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53卷, 第s2期 刊出日期:2018-12-30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张建军, 刘红星, 孙强, 赵卫, 禹一然, 吴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主要赋存于二叠系河道砂体中,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大,提高薄砂体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是该区地震勘探的关键; 该区表层为典型的黄土山地地貌,地表起伏剧烈,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原始采集资料品质,为叠前反演提供可靠基础资料,是极具挑战的技术难题。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近年在该区三维地震勘探中,引入“两宽一高”(宽频、宽方位和高密度)的勘探理念和技术,采取提高激发子波频宽、应用低频单点检波器拓展地震资料频宽,通过宽方位观测满足OVT处理要求以提高叠前道集精度,通过高覆盖采集提高资料信噪比等措施,探索形成了适用于黄土山地的“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包括面向致密砂岩气储层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基于高清航片的激发因素优选和宽频激发/接收技术等。该系列技术在鄂东缘的应用结果表明,所采集三维地震资料频带得到拓宽,低频信息更加丰富,信噪比显著提高,砂体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大幅提高,促成该区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取得突破。
  • 处理技术
  • 尹思, 王传武, 董永苍, 王振强, 周锦钟, 邵泽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7-1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柴达木盆地尖顶山地区基岩储层的孔隙—裂缝双重储集空间特点,为了更好地追踪侏罗系,准确落实基岩岩性圈闭,利用GeoEast软件进行保幅处理。应用软件中独具特色的叠前噪声衰减、振幅补偿、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技术,分析尖顶山地区构造及断裂体系特征,落实了侏罗系的空间展布规律,有效提高了地震成像质量,为勘探、开发、建产提供了依据。
  • 曾华会, 王孝, 杨维, 王建华, 谢俊法, 寇龙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3-1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地震资料中存在的多次波给层位和断裂解释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制约了该区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为此,为有效压制多次波,分级组合使用GeoEast处理系统的τ-p域预测反褶积技术、高精度Radon变换多次波压制技术、叠后逆散射层间多次波预测技术和多次波多道自适应减去技术,集成各种多次波压制方法的优点,逐步压制多次波。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分级组合多次波压制方法可有效地压制白垩系、侏罗系和三叠系存在的多个强反射波界面产生的层间多次波。
  • 吕磊, 黄云峰, 田彦灿, 陈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0-2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为了有效识别薄层反射信息,通常要求对地震资料做高分辨率处理。不同反褶积方法提取子波的方式不同,零相位子波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应地层界面,分辨率最高。因此基于零相位子波的反褶积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持地质体信息的真实性,从而达到真实刻画不整合面等地质体的目的。在准噶尔盆地腹部盆参2井东三维地震资料保真处理过程中,为了提高资料的分辨率,试验了不同反褶积方法,在刻画白垩系清水河组底界与下伏侏罗系的接触关系时得到两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分析地震沉积过程及测井资料,认为采用GeoEast系统中的零相位反褶积法得到的剖面结果所揭示的白垩系清水河组底界与下伏侏罗系呈剥蚀、顶超尖灭接触的关系更加真实、可信。
  • 边冬辉, 王小卫, 杨哲, 杨维, 许建权, 郄树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4-27,3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西部LNS地区三维超大面积转换波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套三维低信噪比转换波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方法:直接应用纵波炮点静校正量作为转换波炮点静校正量;对于转换波接收点校正量的计算,首先通过比例系数法求取初始接收点校正量,然后利用常规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求取短波长校正量,最后采用基于共接收点叠加的趋势面方法消除残留校正量。实际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幅提高了转换波资料的成像质量,为后续的地震资料解释和油藏描述奠定了良好的资料基础。
  • 刘殿秘, 黄棱, 王德安, 周义, 王增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8-3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基岩成像质量和基岩潜山裂缝预测精度,吉林油田在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实施了宽方位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采用GeoEast处理系统,除了静校正、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剩余静校正等常规处理以外,还利用其特色的OVT域宽方位处理技术,获取了成像效果更好、具有方位角信息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成果。OVT处理成果分析表明,该成果为后续裂缝预测和储层反演提供了更精确的方位各向异性信息及更高质量的偏移道集,实用效果显著。
