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48卷, 第增刊1期 刊出日期:2013-12-2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李忠雄, 时代, 雷扬, 余文科, 马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盒子波技术对羌塘盆地托拉木—笙根地区的干扰波进行了调查。抽取共接收点道集发现相应的干扰波;通过时窗切片、雷达图像扫描分析,准确获得了干扰波的速度、传播方向、相对能量及信噪比信息。该区除背景干扰外,还发育四种面波散射、两种线性干扰、一种多次折射波和一种折射波。利用盒子波技术中的面积型排列进行了检波器组合基距压制干扰,结果表明:单点接收无法对干扰波进行压制;40m组合基距能够压制部分背景干扰;120m组合基距能够压制部分面波散射;160m组合基距对背景和面波散射干扰压制效果较好,但对压制速度较高的线性干扰、多次折射波和折射波效果不明显。
  • 石双虎, 邓志文, 段英杰, 骆飞, 周恒, 李毕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7-1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多震源同时激发高效采集地震勘探技术是当前国内外正在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基于常规地震勘探质控方法研究了多震源高效采集地震勘探的质控技术,旨在提高现场地震数据采集和后续资料处理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勘探成本。在高效地震数据采集中,每天地震仪器传回的数据中存在大量原始数据,通常是靠人工进行整理,其工作量巨大且效率低。本文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多种质控程序整合的概念,该高效采集智能化质控系统内嵌了绝大部分现场质控手段,包括震源属性、震源组合中心(COG)、扫描长度、扫描类型、观测系统检查和施工效率分析等,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基本实现了采集质控智能化,甚至达到"一键QC"的效果。应用该技术既确保了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又提高了数据采集现场施工效率。
  • 处理技术
  • 李慧, 成德安, 金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网格层析成像技术优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该方法可弥补传统的层析成像技术对垂向速度模型优化的缺陷,更适用于无法进行层位解释,划分速度界面的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对大庆油田实际地震资料速度模型建立和叠前深度偏移的应用效果表明,利用网格层析优化后的速度模型精度较高,而且算法稳定。
  • 许自强, 但志伟, 王新领, 方中于, 李三福, 关伟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深度偏移是解决深水区复杂海底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不仅能够恢复崎岖海底造成的下伏地层的扭曲变形,反映真实的地下构造,而且能解决时间偏移画弧问题。然而由于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速度会随着入射角不同而改变,应用各向同性偏移深度结果往往与测井深度的差异较大,而且共反射成像道集远道不能拉平,因此改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本文对南海深水区地震资料进行了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重点研究了初始速度场的建立方法、各向异性参数的确定,并对各向异性深度偏移在深水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 薛维忠, 王淑荣, 杨晓艳, 刘志华, 苏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双检资料在信噪比、相位、振幅等合并处理关键点的分析,充分应用Echos处理系统中鸣震干扰压制技术,对实际资料进行处理,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双检资料的合并处理流程。经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双检数据合并后的叠加单炮记录对比和叠加剖面对比分析均显示鸣震干扰得到有效的压制,地震资料品质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 李传强, 孟凡冰, 段晓燕, 李绍康, 马建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东濮凹陷的主要地震、地质特点是目的层埋藏深、断裂体系复杂、储集层单层厚度薄。为了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精确刻画地下复杂断裂体系,结合东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开展了叠前数据规则化、高密度自动速度拾取、各向异性偏移和弯曲射线偏移等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东濮凹陷复杂断块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关键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品质和成像精度,为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震成果资料。
  • 张高成, 周刚, 司卫, 张娟, 杨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中国西部D区块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本文首先采用了层析静校正技术,信号多次重构(LIFT)法去除面波,多域联合法去除线性干扰,高精度拉东变换去除多次波;然后采用常相位旋转统一相位,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解决井震资料及由地表原因引起的子波非一致性问题;最后通过建立精确速度模型,采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该区复杂构造偏移成像精度。处理结果表明,最终成果剖面信噪比得到大幅提高,成像准确,波组特征清楚,地层接触关系明确,各种构造形态清楚。
  • 段文胜, 李飞, 李世吉, 黄录忠, 彭更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3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研究炮检距向量片(OVT)技术过程中,发现OVT域叠前偏移具有衰减多次波的能力,并利用高精度地震资料道距小、采样点密的特点,抽取了炮检距向量片,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对OVT域叠前偏移衰减多次波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用排除法初步论证了OVT道集具有比共炮检距道集更大的炮检距范围,这是OVT偏移衰减多次波能力的关键因素。
