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4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8-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海上地震勘探
  • 杨正华, 朱光明, 袁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01-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海上地震勘探中的海底透射波能量分布特征影响勘探方案设计和数据处理。针对此问题,基于流—固界面反射和透射系数及能量方程等理论,探讨了淤泥、凝灰岩、粉砂岩、粗砂岩、石灰岩和花岗岩等六种岩性海底的透射波能量随入射角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变化,不同岩性海底的透射波能量分布差异很大:①淤泥,小于临界角(49°)时有利于透射纵波勘探,大于临界角时有利于透射转换波勘探;②凝灰岩,入射角≤65°时有利于透射纵波勘探,入射角在40°~80°范围时,有利于透射转换波勘探;③粉砂岩和粗砂岩,在小于临界角(分别为61°~55°)时,有利于透射纵波勘探;④石灰岩和花岗岩,透射纵波能量在小于第一临界角(分别约为14°和18°)时为10%~30%;透射横波在第一临界角(同上)和第二临界角(分别约为28°和34°)之间约为40%,大于第二临界角后透射波消失,故此类岩性不利于海上勘探。
  • 温书亮, 尹成, 李绪宣, 潘树林, 王建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06-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海域是形成大型油气区的有利区域。但由于该区水深急剧变化,峡谷纵横,构成了海底崎岖的地形地貌带,给该区的油气勘探带来了困难。本文利用高斯射线束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了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崎岖海底区地震波对地下目的层的激发照明以及检波器接收照明能量的分布特征。针对不同接收缆数、不同排列长度及不同激发方向对海底崎岖界面和深部目的层的激发与接收照明能量的模拟分析,初步认识崎岖海底和下伏目的层地震波能量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观测系统参数对地震采集能量的影响程度,为南海崎岖深海区地震采集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 全海燕, 陈小宏, 韦秀波, 郭毅, 罗敏学, 宋翔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13-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深海拖缆地震勘探中,广泛应用气枪阵列组合。组合激发方式可压制因震源产生的虚反射波。本文利用不同深度气枪子阵列组合并采用延迟激发方式,压制虚反射、改善气枪激发子波的特性及激发子波的信噪比。文中理论模拟和实际资料分析表明,采用气枪阵列延时激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气枪子波频谱,对提高低频和高频成分能量均有一定效果。
  • 赵仁永, 张振波, 轩义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17-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潮汕拗陷中生界地层以陆相湖盆沉积为主,但拗陷内岩浆活动普遍发育。该区水深变化较大(50~3000m)、断裂复杂、地层倾角较陡,以往采用常规地震采集方法所获资料存在中深层反射弱、同相轴不连续、信噪比低及成像质量差等问题,难以进行区域地层对比和综合解释。为此在该区进行了针对中生界目的层的以上下源、上下缆方式为主的地震采集方法试验,所获地震资料的品质令人满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贺兆全, 张保庆, 刘原英, 左黄金, 常德双, 曹雪锋, 曾友爱, 曾天玖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2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深入探讨了水、陆检波器的接收机制及波场动力学特征,认识到水层鸣震是由下行鬼波(虚反射)和上行微曲多次波组成。水检和陆检对于一次波、鬼波和微屈多次波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对于一次波,双检的响应表现为同向;对于鬼波,双检的响应表现为反向;对于微曲多次波,双检的响应表现为同向。因此,本文通过水检和陆检同时采集的数据叠加去除鬼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求取海底反射系数,从而消除上行微屈多次波。本文方法在实际OBC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 采集技术
  • 石战结, 田钢, 谷社峰, 沈洪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29-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检波器与灰岩地表的耦合问题是影响中国南方海相灰岩裸露区地震资料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理论模型,分析了检波器—灰岩地表耦合系统的响应特征,并结合检波器耦合试验资料,对比了不同耦合模式的耦合效果,探讨了检波器—灰岩耦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将检波器尾锥插入灰岩地表构成双自由度耦合振动系统,在保证两者紧密接触时对应的耦合谐振频率较高,对地震资料品质影响很小,但施工难度较大;利用表土等耦合介质将检波器埋置在灰岩地表构成的三自由度耦合振动系统,提高了施工效率,但需选择合适的耦合介质、减小耦合介质的高度及其与灰岩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耦合谐振的影响,进而提高地震资料品质。
  • 曹务祥, 孙哲, 刘丽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35-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技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把多台震源多次扫描得到的叠加记录经过分离算法转化成常规意义上的单台震源激发记录。该方法减少了震源之间的组合影响,保证了资料的相对精度。但由于激发能量的限制,在实际的地震资料采集中很少采用单台震源激发,而是普遍采用组合激发。所以要推广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技术的应用,就必须对高保真记录的能量进行分析,研究该技术的应用条件和范围。通过不同台次高保真技术的采集试验和资料分析,总结了震源台次和能量之间的关系,认为进行可控震源高保真采集就必须确保单台震源激发的最大能量能满足资料采集的要求。
