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4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6-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吴永国, 尹吴海, 何永清, 李国顺, 宁宏晓, 章多荣, 蒲青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361-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面元内覆盖次数、炮检距分布和方位角分布等直接影响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若相邻面元内覆盖次数相同、炮检距分布不均匀,则面元内的叠加振幅就存在差异。目前对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的分析多以定性分析图表示,本文在借鉴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均值、方差及加权因子概念,改进了三维观测系统炮检距均匀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该改进方法分析了三维观测系统参数对炮检距均匀性的影响,还通过模型正演评估了观测系统参数对叠加成像剖面的振幅和频率均匀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炮检距均匀性与振幅或频率均匀性吻合较好,因此本文改进方法能有效分析和评价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
  • 肖永新, 杨海申, 蒋先艺, 姜绍辉, 宋卫锋, 郭武, 刘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366-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滩、浅海勘探中,检波器位置会发生漂移,因此室内资料处理时必须对检波器位置进行二次定位。目前,检波点的二次定位精度已成为评价OBC勘探数据采集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OBC勘探中声波二次定位方法及初至波二次定位方法的优缺点;并在这些传统检波器二次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初至波二次定位方法——扫描拟合法,该方法通过网格扫描、曲面拟合、求曲面极值来确定检波点的二次定位坐标。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本算法具有运算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 处理技术
  • 赵崇进, 刘玉柱, 杨积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371-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心射线路径作为唯一已知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动力学射线追踪可以方便地实现射线路径上格林函数的计算,但傍轴格林函数则难以计算。高斯束是动力学射线追踪的一个重要应用。在高频假设前提下,本文将高斯束作为源点产生的格林函数,进而实现菲涅尔体地震层析成像中核函数的快速计算,最后应用此方法进行菲涅尔体走时地震层析成像的理论模型试验。与波动方程菲涅尔体走时地震层析成像反演结果的对比表明,在高频假设前提下,基于动力学射线追踪进行菲涅尔体地震层析成像反演是可行的。
  • 杨恺, 郭朝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379-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多次反射折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分析,在多次反射折射波传播路径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两种可能的传播路径:经震源激发后,检波器接收到的地震波为经多次反射后产生的一次折射波(路径Ⅰ)及一次折射波经多次反射后产生的反射波(路径Ⅱ)。通过对多次反射折射波传播路径的分析和归纳,利用半空间模型和波导模型进行了谱元法正演模拟,结果表明,记录到的多次反射折射波为先在震源附近发生多次反射,然后在波导层发生折射,因此路径Ⅰ为多次反射折射波的实际传播路径。
  • 李凡异, 魏建新, 狄帮让, 潘文庆, 郑多明, 万效国, 王玲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385-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一阶双曲型标量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薄层与溶洞的地震响应进行二维地震正演模拟,认为“串珠”状反射特征是溶洞顶、底反射以及微弱的溶洞顶、底间二次反射在偏移剖面上的响应;以塔里木哈拉哈塘海相碳酸盐岩实际地层参数为依据,设计了一个简化的水平层状地震地质模型(速度模型),通过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溶洞地震响应的瞬时振幅、均方根振幅、分频振幅和纵波阻抗体等四种属性进行了三维雕刻,得到了一种雕刻体积和真实体积的实验统计关系,认为前三种属性都将原本离散的“串珠”状转换成了连续的锥状振幅体,同时降低了纵向分辨率,而纵波阻抗剖面的纵向分辨率明显较其他属性剖面高。最后,针对各种属性剖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 秦宁, 李振春, 杨晓东, 周卿, 陈富强, 桑运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392-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一种成像空间域走时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利用波动方程双平方根算子叠前深度偏移提取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作为速度分析道集,并基于剩余曲率自动拟合策略获取高精度的走时差。文中不仅给出ADCIGs道集剩余曲率自动拟合拾取的主要思路,而且给出成像空间域层析反演的实现。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和计算效率。