  • 徐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复杂山前带具有地表起伏大、地下逆掩推覆构造倾角大、地层反转重叠、断层关系复杂等地质特征。在地震资料上主要表现为:信噪比低,纵横向速度变化大,高精度速度建模困难,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不适用。为此,有针对性的采用下列技术:约束速度反演(CVI)进行初始层速度模型建立,有效解决速度场不稳定的问题;通过三维层析成像+井约束速度建模技术,建立准确的速度模型;采用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进行全孔径偏移,解决复杂山前带构造成像问题。
  • 综合研究
  • 张杰, 赵德勇, 赵玉华, 王大兴, 王永莉, 黄黎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47-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1主要发育长811、长831两套砂体,为典型的致密储层,砂体薄且横向变化快。在地震正演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波形分类技术及分频解释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并将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补充印证,对马岭地区长811、长831储层展布特征进行刻画,取得了较好效果。
  • 郭平, 张淑梅, 张高, 钟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5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充分利用了叠前AVO信息以及测井、钻井、地质资料提供的构造、层位、岩性等信息,因此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反映岩性及油气的弹性参数体,从而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辽河油田盖南—龙王庙构造处于多物源交会部位,东营组储层横向变化大,难以认识含油气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及物源方向,直接影响了对于沉积体系的分析。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反演不能满足砂体预测和油气分布预测的要求。为此,本文开展了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研究,采用了高精度地震资料预处理技术、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技术,得到了丰富的弹性参数体,揭示了地下储层的展布情况和油气状况。
  • 谢春临, 关晓巍, 张广颖, 王金伟, 张婉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58-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煤层厚度较大,埋藏深度适中,具有较好的煤层气成藏条件。但由于该区煤层在地震资料上特征不清,如何利用地震资料预测煤层和煤层气分布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煤层和煤层气的岩石物理特征,以岩石物理分析为指导,利用波阻抗反演预测了煤层厚度。分析了该区煤层的AVO特征,并利用AVO反演预测了煤层气的分布,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呼和湖凹陷低阶煤气层的识别方法,可为大庆探区的煤层气勘探提供技术支撑。
  • 许杰, 何治亮, 董宁, 霍志周, 路菁, 张金强, 李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6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四川盆地东部JN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研究为例,探讨了页岩气有机碳含量(TOC)预测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机碳含量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和方法。在有机物特征和岩石物理分析基础上,论证了页岩气有机碳含量预测条件,确定了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进行页岩气有机碳含量预测研究。通过有机碳含量曲线构建、地震精细解释、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较好地预测了该区有机碳含量的纵向和横向展布。通过盲井检验,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本文研究表明,页岩气有机碳含量地球物理识别与预测技术能较好地分辨出有机碳含量空间展布规律,为页岩气水平井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董宁, 许杰, 孙赞东, 路菁, 周刚, 刘致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6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四川盆地东部JN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研究为例,探讨了页岩脆性预测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页岩脆性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和方法。在页岩岩石物理建模和脆性特征分析基础上,确定了以叠前弹性参数同时反演为核心的地震预测技术对该区进行页岩脆性预测研究。该方法是基于Zoeppritz近似方程和贝叶斯参数估计理论,用协方差矩阵来描述参数间的相关程度,然后用参数间的岩石物理关系对反演结果进行约束,从而得到页岩层的纵波、横波和密度信息,进而定量描述页岩脆性。通过已知井检验,地震预测的脆性指数与脆性矿物含量有较好的一致性。
  • 徐芳, 张文旗, 李菊红, 何淑梅, 刘天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7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符合客观实际的三维地质模型是油藏地质研究的最终成果,而目前常用的建模软件及其数学算法在构建复杂构造模型和强非均质储集层模型时存在局限性。本文以大港油田C区Z断块为例,利用"地质网格"技术避免了常规PILLAR网格系统在建立构造模型时遇到的网格扭曲现象,确保了构造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应用相控多变差函数分析技术弥补了单一变差函数无法准确表征储层空间分布状况及物性变化特征的缺憾,较好地解决了沉积微相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等问题,为油田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更符合客观实际的精细地质模型。
