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47卷, 第增刊1期 刊出日期:2012-12-20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韦成龙, 郝小柱, 易海, 伍忠良, 杨蜀冀, 顾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南海北部中生界勘探面临的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为改善该海域地震勘探难点区的资料质量,本文设计出6400in3的Bolt长寿枪震源,其特点是震源子波输出峰值和低频段能量得到加强,低频端由8Hz拓展到6Hz。通过对野外试验及实际海上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效果的分析、对比,证实所设计的震源适用于南海北部中生界的油气资源探测。
  • 处理技术
  • 梅金顺, 王润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造了一类地震子波,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类子波中的一些频谱的无限连续积分组合逼近于单位脉冲函数的频谱,具有理论上的最高分辨率;在有限频带范围内,结合适当的分布函数,可以利用这些子波得到一种组合型地震子波。本文还剖析了带通子波、普通Ricker子波、单位脉冲函数等常见子波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利用本文方法选择合适的地震子波进行理论分析、资料处理等。数值计算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 张红军, 王君, 丁长辉, 高江涛, 王兴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实际地震资料中出现的采集脚印特征,在综合分析现有的多种压制采集脚印的处理技术基础上,形成了配套的采集脚印压制处理技术系列:叠前数据规则化+叠后(叠前)时间偏移+三维叠后频率波数域滤波+中值滤波+f-x相干滤波。基本上实现了在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属性的前提下对采集脚印的有效压制,使得研究区K2目的层的沿层振幅、频率、相位属性特征凸显出来,为地质解释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数据。
  • 综合研究
  • 王树刚, 路慎强, 李红梅, 魏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岩性油藏通常以较为复杂的地层组合形式出现,因此在砂泥岩互层分界面上的地震反射波都表现为相对较弱的振幅特征,而且在地震剖面上识别相应的弱反射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砂体模型反射系数的计算和不同量级反射系数合成地震记录的分析,以及大量井震资料的统计分析,进行了岩性油藏地震弱反射信号划分与弱反射岩性油藏分类。依据分类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岩性油藏的精细描述、储层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实践指导。
  • 王晓平, 陈达贤, 梅庆华, 宁青香, 陈丹敏, 杨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低幅度构造区和深层、超深层构造区成图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速度建场和变速成图方法——分层剖析变速成图法。把地质、地震、测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需要解释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按盆地的三重结构(盆前、盆地、盆后)划分为若干个地质场进行解释。通过运用层速度、层时差和层厚度等层参数,用声波测井资料分地质场建立层速度场;然后用层速度场与层间时差相乘,得到各层系的等厚图;逐层累加便可得到各中、深层的等深构造图。由分层剖析变速成图产生的图件,更逼近真实的地下地质构造形态。
  • 刘占族, 张雷, 霍丽娜, 曹孟起, 丁清香, 高广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常规波阻抗反演基础上,应用地质统计学反演可以提高反演的纵向分辨率。本文以中国E盆地三维地震数据预测煤层气薄储层为例,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基础上求取水平变差函数,利用随机模拟得到井间波阻抗,通过反复迭代取得与地震数据相匹配的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吻合度高,能精细描述煤层气薄储层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他特征,为煤层气薄储层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应用该方法对薄煤层的预测精度优于常规叠后反演。
  • 张远银, 王天奇, 苏玉平, 孙赞东, 方乐华, 史忠生, 何巍巍, 白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测井相识别、地震相分析、密度反演、三维可视化和地层切片等技术对Melut盆地北部凹陷的扇体进行识别,确定了其展布范围,发现该扇体发育在北部凹陷东部控凹断裂下降盘一侧,且呈裙带状分布;由凹陷西侧向着东部大断裂方向,砂岩含量逐渐增高,在东部大断裂附近,砂岩含量达到最大值,说明物源方向是自东向西。按以上认识部署的3井的钻探结果证实上述预测的可靠性。
  • 徐颖新, 喻林, 孙立志, 裴利红, 张锦, 谢亮, 朱虹, 屈淑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辽东凹陷火山岩受控于中部基底大断裂,沿大断裂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此建立了该区火山岩早期丘形喷发、后期层状溢流的发育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地震反演、波形聚类属性、时间切片等技术发现和落实了红星等4个火山岩体;综合对比分析认为,该区火山岩具有中心式多期次喷发、裂隙式喷发以及中心—裂隙式喷发等三种模式,其中红星火山岩体属于中心式多期次喷发模式。根据对火山岩的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建议井位,在被采纳钻探的井中有两口见良好油气显示,其中一口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显示良好勘探前景。
