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4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2-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处理技术
  • 马召贵, 王尚旭, 宋建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频率域波动方程求解中, 需要对大型的稀疏矩阵求逆。直接解法计算时间长, 占用内存大, 更难以求解3D 问题; 目前普遍采用的迭代算法又存在收敛速度慢, 用于复杂介质模型甚至存在不收敛的问题。本文选择在外层利用双共轭梯度稳定算法求解不定矩阵, 采用一个频率域的衰减波动方程算子作为双共轭梯度稳定算法的预条件算子, 然后在内层利用多重网格算法计算该算子的近似逆。文中方法能提高整个迭代算法的收敛速度, 解决迭代算法不稳定问题。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文中算法的有效性。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处理技术
  • 邬世英, 孙赞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6-9,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最小二乘迭代法是利用VSP旅行时反演层速度的常用方法,而反演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直接受到求解雅可比矩阵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求解雅可比矩阵的两种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雅可比矩阵的方法,并用模型数据进行试算,表明本文方法反演结果比传统方法能够快速、稳定地收敛。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单炮和多炮VSP地震数据处理,可以获得目标区准确的三维速度体。
  • 崔汝国, 牟风明, 宋维琪, 王成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偏振滤波是三分量VSP纵、横波波场分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传统的偏振滤波方法中,偏振角的计算是基于直达波的传播方向而确定,没有针对所需要的上行波。本文通过建立针对反射波的主能量方向计算偏振角,建立随反射深度变化的坐标系,即浮动坐标系,以有效提高波场分离精度。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在浮动坐标系下,偏振滤波方法以所需波场为基础,能够实现波场的最优分离。
  • 陆斌, 葛洪魁, 吴何珍, 杨微, 王鹏, 崔士波, 韩来聚, 魏茂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钻地震是利用钻头破岩发出的信号作为震源,进行钻头前方地层预测的一门技术。随钻地震记录信噪比低,波场非常复杂,其数据处理的关键是从钻柱顶端加速度传感器的记录中分离出来自钻头的振动信号,作为与地面记录互相关的源函数。本文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对钻柱顶端安装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的6个分量进行处理,并利用相应的混合矩阵和波形特征,对各种独立成分来源与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得到的独立成分和地表地震记录做相关处理,并从地面记录道中估计出了地滚波、钻具折射波和直达波,提高了处理资料的信噪比。此法表明,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对于解决随钻地震多种信号的混叠问题和提高随钻地震数据处理的质量非常有效。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处理技术
  • 夏洪瑞, 葛川庆, 彭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鉴于常规的消除地震资料中随机噪声的增强信号或压制噪声方法的局限性,本文基于小波变换阈值去噪和加权叠加的思路,提出一种小波时空变阈值去噪方法:以逐点方差为加权叠加的权系数,通过迭代计算修正权系数得到准确的时空变方差,再进行小波阈值去噪,从而做到多道识别噪声,单道保真压噪。这种方法可消除满足高斯白噪条件和不满足高斯白噪条件的随机噪声。经理论模型和相关未叠加可控震源资料的处理证明,这种小波时空变阈值去噪方法有效而实用。
  • 李合群, 孟小红, 赵波, 罗国安, 徐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28-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塔里木沙漠区勘探地震数据、沙层Q吸收调查数据以及Q吸收理论模拟,本文对造成该区地震数据品质与地形相关性的主要原因、沙层Q吸收对地震数据的作用以及针对沙层的Q值估算和Q吸收补偿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沙层Q吸收不是造成该区地震数据品质与地形相关性的主要原因;现有的Q值估算方法,在针对沙层的Q值估算中面临很强的干扰;Q吸收补偿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与地形相关性的地震数据品质差异。
  • 正演模拟
  • 黄饶, 陈小宏, 李景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35-3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波传播穿过含油气砂岩时,高频能量发生明显衰减,研究地震波的这种衰减特征可以为油气检测提供有效信息。本文利用三类含气砂岩模型,针对完全弹性介质和盖层为弹性介质、储层为衰减介质两种情形,利用基于波动理论的反射率法分别正演模拟其相应的叠前地震记录,并利用广义S变换对模拟记录进行分频处理,分析不同频率时AVO特征。研究表明,弹性介质条件下AVO响应曲线不受频率影响;盖层为弹性介质、储层为衰减介质时不同频率的AVO响应曲线不同,随频率增加地震波衰减增大。据此对S油田实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气层表现出异常高衰减特性,利用谱分解技术可以有效预测气层的分布。