  • 潘兴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8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店组和沙四下亚段发育多套红色碎屑岩地层,该"红层"为砂、泥岩互层结构,并穿插多期玄武岩,其各种岩性的速度差异较小,成层性也较差,同时埋深较大,地震分辨率低,这些地震地质特点加大了砂岩储层地震预测的难度。本文从岩石物理分析入手,通过井震标定明确红层反射特征,利用正演分析遴选红层砂岩储层的敏感地震属性,最终形成针对不同区带、不同沉积相的适用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表明:应用速度、密度等单一参数难以在全区有效区分储层与围岩;在盆缘超剥—斜坡带,砂岩速度整体高于泥岩速度,瞬时振幅属性能反映砂岩的展布形态;在断阶带和洼陷带,纵横波速度比等叠前属性参数能较好反映砂岩特征,利用AVO叠前属性等多信息融合进行砂岩预测,效果良好。
  • 张军林, 田世澄, 郑多明, 陆建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89-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强的空间非均质性,流体预测颇具难度。研究表明,应用Probe叠前反演流体因子软件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预测效果比叠后属性流体预测更为有效;通过自动剩余动校正、中值滤波等叠前道集预处理方法能有效消除非储层流体因素引起的AVO假象;基于储层流体替换的正演分析证实,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之后AVO现象更趋明显;测井资料的综合应用可以降低碳酸盐岩储层流体预测风险。
  • 吉学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9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陆地地震勘探中,传统的偏移技术对地下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通常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和精度,尤其是对于裂缝、应力发育的方向和裂缝密度等。本文介绍一种全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成像技术(ES360),通过对地下波场的全方位解析,反演出碳酸盐岩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裂缝及应力的分布,有利于精确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开发。
  • 查树贵, 何又雄, 莫莉, 韩兵, 牛丽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99-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潜江凹陷盐间泥质白云岩分布面积达1800km2,纵向上有193个Ⅲ级韵律层。据三次资评研究结果,潜江凹陷盐间泥质白云岩生油量为43×108t,资源量达1.68×108t,而潜江凹陷王场地区是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成藏最有利的地区,王场地区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是典型的非常规油藏,"甜点"主要受含油性和储集条件控制。通过开展岩石物理分析、地震相、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方位各向异性研究,结合地质认识,最终明确了王场地区潜34油组10韵律层段"甜点"的分布范围。
  • 高军, 杨雨, 代双和, 徐攀, 钱俊欣, 郭增虎, 唐艳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04-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对中东AD油田白垩系Kh1-Ma3碳酸盐岩溶洞系统进行了地震识别、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发现该溶洞系统由落水洞、暗河、地缝等基本单元组成,在空间上呈网状结构,具有纵向多期性(至少发育3期)、横向分带性、低孔渗的特点。低孔、低渗的网状溶洞系统对油气运移起到纵向封堵和侧向隔挡作用,形成一个近于"箱状"的封闭区域,使得发育溶洞系统的B1-C1井区的Mi1~Ma3层段的油气充填、成藏难度大;A1井区由浅到深岩溶不发育,有利于油气在生物碎屑灰岩基质孔隙为主的储层中运移和聚集,从而形成多层系油气藏。网状溶洞系统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得到了钻井数据的验证。
  • 刘东琴, 李晓恒, 汪关妹, 刘良琼, 李海鹰, 张晨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09-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苏里格气田苏75区块东、西部沉积特征不同,导致地震资料特征、气层位置、AVO特征不同,利用AVO技术获得的单一参数以及烃类指示属性难以获得满意的储层预测结果。为此,文中通过对地震资料的CMP道集分析、气层理论模型正演及井旁道气层模型正演,发现不论气层顶、底界面的AVO响应的极性如何,反射振幅的绝对值均随着炮检距的增大而增大,利用AVO技术可以有效检测目的层段中较厚的气层。本次研究利用拟泊松比及拟横波反射系数较好地检测了苏75区块气层的分布特征,检测结果与井资料吻合程度较高,为该区的油气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 谢结来, 张欲晓, 李正中, 代双和, 陈元忠, 郭增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15-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冰川沉积地层由于厚度变化复杂,岩性多变,储集层横向非均质性较强,导致识别与评价困难,成为冰川沉积储集层油气勘探中的难题之一。本文针对阿尔及利亚X区块奥陶系D’M层发育的冰川砂岩储集层发育特点,首次利用地震资料的地震属性,即半能量时间属性,准确识别了砂岩的厚度和分布范围;通过流体活动属性,准确评价了储集层的有效性,从而为该区块深层油气勘探的突破提供了有效手段。
