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4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6-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海上地震勘探
  • 吴志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21-4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海洋宽频带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在近年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激发和接收阶段,为了有效降低鬼波对地震波中低频和高频段有效波的影响,拓宽地震数据频带,人们开发出上下源或多层震源延迟激发技术和上下缆、变深度拖缆、双检电缆等采集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地震原始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为提高地震数据的成像与反演处理精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李鹏, 顾汉明, 王子秋, 李艳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31-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海底电缆三分量检波器的布设通常采用拖放方式,因受海流、船速等因素影响,其两个水平分量难以完全与设计方位重合。为了精确求取方位角,需对两个水平分量的方位角做高精度分析,并获取不同情形下的方位角误差。本文基于二维数据分析了不同噪声水平下的方位角误差,基于三维数据分析了不同方位角和不同噪声水平双因素影响下的方位角误差,并得出结论:如果在XY分量某道的直达波时段给定一个时窗,则XY分量对应采样点数据满足线性关系;在不考虑方位角自身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方位角误差随信噪比的增大而减小;当已知实际资料的信噪比时,可求出方位角误差范围;在信噪比较低时,靠近坐标轴方向计算的方位角误差最小;随着信噪比由低增高,最小角度误差区域由靠近坐标轴方向向各象限45°角方向分散。
  • 董立军, 王子秋, 李艳青, 刘旭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37-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海上油气勘探中应用常规拖缆方式采集数据的方位角相对较窄,难以满足复杂构造的勘探需求;而采用海底电缆方式可通过调整缆数和缆间距实现宽方位角数据采集。本文从地层建模出发,对层位解释成果数据进行Delaunay剖分,求解剖分构建的三角面空间坐标和地质产状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勘探区构造走向、倾向和倾角等数据;据此设计地震勘探主采集方向,调整缆数和缆间距参数,拓展方位角信息,使其兼顾主构造方向和次级构造方向的数据采集,以进一步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质量。
  • 韩复兴, 孙建国, 王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44-450,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深海声道是存在于一定水深中的声波波导,造成海水速度呈层状结构分布,引起波场传播中射线路径、走时以及振幅的变化,进而影响偏移成像的质量,其影响程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变化。为了定量研究海水速度沿垂直方向的变化对地震偏移剖面的影响程度,本文建立了深海声道模型,并在深海声道模型和海水速度取常数模型上分别应用波前构建法计算地震波走时、射线路径以及振幅,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偏移成像结果,了解深海声道对波场传播的影响,得出以下认识:深海声道对射线路径造成的影响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时是不可忽略的;深海声道对地震波走时的影响可以忽略;深海声道对振幅的影响非常强烈。
  • 张振波, 李东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51-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在珠江口盆地惠州、白云等富生烃凹陷采用的斜缆宽频地震勘探采集处理技术。此项技术与以往海上地震勘探各项常规技术的最大不同在于去除鬼波的方法,即通过处理随检波器深度变化而变化的地震子波,使鬼波得到彻底的消除,从而增大了地震资料的高低频能量、拓宽了地震资料频带,使得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及成像明显改善。
  • 高江涛, 何维聪, 贾文锐, 张丽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57-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模拟上下源、上下揽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对不同震源激发、电缆接收深度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将浅层电缆接收到的高频成分和深层电缆接收到的低频成分进行叠加,并对虚反射进行压制,达到拓宽地震资料频带、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目的。
  • 处理技术
  • 高少武, 赵波, 李桂芳, 颉冬莲, 戈良玉, 祝宽海, 余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63-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常相位校正处理方法将剩余子波相位作为一个常数,这种假设仅仅是一种近似。当子波的振幅谱很窄时,此法会有一定效果。如果子波振幅谱较宽,对不同频率采用同一个常数相位进行校正,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本文应用纯相位校正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剩余子波非常数相位校正处理。此法包括纯相位因子估算与校正处理方法,即通过构造纯相位因子特征方程,直接计算纯相位因子,以实现地震数据中剩余子波的纯相位校正处理,消除地震数据剩余子波相位影响,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理论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验证了此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刘玉金, 李振春, 周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68-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叠前常相位校正方法没有考虑子波相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精度有限的问题,在整形最小二乘反演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相似度的叠前非稳态相位校正方法。