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5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4-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李忠雄, 卫红伟, 马龙, 尹吴海, 叶天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199-20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北羌塘坳陷的托纳木-笙根地区和南羌塘坳陷的隆鄂尼-鄂斯玛-玛曲地区分别进行了常规可控震源、低频可控震源、大吨位可控震源激发因素试验及高密度、高覆盖、宽线地震采集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激发因素为:常规可控震源振动台次3台1次,驱动幅度70%,扫描频率6~84Hz,扫描长度18s;低频可控震源振动台次2台1次,驱动幅度60%,扫描频率1.5~84Hz,扫描长度16s;大吨位可控震源振动台次2台1次,驱动幅度70%,扫描频率6~84Hz,扫描长度16s。尽管可控震源单炮记录无法与炸药井炮相比,但应用高密度高覆盖可控震源采集技术仍能获得质量优于或相当于井炮的原始数据。采用高密度-高覆盖-宽线可控震源采集技术,在羌塘盆地首次获得了可用于地质构造解释的较高质量地震数据。
  • 崔宏良, 王瑞贞, 陈敬国, 张学银, 程展展, 王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09-213,21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可控震源激发信号的设计和选择直接影响资料的信噪比。通过对比不同震源信号激发的实际单炮记录选取最佳激发信号的常规方法成本较高。本文基于地震勘探基础理论,通过信号自相关提取不同震源信号的子波,将该子波与实际反射系数做褶积运算,进而通过分析、研究所得数值模拟地震道记录评判激发信号的优劣。由于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直观而单纯地反映了不同震源信号对地震资料的影响,所得结论可靠。在WLH探区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为可控震源信号的设计提供现实指导。
  • 处理技术
  • 宋维琪, 吴彩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14-21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将压缩感知理论引入地震资料处理,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方法,针对压缩感知理论中的信号稀疏化、观测矩阵设计、信号重构等流程提出了改进措施。针对传统观测矩阵取高斯随机矩阵后计算结果不稳定问题,根据地震记录的信号特点,将高斯随机矩阵改进为较大反射信号约束下的观测矩阵,提高了重建算法的速度和精度;为了压制局部均匀化和区域均匀化噪声,增强较弱的有效信号,研究了地震资料的规格化处理方法,提出了局部压缩感知和区域压缩感知联合处理的方法,增大了源信号独立性条件范围。模型数据实验和实际数据应用效果表明,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方法使弱信号增强、地震分辨率明显提高。
  • 张良, 韩立国, 许德鑫, 李宇, 李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20-22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预测滤波方法进行地震数据重建的误差偏大,基于波动方程进行地震数据重建的计算量较大,基于某种变换的地震数据重建精度偏低。为此,利用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Shearlet变换重建地震数据。基于信号的稀疏性,在欠采样的情况下,首先根据地震数据的缺失情况设计采样矩阵,然后使用Shearlet变换将地震数据稀疏化,再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在Shearlet域中完成对稀疏系数的重建,最后通过Shearlet反变换实现地震数据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Shearlet变换能够很好地重建地震数据,且重建精度高于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Fourier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变换和Curvelet变换。
  • 张华, 陈小宏, 李红星, 黄光南, 陈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26-23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常规去噪方法主要用于二维地震资料的处理,但噪声也存在于三维数据空间,导致常规去噪方法效果较差。为此,选用多尺度、多方向的二维曲波变换进行三维地震资料去噪。首先抽取含噪三维地震数据的时间切片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在曲波域采用局部阈值法去噪,对曲波变换后的每一个尺度选取一个合适的阈值因子,然后通过阈值处理,得到各尺度下的有效波曲波系数,最后将提取的有效波曲波系数进行逆变换重构出地震信号,达到去噪的目的。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与其他去噪方法相比,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地震数据的有效信号,达到了更好的去噪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32-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处理技术
