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10-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处理技术
  • 张丽艳, 李昂, 裴江云, 宋宗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683-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介质的各向异性对转换波成像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影响到大炮检距道集的成像。本文以转换波各向异性非双曲旅行时方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高精度γ0(纵、横波平均速度比)场的建立方法和构造速度扫描方法。应用这两种方法能够得到较准确的γ0场和转换波均方根速度场,并应用各向异性双平方根散射旅行时方程可精确求取偏移旅行时。据大庆长垣喇嘛甸地区的三维三分量的转换波资料三维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结果显示,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同相轴连续、断点清楚、断面清晰、归位准确。
  • 沈鸿雁, 李庆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690-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奇异值分解(SVD)滤波是利用地震信号在横向上的相干性差异来实现地震波场的分离与去噪。由于P-P波和P-S波在传播特性、视速度和相干性上存在差异,本文应用视速度信息,通过两次正常时差校正(NMO),分别把P-P波和P-S波校平,使之在横向上达到最佳相干性,然后分别两次通过SVD,提取目标信号的奇异值重构信号,从而实现地震纵、横波波场分离与去噪。
  • 龚雪萍, 陈双全, 李向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698-7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多波地震资料纵、横波匹配方法产生的转换波地震子波的畸变问题,本文提出了-种改进纵波与转换波资料时间匹配的方法。该方法依据傅里叶展式的时标变换定理,对时间匹配后的转换波资料的地震子波进行振幅和相位同时匹配,解决纵波与转换波时间匹配域转换中的转换波地震子波波形畸变问题。文中对实际测井资料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转换波资料进行振幅和相位的同时匹配。含噪声合成数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也能够改进转换波的时间匹配结果。
  • 王金龙, 胡治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05-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详细阐述了三维锥形滤波与二维视速度滤波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了影响三维锥形滤波效果的因素,据此设计的锥形滤波器滤除面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维锥形滤波的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地震信号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选择合适的速度参数条件下,可以在去除面波干扰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地震波有效反射信号。
  • 刘文卿, 王宇超, 雍学善, 王孝, 邵喜春, 高厚强, 刘秋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12-7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GPU/CPU协同系统,将计算量最大的波场逆时外推通过GPU实现,并利用随机速度边界的思路提高波场外推算法的并行性,解决了大规模存储的I/O问题。通过优化拉普拉斯算子压制由互相关成像条件引入的低频噪声。数值试验表明,GPU/CPU协同系统的计算效率非常高,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和时效比。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盐丘数据的处理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 岩石物理
  • 张广智, 李呈呈, 印兴耀, 张金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17-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许多实际地球物理资料中往往缺失横波速度信息,这给叠前地震属性分析和叠前地震反演均带来不利影响。如今针对碎屑岩地区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已日趋成熟,而针对碳酸盐岩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经典Xu-White模型,从岩石物理角度构建出-种适用于碳酸盐岩的修正Xu-White模型;然后类比于Pick-ett、Castagna等建立的碳酸盐岩纵横波速度经验公式,建立了更适用于碳酸盐岩地区的经验公式;将该经验公式和修正Xu-White模型应用于实际碳酸盐岩地区的横波速度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证实,修正Xu-White模型具有更高的横波速度预测精度。
  • 熊晓军, 林凯, 贺振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23-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地解决常规的基于Xu-White模型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中基质矿物的弹性模量难以准确设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种新的基于等效弹性模量反演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设定单个测井深度点的干岩石的泊松比和基质矿物的等效体积模量的取值范围和初始值,然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流体项计算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相同的流体项进行反演求解,反演出最优的干岩石的泊松比、基质矿物的等效体积模量和等效剪切模量,再采用基于简化的Xu-White模型估算横波速度。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方法以基质矿物的等效弹性模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减小目标参数的个数,有效地提高了横波速度估算的精度和可靠性。
  • 尹志恒, 狄帮让, 魏建新, 张征, 张四海, 吴满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28-7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Hudson理论制作了具有不同裂缝密度、不同裂缝张开度和不同裂缝延伸度的三组物理模型,使用超声波透射法采集了三组模型的纵波振幅数据。文中对比、分析了实验结果与Hudson理论结果,并利用频谱比法计算了三组模型的品质因子,通过分析纵波振幅和品质因子的变化判断不同模型的衰减特性,得出以下认识:①随着裂缝密度的增大,总体上实测纵波振幅呈幅度很小的下降趋势,并显示出较强的振幅方位各向异性,且实验结果与Hudson理论结果类似,因此应用Hudson理论研究裂缝密度较准确。②随着裂缝延伸度的增大,总体上实测纵波振幅呈现增大趋势,且在X和Z方向振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Hudson理论结果的纵波振幅呈幅度很小的单调下降趋势,Hudson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差异说明Hudson理论对于裂缝延伸度的预测存在问题。③随着裂缝张开度的增大,实测纵波振幅变化明显,实测结果的纵波振幅变化幅度远大于Hud-son理论结果,说明Hudson理论公式低估了裂缝张开度对地震波能量的影响。④速度各向异性和衰减各向异性随不同裂缝参数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裂缝张开度对各向异性的影响最为明显,衰减各向异性的数值要比速度各向异性的数值大-个数量级以上,表明衰减各向异性对裂缝参数的变化更加敏感。