通过计算相位旋转后的地震道与优化后的模型道之间的局部相似度,估算各地震道与模型道之间的局部相位差;再进行相位校正,即可得到相位一致的叠前道集。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校正叠前道集中相位不一致现象,改善叠加效果,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邹梦, 冯民富, 张华, 朱瑞, 罗鲲, 李录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75-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与二维叠前地震资料中的直线相干干扰不同,三维叠前地震资料中相干干扰通常为双曲线。常规相干干扰压制方法通常假设相干干扰为直线,因此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就不再适用。本文利用正交多项式很好地拟合了直线型及双曲型相干干扰信号。在此相干干扰信号时空方向上通过加权叠加平均的方法压制相干干扰。由于此法没有对信号的频谱做任何切除,所以保留了所有的频谱信息。理论数据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此法对二维叠前资料中的直线型及三维叠前资料中的双曲型相干干扰都有很好的适应性,相干干扰压制效果明显。
  • 王志刚, 刘志伟, 王彦春, 潘印海, 许文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80-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复杂近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难点之一,其原因不是野外数据密度不够,就是方法假设条件不能满足。在复杂近地表情况下,精确求解风化层速度、厚度和高速层速度是严重的非线性问题。本文通过非线性问题线性化、模型参数替代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野外表层调查和地震数据中含有丰富长波长信息,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应该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本文在表层调查和初至折射波速度的共同约束下,建立初始速度场,利用层析静校正进行近地表速度场反演获得近地表模型,再运用初至波旅行时拟合迭代技术,在地震数据共炮点、共检波点和共炮检距道集上综合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中国西部黄土塬地区野外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能够很好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 蔡涵鹏, 贺振华, 李亚林, 邹文, 何光明, 刘开元, 刘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86-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压制地震数据噪声的同时保持反射结构边缘信息和有效频率成分,研制了基于多窗口相干性的倾角导向主分量滤波方法,该法结合边缘保持滤波,可实现多窗口边界保持和主分量滤波。将此法用于多道地震记录提取有效信号的特征值重构信号,可以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利用多窗口相干性扫描和二次曲线/面拟合计算二维/三维地层的精确视倾角,以相干值最大时的倾角导向窗口内的地震道数据作为主分量滤波的输入,实现输入主分量滤波器的子体数据的自动选择。实际资料的应用和分析表明,基于多窗口相干性的倾角导向主分量滤波方法在增强同相轴连续性的同时,也加强了有用的不连续性信息(如断层),避免了由于滤波作用而引起的地震图像边缘模糊,可清晰地刻画地层的几何形态和展布特征,且能够较好地保持原始地震数据体的有效频率成分和地震纵向分辨率。
  • 李忠平, 朱白文, 李红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495-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砂泥岩与灰岩交替出露区的特殊地震地质条件导致的一些问题是破解山地高陡构造区地震勘探的核心问题。针对地形起伏剧烈、表层岩性和结构变化大的特点提出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为提高灰岩出露区信噪比,提出了一套压制噪声的新思路;针对砂泥岩与灰岩交替出露区的强各向异性特点,采用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和优选道叠加与剩余静校正结合,有利于改善叠加成像效果;叠前深度偏移的基础是高品质的叠前道集,关键仍然是高精度的速度模型。
  • 李勤, 李庆春, 张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03-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通过各向同性参数分析无法校平大炮检距地震记录,会引起动校拉伸、叠加结果失真,而通过各向异性参数分析,能实现对大炮检距地震反射资料的有效处理。本文针对VTI介质中PP波和PSV波各向异性参数分析过程,提出充分利用多波数据信息丰富的优势,采用预估—分析—提取的策略限定各向异性参数的范围,简化各向异性参数分析的流程,达到提高多波各向异性参数提取精度和分析效率的目的;并通过优化参数谱,增强各向异性参数谱的分辨率。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郭念民, 李海山, 冯雪梅, 吴国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08-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叠前地震数据包含了丰富的地层信息,但在实际勘探中由于受采集条件等影响,叠前地震数据地震道缺失现象严重。针对规则采样不规则道缺失的插值恢复问题,一些传统的插值方法无能为力或者插值效果不佳,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抽样离散小波变换(UDWT),具有很好的稀疏表示能力,比傅里叶变换能更加稀疏地表示地震数据;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即使不满足Nyquist采样定理的要求,利用极少的观测数据,也可能较好地恢复缺失的地震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DWT的地震数据插值方法,对地震数据做插值和规则化处理,可以提高叠前地震数据的完整性,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重建效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偏移成像