  • 张恒磊, 胡哲, 胡祥云, 宋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33-24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联合地震数据的L2范数以及各向异性函数所表达的地震波组特征的L1范数,定义了空间域加权叠加系数,将传统的地震信号非均匀叠加转化为均匀叠加,压制随机噪声、改善同相轴连续性,提高地震资料后期处理解释的精度。针对地震资料保真去噪的要求,基于反射波的各向异性与随机噪声的各向同性特征,构造各向异性函数并通过加权叠加数据的保真实现地震数据的压噪。模型及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压制随机干扰,尤其对弱反射波的处理具有较好的保幅效果。
  • 王德营, 凌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42-247,26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空间采样间隔条件下,基于面波和反射信号几何差异的去噪方法难以有效压制面波,因此提出基于炮集反射信号振幅统计压制强面波能量,然后通过有效信号和面波的相位差异统计剩余面波能量,最终压制面波的方法。该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处理效果不受信噪比的影响,具有自适应空变能力,对存在空间假频的面波能量也有较好的压制效果。通过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以及与f-k滤波法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炮集统计振幅和统计相位的面波压制方法能够压制面波及其假频能量,同时可以保护有效反射的低频能量。
  • 地震模拟
  • 法林, 聂琳, 成洪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48-25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对各向异性岩石参数和相速度以及反射/折射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具有较强各向异性岩石界面可能存在一个对应折射P波的异常入射角。根据斯奈尔定理和能量守恒定理,验证了异常入射角存在的合理性。这个异常入射角位于过入射临界角区域。因此,在异常入射角存在的情况下,对应折射P波的入射角可分为三个区域:前入射临界角区域、入射临界角和异常入射角之间区域和过异常入射角区域。并且,在异常入射角处,折射P波的相速度解必须从一个根切换到另一个根,计算结果才能满足斯奈尔定理和能量守恒定理。
  • 姚振岸, 孙成禹, 谢俊法, 唐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53-26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Carcione提出的黏弹各向异性一阶速度-应力方程,采用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方法,利用地震矩张量分解方法,将力源转化为速度源,并将其加载到旋转交错网格点上,实现了ISO、DC、CLVD等3种基础震源机制的旋转交错网格微地震震源加载,得到了微地震波场、微地震记录以及震源照明图,并分析了微地震信号的波场特征。结果表明:1微地震波场qP波和qSV波的能量相对关系以及qP波初动极性都仅仅受制于震源类型,与储层类型无关,可据此考察震源机制以及反演水力压裂裂缝参数;2微地震波场qP波旅行时仅仅受制于储层类型,与震源机制无关,可根据其同相轴曲率预测储层类型及性质;3微地震波场能量辐射方式受震源机制及储层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实际观测系统布设时,要综合多方面先验信息,优选出主能量方位和有效辐射强度,从而设计出合理、高效的观测系统。
  • 偏移成像
  • 杨国权, 丁鹏程, 李振春, 张凯, 王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64-27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是近地表速度结构建模的重要方法。传统的三维旅行时层析反演在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射线追踪技术固有的计算效率低、对复杂模型计算不稳定;二是对于大规模三维模型,Tikhonov正则化难以对零空间和欠定分量进行有效约束,造成迭代收敛速度缓慢,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基于线性程函方程,结合迎风有限差分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敏感核函数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整形正则化方法,通过共轭梯度法实现了初至波旅行时层析反演。三维理论模型实验表明,与传统射线旅行时层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与迭代收敛速度。
  • 李辉, 殷俊锋, 王华忠, 刘守伟, 刘太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73-28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Gabor域描述散射体,且入射波场为短时宽带信号时,扰动波场可以在频率域用高斯束或在时间域用高斯波包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散射体成像方法,该方法对数据进行特征高斯波包分解,分解出的高斯波包独立反传,反传的高斯波包反投影到模型域得到一个Gabor函数描述的散射体(简称Gabor散射体)。将所有Gabor散射体叠加可以得到最终的成像结果。高斯波包散射体成像结果具有模型域的量纲,计算量较小且应用灵活。数值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散射体成像方法精度较高,成像策略和流程适用于一般散射体。
