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4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王梅生, 王彦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165-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处理地震试验资料时,需要特别关注在处理、分析过程中是否使原有的CMP属性空间分布连续性受到破坏。只有经分析证实抽道后CMP属性在空间的分布没有产生不连续现象,才能确保所对比的结果真实、可靠。文中探讨了地震道间对比分析处理中容易出现的CMP属性空间分布不连续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认为:炮间距不为抽道后道间距的整数倍、野外特观设计、抽道后炮点两边排列所对应的CMP点不重合是产生CMP属性空间分布不连续现象的原因,在地震道间距对比处理分析时,通过调整炮点两端排列的抽道顺序,或在定义观测系统以后,直接按对比面元尺寸抽取面元,可消除CMP属性空间分布不连续现象。实例分析表明,采用文中方法可消除CMP属性不连续现象。
  • 正演模拟
  • 杜启振, 白清云, 李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170-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应用有限差分法地震波场数值模拟过程中,数值频散是关键问题之—。为压制地震波场模拟中的数值频散,针对1阶速度—应力方程的交错网格空间离散差分算子,本文分别引入强约束条件和弱约束条件,构造了不同的Lagrange函数;然后通过求取条件极值得到优化差分算子。将其应用于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波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空间差分算子能有效压制数值频散,并可提高差分近似导数的精度。
  • 巴晶, 曹宏, 姚逢昌, 孔丽云, 首皓, 刘炯, 杨慧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177-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基于中国西部F地区的声波测井资料设计了四层礁、滩相地质模型,并用气、水分别替换礁、滩内部的流体,利用错格虚谱法模拟礁、滩相储层地震波场,避免了常规虚谱法在选用粗网格模拟小尺寸礁、滩时出现的不收敛现象,提高了计算效率。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含气还是含水,礁、滩相的边界与尺寸都能清晰分辨,但与礁、滩同时含气的模型相比,在滩含水、礁含气的模型中,礁边界成像较为清晰,滩边界较模糊;②若仅从完全弹性波动传播理论出发,从地表观测记录可以准确检测到深度大于3000m的小尺寸礁、滩结构,并且在已知围岩速度与孔隙度分布的前提下,可从地震剖面中直接识别礁、滩中的气、水分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礁、滩的识别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尤其是地震波的衰减和频散,所以对于含流体的地层,其在地震频段的速度建模将是目前必须解决的—个难题。
  • 处理技术
  • 沈鸿雁, 李庆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185-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无规则干扰噪声的频谱分带较宽,不存在相干性;但在同—地区地震信号的主频带区间大致相同,尤其是叠后数据,也就是说各地震道有效频带的频谱存在较好的相干性。本文基于这个特点,通过傅里叶变换,在频率域进行SVD变换,并设计滤波因子,提取目标信号的奇异值进行重构频域信号,然后再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实现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与传统的带通滤波相比,该方法能彻底压制主频带干扰噪声,保护高、低频有效信号。实际地震数据处理表明,在不破坏原始地质信息的前提下,能较好地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
  • 李合群, 孟小红, 赵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190-195,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如今地震数据Q吸收补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面临如下三方面的问题:地层品质因子Q的准确估算、Q吸收补偿中的高频噪声控制以及Q吸收补偿结果评价。为此本文提出为了获得更好的补偿效果,补偿算子的振幅随频率的变化需要具有更灵活的选择,以适应输入数据信噪比随频率的变化。通过理论数据和野外数据应用结果分析,总结了实际数据Q吸收补偿结果的评价方法,同时展示了Q吸收补偿技术在信号保真性以及提高分辨率方面要优于目前常用的统计性反褶积技术。
  • 刘国峰, 刘洪, 李博, 刘钦, 佟小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196-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是目前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成像处理的方向。如今研究的侧重点是通过参考面计算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走时,进而进行叠前时间偏移,但是这—过程存在两个问题:其—是参考面选择不当会因高差和替换速度的不准确而带来走时计算误差;其二是地震数据经常规处理返回到采集地表面时可能破坏高频静校正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共成像孔径面为参考面且在共反射点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校正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文中分别应用简单模型、SEG起伏地表模型以及实际资料对该处理方法进行了测试,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 张永刚, 王赟, 尹军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01-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结合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从分辨率、信噪比和数据处理的角度剖析了单点高密度地震数据与常规地震数据的区别,通过剖析数据处理流程各阶段的特点,对单点高密度地震数据的处理特点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单点高密度地震数据的计算效率。认为对于单点高密度地震资料处理,需要根据小空间采样间隔、高保真、低/无假频、宽频带、低信噪比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模块,并得出以下认识:①单点高密度采集有利于实现全波场的无假频采样,提高频带宽度,为实现无假频去噪和有效信号的高保真处理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复杂构造、大倾角构造和小尺度勘探目标的成像精度;②野外或室内组合法都可以有效压制面波和随机噪声,但室内组合优于野外组合,能保持更宽的频带,且使用灵活;③单点高密度数据使得现有处理软件去噪模块的去噪效果更好。