  • 张大洲, 魏石磊, 熊章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17-522,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逆时偏移成像原理出发,利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实现正、反向波场外推。对不同接收方向、不同排列长度及不同道间距所接收的地震数据做反向外推后与正向波场进行对比,分析正、反向波场存在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不同方向接收的地震数据逆时偏移假象的成因。通过对模型数据结果的分析认为:在逆时偏移过程中由于接收数据的不完整使得反向外推过程中产生新的波场,从而在偏移剖面中形成假象,这类假象可通过多炮叠加来消除;排列长度对逆时偏移成像的影响远大于道间距。
  • 叶月明, 郭庆新, 孙小东, 庄锡进, 赵昌垒, 钱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23-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从理论上来说,逆时偏移能够对多次波进行成像,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多次波还是被当作噪声从地震记录中衰减掉。为此,通过分析多次波在逆时偏移中的外推过程,提出将逆时偏移成像条件分为三部分:1真实构造处的反射成像;2非构造处低频噪声;3构造假象。应用三个简单模型的试算验证了逆时偏移可以对层间多次波成像,也可以对地表相关多次波成像,但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为防止多次波产生偏移假象,需要先衰减多次波再进行逆时偏移。
  • 马召贵, 赵改善, 武港山, 许自龙, 段文超, 王海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30-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基尔霍夫叠前时间偏移算法的计算效率,针对CPU+GPU异构计算平台开展了算法移植与优化研究。首先分析了起伏地表条件下提高偏移成像精度的反假频、弯曲射线旅行时计算以及真地表旅行时校正的处理方法,然后在对算法的并行计算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CPU+GPU异构平台的算法移植进行了多级并行联合计算架构的设计,通过炮检距域的多进程数据域并行、地震数据I/O与偏移计算的异步并行、基于CUDA的超大规模线程成像域并行以及联合CPU计算的多线程成像域并行技术对算法进行了移植及优化。利用大规模测试数据集进行了计算效率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多级并行联合计算架构以及分别针对CPU和GPU平台的算法优化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偏移处理效率。
  • 综合研究
  • 王鸿升, 胡天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38-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法线追踪求取倾斜地层层速度方法,可消除地层倾角带来的层速度计算误差,此外,层速度信息中还隐含有地层岩性、古地貌和地层构造信息。将此方法应用于东营凹陷滨南—利津地区沙四段滩坝砂岩和砂砾岩体的储层识别,成功预测了滩坝砂岩和砂砾岩体油气藏,有效提高了该区井位部署和钻探的成功率。
  • 张达, 王玉梅, 孟宪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46-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佐普里兹方程精确解的叠前宽角度反演克服了由佐普里兹方程近似式带来的条件限制和近似误差的影响,反演精度高,适用于宽入射角地震资料。但佐普里兹方程描述的弹性参数与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复杂,对提高反演算法的稳定性和提高反演精度等技术的要求更高。因此,本文基于贝叶斯理论并采用反演参数间相互约束等方法,通过优化扰动量求取、岩石物理关系约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和精度。在LJL地区利用宽角度叠前反演去除了储层中灰质砂岩的影响,成功地刻画出主力砂体边界。
  • 消息
  •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50-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综合研究
  • 余振, 王彦春, 何静, 董永苍, 刘志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51-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薄层流体的精细预测问题,提出一种高分辨率流体预测方法。该方法在进行叠前AVA同步反演的基础上,同时对含水饱和度进行带岩性遮挡的地质统计学反演,然后将两者的结果进行交会,根据流体的门槛值在交会图中选择相应的部分,生成最终的高分辨率流体预测结果,可精细预测薄层流体。通过不同宽度泥岩墙的多层水平层状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叠前AVA同步反演的横向分辨率高、纵向分辨率低;带岩性遮挡的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纵向分辨率高且有一定的横向分辨率,但横向分辨率不如叠前AVA同步反演高;基于两者的高分辨率流体预测方法的纵、横向分辨率都高,对薄层流体的预测效果较好。
  • 王贻朋, 谢金平, 韩文功, 刁瑞, 楼林钧, 叶春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61-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复信号的瞬时特征,实现了基于雷克子波的两步匹配追踪(Matching Pursuit,MP)算法。借助三层双界面反射系数模型推导了地震信号偶分量的峰值频率与薄层厚度的一一对应关系,结合时频分辨率较高的MP分解,提出了利用反射系数序列的奇、偶分解原理求取薄层厚度的新方法:地震记录在地震子波为零相位时关于某时窗中心的奇、偶分量,相当于对应反射系数关于该时窗中心的奇、偶分解与子波的褶积结果;在子波主频确定的情况下,偶分量峰值频率和层厚之间关系,不再受限于薄层反射系数因素的制约,两者之间满足一一对应关系;通过MP分解得到偶分量峰值频率,代入峰值频率—薄层厚度关系曲线模板即可估算薄层厚度。模型试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 郑静静, 王延光, 杜磊, 印兴耀, 张广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67-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主成分分析(PCA)是最常用的属性优化分析技术,但存在缺少概率模型和缺失高阶统计量信息的不足。