  • 李晓峰, 王晓涛, 林娟, 郑伟, 潘焕革, 付建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33-4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MX1JB三维连片处理,包含五块不同年代采集的三维资料,涉及到气枪、可控震源、井炮三种震源和水陆两种接收方式。不同区块资料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存在明显差异,一致性处理至关重要。为此,结合GeoEast处理系统的特色技术,建立了针对该区资料的一致性处理技术流程。首先利用水陆检合并技术消除不同接收方式的影响;然后通过球面扩散补偿和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分别对地震记录的纵、横向能量进行恢复;再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子波整形技术消除由不同震源引起的子波的频率、相位、波形差异。最终得到的地震资料一致性好,成像质量高,为后续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提供了高品质资料。
  • VSP与井间地震
  • 李彦鹏, 易维启, 曾忠, 陈沅忠, 蔡志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42-4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油气田开发程度的深入、油井数量的猛增,对地震勘探精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VSP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首先全面介绍了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VSP技术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及其在勘探开发实例中的应用效果;其次重点探讨了VSP技术与地面地震不同的处理方法,包括参数提取、波场分离、反褶积及成像等;然后对于最新发展的分布式光纤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VSP技术也进行了简要论述;最后展示了VSP技术在地震勘探向开发延伸中的独特作用和发展潜力。
  • 陈沅忠, 张锐锋, 唐传章, 张彦斌, 万学君, 王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50-5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束鹿凹陷深部泥灰岩地震分辨率低、非均质性强的勘探难点,在该区开展了八方向Walkaway-VSP和全方位三维地震联合勘探技术应用研究。基于零井源距VSP和Walkaway-VSP资料求取准确的地层速度、真振幅恢复TAR因子、品质因子Q及各向异性等地球物理参数,并应用到全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获得了更高精度的成像数据体。基于井驱数据处理结果提供的建议井位获得高产油气,表明VSP井地联合勘探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静, 姚正新, 张彦斌, 刘振宽, 张静, 蒋永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58-6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VSP全井段Q值,包括稳定的深层Q值及表层Q值,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反Q滤波处理,利用零井源距VSP资料,采用改进的频谱拟合法进行稳定的深层Q值估算。但是,零井源距VSP的浅层资料往往受套管波影响,资料品质差,初至不清晰,不能用于Q值的估算。而当近地表地层较厚时,从Walkaway-VSP资料的下行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来自近地表的多次虚反射,因此提出了利用Walkaway-VSP资料虚反射估算表层Q值的新方法,其中表层Q值可看作是近地表厚度的等效Q值。当炮点位于高速层顶时,利用Walkaway-VSP资料求取炮点静校正量,该静校正量值是谱比法求Q值时的时差的一半,然后再利用谱比法估算单炮的表层Q值,依次可以得到整条Walkaway线上的表层Q值。因此,利用零井源距VSP和Walkaway-VSP资料就可以分别得到深层和表层Q值。
  • 李飞, 梁向豪, 王雪峰, 龚艳平, 张新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65-6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VSP矢量波场分离时参数反演的效率、增强方法对实际资料的适用性,在零井源距层状速度模型基础上,通过射线追踪正演计算不同波场的射线参数,约束不同深度下行、上行波场的入射角和视慢度参数,使反演快速收敛,反演过程更加稳定,有效提高了反演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反演参数局部极值引起的频率混叠现象。
  • 陈策, 王刚, 倪根生, 陈虎, 杨璐, 王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70-7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川西北龙门山冲断带下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勘探潜力巨大,SYS地区主要目的层栖霞组发育一套孔隙型白云岩储层,该套储层埋藏深、厚度小、非均质性强,导致钻前预测误差大,储层预测难度大。为此,结合钻井、测井、井中地震和三维地震资料,提出了井地联合提高钻前预测精度的思路。通过初至拾取、三分量旋转和共炮集的中值滤波、保幅SVD滤波得到高信噪比的反射波记录,由VSP直接测得的下行波提取子波进行已知子波反褶积压制多次波,进一步提高分辨率;然后基于零井源距VSP资料约束进行Walkaway VSP速度建模;最后采用基于射线追踪共接收点归位和相干叠加成像方法得到Walkaway VSP成像。通过约束反演和属性分析开展储层横向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李建国, 施荣富, 高顺莉, 刘春锋, 黄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77-8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常Walkaway VSP、3D VSP利用上行反射纵波成像研究井旁构造、储层特征,而将自由表面多次波作为干扰波压制。与上行反射相比,自由表面多次波具有易识别、照明宽、反射角小、传播路径长的特点。为此,研究了Walkaway VSP自由表面多次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主要技术思路为:将Walkaway VSP共炮点z分量道集排成共检波点道集,根据炮、检互易原理,采用ω-x域显式单程波算子将震源子波从检波点延拓至自由表面,然后从自由表面分别延拓共检波点波场、震源波场,利用相关成像条件提取成像值,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模型及实例测试结果表明:①按照自由表面多次波传播路径进行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与地震剖面波组吻合较好,思路简单、易于编程;②与一次反射波相比,自由表面多次波成像的纵、横向照明范围更大,可以实现检波器上方成像,但其频率偏低。