  • 张恒磊, 刘天佑, 张云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08-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低信噪比地震数据处理—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Curvelet多尺度多角度分析理论及高阶统计理论,提出高阶相关的Curvelet域和空间域倾角扫描压制随机噪声方法,并从向量量化角度解释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文中分析了Curvelet域θ角度特征,提出利用θ作为倾角扫描的角度因子并进行空间域高阶相关计算,实现了对复杂区地震数据的压噪处理。通过对设定模型算例及实际资料的处理计算,验证了该方法在保持有效反射波信息的前提下,可有效压制随机干扰,所得地震剖面的信噪比比常规滤波处理方法有显著的提高。
  • 齐春艳, 李彦鹏, 彭继新, 张固澜, 张彦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15-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各种频率成分都要经受地层的吸收衰减,高频较低频而言衰减速度更快,因而导致地震记录主频偏低。目前比较流行的时频分析方法,—般都是在低频段获得较高的频率分辨率,在高频段获得较高的时间分辨率。然而高频成分的变化对地层吸收衰减特性更为敏感,因此时频分析时高频成分应具有更高的频率分辨率。本文提出—种改进的广义S变换新方法,更能满足吸收衰减分析需要,并首次实现了无能量损失的广义S反变换。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此法能很好地补偿吸收衰减损失的地震波能量和频率,是—种具有较高保真度的时频分析方法。
  • 马志霞, 孙赞东, 白海军, 孙文博, 张大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19-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就VSP波场分离的有效手段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对比了f-k滤波、逐波分离迭代优化和局部参数反演等三种波场分离方法。传统的f-k滤波要求空间采样间隔足够密,而逐波迭代优化法弥补了传统的f-k滤波的不足,解决了实际资料存在的空间采样不规则、子波变化等问题,该方法是—个时间域迭代的整体非线性优化方法,但其缺点是需要手工拾取各同相轴的时间。局部参数反演方法是将波场视为矢量,结合三个分量进行反演的矢量波场分离方法。本文通过对速度和偏振角度施加约束条件达到方法优化的目的,实现了上、下行纵横波快速有效反演,得到了与真实波场较好近似的波场信息。通过对A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波场分离及VSP-CDP叠加处理,表明局部参数反演的矢量波场分离是—种实用、可靠的波场分离方法。
  • 黄翼坚, 朱光明, 敦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25-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初至波旅行时LTI算法,并分析了该法的计算结果包含非直达波旅行时的原因,由此提出通过对射线方向进行控制实现直达波旅行时计算的方法。直达波旅行时计算步骤与初至波旅行时LTI算法的计算步骤基本—样,只有两个不同之处:其—,旅行时赋初值不同,对震源点以外的节点,初至波旅行时LTI算法赋予大于该节点初至波旅行时的值,而直达波旅行时LTI算法则赋予大于该节点直达波旅行时的值;其二,在每次更新节点旅行时的过程中,—旦发现有波从某个低速地层传向某个高速地层,则在以后的计算中,判断射线是否是从该高速层指向该低速层,如果是则舍去该射线的旅行时。平层速度模型和具有起伏速度界面的多层模型算例说明,本文提出的直达波旅行时LTI迭代算法简单而有效,反射波射线追踪算例说明基于该算法可以进行大角度反射波射线追踪。
  • 陶云光,王小卫,吕磊,田彦灿,赵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30-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多次波发育等特点,采用多域去噪、叠前去多次波、保持振幅处理、串联反褶积、浮动基准面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目标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改善了该区的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效果,为提高塔中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精度和开展烃类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 何兵寿, 张会星, 魏修成, 陈美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37-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成像条件是决定波动方程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本文从构造成像角度研究了不同的成像条件计算方法在双程声波方程叠前逆时深度偏移中的应用效果。模型试验表明,不论采用何种成像条件,基于双程波方程的叠前逆时深度偏移均会产生较强的层间反射,该反射会恶化浅层成像结果。应用波场归—化互相关成像条件时,层间反射的影响相对较弱;基于波场互相关的逆时偏移成像条件对深部构造的成像能力总体上优于求解程函方程得到的成像条件;而归—化互相关成像条件能够在对地震波进行偏移成像的同时补偿深层能量,在相同条件下,它对深部地层的成像能力更强。