  • 魏文, 李红梅, 穆玉庆, 王树刚, 王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35-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储层含气性检测,提出了利用中心频率估算地层吸收参数(地层Q值)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S变换对地震信号进行时频域转换,得到能量分布函数;然后基于该函数,计算中心频率及其与地层Q值之间的关系,获得地层等效Q值,进而得到单套地层Q值。模型正演表明,含气层中心频率变小,在地层Q值参数剖面上表现为强吸收异常,从而验证了应用中心频率法估算地层Q值检测气层的可行性。将该方法应用于东营凹陷永安地区实际资料中,估算的地层Q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地层吸收特征,提高了气层检测的精度。
  • 综合研究
  • 刘宏杰, 娄兵, 刘涛平, 魏建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40-7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油、气预测中,并非用到的地震属性越多,预测效果就越好。由于计算误差等影响,冗余地震属性反而会使预测的准确率降低。目前地震属性约简较多采用粗糙集的思想优化地震属性。然而,等价关系在有些情况下难以实现,而且连续地震属性经离散化处理后会造成原始数据失真,因此本文提出基于覆盖粗糙集的地震属性约简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地震属性等价关系和数据失真的问题,还克服了粗糙集理论在地震属性约简中应用的局限性,使粗糙集理论更具-般化。仿真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通过样本地震属性约简,可以提高油、气预测精度。
  • 魏超, 郑晓东, 李劲松, 李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47-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多属性聚类分析是从众多地震属性中提取地下地质特征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提高属性聚类分析的有效性,本文将寻优能力更强的量子蒙特卡罗方法引入到聚类分析中,它能自动根据数据结构的特点,动态调整数据固有的类别数;通过在聚类分析过程中引入相关性分析,估算各个属性的权重大小,提出根据权重大小进行加权的方法,突出对地质特征敏感的地震属性的作用;并提出变尺度的方法,挖掘属性之间共有的、宏观的特征之外的细节部分,减少属性交叉信息的影响。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很好地挖掘数据的内在特征,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
  • 陈双全, 李向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54-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记录作为地震波传播的时间函数,记录了地震波经地层传播后的响应特征。对地震信号做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复地震道记录,再计算得到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属性参数,此三瞬属性参数在油藏储层预测与描述中起重要作用。但瞬时频率属性受相移、噪声及其他因素影响,其可解释性差,很难反映储层含流体后引起的频率变化特征。本文在分析研究常规地震记录瞬时频率属性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局部频率属性计算法;将其应用于实际地震储层的含气性检测,并综合利用转换波数据进行交互解释,结果证实局部频率属性能反映储层流体的频变特征,具有更高信噪比及较强可解释性,适用于天然气藏的储层预测和流体定性解释。
  • 李欣, 王真理, 陈雨红, 段秋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58-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基于L2范数的曲率计算方法的不足,指出常规曲率计算方法采用二维中值滤波或距离加权的均值滤波,会导致异常值数据拟合出的曲面严重形变,计算出的曲率误差较大。针对此类问题,笔者给出了基于Huber范数的曲率计算方法:在Huber范数误差较小时,运用L1范数;反之,则运用L2范数。模型试算验证了基于Huber范数计算曲率在刻画异常值和跳跃值方面要优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Huber范数的曲率计算方法能够获得比常规的最小二乘法更加清晰而准确的结果。
  • 刁瑞, 冯玉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66-7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窗函数能量归-化的改进广义S变换能在保持时间分辨率不降低的前提下,提高频率域分辨率。本文基于改进广义S变换,通过黏弹性介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研究黏弹性介质储层的频谱吸收特性。地震波穿过含油气储层时,高频能量相对于低频能量衰减更强,其频谱特征为低频能量相对增加、高频能量相对衰减,因此储层的频谱吸收特性能很好地指示储层的油气富集程度。理论模型和实际井旁地震道的频谱分析结果验证了应用频谱吸收特性检测储层含油气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黄捍东, 郭飞, 汪佳蓓, 任敦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73-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受测不准准则的制约,应用小波变换、广义S变换等线性算法无法同时获得高时间分辨率和高频率分辨率,而应用匹配追踪算法可克服窗函数的限制,能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同时精细表征信号特征。本文在阐述地震信号匹配追踪时频谱分解的算法原理基础上,通过对标准Morlet小波进行合理改造,完备了时频原子库,有利于提高地震信号匹配分解的精度;依据Morlet小波的时宽对地震道进行开时窗,可在多个时窗内同时动态扫描匹配小波原子,可以适当提高计算效率。模型试验与实际数据分析表明,基于改进Morlet小波的地震信号匹配追踪算法更精确更高效,且具备-定的抗噪能力,适合定量分析地震资料的频谱变化特征,有助于研究储层及油气的分布范围。
  • 王学军, 魏小东, 王兆峰, 喻梓靓, 潘晓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81-7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小断层的识别与评价-直是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的难点之-。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小断层的识别和封堵性能研究成果是油田开发调整的重要依据。本文将油田开发动态资料与地震资料结合,即应用油田开发动态资料弥补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的不足,应用地震资料克服油藏开发动态数据解释难以准确定位、描述空间特征的技术局限,开展小断层识别及封堵性能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油藏开发动态资料与地震资料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应用地震资料识别小断层的能力,评价小断层侧向封堵性能,而且能够提高地震资料在油田开发中应用的深度,为油田开发调整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 地震地质
