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4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刘伟, 尹成, 赵虎, 王建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855-8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光明。但该区广泛分布的深水坡折带和崎岖海底导致其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侧面波发育,深部构造成像质量差。本文根据琼东南盆地深水陆坡区典型的地质剖面建立正演模型,采用高斯射线束照明模拟法分析、对比深部凹陷及复杂构造目的层不同炮检距的照明能量分布特征,得知对深部目的层成像最有效的排列长度是7000~9000m、最优叠加炮检距范围是4000~5000m。这对海上深水陆坡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徐峰, 陈祖银, 梁向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86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组合激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中,在陆上低信噪比地区和海域的应用更为频繁。但组合激发的地震波在空间不同方向上传播时能量具有差异性,这与AVO理论的单震源假设条件相矛盾。本文采用将相控理论与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组合激发时地震波在各方向上的传播特点及其AVO曲线变化规律,总结出组合激发条件下的AVO曲线校正方法。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可有效消除由组合激发造成的AVO分析误差,提高AVO分析的精度并扩展其适用范围。
  • 孟祥顺, 李有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871-875,8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国际勘探市场上的安全敏感地区,地震勘探严禁使用炸药震源;在某些特殊地表条件地区,大型可控震源难以展开。在这类情况下可使用基于普通重锤震源改进的加速度重锤震源。本文以AF450型为例,首先介绍了加速度重锤震源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对同一地点、采用不同震源方式得到的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和分析,确认加速度重锤震源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激发方式。重锤震源激发所得资料中缺少的高频成分可通过处理手段进行补偿。因此,加速度重锤震源可成为某些特殊地段地震勘探的有效替代激发源。
  • 处理技术
  • 胡江涛, 王华忠, 王兆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876-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可控震源机械系统的非线性等因素造成子波中包含谐波畸变,在相关后成为噪声进而降低地震资料质量,所以可控震源谐波通常被当作噪声进行去除。实际上谐波包含基波所不具有的频率成分,将其用于展宽地震记录的频带,既能提高采集资料的分辨率,又能改善信噪比。为此本文首先分析谐波信号的理论表达,并提出谐波应该被看作有效信号的观点,然后扩展了纯相位滤波器(PPSF)方法并用于谐波信号的分离,最后对分离后的谐波记录分别进行相关并叠加得到最终记录。理论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杨德义, 王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882-8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多分量地震勘探中,纵波(PP波)与转换波(PS波)的横向分辨率高低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本文就煤田多分量地震勘探中PP波与PS波的横向分辨率与转换点位置、纵横波速度比、炮检距、界面深度以及品质因子等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对煤田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PS波的横向分辨率要高于PP波,纵横波速度比和品质因子比对PP波和PS波的横向分辨率之比值影响较大,界面深度较浅以及炮检距较大时对横向分辨率之比值影响较大。这一结论可对多分量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以及处理解释提供新的依据。
  • 刘财, 冯晅, 张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890-8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反Q滤波是补偿大地衰减效应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其振幅补偿的不稳定性限制了该方法在中、深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为此本文提出了稳定的迭代反Q滤波法。首先对原始地震记录的频谱乘以一个对高频成分具有较强压制能力的低通滤波器,然后通过迭代法逐次逼近来弥补中、低频段振幅补偿不足的缺陷,由此得到了迭代法的递推公式。同时,本文还严格证明了迭代法的收敛性,并给出了迭代滤波的迭代通式。模型试验及振幅补偿算子滤波响应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反Q滤波方法相比,迭代滤波法不仅具有较强的抗噪声特性,而且对深层地震波具有较好的振幅补偿能力。在实际地震资料应用中,迭代滤波法对地震记录进行了稳定有效的能量补偿,显著地提高了中、深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 戴永寿, 魏玉琴, 张亚南, 陈健, 丁进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896-9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ent映射的自适应混沌嵌入式粒子群算法,通过拟合优化求解目标函数得到子波模型参数。算法将混沌变量嵌入到标准粒子群算法中,且对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进行非线性自适应调整,并建立平均粒距与适应度方差相结合的早熟判断机制,以混沌搜索的方式跳出局部最优。合成地震数据仿真及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应用于地震子波提取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02-9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处理技术