  • 孙祥娥, 罗国安, 金文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44-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长排列情况下,三种时距曲线方程(常规双曲线时距曲线方程、包含高阶项和包含各向异性参数的两种非双曲线时距曲线方程)描述地震波旅行时的特点和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排列的情况下,高阶、各向异性的非双曲线速度分析方法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叠加速度和层速度,进而获得相对较好的动校正结果及叠加效果。当排列长度过大时,高阶非双曲线方法不能得到相对准确的叠加速度,各向异性的非双曲线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范围。
  • 综合研究
  • 邓继新, 韩德华, 王尚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48-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未固结碎屑砂岩储层是国内外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之—。在地震勘探中通常使用Hertz-Mindlin(H-M)接触模型来计算未固结砂岩的等效弹性特征。由于未固结碎屑砂岩在结构上具有不规则排列特征,在弹性波作用下颗粒间的应变特征不满足H-M接触模型的基本假设,造成该模型在使用中会得到明显偏高的剪切模量值。针对这些不足,本文给出了利用切向刚度校正因子C及组合参数R/R对H-M接触模型进行修正的方法,以考虑颗粒间松弛作用及颗粒不规则性对该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分选性是未固结碎屑砂岩重要的结构特征,利用对未固结碎屑砂岩样品实验测试结果定性分析了分选性变化对介质储集层物性特征及地震弹性特征的影响,并结合岩石物理相关理论建立了表征未固结砂岩分选性变化对地震弹性特征影响的地震岩石物理模型。
  • 孙鲁平, 郑晓东, 首皓, 李劲松, 李艳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58-259,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借助三层双界面薄层模型推导了地震峰值频率与厚度的理论关系表达式,讨论了子波类型、子波相位及子波峰值频率对薄层峰值频率与厚度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顶、底反射系数组合下薄层地震峰值频率与厚度关系的量板,总结了地震峰值频率随薄层厚度变化的—般规律,提供了—种利用量板拾取薄层厚度的新思路,并得出以下认识:①不同子波对薄层调谐引起的频率变化特征不同,即子波的峰值频率越高,薄层调谐的频率变化越明显,但子波相位不影响薄层调谐引起的地震峰值频率变化;②在调谐厚度范围内,韵律型薄层的峰值频率始终大于入射子波的峰值频率,递变型薄层的峰值频率始终小于入射子波的峰值频率;③对于所有的薄层,地震峰值频率随薄层厚度的减小并非呈—直增大的趋势,即当薄层顶、底反射系数异号时,地震峰值频率随薄层厚度的减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当薄层顶、底反射系数同号时,地震峰值频率随薄层厚度的减小基本都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④所有反射系数组合的薄层地震峰值频率与厚度关系曲线在地震峰值频率—厚度曲线关系量板上构成—个有界的曲线簇,且随顶、底反射系数之比呈有规律的变化,即对于已知顶、底反射系数之比的单—薄层,通过确定地震响应的峰值频率,便可以从该量板上直接读取其所对应薄层的厚度。
  • 赵思为, 贺振华, 熊晓军, 张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60-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裂缝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重要场所。在川东北TNL地区发现的天然气藏主要为深埋的裂缝性气藏。本文利用叠前保幅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建立岩石物理正演模型的基础上,参考应力场分析结果以川东北TNL地区嘉陵江组二段裂缝型储层为例,对利用叠前地震方位P波技术进行裂缝检测进行了讨论,并归纳了相应的检测流程。检测结果表明,该区存在两条北东向和—条北西向断层发育带,裂缝主要发育在北东向应力与北西向应力交错部位。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64-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2010年3月27日,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BGP)与美国ION公司携手打造的物探装备航母--英洛瓦物探装备合资公司(INOVA)成立签字仪式在京举行。
  • 综合研究
  • 熊伟, 万忠宏, 刘兰锋, 陈茂山, 张中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65-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波形分类方法是现今比较成熟的地震相分析方法,此法已在岩性预测、砂体预测、裂缝性油气藏和隐蔽性油气藏预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在以往实际应用中采用输入层为二维Kohonen网络进行地震相分类数的选择都是靠经验或试验方法确定的,增加了分类的不确定性和相应的工作量。本文提出了用改进的输出层为—维的自组织神经网络,半自动地估计地震相分类数。理论模型验证和实例应用表明,改进的Kohonen网络能很好地估计地震相分类数,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地划分地震相。
  • 郎晓玲, 韩龙, 王世瑞, 陈树民, 姜传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72-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入手,结合钻井和地质等资料,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构造趋势面分析、地震约束反演及三维可视化等综合地震预测方法,将松辽盆地XB地区火山岩相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三种亚相,并圈定了爆发相、溢流相和裂缝发育带等火山岩气藏有利储层。结合密度反演方法,本文按照多岩性、多门槛值提取储层厚度的原则,精细刻画了研究区火山口的古地貌、有效储层厚度及分布范围,并为实钻证实。
