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4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10-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马德堂, 赵会兵, 伍忠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677-6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海底地震检波器(OBS)记录的实际地震资料,在利用传统的三点定位法基于直达波旅行时对OBS进行二次定位时,发现由不同的三个炮点确定的同-OBS的位置不唯-,且偏差很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直达波旅行时的OBS混合定位方法,利用三点定位法、最小平方法和搜索法的优点,克服了由直达波旅行时拾取误差、炮点坐标误差及海水的声波速度误差造成的三点定位法确定OBS位置不唯-的问题,搜索出最佳的声波速度和最佳的OBS位置,提高了OBS的定位精度,是-种简单且容易实现的OBS定位方法。
  • 李伟波, 李培明, 王薇, 王纳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682-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成像空间采样的不连续性会造成目的层偏移振幅的不-致,采样的不均匀性还导致偏移噪声。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目的即是削弱这种振幅不-致和偏移噪声。基于塔里木盆地WN区块选用的12L4S320T观测系统,本文定量分析、对比了目的层埋深、目的层倾角、接收线数、线距、点距、观测方式及其他因素对偏移振幅和偏移噪声的影响:①地震道所处子区位置的不同其偏移成像效果存在较大差别;②较浅或大倾角目的层的振幅衰减和偏移噪声更明显;③宽方位采集仅在复杂构造区或存在各向异性时才具有成像优势;④减小炮线(点)距比减小接收线(点)距对成像效果改善显著;⑤正交、斜交、砖墙等三种观测方式在相同采集参数时成像效果无明显差别。
  • 处理技术
  • 于彩霞, 赵惊涛, 王真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688-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由反射数据难以同时估计垂向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本文首先将地下介质近似为可分解VTI介质,其次通过介质参数更新和叠前深度偏移两步迭代进行偏移速度分析。为了解决应用中遇到的射线追踪精度与计算效率问题,本文依据可分解VTI介质,给出了-种射线追踪算法,可大幅度减少弹性模量空间求导运算;此外通过变旅行时步长样点方式,提高了点到面射线追踪计算炮检距的精度。数值模型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收敛于理论模型,且计算效率约是常规VTI介质偏移速度分析的4倍,是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快捷且接近实际地质模型的-种方法。
  • 韩建光, 王赟, 芦俊, 胡莲莲, 王彦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694-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的弹性波偏移速度分析方法是基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形成纵波和转换波炮检距域共成像点道集拉平准则,分别对纵波和横波偏移速度进行更新。当两分量地震数据成像深度不-致时,通过调整横波偏移速度进行深度匹配,完成高精度的弹性波场偏移速度分析。文中分别给出速度更新及深度匹配方法。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王世清, 贺玉山, 王建民, 陈秀娟, 张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00-7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时移双曲线NMO方程的非椭圆特性,讨论了时移参数和非椭圆参数之间的关系,引入在局部坐标系中描述反射双曲线形状的两个约束参数,并推导出相关计算公式,建立各向异性高密度速度分析处理流程,解决了远炮检距动校道集无法校平的问题,提高了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精度。文中通过不同实例说明该方法能够解决远炮检距情况下反射波准确归位问题,并能为叠前反演提供高质量的CRP道集。
  • 张慧, 蔡其新, 秦广胜, 高爱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07-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现今逆时偏移的应用面临海量数据存储及计算量巨大的问题。本文应用震源重构方法解决了逆时偏移互相关成像条件需要的海量存储问题,引入GPU Kernel解决逆时偏移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套基于GPU加速的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四川盆地A复杂区块。
  • 叶月明, 庄锡进, 胡冰, 李振春, 陈见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11-7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单程波方程的保幅偏移方法不仅能够提供波场的运动学信息,还能够提供动力学信息,实现-定程度上的真振幅偏移。相对于传统偏移算子的单程波偏移方法,保幅偏移加入了振幅补偿项,降低了计算效率。为了提高单程波方程保幅偏移的计算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单程波方程的合成平面波保幅偏移方法,该方法在成倍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可以提供地下目标区域的方向性照明。应用平层模型,对比分析了传统偏移算子与保幅平面波偏移算子的成像效果,应用复杂的Marmousi模型验证了该方法对复杂构造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 地震模拟