  • 李振春, 李志娜, 郭书娟, 张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03-9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常规多次波压制方法大都是在数据域基于滤波理论或者波动理论实现的,这些方法都不能有效地兼顾多次波压制精度和计算效率。为此,本文将波动理论与滤波理论相结合,基于成像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实现多次波压制。首先对成像域多次波映射进行了讨论,通过推导可知,成像域ADCIGs中多次波和一次波剩余时差不同,这一结论即为在成像域应用滤波方法压制多次波的理论基础;考虑到基于DSR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可以获得更多的角度信息,然后基于DSR方程提取ADCIGs,再引入适用于ADCIGs的正切平方估计高分辨率拉东变换分离一次波和多次波,实现多次波压制。由于本文方法将波动理论与滤波理论相结合,因此能同时兼顾多次波压制精度和计算效率,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唐祥功, 匡斌, 杜继修, 孟祥宾, 隋志强, 单联瑜, 王华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10-9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精细勘探对地震成像的要求,野外地震采集单炮数据的规模持续增大,基于单GPU的逆时偏移策略不再满足需要。为此,本文在地震数据区域分解基础上,研究并形成了多GPU协同快速计算方法,实现了任意规模三维地震数据的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数值试验表明,多块GPU卡协同叠前逆时偏移算法的整体效率较高,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对中国西部多块三维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该方法不仅成像精度高,且计算效率也高。
  • 地震模拟
  • 史瑞其, 王尚旭, 郭锐, 赵建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15-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使用时域有限元法进行复杂地质构造下的弹性波数值模拟时,采用非结构化网格比结构化网格能更灵活地适应对复杂几何区域的空间离散。根据弹性波动力学模拟中的空间数值频散条件和显式时间更新稳定条件,本文对有限元网格的划分进行了专门优化,使网格单元尺寸随模拟区域的介质速度变化而变化。对双层介质模型的计算证明有限元网格尺寸随速度值变化能够同时保证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对复杂构造模型的计算表明非结构化网格下的有限元方法能够适应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波模拟。
  • 李晓玲, 白超英, 胡光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24-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的TI介质中的射线追踪算法很少涉及多次波的追踪计算,加之大多数算法又是建立在规则网格(或单元)模型划分的基础上,不利于追踪不规则界面下的多次波射线路径和相应走时。本文在模型参数化时引入不规则网格(或单元)划分,在主节点上对TI介质的6个参数(五个弹性参数,外加介质对称轴倾角)进行采样,计算得到三种类型 (qP,qSV,qSH) 波的群速度,通过单元主节点的群速度值线性插值得到次级节点上的群速度值。然后采用网格(或单元)波前扩展的方法进行分区波前扫描(射线追踪),实现了起伏层状TI介质中多次(透射、反射、及转换)波的追踪计算。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的计算结果表明,数值解与解析解吻合,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模拟起伏地表和速度间断面,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较快的CPU运行时间,能够适用于任意倾角的TI介质中的多次波射线追踪。
  • 开发地震
  • 刘振武, 撒利明, 杨晓, 彭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32-9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导向水平井方法是指以地震技术为主,建立钻井、测井、开发等多专业软件平台,实现多专业数据驱动、融合,真正实现"物钻测一体化"服务,对水平井有效钻进轨迹实施实时导向。具体说,即在钻头钻进过程中,在多专业软件平台上应用录井数据、LWD随钻数据与地震数据相结合,预测断层及岩性突变等地质异常,修正地质模型,动态调整钻头钻进轨迹,减少钻井风险,提高储层钻遇率。根据地震导向水平井在高陡复杂构造气藏及苏里格气田低渗透碎屑岩气藏的成功应用,形成了水平井导向技术流程和技术规范,充分展示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 凌云, 郭向宇, 蔡银涛, 郭建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38-9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主要油田均无基础地震观测数据。如何解决老油田面临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问题成为了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难点。