  • 汪仁富, 徐峰, 刘福烈, 谢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38-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震源组合已在中国西部复杂山前勘探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对震源组合的波动力学机理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模拟技术,定量分析不同震源组合情况下震源附近的能量分布,建立针对目标地层的入射能量评判函数;对非时延震源组合的能量分布作了详细讨论;并对不同震源组合单炮记录的抗噪能力进行对比分析。试验表明,利用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求解的震源组合在入射能量较大时单炮记录的信噪比高,组合效果好,并且能够利用入射能量评判函数对震源组合效果做出定量评判。该方法可为定量评价和优化震源组合效果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
  • 处理技术
  • 李雪英, 侯相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45-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高分辨率黏性补偿处理中,高频噪声会随着频带的拓宽、有效信号的增强而增强,致使剖面信噪比降低。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变叠前高频噪声压制方法。该方法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合理地确定地震数据在不同时刻的高频压制范围,使其既可以有效消除叠前数据中的高频噪声,又可以为后续的高分辨率补偿处理预留下合适的拓频空间。与频率-空间域滤波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时变和空变滤波特性,并可充分保留有效信号能量,非常适合于叠前高频噪声压制处理。实际数据处理结果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高少武, 赵波, 祝树云, 罗国安, 贺振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50-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各种单频干扰识别与消除方法中,首先要准确估算出单频干扰的振幅、频率和时延三个参数,才能有效消除单频干扰。这三个参数的估算误差会引起单频干扰的估算误差。在余弦函数逼近中,由于频率和时延两个参数估算误差,可以引起振幅的计算误差和单频干扰的计算误差。而在正余弦函数逼近中,由于频率参数估算误差,可以引起正余弦函数振幅的计算误差和单频干扰的计算误差。为此本文定量计算了三个参数误差引起的单频干扰计算误差,以及频率、时延参数估算误差引起的振幅参数计算误差。理论和实际数据的单频干扰逼近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为准确估算余弦函数振幅和单频干扰,频率估算精度至少应为0.01Hz,时延估算精度为0.1;准确估算正余弦函数振幅和单频干扰,频率估算精度至少应为0.01Hz。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60-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杰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马在田先生不幸于2011年6月5日在上海中山医院病逝,享年81岁。
  • 处理技术
  • 陈志德, 王桂水, 关昕, 张丽艳, 张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61-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三维三分量(3D3C)地震资料处理对采集过程中检波器布设参数的一致性有严格要求,采集设计与实际施工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到后续资料处理的效果。基于喇嘛甸工区100km2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本文从炮/检点位置偏离、水平分量极性、三分量检波器与地面的倾角、水平分量的方位角一致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三分量地震资料品质的因素,并基于数据本身研究出针对各种因素的检查与校正技术。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项研究弥补了喇嘛甸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野外采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使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满足处理要求。
  • 邓志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70-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对P-SV转换波作动校正叠加需要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以及转换点的位置信息,而转换点位置则与纵横波速度及其比值有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给速度分析带来困难。从另一方面看,转换波由下行纵波与上行横波组成,纵波速度信息包含在下行纵波半支曲线里,横波速度信息包含在上行横波半支曲线里,通过纵横波速度确定转换点位置,根据纵横波速度与转换点位置计算两个半支曲线的传播时间之和。因此,转换波速度分析迭代循环过程归结为:转换波时间-纵横波速度-转换点位置—转换波时间。本文阐述两种能直接从转换波数据里求取纵波和横波速度的方法:其一是纵横波速度谱迭代方法;其二是纵横波速度联合扫描方法。它们在求取纵横波速度的同时,可动态地确定转换点位置。借助于零炮检距纵波反射时间tPP0和零炮检距转换波反射时间tPS0这两个时间尺度及其转换关系,可实现纵波与转换波在相同时间尺度下的动校正叠加,再通过速度分析自然地解决纵横波层位标定问题。
  • 陈学华, 贺振华, 钟文丽, 杨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76-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从瞬时谱分解的大量共频率属性数据中提取和突出与储层有关的主要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自适应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将变换后的主成分特征值作为权重,自适应地体现各主成分在代表原始数据信息量中的贡献率,使融合后的数据更能突出和反映各频率瞬时谱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实现了宽频带瞬时谱数据的降维与优化。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本文的方法可快速提取和突出包含在大量瞬时谱数据集中的主要信息,清晰地刻画储层的几何形态和展布特征,提高资料解释的效率。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80-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2011年5月26—29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协办工作会议在云南省腾冲市举行,本刊的主办单位及各协办单位均派代表出席会议。
  • 处理技术