  • 王艳华, 孙岩, 朴永红, 王光明, 陈沅忠, 张晓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83-8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油田进入储层描述和开发、二次开发阶段,地面地震已不能满足储层精细描述、储层参数求取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为此,结合3D VSP的技术特点,确定了综合解释工作流程。首先利用准确的零井源距VSP时—深关系标定各种资料(测井、钻井、三维地面地震、3D VSP等)、确定储层参数,利用零井源距VSP资料筛选对储层敏感的属性。其次,利用3D VSP资料进行储层精细解释,识别研究区低幅度构造及小断层;通过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等技术预测砂体展布及剩余油气分布。最后,结合前期分析结果综合评价储层,指出有利油气分布区,为开发评价部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在经过一次开发后剩余油整体呈零散分布的状态,在构造高部位含油气性较差,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北东部斜坡的高部位。
  • 蔡志东, 彭更新, 李青, 雷栋, 王玉伟, 贺君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90-9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VSP采用地面激发、井中接收的特别观测方式,接收系统避开了地面干扰和近地表吸收、衰减的影响,并且更加靠近地质目标观测,可以得到频率、振幅保持良好的高信噪比资料,可为井旁高陡构造、小断层、薄砂体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从VSP模型正演出发,首先基于正、反演数据讨论剖面中的断层识别方法,给出了利用零井源距VSP、非零井源距VSP、Walkaway VSP、Walkaround VSP和3D VSP数据中的断层参数计算方法,进而确定断层的过井深度、倾角、走向和断距等参数。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利用文中方法可以识别通过地面地震构造解释、录井解释难以识别的断层,为断层刻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 王冲, 朱忠谦, 史鸿祥, 昌伦杰, 施英, 付检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98-10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以裂缝、裂缝孔洞、洞穴型为主,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预测的溶洞空间位置受地震资料成像精度及分辨率影响而大多会出现偏差。为了确定碳酸盐岩地区目标井钻头前方缝洞体的空间位置,提出一种基于VSP资料的井旁溶洞定位技术以准确预测溶洞空间位置,实时提供钻井靶心坐标,提高中靶精度。该项技术可细分为基于零井源距VSP资料的井地联合溶洞定位和Walkaround-VSP井旁溶洞定位。现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区,提高了该类储层直接钻遇率,并为老井二次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 吴俊军, 胡绪军, 王永生, 焦文龙, 贾耀忠, 黄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06-11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井间地震资料频率高,是联系测井资料、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和油藏地质之间的桥梁。在中国西部多个油田采集了井间地震数据,对井间地震数据处理、成像及解释各环节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套采集施工设计、数据处理、解释工业化生产流程。井间地震层析结果可以直接辅助地面地震解释,反射波成像剖面能够得到更多的储层内幕信息,能够对地层和断层进行更为精细地刻画。
  • 微地震
  • 徐刚, 李德旗, 王适择, 何思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15-12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非常规油气藏正逐步成为接替资源及勘探开发热点。在储层甜点预测技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储层改造增产技术以及微地震监测技术日渐成熟的背景下,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总结出一套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思路。本文主要描述了在四川盆地昭通页岩气示范区等地开展的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也证明该套技术具有推广价值。
  • 刘腾蛟, 高阳, 储仿东, 何吉祥, 刘荣君, 张世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24-12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水力压裂改造中微地震事件具有能量弱、信噪比变化大、干扰源复杂等特点,对微地震信号进行快速精确的初至拾取是微地震实时监测、指导压裂生产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微地震事件时窗能量比法拾取精度低、不同信噪比事件适应性差的特点。首先应用能量比法粗略拾取初至位置。然后应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拟合理论曲线,在拟合曲线定义的前、后时窗范围内二次优化拾取初至。通过实际数据测试,并与能量比法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基于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微地震初至优化拾取方法能较快速、准确地拾取不同波形特征、不同信噪比的微地震事件初至,有效提高微地震实时定位的准确性与效率。