  • 罗仁泽, 黄元溢, 闽超, 张玮, 傅丽容, 高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399-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复杂陡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剧烈变化区地震资料的成像问题,本文提出了切比雪夫有理逼近优化系数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文中采用切比雪夫有理逼近求取有限差分频散方程的优化系数,进而改进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实现陡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地区地震资料的成像。通过对15°及45°方程与精确频散方程的相对误差的计算,以及对Marmousi模型进行偏移成像,证明在陡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变化剧烈的地区,应用切比雪夫有理逼近优化系数的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 王华忠, 刘少勇, 孔祥宁, 蔡杰雄, 方伍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04-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基于共炮检距数据体的适用于大规模三维地震数据体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PSDM)并行实现方案。其基本思路为:①利用任意介质中的动态规划法三维旅行时计算方法提供旅行时场;②按照炮检距组织数据;③根据机器物理内存大小分配成像深度段;④对共炮检距数据分深度段进行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的进程并行处理;⑤对单进程作业进一步利用OpenMp并行同时实现多个单道的成像处理。此方案可充分利用节点内存,减少数据输入/输出(I/O)量。该方案是将单个炮检距的某个深度段的成像空间和需要的所有炮的对应深度段的旅行时场调入内存中,每一深度层的成像均在内存中进行,而且Inline和Crossline方向的偏移孔径可以自适应地根据偏移速度和成像深度进行选择,并采用空变反假频技术,可较大地提高成像精度。成像结果按体偏移形式输出,同时也可以输出成像道集。该方案在内存利用、数据I/O量和计算效率上达到最佳平衡。并行方式充分采用MPI+OpenMp混合编程模式,可高效、高精度地处理大规模三维地震数据。理论和实际数据的偏移成像结果均证明了本文方案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 丁亮, 刘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1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高阶精度有限差分算法实现了声波方程叠前逆时偏移,并引入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来消除边界反射能量。基于模拟数据,通过对波场拆分互相关成像条件与震源能量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进行分析,尝试结合两者分别在噪声消除以及改善成像振幅方面的优势对现有成像条件做进一步改进。通过模拟数据和实际资料的试处理,表明改进后的成像条件有效地消除了偏移噪声,同时获取的成像振幅能够提供相对于常规方法更为准确的界面反射系数信息。
  • 刘玉金, 李振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18-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数据规则化是地震数据处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迭代加权最小二乘反演的数据规则化方法。该方法的思路是:在Cauchy模意义下引入与模型有关的加权算子对数据拟合剩余量进行加权,可有效避免野值对插值结果的影响;采用平面波解构滤波器估计的局部倾角信息作为约束条件,不仅可保证反演过程稳定,而且能对假频数据有效插值;通过预条件共轭梯度法迭代求解,提高收敛速度;采用分时间切片并行化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三维地震数据规则化处理的效率。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插值试验结果验证,本文提出的地震数据规则化处理方法速度快,效果好,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
  • 刘占族, 曹孟起, 孙军晓, 陈院生, 晏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25-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静校正技术是煤层气地震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基于沁水盆地煤层气地震资料的特点,本文简析了不同静校正方法的原理,通过对实际资料的深入分析和对静校正方法的反复研究与试用对比,探索得到一套综合利用折射波静校正、初至波剩余静校正和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等技术的有效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该区煤层气资料的静校正问题,为深化研究该区煤层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进行煤储层的裂缝预测和含气性检测奠定了良好基础。
  • 谢玉洪, 李列, 袁全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30-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中国近海极具潜力的油气勘探领域。该区具有水深变化大、海底崎岖、断裂发育等特点,造成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地震反射能量弱、同相轴连续性差、断层及基底成像不清晰等,影响了勘探目标的综合解释研究及凹陷的资源评价。本文介绍了在该区采用的宽频地震勘探—检震空变采集、处理技术及其细节,在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等地震数据采集环节及资料处理过程中采用不同于常规海上地震勘探的各项技术,增强了地震资料的低频能量、拓宽了频带,尤其是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改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 综合研究