  • 郭念民, 尚新民, 刘欣欣, 王淑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81-5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两期地震数据采集目的不同、采集方式不同,造成两期地震资料的振幅能量、时间、频率和相位等方面存在很强的不一致性,从而加大了时移地震资料处理的难度。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两期资料非重复性的影响因素,并从面元大小、反射中心点位置、覆盖次数、方位角、信噪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数据体匹配,得到了一致性较好的初始地震数据。然后采用叠前共约束一致性处理方法,包括共约束一致性频率、相位、速度、剩余静校正等,提高两期资料的整体一致性。最后使用叠后互均化处理方法进一步改善两期资料的一致性,可以消除两期资料在时间、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得到较好的时移地震处理成果。通过实际常规地震数据和高密度地震数据非重复时移地震资料处理,求出了油藏变化引起的时移地震响应,为后续解释和剩余油分析奠定了基础。
  • 韩开锋, 曾新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93-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震频率范围内,含较大裂缝多孔岩石的各向异性参数表现出频率相关性。本文基于矢量褶积模型建立了分析多分量VSP数据的与频率相关各向异性的横波分裂参数提取算法。该算法可以在频域中针对单个频率提取横波各向异性参数(快横波的极化方向以及快、慢横波的时差),避免了传统算法中分段滤波可能带来的误差。通过对地震合成记录的数值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与传统算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频率相关的各向异性横波分裂参数可以从地震数据中提取。
  • 宗兆云, 印兴耀, 张繁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598-604,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储层预测和油气直接检测方面,储层介质拉梅参数比传统的纵横波速度及密度参数更有应用价值。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具有信息量丰富、分辨率高、运算速度快等特点。本文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假设待反演参数服从改进Cauchy分布,采用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实现了基于Gray近似的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到地下介质的拉梅参数信息。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恢复待反演参数的稀疏性,减少对弱信号的压制并实现拉梅参数直接提取,减少传统方法带来的累积误差。模型试算表明,基于弹性阻抗贝叶斯反演的拉梅参数直接提取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非均质性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结果准确可靠。
  • 张广智, 王丹阳, 印兴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605-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用MCMC(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方法估计地震参数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首先利用MCMC方法生成马尔可夫链,然后对链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未知参数的估计值。在运用Metropolis-Hastings算法生成马尔可夫链时,可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其游走的步长,以确保迭代初期较早收敛到真值附近,迭代后期在真值附近能得到精度较高的估计值。模型试算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理论模型基本吻合,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也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 综合研究
  • 陈波, 孙德胜, 朱筱敏, 凌云, 高军, 林吉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610-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在全频带地震剖面上小断层特征不明显,而在单频地震剖面上断层特征非常明显的特点,本文采用分频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基于单频相干解释,借鉴信号重构的部分思路,提出了地震数据分频相干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分频数据的处理、解释,分频相干数据的处理、解释,分频相干数据的融合、重构。利用地震数据分频相干技术对XS井区火成岩储层裂缝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分频相干数据体的多尺度分辨率特性可以识别一些常规数据难以发现的小断裂和裂缝发育带,且高频相干数据体对裂缝的反映更为清晰、准确,相干融合数据反映了更丰富的裂缝发育带信息,且与HTI各向异性裂缝检测结果相吻合。
  • 严哲, 顾汉明, 蔡成国, 穆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614-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断层属性体在断层处表现为属性值的局部极大或极小,如相干体在断层处表现为相干值的局部极小,而且与噪声点不同的是,断层的延伸均有一定的方向。基于此特点,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断层自动追踪和识别的方向约束蚁群算法,并将该法应用于实际断层识别,通过对比不同参数条件下的自动追踪结果,说明了各个参数的影响。处理结果表明,方向约束蚁群算法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断层追踪方法,且在抑制噪声和增强断层连续性方面使用方向约束蚁群算法较Petrel软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王玲, 张研, 马晓宇, 吴蕾, 孙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621-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阿姆河盆地中石油合作区块在中、晚侏罗世沉积时期在台缘斜坡带发育大量的生物礁与巨厚的膏、盐岩沉积,形成了该区重要的储盖组合类型。由于后期受西南吉萨尔山逆冲的影响,膏、盐岩地层发生了形变与塑性流动,影响了盐下礁体的识别。针对台缘斜坡带大量分布的点礁与上覆膏、盐岩变形关系,本文从地震正演模型入手,分析两者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时差厚度方法进行生物礁的识别;探索出古地貌与相干振幅属性相结合的方法预测生物礁储层的分布;利用优选层序格架约束稀疏反演方法,有效地消除膏、盐岩变形对生物礁储层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基于膏、盐岩变形下的礁体识别方法,提高了礁体识别精度,发现一批可供钻探的生物礁。