本文基于贝叶斯理论和核主成分分析(KPCA)法,研究了可同时克服PCA两个缺点的方法——概率核主成分分析(PKPCA)。即首先将样本数据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继而在特征空间定义数据的概率模型,最后应用期望最大(EM)估计最佳结果。该方法兼具概率分析和核主成分分析的优点,能有效地适应更复杂储层情况,实现非线性概率分析。实际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属性概率优化法提高了属性优化的精度,同时增强了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付雷, 田晓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72-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多波多炮检距合成地震记录技术,在含目的层时窗内通过子波、时深关系、相关系数的调整,利用模拟退火寻优算法确定纵波和转换横波对应层位,并给出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依据。该方法层位标定准确、结果客观、人为干预因素少。通过调整纵、横波速度比,可将转换横波数据压缩至纵波时间域,从而实现纵波、转换横波成果的同域(纵波时间域)对比。应用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纵波、转换横波层位标定准确性高,多井标定结果一致性好。
  • 非地震
  • 赵慧, 刘颖, 李予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78-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自适应有限元海洋大地电磁场二维正演算法是在完全非结构三角单元网格上实现的,这种网格能够真实地拟合地形起伏、倾斜界面等复杂地质构造,并且该方法能够自动细化网格并在不显著增加计算时间的条件下提供可靠的计算结果。通过模拟二维地电模型大地电磁场响应,并与规则矩形网格有限元数值解进行比较,验证了算法和程序的正确性和精度。最后,计算了两个海底起伏地形模型的大地电磁场响应,且与陆地模型的大地电磁场进行对比,讨论了海底地形起伏对海洋大地电磁场响应的影响。
  • 李静和, 何展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86-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引入积分方程法对空间位置变化的井间电磁三维油气藏模型进行模拟研究,指出不同井孔中油气藏电磁场异常特征各不相同,是开展井间异常体三维反演的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四个油气田注水进程电阻率变化模型及考虑储层电阻率三维井间电磁场进行反演研究,反演结果表明,三维井间电磁最小二乘法反演可用于确定油气藏的空间分布和物性参数及其储层电阻率参数,可为井间电磁探测技术应用于油气田开采动态监测和探测剩余油气藏提供了新的途径。
  • 综述
  • 刘依谋, 印兴耀, 张三元, 吴国忱, 陶夏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596-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方面总结了宽方位地震勘探目前所取得的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作了预测,得出以下认识:1宽方位地震采集的核心理念是如何经济可行地获取宽方位数据体,陆上多采用可控震源高效激发实现,螺旋采集技术结合震源同步激发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海上采集效率,降低勘探成本; 2炮检距向量片(OVT)技术是面向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的一项新技术,考虑了宽方位观测带来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同时在处理过程中可以保留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有望在复杂构造地震成像和储层描述中发挥更大作用; 3在HTI介质中地震波能量衰减方位各向异性程度较其他属性要明显,且对裂缝尺度和流体类型敏感,今后业界将应更加关注综合利用地震波能量衰减、频率、相位方位各向异性提高裂缝预测精度; 4宽方位地震观测在高陡构造和复杂断块成像、岩性和裂缝型储层预测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已得到实践检验,但对于诸如复杂山地等地表起伏剧烈、速度纵横向变化大、静校正问题严重的地区,在相关处理技术未完善的情况下,应慎用宽方位地震观测。
  • 撒利明, 甘利灯, 黄旭日, 陈小宏, 李凌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611-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回顾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历程、技术内涵变迁的基础上,从油藏类型和开采方式出发分析了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任务与需求,对照当今世界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最新进展,结合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岩石物理分析、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定量解释、井筒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时移地震、井震藏联合动态分析、微地震监测和应力场模拟等9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石油集团的技术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627-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629-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631-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632-6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634-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635-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49(3): 636-636.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