  • 金其虎, 刘臣, 姚正新, 刘聪伟, 杨大有, 张彦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30-13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微地震监测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起重要作用,其关键技术之一是震源定位,准确定位是地质及工程解释的前提。目前震源定位常采用各向同性速度模型、时差定位方法,这种处理结果与实际介质情况误差较大。本文首先探讨了一种水平层状椭圆各向异性介质情况下准确、快速的射线追踪方法,可以快速精确地计算初至时间,用于提高震源定位精度。椭圆各向异性介质的速度主要包括纵向速度和横向速度,相比强各向异性介质更易建模。纵向速度可从声波测井获得,横向速度可从测井、射孔或导爆索信号反演获得。最后采用经典Geiger定位方法进行理论试算,同时对比了强各向异性介质情况下各向同性模型近似和椭圆各向异性模型近似的定位精度。试算结果表明,强各向异性介质情况下的椭圆各向异性模型近似,能够获得比各向同性介质近似更精确的定位结果。
  • 衡峰, 王刚, 刘博, 储仿东, 张彦斌, 冯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37-14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微地震监测是定量评估水力压裂改造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对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展示了松辽盆地致密油储层压裂微地震监测的两个实例。监测结果显示,水平井分段分簇压裂时的簇间距对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过小的簇间距设计将导致分簇主裂缝之间的改造区重叠,降低压裂改造效率;而过大的簇间距设计则会在主裂缝之间产生未改造区,影响储层的动用程度。
  • 储仿东, 焦亚军, 杨立峰, 刘腾蛟, 衡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43-14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页岩各向异性强、天然裂缝发育,水力压裂时容易发生套管形变而影响施工进度,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可识别造成套管形变的天然裂缝的空间位置,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降低施工风险。本文介绍了天然裂缝触发微地震事件的震级、能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四川页岩气一口水平井开发水力压裂诱发的微地震事件,施工现场准确地定位出井旁微小天然裂缝的走向和位置,压裂技术人员及时调整施工参数,避免了套管严重形变影响水力压裂进程,为页岩气开发发挥了较好的现场指导作用。
  • 杜开元, 段国斌, 徐刚, 万小平, 刘腾蛟, 郭俊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48-15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水力压裂是对页岩气致密储层进行改造的重要方法,但是埋深大于3500m的深层与浅层页岩气井压裂裂缝形态不同,二者压裂加砂工艺也有所差异。为了更有效开发深层页岩气,在压裂中优化加砂工艺,并利用压裂中微地震事件的展布特征评价加砂工艺的优化效果。四川盆地东南部深层页岩气井压裂加砂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0目陶粒的压裂段微地震事件分布均匀且加砂量达到设计标准,微地震事件密度及储层改造体积较大;进行二次添加100目石英砂作业压裂段压裂裂缝长度、宽度、高度皆较大,远端事件数较多,储层改造体积有明显增加;五峰组微地震事件呈狭长分布,宽度及高度方向长度皆较小,压裂缝网内部微地震事件分布较均匀。通过微地震监测、评价深层页岩气井加砂工艺优化效果,可以更好地指导加砂作业和深层页岩气的开发。
  • 林鹤, 李德旗, 周博宇, 金其虎, 郭锐, 刘俊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56-161,16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断层和天然裂缝的发育对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改造效果影响很大。为了查清其影响,首先利用三维叠后地震资料曲率和相干属性识别天然裂缝,其次利用微地震监测定位结果和水力压裂施工数据,分析天然裂缝的活动性及其对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动性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裂缝的几何形态和压裂施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非活动性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裂缝的展布形态以及施工并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后期水平井轨迹的优化和水力压裂施工参数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 李晓峰, 张矿生, 卜向前, 许文莉, 李娜, 魏路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62-16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长庆油田部分老井重复压裂改造后产量仍无明显提升的问题,采用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分析区域应力与裂缝产生方向,从转向技术、定向射孔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评价老井重复压裂效果。研究认为,由于长期注采使老井局部应力发生改变,需对应力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再选择合适的压裂方案;而老井重复压裂所采取的添加暂堵剂、定向射孔等压裂方式均能在射孔点附近对压裂裂缝形成一定的转向效果,但距射孔点较远的区域,裂缝仍主要沿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该认识为老井重复压裂工艺的优化提供指导。