  • 秦臻, 张才, 郑晓东, 徐基祥, 宋建勇, 宋雪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4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瑞雷面波频散特征与地下介质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瑞雷面波频散特征可反演浅层的地质结构。本文使用了灵活的高阶有限差分算子、合理的自由地表边界条件和高效的SPML吸收边界条件,获得了高精度的瑞雷面波正演记录。在此基础上将数值模拟提取的频散特征与理论的频散特征进行对比,两者非常吻合,验证了瑞雷面波有限差分模拟的精度很高,可用来深入研究复杂情形下瑞雷面波的频散特征。
  • 王月英, 孙赞东, 白海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47-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两组任意夹角的倾斜裂缝在自然界中具有普遍性,本文针对两组任意夹角的倾斜裂缝介质模型,采用交错网格高阶差分法进行地震波场二维三分量数值模拟。根据Hudson理论和Bond矩阵变换得到裂缝型储层在观测坐标下的弹性系数,对比了在本构坐标和观测坐标下地震波场之间的差异,分析了不同方位角下炮记录波场特征、不同炮检距方位角道集上的波场特征,以及改变裂缝夹角后在方位角道集记录上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裂缝型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是裂缝的综合反映,各向异性的强弱不仅与裂缝的发育强度有关,还与裂缝发育的复杂程度有关。通过对方位各向异性介质数值模拟和波场特征的分析,可为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的裂缝反演提供理论基础。
  • 地震反演
  • 霍元媛, 张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似海底反射层的速度异常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的全波形反演方法。这种方法分为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两部分,即首先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旅行时反演得到背景速度模型,然后以其作为初始模型,使用共轭梯度算法进行全波形反演。对含噪数据的数值试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确定了进行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全波形反演的遗传算子。将这种波形反演方法应用于我国南海北部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得到了分辨率高于常规速度分析的似海底反射层速度结构,并识别出似海底反射层的速度异常,为准确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层和游离气层及研究其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提供了基础;反演结果也同时证明了本文方法的高稳定性以及对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速度结构研究的适用性。
  • 李录明, 罗省贤, 王明春, 孔选林, 周怀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本文利用三维三分量资料及前期处理结果,以各向异性(TI)介质弹性波传播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多波精确振幅特征方程,进而推出三维各向异性介质纵横波联合叠前岩性参数反演方法。该方法利用叠前NMO道集,将5个岩性参数在同一方程联合求解,可同时获得5个反演参数。为保持反演参数的独立性,可直接反演地层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另两个各向异性系数,进而计算出地层的弹性参数、弹性阻抗(EI)及弹性阻抗梯度(EIG)等共13个岩性、弹性参数,用于对岩性及流体的识别和描述。文中采用的纵横波联合叠前反演方法可提高反演的可靠性和精度,经实际三维多波地震数据处理证明了方法的适用性。
  • 井西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地震反射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在复杂介质速度建模时面临数据拾取困难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是模型描述中反射层的引入导致了数据拾取的困难。本文采用了新的模型描述方法和反演目标函数,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和传播时间作为反演的数据,并利用拾取的地震波传播方向约束射线路径,保证射线路径的惟一性,从而在模型上无需定义地震反射层位。为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利用Mar-mousi模型进行了试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解决复杂介质的速度建模问题。
  • 综合研究
  • 苏劲, 张水昌, 杨海军, 李本亮, 朱光有, 陈建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7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地震资料解释可提供盆地模拟所需的参数,比如不同岩石的特性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等,所以可将两者结合进行油气成藏研究。本文根据油气成藏研究中控制油气聚集与分布的三大主要因素(构造演化、层序地层格架和运聚条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油气成藏研究:①通过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与构造演化史模拟的结合,再现生长地层的变形过程,揭示控制有效储层形成的地质作用和油气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关系;②根据层序地层的地震解释和岩性预测,约束重建沉积史,分析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成藏机理提供依据;③将波阻抗反演孔隙度和渗透性与储层演化和油气成藏结合起来。盆地模拟的结果取决于井资料和地震反演结果,而数值模拟出来的流体方向、饱和度、裂缝等,又可用来作为约束条件以提高地震反演结果的质量。