  • 王霞, 汪关妹, 刘东琴, 李建华, 冯建国, 李晓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倾角及方位角、相干、曲率、纹理和频谱峰值等体属性进行了深入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解读,并成功地应用于储层描述和流体检测。构造导向滤波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同时,还能提高断层的解释精度;最负曲率用于刻画潜山顶面的古水流;最正曲率用来确定构造裂缝发育带;方位曲率可以用来分解结构的延伸方向;体纹理属性则很好地指示有效裂缝发育带。体属性的恰当使用可以取得常规解释手段无法获得的效果。
  • 周赏, 王永莉, 韩天宝, 李楠, 史德莲, 成鹏, 方海飞, 张颖, 马意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用于断层解释的地震属性有相干类、谱分解类、曲率体属性等多种。综合利用这些地震属性的时间切片与地震剖面,可提高小断层的解释精度。近年涌现的图形处理技术将表征断层的地震属性进行图形处理,增强了断层体属性纵向上的连续性,同时压制与地震反射同相轴相关的横向信息,并将断层属性从围岩中提取出来,嵌入到地震数据体中,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断点位置,进一步提高小断层的解释精度。
  • 纪学武, 马文花, 臧殿光, 聂刚, 司国帅, 彭忻, 徐宝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须二、四、六段陆相砂岩历来是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主要目的层,近来作为重要的烃源岩层的须三段获高产工业气流。须三段在川西北发育多套灰砾岩,具有厚度薄、岩石致密的特征,但裂缝的发育大大改善了储层的储集空间,勘探潜力巨大。须三段气藏是一种受储层、裂缝等控制的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气藏,因此研究须三段砂砾岩体的展布及微断裂分布尤为重要。通过对研究区须三段砂砾岩体进行识别、分析及评价,建立了适用于该区目的层特征的目标识别及评价技术。利用须三段目标评价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建议井位,并指出扩大须三段勘探成果的有利区带及拓展勘探领域的其他有利层段。
  • 赵建儒, 曹雪莲, 白军, 陈春继, 张宏伟, 覃素华, 王泽权, 闫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5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鸭西地区位于青西凹陷东北部,区内发育多期扇体,扇三角洲前缘的砂体为有利储层。本文采用了层序地层学解释、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构造精细解释、体系域框架下多属性综合识别、叠后波阻抗反演、叠前反演、频谱衰减预测流体等技术针对鸭西地区进行扇体识别、储层预测、流体检测,识别出鸭西地区各期次的扇体,预测了扇三角洲前缘有利砂体分布范围;采用蚂蚁体属性及曲率属性技术对柳沟庄地区白云岩裂缝储层的分布和裂缝发育区进行了预测,明确了有利裂缝发育区。依据预测结果在鸭西和柳沟庄地区部署的3口井全部获得工业油流。
  • 闫文华, 陈宗翠, 马喜梅, 张春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依托沁水盆地郑庄区块三维资料的解释成果,通过煤层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并应用模型正演、体曲率、蚂蚁体、方差体等技术对微断裂及陷落柱进行精细刻画;利用测井数据交会分析、波阻抗反演技术预测了煤层厚度;利用高亮体属性预测了煤层气富集区带。通过上述技术的综合应用,优选出7个煤层气有利区,其中7区带已由钻探结果验证为煤层气富集区。
  • 刘百红, 李学云, 李建华, 莫阿玲, 项亮, 郑四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7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阐述弹性阻抗反演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叠前弹性阻抗反演进行储层含气性预测的基本思路:①计算井旁道的弹性阻抗曲线;②将炮检距数据转换为角道集数据;③估算角度域数据对应的子波;④利用反演算法计算弹性阻抗剖面;⑤提取弹性参数。将该方法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A区进行含气储层预测,获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王永莉, 周赏, 高晓理, 赵秀岐, 韩天宝, 张万福, 白凤, 韩东明, 李长芬, 曹春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78-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饶阳凹陷的两个岩性、地层圈闭研究为例,通过详细研究地震记录与反射系数(组合)的关系,说明地震记录的振幅不仅与反射系数有关,而且与薄层反射系数组合有关,强振幅不一定对应砂体较发育区。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尺度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在砂泥岩互层、岩性变化较快的地区,为了搞清楚砂体的发育情况,需要井震结合,用反射系数组合进行综合分析,提取相应振幅属性;在单一岩性的海相地层发育区,沉积较稳定,可根据单一反射系数的特征以及相应地震反射特征,提取相应振幅属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董雪梅, 徐怀民, 胡婷婷, 陈扬, 李静, 贺陆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8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层序格架约束地震反演进行储层预测的核心是,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开展层位解释,建立地质模型约束反演结果,地质模型越精细,反演精度越高。本文通过常规地震地层解释、地震层序识别与反演三者相结合,应用三维工区内的层序、最大湖泛面、体系域、准层序等界面建立地质模型,在哈萨克斯坦中部南土尔盖盆地鲍金根地堑西斜坡实现了快速高效的地震反演,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