  • 代福材, 黄建平, 李振春, 杨继东, 杨宇, 孔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83-29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高斯束偏移方法作为一种改进的射线类偏移方法,兼具成像精度和计算效率高的优点。在传统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校正黏声介质对高斯束格林函数复值振幅及复值走时的影响,并结合高斯束传播过程中的角度信息,发展了适用于黏声介质的角度域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实现流程。在实现算法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典型模型对本文方法进行测试,成像结果表明角度域黏声介质高斯束偏移方法可有效补偿黏声介质的吸收衰减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成像分辨率。
  • 综合研究
  • 张丰麒, 金之钧, 盛秀杰, 孔令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294-30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弹性阻抗分解,从弹性阻抗体中可以直接提取与储层性质更为密切的弹性参数体。常规弹性阻抗分解算法是基于最小二乘原理,通过求取弹性阻抗分解矩阵的广义逆提取弹性参数,由于该分解矩阵的条件数较大,导致在含噪声的情况下无法获取稳定的弹性参数。结合贝叶斯定理,引入弹性参数的先验分布,构建弹性阻抗分解的正则化项,从而有效提高了弹性阻抗分解的稳定性;考虑到弹性阻抗分解是个带限过程,并且同一时间采样点的弹性参数之间并非独立不相关,因此引入多变量高斯分布描述弹性参数的自然对数更为合理;最后结合基于低频软约束的叠后反演形成一套弹性阻抗反演的流程。模型试算和实际数据测试验证了该弹性阻抗反演流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精度。
  • 叶秋焱, 崔宏良, 叶玮, 邱文平, 柳溪, 黄新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04-30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估算法因受叠加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适用性差。叠前地震资料本身包含的地层信息丰富,受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小。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S变换可得到Q值,但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广义S变换求取时频域表层Q值的方法,具体做法为:借助于广义S变换对叠前地震数据做时-频分析,逐道求取频谱比斜率,经炮检距归零处理得到零炮检距处的表层Q值,通过表层Q值与井控深层Q值建立综合Q体。将这套方法应用于西柳地区的实际资料处理,实现了综合Q值补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张云银, 刘海宁, 李红梅, 王维波, 沈财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09-31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准确计算储层压裂改造体积有助于评估压裂效果及部署开发方案。针对微地震事件点分布边界不规则、储层压裂改造体积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基于Delaunay三角形剖分的Alpha-shape方法,研发了基于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储层压裂改造体积估算方法,并编写了算法程序,解决了利用微地震事件点估计不规则边界的问题,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了储层压裂改造体积。利用该方法计算了砂砾岩体、泥页岩、致密砂岩等不同类型储层压裂改造体积,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能够适用于评价各类非常规储层压裂改造效果。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14-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综合研究
  • 邓炜, 印兴耀, 宗兆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15-32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流体因子构建对储层流体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等效介质理论,将体积模量中体现流体效应的部分定义为等效流体体积模量。岩石物理分析表明,等效流体体积模量对于岩石孔隙内流体类型更加敏感,叠前地震反演可以有效获得等效流体体积模量。借助多孔弹性介质岩石物理模型,建立了Gassmann流体项与等效流体体积模量的直接关系,推导了基于等效流体体积模量的Zoeppritz方程的近似方程以及弹性阻抗方程,实现了基于弹性阻抗的等效流体体积模量直接反演。模型试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基于等效流体体积模量直接反演提高了流体识别准确度。