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中国辽河拗陷稠油热采油田,开展无基础观测条件下的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该油田开发始于1997年,第一次三维地震观测是在2009年,尔后在2011年进行了第二次地震观测。通过两期时移地震数据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2009~2011年间的油藏监测结果,但无法获得2009年以前的油藏监测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基于2009年地震数据的储层构造和沉积解释、地震与测井的储层静态建模和油藏模拟,通过综合3.5维地震解释获得了2009年以前油藏监测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2009~2011年的时移地震监测结果,最终给出了无基础地震观测条件下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结果。该研究成果得到了油田实际温度监测和油藏开发等信息的验证。
  • 结合研究
  • 窦玉坛, 史松群, 刘化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48-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非线性叠前反演方法,利用Schaffer函数F6进行算法性能测试,并对不同加噪百分比的模型数据利用果蝇优化算法(FOA)进行EI反演,提取相应的弹性参数,反演能够收敛到全局最优解。将此法应用于鄂尔多斯SLG地区实际二维数据,能够快速得到较稳定可靠的弹性反演参数,表明文中方法能够用于指示气层的横向变化。
  • 综合研究
  • 于豪, 李劲松, 张研, 徐光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54-9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述了应用短时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和S变换进行频谱分解的原理,讨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麦捷让油田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识别中,通过三种方法的对比,优选出S变换作为主要的应用算法;直接利用分频剖面在研究区内同时进行了断层和溶蚀、裂缝储层的识别;通过三维振幅雕刻清晰地展示了研究区储层的分布形态及特征。
  • 结合研究
  • 曹华, 龚晶晶, 温玉焕, 王红, 李亮, 汤大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60-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地震反射特征、沉积、层序地层和构造背景等综合分析,在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东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一套下切谷沉积。研究发现:高尚堡下切谷形成于盆地陡坡带一侧断裂坡折带上,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宽缓的U型反射特征,谷内外同相轴明显不协调,岩性以粗碎屑为主;湖平面的快速下降和断层是控制该下切谷形成的关键因素。高尚堡下切谷紧靠油源断层,上倾方向被反向断层切割,为油气富集创造了良好条件,与该下切谷有关的油藏类型主要有地层超覆不整合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该下切谷的发现,对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的层序边界划分、地层对比和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肖维德, 徐天吉, 丁蔚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6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文中详细总结了转换横波分裂层剥离分析方法的裂缝检测原理与实现过程,并以四川盆地HXC地区陆相须家河组裂缝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转换横波分裂层剥离分析校正技术检测目的层裂缝信息,并得出以下认识:①基于转换波层剥离分析技术的裂缝检测步骤可分为上覆层各向异性分析、上覆层各向异性校正、目的层各向异性分析三步;②快慢横波分离与层剥离技术消除了横波分裂造成转换波径向分量同相轴旅行时的余弦变化,将各向异性造成的转换横波切向分量能量重新聚焦到径向分量,使叠加剖面质量大大提高,获得了合理的"消除横波分裂效应"后的径向分量与切向分量资料;③快慢横波剖面呈现明显时延,表明目的层存在由裂缝引起的明显的方位各向异性;④裂缝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南部,裂缝发育区与实钻高产气层对应,裂缝发育方位主要为近EW-NEE向,与构造应力场以及地震解释的断裂走向一致。检测结果与实际钻/测井资料相吻合,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王秀玲, 孟宪军, 李九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72-9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鉴于多分量地震联合反演同时利用纵波和转换横波地震信息,可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文提出一种纵波、转换横波联合AVO/AVA反演方法,该方法将纵波、转换波地震AVO/AVA分析与地震反演相结合,采用模拟退火全局优化技术,通过匹配纵波和转换波地震数据的振幅和时间信息估算地层弹性参数。将该方法应用于胜利油田垦71井区实际多波地震数据处理,得到了较高精度的弹性参数,为研究区岩性预测和流体检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 地震地质