  • 轩义华, 秦成岗, 汪瑞良, 袁立忠, 张永江, 高鹏, 刘道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7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AVO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与实际地层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薄层调谐效应改变了地震AVO变化规律。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气区G圈闭内的A井SB21.0含气砂岩钻前烃类检测结论与钻后AVO模型正演研究结论不符,并且该区含水砂岩与含气砂岩的AVO地震响应特征相同。因此利用叠前道集判断储层流体性质出现误区,使B井钻探失利。为解决该区在应用AVO技术中存在的"陷阱",利用不同频率范围的吸收与衰减引起的地震振幅差异,在G圈闭开展不同频带的分频AVO属性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分频AVO技术能有效地解决该区储层AVO响应井震不一致的问题。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预测有利目标,结果表明预测结果正确。
  • 谭锋奇, 李洪奇, 孟照旭, 郭海峰, 李雄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85-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要想从海量的地震数据中创造新的效益,有必要将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石油勘探和开发中,以获取高性能的地质、油藏、储层及流体性质评价的预测模型。该方法由特征选择、模型参数优化、性能评估等三大循环组成,核心技术是将遗传算法用于特征选择和参数优化,通过重复交叉验证得到泛化准确率的无偏估计以及从多种学习方法中优选出最终模型。本文以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层评价为例,研究了6种特征子集方案和决策树、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贝叶斯网络及组合学习等5种方法,综合考虑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和生成规则的可操作性,并选择决策树模型作为砾岩油藏水淹级别评价的最终预测模型。与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相比较,采用该数据挖掘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多专业数据;获得丰富的预测模型;探查和发现规律;提高预测准确度,因而能更好地为油气勘探开发服务。
  • 张志让, 王兆峰, 张梅华, 汤金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9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地球物理技术综合一体化应用的思路,将地震资料裂缝预测、孔洞检测等技术综合应用于复杂的储层预测与描述中;在逆断层发育区采取分断块分层预测、分层整体评价的策略,解决了逆断层地震属性平面成图的难题;通过裂缝研究,查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东区石炭系不同期次裂缝的平面、纵向分布规律;结合试油、试采成果资料,优选出有利开发区,取得了较好的火成岩储层预测效果。
  • 刘俊峰, 孟小红, 于春玲, 许红, 田晓冬, 付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99-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LMD地区三维三分量(3D3C)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如坐标旋转、叠前去噪、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等,并给出了纵波、转换波联合处理流程;同时指出了Z分量、R分量联合处理与R、T分量联合处理在流程上的差异。通过实际应用,提高了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为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资料。
  • 测井技术应用
  • 毛志强, 张冲, 肖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05-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发育大量的低孔低渗气藏,岩心分析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为4%~8%,渗透率为0.1~1mD。对于这类低孔低渗气层,准确地计算储层孔隙度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储层含气的影响,利用单一测井资料难以准确地计算储层孔隙度,本文从核磁共振测井基本原理和基于声波时差测井的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分析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声波时差—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计算低孔低渗气层真实孔隙度的方法。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实际地层孔隙度。
  • 张红贞, 孟恩, 孟东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东营凹陷盐家油田砂砾岩体为快速堆积而成的近岸水下扇沉积,内部结构复杂,地层划分与对比难度较大。本文运用井—震联合分析技术对砂砾岩体内幕进行精细解剖,划分出多期水道,并刻画了单期水道的横向展布及空间分布形态。在此基础上,运用测井INPEFA旋回分析技术对单期水道内部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为后续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 地震地质
  • 刘朋波, 蒲仁海, 刘娟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15-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十屋断陷深陷带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周围地层中发现了来自北西、正北、南东方向4套前积反射。通过精细解释每个前积体内部各朵叶的平面展布及其相互关系,并根据砂岩厚度正演模拟研究认为,除了第Ⅰ套来自陡坡的前积体可能有水下重力流成因之外,其余3套前积体均以浊积扇成因为主,单个朵叶砂岩厚度为10~15m左右,每个前积体砂体厚度可达40~50m。浊积扇砂岩夹于暗色泥岩之中,后期深陷带东侧抬升,强烈的断裂活动对深层前积体影响较弱,可能形成良好生储盖组合与岩性油气藏。