  • 马灵伟, 杨勤勇, 李宗杰, 林正良, 刘军, 魏华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26-33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塔中北坡中奥陶统致密碳酸盐岩与上奥陶统碎屑岩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以致在地震剖面上形成“两谷夹一峰”的连续强反射界面T74,它屏蔽了下伏地层尤其是一间房组内幕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难以识别及预测一间房组内幕缝洞型储层。为此,依据塔中北坡实际地层结构,并考虑了一间房组的储层发育特征建立了储层模型,采用非均质介质波动方程并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子波分解的波形分解技术,开展去除强反射界面影响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T74之下的一间房组中、下部缝洞型储层表现为“一谷一峰”地震响应特征;单一分量地震数据体不能反映一间房组中、下部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第2~第5分量叠加地震数据体有效地去除了T74的影响,使掩盖在T74之下的一间房组中、下部缝洞型储层的“一谷一峰”地震响应被突显,且与井震标定结果吻合较好。
  • 乐友喜, 曾勉, 问雪, 刘陈希, 姜良国, 蔡俊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33-33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构造图的不确定性对勘探、储量计算、钻井决策、开采都有较大的、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构造图的不确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随机模拟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研究了基于序贯高斯模拟的速度场随机建模方法,获得了等概率的深度构造图的多次实现,根据不同实现的构造图上的圈闭面积的累积概率密度曲线分析了圈闭面积的分布特征及不确定性,对目的层深度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 吴国忱, 赵小龙, 罗辑, 宗兆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40-34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裂缝参数是裂缝型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基于方位弹性阻抗的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可获取裂缝储层参数,而地震波方位反射系数方程是叠前方位反演的基础。为探寻稳健的裂缝参数反演方法,首先对比分析方位反射系数方程中各参数的敏感性,探讨裂缝参数反演结果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同时发现裂缝是导致储层呈现方位差异性的主要因素;然后结合扰动反演思想,将方位各向异性弹性阻抗表示为背景介质弹性阻抗项与扰动弹性阻抗项之和,定义扰动弹性阻抗缘于储层裂缝的存在;最终构建了一种稳健的基于扰动弹性阻抗的裂缝参数反演方法。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试处理的结果均表明,利用本文方法能够得到合理的储层裂缝参数,尤其是较好地解决了裂缝参数反演不稳定的问题。
  • 李慧琼, 张盟勃, 蒲仁海, 张杰, 丁国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50-359.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257井区延长组地层埋深较大,储层较致密,天然裂缝在改善储层物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为了研究该区裂缝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长庆油田采集的60km2三维叠前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利用基于纵波各向异性的相对波阻抗属性开展了延长组裂缝密度和方向的预测。研究表明:1叠前相对波阻抗属性预测的裂缝方向与叠后相干、倾角属性分析的断裂方向一致,但深、浅层裂缝方向有变化。长6层和长71小层裂缝主要为北西西向,长72、长73、长8及长9层裂缝方向主要为近南北向。此变化与燕山期和喜山期不同方向应力场作用及长72和长73小层泥岩的塑性变形有关;2裂缝的密度整体较低,结合实际测井资料,认为研究区裂缝密度的大小受砂体含量的控制,此控制作用在100m左右的地层段尺度比在30m左右的小层尺度更明显。试油资料分析结果显示,裂缝相对发育区,砂体的含油性受油层厚度和裂缝密度共同影响。以上实践表明,受地震分辨率限制,叠前纵波各向异性裂缝方向和裂缝密度预测的地层单元不宜太薄,目的层厚度大于λ/2(约60m)时预测的结果才更可靠。
  • 地震地质
  • 潘杰, 刘忠群, 蒲仁海, 周思宾, 范久霄, 刘祎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60-37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综合解释镇原-泾川地区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走滑断层的分布规律、形成期、应力性质及其对长8油藏和高产井的控制作用,得出以下认识:1研究区在印支期的NE-SW向挤压作用力下形成了NEE和NNE向“X”型共轭剪切断层,在燕山期的SE向右旋压扭作用力下形成NW向断层,NEE向断层持续活动,NNE向断层活动不明显;2走滑断层分为Ⅰ、Ⅱ、Ⅲ等3类,其中Ⅰ类自奥陶系及以下地层断至白垩系及以上地层,平面延伸最长,断开地层最厚,在平面上共发育NW和NEE向两组断裂带,Ⅱ类自三叠系内部断至白垩系及以上地层,在平面上主要呈NE向延伸,Ⅲ类自奥陶系及以下地层断至中、上二叠统,在平面上主要呈NNE向延伸;3高产水平井均沿Ⅰ类走滑断层分布,沿Ⅱ、Ⅲ类走滑断层分布的长8砂岩多为水层或含油水层。