  • 方海飞, 周赏, 王永莉, 韩天宝, 成鹏, 封若武, 张颖, 李长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20-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几何属性描述地震反射同向轴的空间形态,因此被广泛用于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中断层的识别。然而单独一种几何类属性往往不能准确表征各类断层,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对几何属性进行深度处理的技术方法,包括地震数据滤波处理、体曲率属性、属性比例融合、多体属性融合、基于图形处理的特色融合技术等,这些技术的使用,使断层识别的速度和精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 王永莉, 周赏, 李楠, 高晓理, 张万福, 张颖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25-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以冀中拗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为例,对缓坡带构造—岩性复合油藏解释技术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合缓坡带(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和蠡县斜坡的地质特点,采用了四大技术系列:首先应用虚拟现实构造分析技术对蠡县斜坡构造背景进行精细解释,落实了3个大型东西向鼻状背景;二是从层序地层分析技术入手,精确刻画目的层段控制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三面一线",即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不整合面、地层尖灭线以及湖盆变化线,并在层序格架内寻找岩性油藏有利相带;三是利用相干、曲率、棱边检测、多信息属性体图形增强与嵌入等技术对微小断裂和低幅度圈闭进行精细刻画;四是利用伽马曲线重构的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等储层预测技术精细刻画岩性油藏砂体边界。研究结果实现了蠡县斜坡带构造—岩性圈闭勘探的突破,新增三级储量达到亿吨级。
  • 车廷信, 黄延章, 刘赫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31-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为例,采用基于测井敏感属性重构的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储层预测,详细分析论述了反演过程中各个关键处理环节,如测井曲线的编辑与校正、遴选敏感测井参数、利用敏感测井曲线重构进行随机地震反演。反演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分辨率和精度,预测的砂岩厚度与实钻结果吻合很好,在研究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地震地质
  • 燕庚, 孔令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39-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岩性油气藏储量和产量占比的日益增加,岩性圈闭已成为现今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本文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为例,针对该区存在的河道砂、岩性上倾尖灭、古潜山等三种主要的岩性圈闭类型,介绍了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岩性圈闭识别与描述两步法技术流程。即首先以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定性地界定岩性圈闭的类型、储层特征及分布范围;然后根据岩性圈闭类型选择适用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定量地描述岩性圈闭的形态、储层厚度和物性等。该技术流程在南图尔盖盆地的上侏罗统Akshabulak组的河道砂、中侏罗统Doshchan组的岩性上倾尖灭及变质岩潜山等三类岩性圈闭的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 李海鹰, 洪月英, 莫阿玲, 丁长辉, 张秀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46-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哈萨克斯坦South Turgay盆地X区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对该区的地层、断裂及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应用地震资料的相干、振幅等属性,采用单层雕刻方式或时间窗限定雕刻方法对各层段的振幅异常进行了属性分析。分析后认为,在古生界基底结构基础上持续发育的隆起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区断裂发育,与不整合面以及渗透性砂岩共同构成了油气运移的良好疏导体系;指出落实可靠、地貌高、裂缝相对发育、近油源的基底潜山为有利的钻探目标;指出Mii砂岩段处于靠近油源位置、储层发育、埋藏较浅的构造或岩性圈闭为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 舒晓, 赵永军, 王兵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51-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根据弯道水流运动方程和河岸迁移公式,建立了曲流河道演化模型。在进行河道演化模拟过程中,通过河道曲率确定点坝砂体的生成位置,并在侵蚀系数的控制下依次模拟侧积体和侧积层,建立起了河道演化与点坝构型元素沉积的耦合数值模型。最后根据此耦合模型对嫩江现代曲流沉积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地再现河道的真实弯曲形态,还能表征点坝砂体的复杂几何形态,并再现点坝内部构型元素之间的配置关系,同时该方法由于能够通过侵蚀系数图最大可能地综合利用已有地质资料,因此其模拟结果与嫩江现代曲流沉积十分接近,是一种有效的点坝内部构型建模方法。
  • 陈玉明, 高星星, 盛贤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57-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湘鄂西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区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认为研究区是江南—雪峰造山带及其前陆冲断带和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前陆冲断带两个盆山体系联合而成的复合盆山体系,具有"两山夹一盆"的区域地质结构。自基底形成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复杂,发育多种类型的构造样式,整体具有对冲干涉、南北分带、纵向叠置的结构特征,部分地区存在"双层结构",本文对其演化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测井技术应用