  • 梁宏伟, 吴胜和, 穆龙新, 岳大力, 印森林, 喻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78-984,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已有的河流相砂体发育模式,本文应用相控正演模拟法对大井距条件下秦皇岛32-6油田北区(NmⅡ-4小层)河流相砂体(的叠置关系)进行了精细描述。在此过程中,明确了河流相砂体可识别条件,建立了单河道砂体边界识别标志正演概念模型,总结了单河道砂体边界识别标志正演响应波形特征,最终识别出单河道和单一点砂坝边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区目的层段地震波主频近60Hz条件下,应用相控正演模拟法能在较大井距间时准确识别出单河道和单一点砂坝边界,提高了大井距条件下河流相砂体构型分析精度。
  • 黄艳辉, 刘震, 陈婕, 郭志峰, 武彦, 孙志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85-9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测井数量少、钻遇层位浅和难以获取高精度地层速度,不利于有机质成熟度的预测。为此,本文从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Ro-Φ)预测模型建立和地层速度提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的烃源岩成熟度地震定量预测方法:①采用研究区及邻区烃源岩Ro与Φ的乘方关系,建立了烃源岩Ro-Φ预测模型;②利用有色反演方法确定了相对速度分量与低频速度分量,再将相对速度分量与低频速度分量合成为频带适中的地震绝对速度。对比Ro-TTI方法与本文采用的Ro-Φ方法的烃源岩成熟度预测效果可知:前者预测有机质成熟度精度更高,适用于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后者主要基于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可以从宏观上了解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及生烃潜力,适用于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的地震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古近系烃源岩在凹陷中心部位成熟度较高,向四周逐步降低,表现为:古近系上部渐新统(陵水组、崖城组)烃源岩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局部地区甚至达到过成熟阶段,现今及成藏期对本区供烃具有重要贡献,其中崖城组烃源岩生烃最为有利;下部始新统烃源岩在全区几乎处于过成熟阶段。
  • 非地震
  • 曹辉, 毛立峰, 王绪本, 王堃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95-9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井地电磁理论和电磁物理模拟相似准则,在室内水槽环境下模拟井地电磁法响应,用掺杂少量石墨的水泥板置于盐水中模拟油气等高阻的目标体,将垂直有限长电流源穿过模型体,并溃入周期性正负方波电流脉冲,在水面上测量其电场。通过计算一次谐波的背景电场和总电场的频率响应,得到模型的异常场频率响应曲线。结果表明,y轴方向异常场曲线具有以源为中心的双峰特征,反映了异常体的分布。该模拟实验为井地电法圈定油气提供了实验依据,也可为检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提供参考。
  • 熊盛青, 丁燕云, 李占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999-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最新高精度航磁、重力测量资料,对西藏羌塘盆地的重、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盆地的边界及范围,并在编制羌塘盆地变质基底深度图、构造区划图和中生界厚度图基础上,对盆地的基底结构、性质及其深度变化特点以及构造格局、盖层厚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基底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组成,结晶基底埋深可达5~15km,盖层为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羌塘盆地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受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制约,呈"二拗一隆"的构造格局,其中双湖隆起是一个岩浆岩杂岩隆起,盆地内还划分出17个凸起和凹陷。通过对重、磁资料分析,否定了前人提出的在盆地中部存在一条近东西向分布的隆起带(即所谓"中央隆起带")的观点;利用重力空间域线性迭代反演技术,初步确定羌塘盆地中生界地层厚度在4~8km。这些新的认识和结论,为今后在该盆地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 周文纳, 杜晓娟, 李吉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1009-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倾斜角和θ图等传统边界识别方法基础上,通过对二者相互关系的分析,明确这两种方法均属于角度边界识别,并论述其他相关角度边界识别方法的理论依据及方法的特点。针对这些方法在识别深部地质体边界时产生偏移的问题,引入全张量梯度处理手段。将水平面视为整个与垂直方向相对的分量,利用水平梯度分量Vx和Vy的三方向导数Vxx,Vxy,VxzVyy, Vyx,Vyz的矢量特征,进行类似于倾斜角和θ图方法的比值计算,提出平面全张量梯度的角度边界识别和增强方法。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加准确的探测效果,可显示更多细节特征。塔里木盆地实测重力数据处理结果与地质资料对比表明,本文方法在构造单元分析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总目次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6): 1017-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