  • 郭双生, 魏小东, 陈波, 张大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9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滨里海盆地北特鲁瓦油田为例,就盐岩层不规则发育区盐下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描述和综合评价技术进行总结,提出并应用多数据体联合解释技术和基于VSP综合标定的时深转换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盐丘发育区盐下油藏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描述难题,提高了盐岩层不规则发育区下伏构造解释的精度。
  • 地震地质
  • 潘红卫, 石存英, 王晶淼, 赵佳, 柯钦, 白玉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97-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二、三维地震资料联合解释,通过对王府断陷的地质结构解剖、沉积和构造发育史研究、火山岩识别和有利区带评价,得出以下认识:①王府主断陷是由三条主断层控制的具双断结构性质的断陷,断陷走向为北东向,从西至东发育山东屯、小城子和武家屯三个构造带,经历了断陷期、断拗转换期、拗陷期、萎缩期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了泉头组一段碎屑岩、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火山岩三套含气层系,其中以火石岭组原生气藏储量规模最大。②火石岭组火山岩储层分为火石岭组顶部流纹岩及安山岩储层,流纹岩表现为高频、高连续强地震反射特征,安山岩内部地震反射特征呈杂乱弱反射,连续性差;沙河子组火山岩主要为沙河子组底部的沉积火山角砾岩储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复波,呈低频、高连续—中等强度反射。③优选小城子构造带和山东屯构造带实施钻探,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发现。
  • 张菊梅, 吴武军, 郑希民, 裴明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03-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通过大量地质剖面解释成果,厘清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喜马拉雅运动各阶段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样式,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同阶段、不同的卷入深度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及油气圈闭类型,在单一构造样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主要构造叠加样式,通过分析生、储、圈的配置关系,阐明了油气勘探领域,并得出以下认识:①柴西地区经历了早、中、晚期喜马拉雅运动多期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早期以局部伸展运动为主,发育伸展构造样式;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以压扭作用为主,发育压扭构造样式;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以水平挤压为主,发育多种断裂相关褶皱样式。②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产生了8种构造叠加样式,其中反转构造+同沉积背斜+断层传播褶皱具备很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也是最为成熟的油气勘探领域,双重逆冲+生长三角带是阿尔金山前带构造+岩性勘探的理想场所,同沉积逆断层+单斜断块与同沉积逆断层+对冲三角构造是围绕昆北和阿尔金构造带扩大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及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的有利区带,同沉积逆断层+断层传播褶皱+突发构造与古隆起(斜坡)+断层传播褶皱+生长三角带分别对深层非常规储层(裂缝与次生孔隙)和中、浅层岩性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沈亚, 李洪革, 管俊亚, 王云波, 陈海清, 李艳明, 王光华, 屈燕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1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受新生代东昆仑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影响,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构造变形强烈,分区性明显,可划分为东昆仑山前压扭冲断带、茫崖凹陷(浅层为英雄岭反转构造带)和大风山凸起三个构造单元。该区古近系—新近系高原咸化湖盆油气总资源量约为25×108t,有效烃源岩面积占同期湖盆面积的53%,为一典型的富油气凹陷,剩余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大。根据富油气凹陷的勘探理念,结合勘探程度及勘探技术现状分析,提出英雄岭反转构造带、柴西南地层岩性圈闭、阿尔金山前盆缘古隆起和茫崖凹陷及周缘致密油(气)藏为下步勘探的四大领域。
  • 张万福, 李晓恒, 翟宪兰, 王子英, 刘彩凤, 聂惠丽, 周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18-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安斜坡主要经历了两次反转和三期断裂活动,发育北东、北西和北东东向三组方向的断裂,南北分区特征明显。北部的苏桥地区发育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层,呈网状组合;中部史各庄地区发育北东东向断层,呈斜列展布;南部长丰镇地区发育北东向断层,呈平行排列。受断裂控制,文安斜坡发育了苏桥—信安镇断裂构造带、史各庄鼻状构造带、长丰镇—议论堡鼻状构造带。本文利用连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整体构造研究及勘探潜力分析后认为:霸县凹陷烃源岩厚度大、埋藏深,剩余资源量大;斜坡带潜山及潜山内幕发育多层系勘探目标,具有形成规模储量的勘探前景;斜坡内带发育深层规模致密砂岩油气目标,有望形成面积较大的源内深层低丰度致密砂岩规模油气藏;斜坡中外带地层岩性领域勘探前景良好,具备形成多层系油气叠合连片的地质条件。