  • 魏路路, 姚宴波, 韦正达, 顾友义, 代雪梅, 张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68-17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气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田废水,去污之后回注处理时,若处理不当,则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甚至对地下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采用微地震监测方法对水体回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通过震源速度联合反演方法对速度模型进行优化数据处理,并利用扫描叠加算法对微地震事件进行定位,最终根据微地震事件定位结果刻画水流通道,了解水体扩展规律,判断回注过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调整注水参数。结果表明:1在监测期间,回注水体基本存贮在目的层中,并未出现严重串层现象;2水体波及一些小的裂缝带,且回注水体更易沿小断层、裂隙流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水体回注过程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
  • 容娇君, 刘建伟, 王欣, 冯超, 张彦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74-18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微地震资料的解释通常是以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为基础,结合地震、地质等资料对储层改造效果进行定性解释,但难以对岩石破裂属性进行定量分析。本文通过矩张量反演方法试验,模拟数据噪声分析测试了反演方法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以储层改造中微地震监测实际数据为例,通过微地震事件的定位及全矩张量震源参数反演,定量分析了微地震事件的破裂属性(走向角、倾向角、滑动角),破裂类型各向同性(ISO)分量、双力偶(DC)分量和补偿线性偶极子(CLVD)分量;分析人工造缝过程中岩石破裂的震源类型、储层物性和储层改造施工参数之间的关联参数,更合理地提出优化储层改造施工方案。
  • 非常规
  • 郭锐, 林鹤, 王前, 张介辉, 王高成, 蒋立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82-18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储层的衰减特性通常用品质因子Q来表征,Q值的准确提取对储层,特别是非常规气藏含气性的预测有重要意义。为此,引入Capon2D Q值估计新方法,对其求解过程进行了加权改进,并通过统计实验分别从准确性、稳定性角度对该方法的估计效果进行讨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谱比法相比,改进方法体现出对高频噪声不敏感,并且具有压制子波干涉的能力,从三维地震叠后资料中也可获得相对稳定和准确的Q值估计结果。将改进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页岩储层沿层Q值估计,获得了稳定的估计结果,且表明低Q值区域与储层裂缝发育带具有良好一致性,因此可作为页岩储层含气性的标识。
  • 刘本晶, 梁兴, 侯艳, 张介辉, 袁晓俊, 翟瑞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89-19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叠前AVO反演在岩性预测和流体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效果受叠前道集质量的影响较大。常规处理后的叠前道集上仍存在较严重的噪声干扰,道集内不同炮检距范围子波形态差异明显,反射波同相轴未完全校平等,这些问题导致叠前道集不能真实地揭示地层的AVO特征,需要做进一步的优化处理。为此,选择几种针对性的叠前道集优化方法,并将其组合应用到实际叠前道集的优化处理中。通过对四川盆地H区块页岩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的道集优化处理,叠前道集优化后的AVO反演结果表明其效果较好。
  • 李陶, 刘护创, 胡光岷, 白小寅, 孙小萍, 孙佳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197-20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页岩气储层预测十分重要。叠前反演是提取隐藏在地震中的弹性参数的重要途径,通常假设地震反演中噪声服从高斯分布,但基于高斯模型的叠前反演方法难以满足页岩气储层预测的需要。为此,对数据实际噪声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工区的非高斯反演方法进行叠前反演,得到工区弹性参数,提高了反演的准确度。通过不同反演方法的对比,表明非高斯反演方法比高斯反演更能反映优质页岩储层。
  • 李远, 程飞, 雷栋, 夏存银, 胡超俊, 柯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04-21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页岩储层甜点评价需要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岩石物理、地震等各方面的资料,运用页岩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结合叠前弹性参数地震反演结果,形成一套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TOC)预测和页岩气储层脆性预测的技术。为此,文中着重阐述了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分析的三大方面:井曲线校正和反演预测技术、岩石物理扰动分析技术以及有利弹性参数交会分析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储层甜点预测项目,结果表明该技术适用于该海相页岩气区块,对其他类似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刘伟, 梁兴, 姚秋昌, 李庆飞, 张永强, 舒东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11-217,22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四川盆地昭通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丰富。为了厘清该区页岩气甜点分布,指导水平井位部署,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开展甜点关键参数研究,利用地震叠后数据及分方位叠前数据预测裂缝的发育强度和方向,利用测井交会分析建立TOC/脆性与杨氏模量×密度(E×Rhob)的关系,以叠前弹性参数反演为基础,利用弹性参数组合结果E×Rhob反映页岩储层脆性及TOC展布。最后对页岩储层裂缝、TOC、脆性展布、优质页岩厚度进行综合分析,优选“甜点”。实际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能有效预测页岩甜点区,有效指导示范区水平井轨迹设计,降低勘探开发风险,为研究区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 综合研究