  • 赵万金, 杨午阳, 张巧凤, 张军舵, 王海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36-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频率域AVO分析指通过时频转换将地震数据转换到频率域,再对目的层段地震振幅(能量)随频率以及炮检距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本文针对苏里格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薄气层在时间域难以识别的问题,介绍了频率域AVO流体识别技术。首先从岩石物理分析入手,根据苏里格气田的实际地质情况,利用统计手段得到基于频散的频率域AVO流体识别理论算法;其次,利用S变换得到较为准确的频率域数据,利用实际地震叠后资料进行储层振幅(能量)随频率变化的分析;最后,针对地震叠前资料进行储层振幅(能量)随频率以及炮检距变化的研究。本文算法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地震频带内,薄层低孔致密砂体的调谐效应不可能产生明显的频率响应异常,高频段较强的频散效应才是造成频率响应异常的原因。
  • 李景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42-4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时移地震薄互层油藏监测的本质出发,首先提出并试验了地震尺度下基于边界理论的弹性参数计算方法;其次利用模型资料,定量分析了时移地震常规属性(如最大振幅、最大阻抗等)和累积属性响应地震尺度测量结果与精确测量结果的差异,以及薄层厚度、薄层组合结构、饱和度变化对属性的影响;然后利用实际气田时移地震纵波阻抗反演数据计算累积差异阻抗与累积差异阻抗的平均值,得到气藏压力变化质量因子与气藏压力变化数量因子;最后采用气藏压力变化质量因子与数量因子的交会分析和乘积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实际薄互层气藏压力变化动态的监测。
  • 陈学华, 钟文丽, 贺振华, 杨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52-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快速提取地震谱分解数据中的储层特征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将瞬时峰值振幅和峰值频率属性数据进行融合的方法,它采用随频率自适应调节滤波带宽的高斯基函数,可反映时频域地震信号在低频端具有很高的频率分辨率,高频端具有较低的频率分辨率的特征;并以峰值振幅属性作为权重,将两种谱分解属性数据映射为颜色融合数据。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法可反映瞬时谱主振幅随频率的变化,刻画储层的空间展布、几何形态、相对厚度和含流体情况等,快速提取谱分解数据中的有效地质信息,提高解释的效率。
  • 付勋勋, 徐峰, 秦启荣, 李培, 邵晓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57-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层的品质因子Q值对衡量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以及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求取品质因子最实用的方法是频谱比法,但传统的频谱比法面临时窗选取等问题。本文利用改进的广义S变换时频特性及与傅里叶谱相联系的特性,提取地层上、下界面对应的瞬时频谱,并通过拟合振幅比与频率的关系得到地层的品质因子Q值。数值模拟及实际资料处理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张昕, 甘利灯, 刘文岭, 姜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62-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低级序断层是影响剩余油聚集和注采关系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之一,油田开发后期对准确描述低级序断层的位置和走向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本文基于叠后地震资料,通过地震数据高频响应增强处理及蚂蚁体地震属性的提取,采取井点钻、测井、井间地震资料的联合解释方式,对工区断距2m以上的低级序断层进行了识别和描述,并得到开发动态数据的验证。由此认识到:充分利用并挖掘井-震联合勘探的潜力,能有效提高开发阶段小尺度地质体的描述精度,并为油藏描述提供更准确的地质模型。
  • 方兴, 孙夕平, 张明, 周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69-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AVO流体反演技术是将统计学与AVO理论结合,统计判别实际地震数据与测井数据正演的AVO响应,定量预测目标储层的含油气概率分布。针对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为求取孔隙度参数,本文将AVO流体反演技术进行了改进,充分利用其统计学分析优势,通过贝叶斯和柯西等概率理论对异常信息进行统计判别,并从中提取出储层的孔隙度信息,实现了X69井区储层的定量预测,减小了预测的多解性。孔隙度预测结果与实际测井值吻合率最高可达到79%,较好刻画出高产井区有效储层空间分布特征。