  • 冉怀江, 林畅松, 代一丁, 秦成岗, 吴伟, 张俞, 乔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上的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重点对韩江组中段SQhj2层序的层序、体系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认识:①SQhj2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海侵及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期低位域和晚期低位域。②通过分析时间厚度图、连井对比剖面及下切水道等特征,确定了SQhj2层序陆架坡折线位于C井区东南,呈近北东向分布,断裂陆架坡折带对SQhj2沉积层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③SQhj2层序陆架坡折及其控制的低位域是有利砂体的分布区带,砂体向上倾方向上超于层序界面或不整合面,可与高位域的泥质层、上斜坡泥层相接,上覆为海侵期泥岩,具有较好的封盖条件,可形成上超不整合圈闭类型;坡折带下部的两期低位扇体与深海泥岩可构成最佳储盖组合,可形成良好的地层圈闭。
  • 测井技术应用
  • 夏竹, 梁卫, 凌云, 郭建明, 李熙盛, 张胜, 郭向宇, 贺维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29-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珠江口盆地惠—陆低凸起带上LF13-2油田LF13-2-1井古近系恩平组及珠海组等深层几套砂岩储层的常规测井解释为油水同层,但井壁取心为富含油层,由于该油田钻井稀少且缺乏岩心化验、测试等资料,究竟是油水同层还是低阻油层的问题影响了该油田深层油藏类型的准确甄别与评价。本文对该区和邻区古近系砂岩储层的样品岩矿鉴定与测试特征、成岩地质背景重新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数据中钍、钾等放射性元素的交会图与直方图分析方法,着重对恩平组及珠海组储层中黏土矿物类型、质量分数相对大小和强吸附水型黏土矿物形成连网导电水膜的降阻机理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获得对LF13-2-1井的重新解释结论是:2879.5~2885.0m储层段为高束缚水型低阻油层(原测井解释为油水同层),同时也间接验证了邻区惠州凹陷东段取心井的电镜扫描和黏土X衍射结果。
  • 彭晓群, 吴丰, 张延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36-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柴达木盆地小梁山地区狮子沟组、上油砂山组沉积具有明显的混积特征。针对混积岩储层岩性复杂的特点,对据岩心分析确定的岩性名称以测井评价为目的重新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泥岩类、砂岩类及碳酸盐岩类,其中碳酸盐岩类又可分为泥晶灰岩类和藻灰岩类。藻灰岩类是最好的储层,但单层厚度较小;砂岩类和泥晶灰岩类在孔隙结构较好情况下可成为储层,单层厚度一般较大。这几种不同岩性储层在测井响应特征上有较明显差异,通过组合图板法并结合测井资料可将其有效区分。
  • 非地震
  • 宋景明, 金凤鸣, 王玉青, 孙朝辉, 高林, 姚欢, 赵荔, 刘喜恒, 时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40-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二连盆地为我国一个中型油气区。本文在对研究区重磁资料统一拼接、处理基础上,通过分析重磁资料反映的地质结构信息,结合区域地震资料,推断了该区上古生界地质结构。综合研究认为,二连盆地上古生界受深大断裂控制,在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北上古生界残余厚度较大,并形成两个厚度中心,即二连—苏尼特右旗厚度中心和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厚度中心。前者厚度为3000m,后者上古生界厚度大、分布广,最厚可达6300m,是后续研究的重要目标区。
  • 孙志华, 付吉林, 杨书江, 覃荆城, 赵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47-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尼日尔A区块地层介质纵向电性差异及流体极化效应明显,有利于应用时频电磁法勘探。根据此方法在该区可提取多种反映油气异常的参数,如极化参数、频率相关参数、时间常数、相位异常、振幅异常及电阻率异常。根据上述多种异常参数结合已知井的钻井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利用上述异常参数评价油气显示的标准和原则,由此划分异常区带,以指导油气勘探,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 郑莉, 许健华, 康素伟, 王财富, 许士朝, 郝淑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52-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青海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地表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在不同地段低降速带的速度和厚度变化差异较大,严重影响地震勘探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英雄岭-油砂山地区三维MT(大地电磁测深法)资料和英雄岭-干柴沟地区三维AMT(高频电磁测深法)资料进行浅部高阻层与低降速带关系的研究,确定了该地区低降速带的厚度分布情况,并通过改良斯特经验公式以及拟合参数的确定,进一步获得了该地区低降速带的速度变化范围,经与微测井和小折射速度资料对比,认为其结果基本反映了该地区低降速带的变化趋势,可用于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速度建模。
  • 裴建国, 刘鸿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增刊1): 156-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电磁感应和瞬变电磁勘探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设定了四种等周长的发射线形框模型(三种不同长宽比的矩形线框和一种圆形线框),进行对比发现,对于瞬变电磁法大定源回线和中心回线装置,在发射功率和发射电流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等周长的圆形发射线框,在相同的探测深度具有较强的信号强度;当深部信号衰减到被噪声湮没而不能被识别时,圆形框对应较大的探测深度;并且,圆形框关断时间受线框尺寸变化的影响较小。总体说圆形框具有更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