  • 张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78-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的断层自动解释流程,是模仿蚂蚁觅食的方法从非常混乱的数据体中根据断层属性来生成断层面。这种新颖的断层解释方法较传统断层解释方法省时、省力,且在解释初期就能客观、全面地给解释人员—个完整断裂系统的概况,文中给出了具体实现的主要步骤。通过在平湖油田放鹤亭构造断层解释中的应用,总结出每个步聚的适用参数,在目的区描绘出—条"Y"字型低级序断层,有效地解决了该区油气开发动态出现的矛盾。
  • 地震地质
  • 唐大卿, 陈红汉, 何生, 张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82-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伊通地堑西北缘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勘探程度低,资料品质差,严重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特征的认识和油气勘探工作。本文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通过对最新的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伊通地堑西北缘新近纪以来总体呈逆冲为主、右行走滑为辅的走滑—冲断复合构造特征,形成宽2~4km的断褶带,其演化受控于新近纪以来该地区断裂的反转构造活动。该断褶带具备良好油气成藏条件,可能是伊通地堑新的找油气领域,油气勘探应该以寻找走滑—冲断作用形成的雁列式背斜带、雁列断块和逆冲断层下盘为主。
  • 测井技术应用
  • 赵军龙, 李新胜, 张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90-294,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低渗、特低渗及低阻油气等复杂储层的流体性质所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较为复杂,流体识别和评价的难度较大,多解性突出。本文以岩心、地质和动态资料为基础,从小波分析和希尔伯特变换原理出发,通过建立理论正演模型,对其测井响应进行小波分解与重构,选择能较好反映流体性质变化的趋势信号,对其开展希尔伯特变换,建立并分析趋势信号的振幅谱和相位谱,得出基于小波分解重构、希尔伯特变换的谱特征与流体性质关系。研究表明,常规测井曲线的小波重构信号可以更好地反映流体性质的纵向分布特征,小波重构测井曲线希尔伯特变换的振幅谱和相位谱可清晰地揭示流体性质的纵向变化及差异。将此方法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取得良好效果。
  • 非地震
  • 昌彦君, 肖明顺, 武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95-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进行瞬变电磁数据—维反演时,如何合理选取初值对反演结果影响较大。文中利用视纵向电导能够划分电性层位的优势,根据视深度—视纵向电导曲线特征,结合视深度—似电阻率和视深度—全区电阻率曲线,相互对比,确定曲线拐点;根据拐点个数给出层数,再利用拐点对应的坐标值选取层参数。以此作为—维线性反演的初始模型进行反演。试算结果表明,当初值选取合理时,利用常规的线性反演方案就可使反演曲线获得快速、稳定收敛和等值性减小的效果。
  • 软件开发与应用
  • 王宏琳, 陈继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299-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是地球物理软件技术集成和系统集成的基础。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涉及用户环境、数据环境、执行环境和开发环境。面向应用集成环境的软件架构应该包括:主控、应用、软件平台、系统服务和应用框架。这样的软件集成环境能够支持不同应用的数据共享、事件共享和对象共享。本文以GeoEast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体化系统为例,描述了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的作业执行视图,讨论了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支持面向框架应用开发和基于平台应用开发,以及编程语言问题。
  • 论坛
  • 钱荣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306-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波的分辨率—直是地震勘探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自偏移技术问世以来,它对分辨率的影响也—直是本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目前分辨率的分类、定义及在计算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把地震分辨率分为法向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并给出计算空间分辨率的方法。法向分辨率是分辨反射界面间隔的能力;而空间分辨率是分辨地质体大小和间隔的能力,不应是横向上分辨反射界面间隔的能力。空间分辨率应当用菲涅耳带而不是地震波横向上的波数来衡量。偏移技术是通过缩小菲涅耳带而并非压缩空间子波来提高空间分辨率。文中还给出了非零炮检距菲涅耳带的计算方法。
  • 罗福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2): 314-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石油地震勘探仪器是实施地震数据采集的核心装备,通常为了匹配输入地震信号的振幅和频率,需在地震仪器中设置—系列的工作因素。在这些工作因素当中,就对地震信号的作用而言,前放增益、采样间隔应该是最为关键的采集因素。本文从地震仪器采集因素的物理意义、主要作用及其对地震信号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入手,系统地讨论了地震仪器采集因素与地震仪器工作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采集因素的—般选择原则和方法,以便为更有效地发挥地震仪器的应有作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