  • 单蕊, 卞爱飞, 於文辉, 曲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629-6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完整地震反射波形求取地层弹性参数是叠前全波形反演的核心内涵。该方法可同时提取纵、横波阻抗和泊松比等多种岩性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孔隙结构动力学分析成果与碎屑岩弹性参数分布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了解储层与产气层空间展布规律。对四川盆地YB地区珍珠冲段的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叠前全波形反演与孔隙结构动力学相结合,能够解决该区复杂的致密储层与产层预测问题。
  • 张如伟, 张宝金, 黄捍东, 徐华宁, 吴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634-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的三种微观模式,根据其不同的岩石物理模型特点,研究了弹性参数随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规律;以精确Zoepprize方程为基础,研究随饱和度变化的AVA特征;最后,利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模拟了BSR现象,分析BSR产生的三种客观条件以及调谐作用对BS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下伏层游离气的存在与否与水合物沉积层孔隙的变化是影响BSR特征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深度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 地震地质
  • 潘春孚, 纪友亮, 张善文, 林晓华, 卢春红, 周勇, 李清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640-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莱阳凹陷较完整的地质露头、地震和钻井岩心等资料,在莱阳凹陷莱阳群共识别出2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SB1、SB3,1个局部不整合面SB2,将莱阳群作为一个二级构造层序,以其内部的次一级局部不整合面SB2为界,分为SQ1(瓦屋夼组)、SQ2(止凤庄组—曲格庄组)两个三级层序。根据SQ2内部层序结构及其沉积特征,将其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反映了由走滑强烈拉张经走滑拉张相对平静向走滑挤压转化的构造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冲积扇和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流相沿桃村—东陡山断裂向北东方向不断迁移,并导致莱阳凹陷东北部的抬升和剥蚀。
  • 非地震
  • 张恒磊, 刘天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648-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如何将大面积低精度数据与局部高精度数据进行融合,统一编制图件,是地球物理综合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位场数据融合主要对低、高精度数据重叠区进行融合,为了提高融合效果,保持重叠区高精度信息,本文提出了基于Curvelet域的结合区域梯度的边界衰减方向加权融合算法。该法利用尺度和梯度调节衰减函数对不同方向的Curvelet系数进行加权处理。理论分析及中国南方中扬子地区的区域航磁数据融合实例表明,本文算法可以在保持局部信息的前提下,能够以较小的重叠区域,实现不同精度数据间的融合,重叠区数据精度高,同时避免了高频震荡、异常扭曲等边界效应。
  • 于新娟, 刘迪仁, 蔡明, 虞兵, 许巍, 郑占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654-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基于非均质套管井井间低频电磁场,建立包括井眼泥浆、套管、水泥环、围岩、目的地层等的非均质套管井井间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围岩对井间电磁测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频电磁场情况下,目的层厚度越薄,围岩的影响越大;围岩电阻率越低,电动势变化越大。该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可为井间电磁测井中围岩校正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王彦国, 张凤旭, 王祝文, 孟令顺, 张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657-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位场向下延拓方法—泰勒级数迭代法。首先将波数域中的向下延拓响应因子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取前N项和代替向下延拓响应因子进行近似向下延拓,并采用迭代法进行逐步逼近,直至观测面上的实测值与迭代m次的计算值的差值小到可以忽略。由此推导出了位场向下延拓的泰勒级数迭代法的迭代通式,证明了该方法的收敛性,分析了该方法的收敛速度。同时指出当通式中所取项数N=0时,与文献[11]的延拓模式一致。模型试验对比分析表明,当向下延拓深度较大且项数N=1和N=0迭代得到的延拓误差相等时,N=1的迭代次数远小于N=0的,且迭代的结果具有更好的保幅性。
  • 软件开发与应用
  • 万忠宏, 詹仕凡, 曹永忠, 王永涛, 毛凤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46(4): 663-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如今的重、磁、电、化等非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工作在许多环节上仍采用手工方式进行,为提高非地震资料解释水平,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更好地与地震资料联合应用,本文借助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站解释地震资料的思路,采用内插的方法将不规则的非地震资料数据转换成规则数据,在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站上实现了非地震资料的自动解释。通过电法、重力等实际资料的工作站解释,证实了其可行性,可为非地震资料的工作站解释以及与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