  • 徐立恒, 李杰, 姜岩, 许彦才, 陈显森, 周华建, 杨丽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73-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了喇嘛甸油田北北二区块的构造模型,具体作法为:①利用井分层数据产生深度域顶部层面,应用地震构造解释产生时间域构造层面,通过合成记录建立油层组级别的速度场,并将深度域构造层面数据进行转换得到时间域数据;②以地震构造层面为趋势约束,最终得到时间域的各油层组构造层面;③对断层与断层、断层与层位进行交切,通过准确定义断层关系以及断层与层位之间的关系,使断层上、下盘地层的过渡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构造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断层模型约束进行地质统计学反演,经与测井解释结果对比,砂体预测可信度明显提高。利用该预测结果落实了井网控制程度较低区域的断层附近砂体分布,对断层附近水平井设计提供了依据。
  • 姚军, 刘化清, 曾建宏, 李双文, 倪长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77-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黄骅拗陷辉绿岩蚀变带储层裂缝非常发育,但蚀变带厚度较小,这为蚀变带储层预测增大了难度。为此,本文以黄骅拗陷R区的测井资料为出发点,分析了蚀变带的测井响应特征,认为蚀变带的补偿密度值、补偿中子值及自然伽马值与围岩和辉绿岩的界限较为明显;进而选择了波阻抗反演与多属性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对辉绿岩蚀变带的分布范围和厚度进行了预测;利用"综合概率法"对多种测井响应进行计算,得到表征裂缝发育程度的裂缝发育指数曲线,并再次通过多属性反演,预测了蚀变带裂缝的分布范围和发育程度。通过实际钻井资料验证,预测结果准确度高,为该区辉绿岩蚀变带储层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测井技术应用
  • 孙宝佃, 宋子齐, 成志刚, 景成, 何羽飞, 张亮, 段琼, 李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83-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长庆油田HQ地区长6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复杂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储层,其烃类所占岩层体积比例不足8%,油气储层测井响应十分复杂。本文利用特低渗储层类型识别、储渗特征和含油气性质分析,对11种常规测井方法进行了优化评价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区内100多口井的目的层段1000多个不同类型油气储层测井评价效果,有效地阐明了特低渗透储层勘探开发中不同系列测井方法的作用和效果,通过加强测井系列采集和资料深化研究,提出了在特低渗透油田中选择测井技术系列的原则。其中岩性系列以自然电位测井效果为好,井径和有效光电吸收截面测井居中,自然伽马测井较差;孔隙度系列以密度测井效果为好,中子孔隙度测井居中,声波时差测井较差;电阻率系列以阵列感应测井效果为好,俄罗斯感应测井居中,双感应及微电极系测井较差。
  • 张涛, 林承焰, 张宪国, 于景锋, 卢显荣, 张守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91-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T区碎屑岩地层中发现大量高伽马值储层,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特征与非储层之间差异小,易被解释为非储层。本文对高伽马值储层进行岩石组分分析,并与非储层岩石微观特征进行对比,认为该区高伽马值储层的成因因素主要是火山碎屑物质的增加、黏土类型的变化和黏土颗粒吸附具有放射性的有机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利用Pe-GR交会法和体积模型法识别研究区高伽马值储层,前者利用了Pe不受放射性影响的优势,后者则通过建立超定方程组求解各等效组分的含量,有效解决了该区高伽马值有效储层识别难题。
  • 非地震
  • 柴玉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496-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化极算法误差方程为理论工具揭示了三类波数域低纬度化极方法各自的误差规律,并据此对三类方法进行了化极效果评估、功能定位和应用条件界定。压制类化极方法可以且只能用于低纬度磁异常定性解释;波数域反演化极法可以用于低纬度磁异常定量解释,其条件是数据完整覆盖异常,数据边界尽量简单;波数域偏移抽样化极方法也可以用于低纬度磁异常定量解释,其条件除数据完整覆盖异常,还要求数据精度高于0.2%,且磁偏角方向的数据网格规模不大于64×64。文中应用化极算法误差方程对波数域反演化极方法误差规律的揭示,是对该方法的重要理论补充,使之更加严谨和完善。本文导出的v轴分离法则丰富和发展了偏移抽样类化极方法。
  • 综述
  • 赵波, 王赟, 芦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506-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基于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地震技术在实用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多分量地震技术在解决复杂岩性、裂缝油气藏或者煤系地层的储层预测、裂缝检测、流体识别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多分量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与解释反演的角度,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多分量地震技术的新进展,并结合实例展示了一些新的处理、解释技术的效果,剖析了各个环节存在的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 作者介绍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517-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 47(3): 524-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