  • 刘晓波, 李艳莉, 李磊, 仲宏伟, 梁琰, 张飞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18-22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煤层的富水区严重威胁煤矿的生产安全,探明富水区的分布和断层、陷落柱等含水构造的发育情况,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的水害防治工作。地震属性可以有效识别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但难以对地层富水性进行探测。断层、陷落柱的电阻率主要取决于岩层的破碎程度及富水性,富水断层、陷落柱的电阻率远小于非富水断层和周围非富水地层,这是利用瞬变电磁探测含水断层、陷落柱和富水区的地球物理依据。本文结合华南某煤矿的应用实例,证明结合地震属性与瞬变电磁数据对探测煤田富水异常区效果良好。
  • 钱丽萍, 王霞, 李丰, 李建华, 王静, 屈燕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24-22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Fillipone公式的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因其具有算法简单且不依赖于钻井数据和正常压实趋势线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钻前压力预测。针对Fillipone公式中岩石速度上限和下限的确定存在经验性或区域局限性等问题,利用等效介质理论弹性模量边界算法,借助Voigt模型和Reuss模型、基于钻孔资料计算岩石速度上限和下限,进一步结合井地联合反演所获得的高精度层速度、密度,可以实现高精度地层压力预测,有效解决了岩性复杂区的压力预测问题,并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李凯, 胡少华, 张枫, 马子涵, 李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30-23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从测井、地震资料提取的多种属性都可以反映储层特征,但如何优选敏感属性是提高储层认识的关键。Relief F是一种经典的多类别特征选择算法,通过计算权重判别特征与类别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基于多次迭代计算结果,权重大且统计规律一致,则可作为敏感特征,该算法很适合处理具有大量实例的高维数据集。基于Relief F特征选择算法开展敏感属性优选,并通过与平面砂体预测结果对比、交会分析等手段,证实了优选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赵师权, 胡少华, 王玉珍, 林煜, 别静, 贺川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35-24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F油田虽实施了二次开发地震勘探,井网密度高,但受陆相断陷湖盆储层沉积复杂性影响,加之小断块发育,增加了精细储层描述的难度。为此,利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等资料,采用多信息融合技术开展沉积相研究。首先,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采用横向分块、纵向分段,选择典型段组合建立骨干井网,并通过分尺度、多手段逐级约束等时地层对比,建立精细等时地层对比格架;然后,运用多相(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联合标定技术,准确识别各类沉积微相,并利用古地貌、地层切片等技术揭示沉积演化特征;最后,以多地震属性融合约束的砂体厚度分布特征为指导,以井点测井相与井间的地震信息相互约束,以新开发井作为验证综合表征储层沉积微相,为剩余油挖潜提供重要地质依据,形成了一套断块油藏多信息融合的沉积相表征综合研究流程。
  • 英紫娟, 覃素华, 孙立志, 乔凤远, 杨俊斌, 黄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46-25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辽河盆地外围陆西凹陷九佛堂组下段储层为凝灰质致密砂岩,非均质性强,同一圈闭内相邻井产量差异大。为了寻找致密砂岩有利储层发育区,利用岩心资料分析凝灰质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地震预测技术,开展裂缝预测和油气检测,以确定裂缝发育带和油气富集区。研究表明,M31井区储层及油气有利区呈南北向分布,具带状和局部团块状特点。预测成果与钻探结果吻合较好,说明地震预测技术对此类致密砂岩储层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 龙飞, 王劲松, 文一华, 胡军, 苟红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51-255,26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天草凹陷T6井获得油气发现之后,部署了“两宽一高”三维地震勘探。为了整体评价油藏特征及储量规模,开展了基于GeoEast系统的三维处理解释一体化应用。采用综合静校正、组合去噪、振幅补偿与反褶积、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四项主要针对性配套处理技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运用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技术,分别落实构造和刻画沉积相带。消除了构造成图系统误差,预测有利扇体面积82.3km2;在完成目标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议部署的4口钻井获工业油气流,应用效果显著。