  • 陈康, 吴国忱, 印兴耀, 黄鹏亮, 朱冬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17-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平面波入射和全固态各向异性介质的假设条件下,推导了水平层状TTI介质中的频率—慢度域纵、横波反射/透射系数表达式,合成了截距时间—慢度(τ-p)域地震记录,分析了各向异性参数对反射纵、横波AVO特性的影响;利用τ-p变换和迭代相似系数加权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球面波,压制了积分截断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τ-p变换和迭代相似系数加权相结合的方法压制截断效应效果良好。②对于反射纵波,TTI介质中的θ、ε、δ参数既控制大角度入射,也控制小角度入射,VTI介质中ε控制大角度入射,δ控制小角度入射;对于反射横波,各向异性参数对AVO特性的影响规律还有待进-步研究。③受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影响,用不同的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反射率法正演模拟得到的合成记录是不相同的,并且TTI介质反射率法得到的纵、横波合成记录不涉及解耦问题。模型测试证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27-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颁布2013年"百强报刊"(百种报纸、百种社科期刊、百种科技期刊)评选结果,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主办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入选"百强科技期刊"。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立完善的报刊体系和引导激励机制,重点培育和推出-批具有较强引导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品牌报刊,促进报刊业繁荣发展。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在全国各省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及中央报刊主管单位开展了"百强报刊"推荐活动,并经专家评审、公示程序,确定"百强报刊"评比结果。
  • 地震模拟
  • 赵虎, 尹成, 鲍祥生, 张春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28-7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不同种类的地震属性具有不同的特征及预测条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储层预测的正确性和精度,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做全面分析。本文从褶积、射线和波动方程正演方法入手,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深度偏移;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取五大类约五十种地震属性,分析不同正演方法对这些地震属性的影响;然后基于楔状模型,详细分析各地震属性随不同正演方法表现出的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再根据地震属性受正演方法影响的程度,对其进行分类,为储层预测优选出最佳种类属性,最终达到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的目的。
  • 岩石物理
  • 李琼, 何建军, 曹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34-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沁水盆地和顺地区煤层气有利区带的地质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基础上,采集了不同煤矿井下煤样和顶板盖层样品并进行了超声波测试,初步形成了在地层温度与压力条件下的煤样采集、样品制备及测试分析等基本岩石物理参数测试技术。应用MTS岩石物理参数测试系统对该区煤样进行岩石物理参数测试,获得该区煤层气有利区带储层岩石物理参数测试数据及其分布范围,表明煤层纵横波速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煤样及盖层样在纵横波衰减方面存在-定的差异。煤层的弹性特征与盖层存在明显差异,并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和非线性特征,可为岩石物理模型、实际模型的数值模拟和波场特征分析提供依据,也为煤层气的预测提供了-种途径。
  • 综合研究
  • 黄捍东, 王彦超, 郭飞, 刘承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40-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佐普里兹方程及其近似公式计算了四类具典型AVO特征地层模型的反射系数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小角度(小于30°)入射时,利用Aki-Richards、Shuey近似公式计算的反射系数精度较高,与佐普里兹方程计算的反射系数非常接近;当入射角大于30°时,利用近似公式计算的反射系数与佐普里兹方程计算的反射系数的差别较大。为此,本文提出了直接利用佐普里兹方程进行叠前反演,并通过引入广义线性反演理论和贝叶斯方法详细推导了叠前反演算法。理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基于佐普里兹方程的叠前反演能够获得精度较高的反演结果。
  • 徐伟慕, 郭平, 胡天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50-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广泛存在的薄互层储层,本文采用双层砂岩薄互层(即均小于调谐厚度的两层砂岩夹页岩薄层)模型,将该砂岩薄层视作-个整体,分析砂岩薄层厚度比不同时,薄层间的分辨能力;采用90°相位雷克子波,使具有相反极性、相同振幅的单-薄层的合成波形对称,且能更好地反映地层信息;依据瑞利准则及振幅随频率变化(AVF)分析子波主周期与砂岩薄层厚度在分辨极限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层间页岩层厚度及砂岩薄层厚度比-定时,在分辨极限条件下,子波主周期与砂岩薄层厚度(小于调谐厚度)呈线性变化趋势;砂岩间分辨极限理论上可远低于四分之-波长。用AVF方法分析多层砂岩薄互层模型时,所得结论相对于双层砂岩薄互层模型具有较好的线性拟合。
  • 董志华, 周家雄, 隋波, 李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58-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扩散滤波技术是-种能保留倾角和地层接触关系反射信息的滤波方法,去噪功能强,有利于提取表征岩相的地震地貌信息。据涠洲A油田开发证实,小断层解释的准确性是增产的关键问题。文中通过对该区地震资料进行扩散滤波处理,然后采用倾角、方位角控制进行相干计算,最后通过沿层切片分析了小断层的平面展布规律,重点对流三段含油储层范围内的小断层进行了解释,解释结果与实际钻井的油水关系、压力等资料相吻合。
