剪切应力具右行走滑作用,形成具有调节作用的北东—南西向张性或扭张性断裂;增生楔斜坡盆地前缘与后缘的挤压逆冲断裂活动时,水平运动分量的差异性诱发拉张应力,是形成北西—南东向张性断裂的原因。该成果可为其他增生楔斜坡盆地研究提供参考。
  • 非地震
  • 何展翔, 陈忠昌, 任文静, 庞恒昌, 田志权, 沈义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131-113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大功率电磁仪器系统是深部矿产资源勘探的基础,发展大功率、高精度电磁仪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深层油气勘探需求开发的时频电磁(TFEM)勘探仪器系统,可同时实现时间域和频率域电磁一体化勘探。模拟研究证明,该系统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时间域与频率域、电法与磁法的一体化勘探要求,亦可实现近区和远区的数据采集。这套由东方地球物理公司(BGP)自主研制的时频电磁法仪器系统包括大功率恒流电磁发射机、分布式/节点式多类型电磁信号接收机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大于120dB,可接收信号的频率范围是0.001~500Hz,数据采集实验证明其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仪器水平,可为中国深部资源勘探提供有力支撑。
  • 赵文举, 刘云祥, 陶德强, 赵荔, 胡文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139-114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磁力异常确定磁性体埋深是磁法勘探的研究目的之一,对磁性矿藏、火成岩及磁性基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提取大量理论长方体模型的磁力异常以及垂向一阶、二阶、三阶导数的极大值,获得三个极值比值并形成序列。利用这些极值比序列与相应模型的顶面深度构成训练样本,对构建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存储训练成功的BP神经网络,用于磁性体顶深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91%以上训练样本和非训练样本的预测误差都小于10%。将该方法用于中国YX地区火山岩顶面埋深的预测,结果与钻井数据吻合较好,说明了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周印明, 戴世坤, 李昆, 凌嘉宣, 胡晓颖, 熊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149-1159,116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重磁位场正演是反演成像及解释的基础,目前已有的正演算法对复杂形体很难同时兼顾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高效、高精度的重磁位场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对重磁位场三维空间域积分沿水平方向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把空间域重磁位满足的三维积分问题转化为不同波数之间相互独立的一维积分问题。在垂向上可离散为多个单元积分之和,单元内采用形函数插值,计算精度和效率都较高。该方法充分利用形函数积分的高精度及傅里叶变换的高效性,实现了高效、高精度的重磁位场数值模拟。设计棱柱体模型,模型解析解与所提方法数值解对比表明,该方法理论正确、精度高。设计了垂向连续变化的复杂模型,对比、分析了传统棱柱体均匀剖分与所提方法的计算精度,验证了该方法对于复杂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 向葵, 严良俊, 胡华, 杨辉, 文百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 55(5): 1160-116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证明了中国前寒武系油气前景广阔,四川盆地元古界也因此成为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非地震勘探是超深层油气勘探中深部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四川盆地前寒武系重磁电物性资料不足,制约了物性建模,严重影响了重磁电勘探技术在该盆地的有效应用。为此,以四川盆地周缘前寒武系露头标本为基础,通过对沉积岩、变质岩及火成岩标本的密度、磁化率和复电阻率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地层、不同岩性标本的重磁电物性特征,建立了四川盆地前寒武系古老地层的重磁电物性模型,为该盆地前寒武系非地震油气勘探提供了物性资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