  • 张迎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86-7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油气成藏组合、油气来源、油气相态等对比、分析,探讨了珠江口盆地西部南断裂带西、中、东段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差异性主控因素,发现自西向东成藏组合、油气来源和油气相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构造活动差异是南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差异的主控因素。依据构造样式、有效烃源岩—油气藏差异,构建了南断裂带三种油气成藏模式:①西段为"两期反转—文昌源型",油气生成、成藏与分布受早渐新世恩平期、中中新世韩江期反转构造活动控制,始新统文昌组为有效烃源岩,石油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新近系—古近系复式成藏;②中段为"晚期反转—恩平源型",受南断裂伸展活动、构造沉降横向差异性和韩江期反转构造活动控制,下渐新统恩平组为有效烃源岩,油气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新近系—古近系多期、叠合成藏;③东段为"持续伸展—文昌、恩平双源型",受南断裂同沉积断裂活动、构造沉降中心向东迁移控制,文昌组、恩平组为两套有效烃源岩,油气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古近系多源、多期成藏。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94-7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张军华教授编著的《断块、裂缝型油气藏地震精细描述技术》-书,2012年1月已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首先对断块、裂缝型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测井识别方法进行系统的阐述和总结。
  • 地震地质
  • 冉怀江, 司宝玲, 陈方鸿, 范乐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795-8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本文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以及沉积相识别,进而研究了层序沉积体系的分布配置关系,揭示了主要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从古近系泰州组到三垛组的盆地断陷阶段,海安凹陷经历了仪征、吴堡、真武和三垛等四次较大的构造抬升运动,形成了3个二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格架内可分为7个三级层序、17个体系域,其中主要的含油体系域包括SQ1-1低位体系域、SQ1-2低位体系域、SQ1-3高位体系域、SQ2-1湖侵体系域及SQ3-1低位体系域等;主要含油体系域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相等;层序地层格架内体系域的沉积特征及空间位置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有利生储盖配置:SQ1-1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1-2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1-3高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2-1湖侵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3-1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等。
  • 测井技术应用
  • 刘丽红, 彭真明, 黄东山, 李全忠, 陶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803-8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种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NN)的拟声波曲线构建方法。首先论述了基本PNN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合于多源测井信息融合的多输入、单输出PNN网络拓扑结构,并利用PNN的插值功能以拟合误差最小为准则推导出新模型的输出;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处理,能够快速、自适应构建拟声波曲线。通过对处理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非地震
  • 侯方辉, 田振兴, 张训华, 张志珣, 李三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808-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南黄海盆地奠基于前南华纪变质基底之上,盆地演化历经南华纪—早、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箕状断陷发育期和新近纪—第四纪拗陷发育期,为-典型地台—断陷—拗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本文以南黄海盆地新近采集的两条重力、磁力、地震综合剖面为例,用2.5维重磁震联合反演技术,获得了以地震资料为约束的重、磁异常反演剖面。反演结果表明联合反演技术可用来研究盆山接触关系、断层分布、深部目的层分布和有利构造圈闭特征,为地球物理数据综合解释及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 马国庆, 李丽丽, 杜晓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815-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方向解析信号进行磁张量数据的边界识别和解释,该方法最大优势是在进行反演时不用给出异常体形状的先验信息,且得到结果受磁化方向干扰小。文中给出了方向解析信号的定义,以及进行边界识别的基本公式,并将方向解析信号与欧拉方程联合进行异常的解释。通过对不同形状地质体产生的磁张量异常进行试验,表明该法能很好地完成张量数据的边界识别和解释。将其用于M区实测数据计算,获得了地下磁性体的分布特征。
  • 综述
  • 程金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822-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201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共出版6期正刊、2期增刊(含1期英文期刊),合计发表论文189篇(不含英文增刊,因英文增刊的论文均选自该年中文期刊)。本年度期刊显示如下主要特点:①高质量论文数量大幅增加;②中青年作者为主体;③高学位作者居多;④作者单位范围显著扩大;⑤论文内容普遍具有"创意";⑥方法研究类论文有深度;⑦应用研究类论文实用性显著增强。本文将该刊论文划分为"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值模拟"、"地震解释与油藏描述"、"地震反演"、"重磁电法"、"井中地球物理"、"地震地质"、"计算机软件"、"综述与论坛"等几个主要类型,论文的评述依此类别展开。文中还就栏目设置、扩大信息量采取的措施及编辑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840-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841-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5): 843-8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