  • 王军, 李艳东, 甘利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63-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纵波振幅方位各向异性已广泛应用于裂缝发育带的定量化预测。但对于碳酸盐岩溶缝、洞储层及多组裂缝的预测,该方法遇到了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蚂蚁体方位各向异性的裂缝表征方法,该方法将蚂蚁追踪算法和基于纵波振幅方位各向异性的方法结合起来表征裂缝,即由多方位蚂蚁体结合裂缝发育规律得到裂缝发育带的分布范围,在裂缝发育带内应用基于振幅各向异性的裂缝检测方法确定裂缝的密度和方向。该方法既克服了基于纵波振幅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受溶洞影响大、对多组裂缝预测困难的缺点,又克服了常规蚂蚁追踪方法对裂缝描述不全面、不能定量预测的缺点。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对复杂的岩溶储层裂缝发育带进行量化预测,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 李宏伟, 王九拴, 邵林海, 丁清香, 李云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70-7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油气检测技术是利用频率敏感段的累积能量或特定频率信息研究地层属性及含油气性。本文针对三湖第四系浅层生物气区地震剖面呈现“含气下拉”、油气检测显示“低频共振、高频衰减”的频率分布特征,优选表征油气富集程度的参数,应用最大能量累加法(CM法)对研究区内含气有利区的平面分布范围与展布规律进行预测。为了避免检测结果的片面性,还应结合地震构造解释成果、参考叠后地震属性和钻井试气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 汪瑞良, 刘军, 李丽, 张丰麒, 刘铮, 曾驿, 董永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76-7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岩石孔隙内流体成分的变化是引起地震响应特征变化的-个重要原因。然而在单-层段中由于油和水的弹性参数较为接近,导致油层与水层之间地震响应特征差异较小,难以分辨。本文通过对M凹陷地区的测井和钻井资料分析,发现在砂、泥岩薄互层油藏中"油地比"较高的储层段有较为明显的地震响应异常特征。对不同油地比油藏进行正演模拟分析,证实在正演剖面上确实存在异常的振幅响应。对正演模拟得到的理论数据进行多种叠后属性的提取,进-步量化和落实了不同油地比油藏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凹陷实际地震资料的叠后属性统计分析能够实现对富油层段的识别。
  • 杜新江, 周妍, 朱萍, 李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85-792.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SQW区块与苏里格气田总体构造特征相似,主要表现为地层平缓,构造圈闭不发育,以岩性气藏为主。由于区内各类岩石速度和密度等参数相互接近,应用传统的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识别盒8段气层,因此本文选用基于泊松比分析的AVO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参考Verm等提出的基于泊松比反射率的AVO技术,在区内利用岩石物理分析建立NI-PR彩色标定图板,通过彩色交会图解释技术分析实际地震道集AVO反演的NI和PR属性,可以获得较准确的含气储层空间展布信息。AVO储层预测结果与研究区内各井盒8段实际情况吻合率达80.5%。
  • 李素华, 卢齐军, 许国明, 刘诗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93-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川西XC地区雷口坡组顶不整合面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地质特征表现为:储层埋藏较深,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横向非均质性较强,地震资料主频较低,因此利用常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储层精细描述的要求。为此,本文利用谱分解技术将时间域的地震信号变换到频率域,获得较原始地震数据更加丰富的分频数据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含油气性检测及分频成像、相位、相干、曲率等多属性的裂缝综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①储层呈NE向条带状展布,Xins1井储层最厚,Xiaos1井最薄,含油气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工区西部;②雷口坡组顶不整合面储层段发育"网状"层间断层,向上延伸至小塘子组,向下可延伸至雷四中亚段,裂缝带对油气输导及改善岩溶发育带储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相吻合,可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 地震地质
  • 李冬, 徐强, 王永凤, 王英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799-8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依据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均方根振幅属性,对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充填体系西段沉积演化和砂体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央峡谷主要充填时期为距今5.5~1.8Ma,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峡谷轴向充填期(LST30)、低弯度水道发育期(LST29)和块状搬运复合体沉积(MTCs)充填期(LST28和LST27);②峡谷充填体系主要受峡谷走向物源、海南岛物源和峡谷南部物源控制,并在峡谷充填过程中呈现单-物源与双物源相互转化的复杂变化过程;③中央峡谷西段发育峡谷轴向充填砂体、水道砂体、朵叶状砂体以及堤岸砂体,其中峡谷轴向充填砂体主要分布于LST30之内,水道砂体在研究区东部发育于LST30晚期,并在LST29时期最为发育,朵状砂体发育于LST29,主要集中分布于研究区的东部,堤岸砂体主要发育于LST30晚期水道沉积的两侧;④峡谷轴向充填砂体、朵叶状砂体以及堤岸砂体分布较广,可作为该区的有利储层。
  • 非地震
  • 王洪亮, 董浩斌, 王军民, 曹敏, 王达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804-8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老油田拥有大量套管井,而井中过金属套管信号由于金属屏蔽、地层吸收等因素影响导致接收到的信号弱、衰减快。为解决老油田大量套管井采油问题,本文提出了应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ARM处理器协同控制方法,采用多通道A/D转换、同步静态随机存储以及高速采样等技术;基于瞬变电磁原理设计了大容量高速实时微弱电磁信号的套管井数据采集单元,实现了对信号实时采集和存储;最后对示波器显示波形和单通道发射负向接收单次脉冲实测数据恢复波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实现了三通道发射负向接收单次波形的去噪。测试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成果能满足电磁响应信号采集要求,证明了该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对磁测仪器的后续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保证。