  • 李霞, 石玉江, 李长喜, 胡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63-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藏为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其储层物性、含油性等非均质程度强,储层参数平面分布和油藏展布规律复杂。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思想,在测井资料标准化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储层参数精细解释模型,通过测井多井解释明确了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平面分布规律;应用测井多井评价技术,基于不同的测井相特征对比、划分小层砂体,并依据不同砂层物性和含油性特征的差异开展了岩性油藏精细对比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控制因素和展布规律,实现了基于测井多井评价方法的特低渗透复杂岩性油藏精细评价。
  • 杨景强, 刘如红, 张立秋, 彭丹丹, 王春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70-174,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以GU工区为例,通过对测井资料质量控制、预处理、数字处理多矿物模型选取、饱和度模型选择应用以及cutoff值的确定等工作,对多层砂岩储层岩石物理的评价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资料应用分析表明,交会图、频率分布图等图形分析技术在数据质量控制、cutoff值确定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由于研究区缺乏密闭取心饱和度资料,文中重点对由电阻率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和基于J函数获取的原始含水饱和度数据进行比对基础上,按照国际上较通用的厚度划分流程,应用黏土含量、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三个参数的cutoff值,成功地对毛砂岩、储层以及净产层三类厚度进行了划分。
  • 秦瑞宝, 余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75-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页岩油气储层与常规油气储层、泥质或灰质围岩的测井响应特征不同,通常呈高自然伽马、高中子孔隙度、高电阻率、高纵波时差、低体积密度和低光电吸收截面指数等特征。页岩油气储层较常规油气储层的岩石物理体积模型复杂,仅仅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评价精度较低。为此,本文以美国德克萨斯州南西湾(Western Gulf)盆地的页岩储层F为例,综合利用常规测井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建立了多矿物体积模型,采用最优化方法,利用多矿物处理模块对该页岩油气层进行处理,得到了地层岩性剖面、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及总有机碳含量等参数,探讨了页岩油气储层参数测井评价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 朱卫星, 杨玉卿, 赵永生, 彭劲勇, 张春泽, 林龙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81-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质导向技术可根据钻头处的实时地质数据和储层数据调整水平井眼轨迹,引导钻头在油层中水平前进。地质导向前导模型模拟的测井曲线直接由邻井的测井资料插值而来,完全没有考虑井间的非均质性,很难保证水平井钻井轨迹在储层物性较好的层段内钻进。为此,本文将测井约束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引入到地质导向模型修正中,预测目的层的横向非均质性,以控制井轨迹始终在储层物性较好的部位钻进,降低了钻井风险。实钻水平井的地质导向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测井约束地震波阻抗反演结果和实钻结果实时调整导向模型,可以很好地指导地质导向服务,降低风险,提高储层钻遇率。
  • 肖雄, 许晓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86-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CYT油田C9块沙一段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是该区含油目的层。本文在岩心化验分析及测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微相,对沙一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及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9块沙一段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储层物性条件好,为中—高孔、中—高渗型,物性呈现出北东向南西逐渐变差的趋势;根据对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渗透率级差的分析,得出储层非均质性强,对该区储层特征研究、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依据。
  • 论坛
  • 李庆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91-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1前言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道路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下面简称为石油物探)方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中国现有的油气田中,除老君庙油田、延长油矿及西部少数油田为地面地质调查方法发现之外,其余90%以上的油田是用物探方法发现的,即首先用物探方法查明地下构造位置及形态,找出适合于油气聚集的隆起构造和圈闭,定下井位,然后实施钻探,才能打出油气来。
  • 作者介绍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202-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