  • 陈亮, 白雪峰, 李静, 丁玉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56-26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南图尔盖盆地Doshan地区侏罗系阿克沙布拉克组(J3ak)曲流河道砂体是岩性勘探的有利目标。为了识别和评价曲流河道砂体,运用GeoEast解释系统提供的三维可视化雕刻技术、基于地层模型的地震解释技术查清两期河道空间展布及迁移特征;运用高亮体技术预测富砂区,分频解释技术预测砂体厚度;最后结合碳氢检测技术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该技术运用效果较好,为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 陈志刚, 孙星, 刘雷颂, 郭增虎, 马辉, 聂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61-26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中区块新采集的宽频地震资料具有明显的富低频、宽频特征,常规的约束系数脉冲反演为主频控制的反演,不能充分利用低频地震资料的频段信息特征。本文利用分频反演,即依靠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振幅与频率(AVF)的关系,将AVF作为独立信息引入反演。首先通过测井曲线交会确定储层敏感曲线,并作为目标曲线;然后利用频谱分析确定分频频段并进行分频支持向量机或神经网络训练,计算不同厚度的AVF关系,建立储层敏感曲线与地震波形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最后合成反演体,预测储层。分频反演合理地利用了低频地震资料中有效频带的低、中、高频带信息,在滨里海盆地中区块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预测中获得了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储层预测符合率高。
  • 乔凤远, 覃素华, 张宁, 张元场, 孙立志, 李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66-27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会发生与频率相关的能量衰减和相位畸变,高频成分的衰减、散射和弥散远高于低频成分,地层介质对地震波的这种选频吸收作用使地震波的低频成分中保留了更丰富、更能反映介质性质的信息。模型正演分析表明,低频信息在反演过程中能够降低地震数据反演结果的多解性,提高岩性解释的精度。充分利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低频信息,在滨里海盆地盐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研究地震低频信息在反演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低频分量对初始模型以及测井资料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结果的影响,认为地震低频信息对提高地震反演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 李斌, 苏洲, 孙琦, 高登宽, 杨新影, 刘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72-27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落实英买46区块巴西改组薄砂层油藏面积和地质资源量,通过地震响应正演模拟、地震反演、敏感属性相结合,刻画了薄砂层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油气检测技术,落实油气聚集区域。经已钻井验证,预测薄砂层及油气分布与实钻结果的吻合率超过85%。对英买46区块巴西改组薄砂层整体地质认识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现薄砂层物源来自东侧,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广泛发育,局部呈现间湾特征,为构造控制的岩性油藏。
  • 徐亚楠, 冀冬生, 卞龙, 贺陆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79-28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受地震分辨率的影响,常常成为优质储集体的河道砂体准确刻画难度较大。为此以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头屯河组曲流河河道为例,在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依据钻、录、测等井资料,结合河道砂体地震响应特征,采用GeoEast软件的多属性综合分析、分频解释、地层切片、三维立体雕刻等技术精细刻画砂体,实现对彩南油田头屯河组河道砂体的识别与精细刻画。实际钻井结果表明,在彩南油田侏罗系头屯河组应用本文提出的河道砂体识别与精细刻画技术取得了成功,钻遇河道成功率达90%。
  • 李强, 赵伟, 黄志, 刘满才, 马济国, 刘晓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85-28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陷落柱是造成煤层透水事故的重要隐患,三维地震是识别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常用和有效手段,但在生产实践中,存在“识别不清、定性不准”的现象,影响治理方案的实施;同时,充水型陷落柱的三维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确,应用三维地震进行陷落柱充水性评价,目前在行业内鲜有成功案例。本文通过实例对比,证实相干、曲率、倾角、相位、纹理等多属性分析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陷落柱识别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陷落柱充水性评价,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进而预测了充水型陷落柱的三维地震响应特征。该成果可为煤田利用现有地震资料进行陷落柱研究及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和治理提供帮助。
  • 孟阳, 许颖玉, 李静叶, 徐涛, 王红, 张小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89-29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宽方位地震数据包含丰富的方位角和炮检距信息,经过OVT域处理后对小断层的刻画和微幅构造的描述有良好效果。本文从各地震属性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使用GeoEast解释系统对分方位地震数据进行解释性处理,优选出针对断层识别敏感的曲率属性,对ZJB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小断层开展精细识别,厘清工区内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断裂特征,为后续的水平井轨迹设计以及钻遇储层提供保证。