  • 软件开发与应用
  • 魏福吉, 徐维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809-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集成框架是目前研发大型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软件的基础平台,本文详细探讨了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软件应用集成框架结构及其关键技术。从当前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角度出发,并面向未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软件应用集成框架的业务需求;按照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理念,建立了适合业务需求的大型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软件应用集成框架,并分析了该设计的优势;详细介绍了该架构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致性数据模型设计、架构组成成分的功能设计和基于插件的应用集成框架设计等;结合原型功能展示,阐明该框架设计能满足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软件二次开发所需要的可扩展、高复用、松耦合等特征。
  • 讨论
  • 云美厚, 聂岩, 李运肖, 赵秋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816-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层品质因子是描述地层吸收衰减特性的重要参数之-。文中结合非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衰减理论,借鉴各种地层速度的定义模式,分别定义了层品质因子、射线平均品质因子、以及三种平均品质因子和三种均方根品质因子;探讨了不同品质因子的差异及相互关系;同时给出了基于叠前与叠后地震资料进行层品质因子估算的递推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地层品质因子与地层速度-样在剖面上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射线平均品质因子是描述地震波沿不同射线路径传播的吸收衰减特性的最精确的参数之-,可以作为评价其他品质因子精度的重要指标。射线平均品质因子随炮检距的变化揭示了品质因子随炮检距变化(QVO)的内在本质。在常规地震勘探排列范围内,基于波垂直层面传播和类似平均速度形式定义的两种平均品质因子分别构成了射线平均品质因子的下限和近似上限值;视均方根品质因子较基于耗散率平方的时间加权均方根倒数和品质因子平方的时间加权均方根定义的两种均方根品质因子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823-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8月22~23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组织、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承办的"中国石油2013年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习会"顺利举行。会议以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发展为主题进行专题研讨。来自国内外油公司、物探技术服务公司、科研院所、大学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近百人就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研讨与交流。埃克森—美孚、雪弗龙、壳牌、美国旭日能源技术公司.
  • 综述
  • 李振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824-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是中国石油物探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被美国EI等权威检索机构收录。201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共刊出论文175篇。本文从地震波场正演模拟研究、地震采集方法与技术、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技术、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及应用、重磁电勘探方法与技术、测井技术及应用、地震地质研究及应用、综述及论坛等八个主要论题对其进行评述。认为该刊能够客观、全面地报道中国石油物探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应用,展现业界最新进展和科技创新成果;刊载论文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反映了中国石油物探领域的科研水平和整体面貌。最后,笔者对该刊提出了几点建议。
  • 刘振武, 撒利明, 巫芙蓉, 董世泰, 李彦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5): 843-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水力压裂、酸化压裂是致密储层改造的重要手段,在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页岩、煤层等储层连通性改造中广泛使用。对压裂效果的评估以及对裂隙的空间描述,是编制开发方案、提高产能的关键环节。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可靠性高的-种压裂裂缝监测及储集体空间描述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压裂裂缝的空间展布,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压裂裂缝监测和油藏动态监测。本文分析了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的需求、国内外(包括中国石油集团)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微地震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领域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