  • 周荔青, 刘忠群, 蒲仁海, 薛宇泽, 潘杰, 周思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71-38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约2000km2三维地震区的长8段沿层振幅平面图上,存在多条北西向带状强振幅异常,它们与多年来地质上所勾绘的长8段河道砂岩北东向延伸方向近于垂直,北西向的振幅异常延伸对属性和反演等方法预测长8段砂岩厚度和展布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从700km2代家坪三维地震和区内60余口钻井资料入手,经过综合分析可知,长8段北西向振幅异常与长7段的沿层振幅趋势完全一致,而与黄土塬地表地貌无关,与浅层白垩系、侏罗系、延长组长6段和长9段沿层切片上振幅异常的延伸趋势不同。长8段振幅切片上不同振幅区钻井合成道振幅大小与振幅切片上井点实际振幅大小一致,其振幅增强与长7段张家滩页岩厚度增大和波阻抗减小相关。页岩厚度变化可能与垂直于湖岸线的长72重力流水道对下伏长73侵蚀有关。延安组低速煤层强反射对下伏地层的不均衡屏蔽与长8带状振幅异常无明显关系;某些北西向断裂带的振幅减弱对带状振幅异常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这些振幅变化对长8砂岩三维地震储层识别造成了较大影响,是该区地震勘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 吴晓川, 蒲仁海, 张功成, 屈红军, 沈怀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81-39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属于深水勘探潜力区,距其南部40~100km的西沙群岛中新统-第四系均系碳酸盐岩礁滩地层。通过对该盆地的古构造、古地理分析,认为中新世南部隆起具备发育碳酸盐岩礁滩的地质条件。高波阻抗碳酸盐岩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低频振幅反射,礁滩体分布在古构造高部位,且厚度大于同期地层。从邻区钻井岩性、速度建立的碳酸盐岩厚度变化正演模型模拟出碳酸盐岩不同厚度时的地震响应,找出地震剖面上识别碳酸盐岩厚度的几个重要控制点:尖灭点、λ/4点、λ/2点,据此制作了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碳酸盐岩厚度图。根据碳酸盐岩厚度图和古构造、古地理背景以及礁滩地震响应特征可以看出,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中新统发育的碳酸盐岩主要为西沙群岛向北伸出的一个半岛式的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和斜坡沉积,由缓坡台地、陡坡台地、台洼、重力流、礁滩等相带组成。
  • 非地震
  • 孙彩堂, 李玲, 黄维宁, 刘真, 周逢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92-397,40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CSAMT反演方法大多依赖于初始模型的选择,并且在反演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出现病态矩阵而导致反演失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CSAMT一维反演方法,该方法具有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优点,并且反演过程中不会出现病态矩阵。首先,通过水平层状模型对标准遗传算法和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比较,证明后者的改进效果;然后,在数据中加入随机噪声,证明其具有抗噪性;最后,将其运用到实测数据中,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 李昭, 刘海军, 张生, 王辉, 田志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398-40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目标储层油气检测一直是勘探的难点之一,目前已成为影响钻探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规的油气检测技术由于受地表氧化还原带、地面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油气预测的成功率相对较低;时频电磁法(TFEM)直接研究深层油气目标,激发探测目标本身产生的异常,从而克服了近地表的干扰,提高了油气预测的精度。TFEM勘探在伊犁盆地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成功地预测了目标储层的含油气性,并确定了含油气有利区。
  • 综述
  • 撒利明, 杨午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 52(2): 402-41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反演技术广泛应用于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本文结合时移测井数据,进一步将地震反演技术推广应用于油藏监测。首先给出了高精度波阻抗外推反演和Seimpar非线性拟测井曲线反演的原理与方法;然后以实际应用为例,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和声波测井数据作为输入,反演得到高精度三维波阻抗数据体;再将三维波阻抗数据体和时移测井数据作为输入,应用Seimpar非线性拟测井曲线反演得到不同时期的拟自然电位和拟电阻率的三维数据体;进而利用该时移拟测井三维数据体,预测剩余油分布、实现油藏监测。应用结果表明,联合高精度波阻抗外推反演和Seimpar非线性拟测井曲线反演提供的二维、三维拟测井数据体,用于剩余油分布预测和油藏监测,识别出2m以上单层砂岩符合率达80%以上,依据这一成果部署了32口加密井,全部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