  • 魏浩元, 韦德强, 肖文华, 向鑫, 苑伯超, 高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295-30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鸭儿峡白垩系K1g1油藏为构造—岩性油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储层为溶蚀孔隙型,非均质性强,有效储层预测困难。GeoEast系统用于预测储层的地震属性种类繁多,作用不尽相同,优选相对比较敏感的相干、曲率等地震属性对研究区开展构造精细解释、储层预测,落实断裂系统、预测裂缝发育区;利用均方根振幅、高亮体等属性预测砂体平面展布,刻画河道厚砂体;利用流体活动性检测属性预测有效储层展布。实际应用表明,构造与储层预测属性相结合,落实了油藏面积,实施新井钻探,效果较好。
  • 高改, 赵玉华, 黄黎刚, 杜长江, 雒文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301-30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苏X井区上古生界盒8段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盒8上、盒8下两套砂体,单砂体厚度小,纵向相互叠置,横向复合连片。根据辫状河沉积特点,建立辫状河沉积地震响应模式,利用GeoEast解释系统波形聚类技术对盒8段地震道波形变化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划分主体砂带展布;同时在岩性地震体上合理获取盒8段地层等时面,采用地层切片技术细化小层砂体分布。将两种分析结果补充验证,提高地震纵向分辨率,划分叠置高能主河道及上、下段单砂体分布区,划分结果反映河道沉积及其变化规律,河道形态及其分布符合地质规律,在该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李鹏飞, 崔德育, 黄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306-31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塔北哈拉哈塘油田是塔里木油田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也是原油增储上产的主力区块。针对该区块碳酸盐岩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火成岩分布范围广、速度变化快,目的层成像精度低的特点,基于GeoEast系统,以“保真、保幅、保低频”为处理原则,围绕“改善成像精度、提高分辨率”,以井震结合的形式开展火成岩振幅透射补偿、高精度速度建模关键技术攻关及碳酸盐岩储层高精度成像研究,提高碳酸盐岩储层成像精度;以“断裂为中心、属性定边界”为解释原则,开展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研究,落实碳酸盐岩断裂、储层展布,精细刻画缝洞体,提高钻井成功率。
  • 地震地质
  • 杨波, 侯军, 陈海清, 张宝权, 曹强, 孙学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314-32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雅布赖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阿拉善地块北部,为一中生代叠合型盆地,主要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成盆、晚侏罗世挤压隆升、早白垩世断陷成盆和晚白垩世挤压逆冲四个演化阶段。早、中侏罗世拉张断陷阶段控制了下侏罗统烃源岩及储集相带的分布,晚侏罗世的整体隆升形成局部反转构造圈闭。早白垩世拉张断陷成盆演化阶段促进了侏罗系烃源岩成熟演化,晚白垩世挤压逆冲阶段在盆地南缘发生基底卷入型逆冲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圈闭,是盆地油气聚集的主要时期。小湖次凹构造—岩性目标和南部冲断带小湖—红茨梁段构造目标是雅布赖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方向。
  • 李赫, 张洪宇, 徐颖新, 王艳玲, 赵倩, 王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321-32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薄片、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南堡5号构造东部东三下亚段高位体系域中首次发现滑塌浊积岩。结合古地貌及连井相分析,明确扇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发育于古沟槽区,滑塌浊积岩相发育于古洼槽区。区域地质分析表明,研究区北部发育大型火山群,东三下亚段高位域沉积时期火山活动强烈,火山活动所引发的大地震动是诱发滑塌浊积作用的主要原因。南堡5号构造东三下亚段高位体系域浊积岩是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在强烈火山活动作用下发生滑塌的产物。
  • 张洪宇, 徐颖新, 李赫, 曹哲, 王恺, 王艳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s2): 329-33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S2.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南堡1号和2号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断裂与砂体关系不清楚。为了明确聚砂规律,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利用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分析古地貌;结合反演等地球物理手段,建立了南部物源“断槽输砂,坡折控砂”的沉积模式。研究认为,断裂对中深层砂体富集具有控制作用,沙河街早期发育的北东向基底走滑断裂控制了古断槽的形成,古断槽成为砂体运输及储存的主要通道; 沙河街组沉积晚期发育与早期北东向基底断裂相交的近东西向断裂,构成断裂坡折带,紧邻坡折带的下方砂体富集。用该沉积模式指导南堡1号和2号构造中深层构造—岩性圈闭勘探,取得了新发现,为复杂陆相断陷盆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的精细岩性勘探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