  • 王秀娟, 吴时国, 王大伟, 马玉波, 姚根顺, 龚跃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22-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多边形断层是由未固结沉积物脱水使得体积收缩而在平面上呈现多边形形状,且具有微小断距、分布密集的张性断层。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中新世—上新世地层中,利用三维地震相干切片可以发现小规模流体运移通道——多边形断层。同样在二维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也能发现多边形断层、底辟和同相轴下拉的管状构造,距海底双程走时250ms和300ms位置存在强的似海底反射层(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简称BSR)。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表明,多边形断层上部地层的管状构造和模糊反射区为低声波阻抗异常和低频率异常,BSR上为高声波阻抗和高频率异常。多边形断层、管状和底辟构造破坏了琼东南盆地裂后热沉降阶段巨厚的泥岩地层的封闭性,使大量流体垂直和近似垂直向上运移,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气源。
  • 许怀智, 张岳桥, 王贵重, 刘兴晓, 周成刚, 路鹏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29-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地质露头剖面、地球物理、钻井等资料,分析了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史、构造层序特征、油气地质条件,得出以下认识: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划分为早侏罗世断陷、中侏罗世拗陷和晚侏罗世萎缩三大阶段;在侏罗系中共识别出5个重要层序界面(包括2个一级、1个二级和2个三级层序界面),并将侏罗系划分为1个一级、2个二级和4个三级层序,其中2个二级层序界面对应早侏罗世断陷期、中侏罗世拗陷期和晚侏罗世萎缩期的转换构造运动界面。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是盆地烃源岩发育的主要时期,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中侏罗统杨叶组暗色泥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康苏组暗色泥岩属于较差的气源岩。侏罗系内幕的砂岩及砂砾岩与其上覆的泥岩、煤系地层构成主要的储盖组合。因此瓦石峡凹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 非地震
  • 肖锋, 吴燕冈, 孟令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36-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对规则的位场异常数据进行低通滤波是重磁资料处理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用低通滤波滤除的信息中,也包含一些反映地质异常界限的信息。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出现了小子域滤波方法。为了提高小子域滤波的效率和滤波效果,本文对小子域滤波的剖分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理论模型和实例计算表明,新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而且可以减少异常边界拐点失真,使异常梯级带更加收敛,异常分区的界线更加清晰。
  • 吴小羊, 刘天佑, 苏俊青, 肖敦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40-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黄骅拗陷中北部重磁异常资料,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提取与火成岩有关的局部异常。根据重磁局部异常发现了唐家河南部的火山机构和三维地震工区东部的侵入岩体,利用垂向二次导数突出局部异常,圈定了火成岩的平面分布位置;利用重磁异常水平方向导数发现了本区的两条南北向隐伏深大断裂(孔店—沈青庄—天津断裂和黄骅—板桥断裂),与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密集分布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是黄骅拗陷中北部最重要的控浆构造。此外,航磁异常的水平一阶方向导数还显示了一条由天津经塘沽向东延伸至渤海湾的北西西向的航磁异常梯度带,推测是深部基性火成岩体的反映。实际应用效果验证了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提取航磁局部异常的有效性。
  • 软件开发与应用
  • 赵长海, 晏海华, 王宏琳, 史晓华, 王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46-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地震资料处理的并行与分布式编程框架GeoPF。该框架构建在集群系统之上,采用粗粒度数据并行执行模型,它可以调度串行语言编写的处理模块,同时运行在多个计算节点或者单个节点内的多个CPU核上,隐藏了计算节点及其CPU核的调度、通讯与节点故障恢复、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等并行编程细节。经过实验评估,GeoPF框架从串行到并行的线性加速性能有所提高,处理相同任务的时间从21h33min缩减到15min27s,效果显著。GeoPF与商用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相比,在业务流程方面有一些相同特点,其不同之处就是GeoPF的处理模块具有自动并行特点,而大部分地震处理模块只能是串行方式。
  • 张元鹏, 梁晨, 吴文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56-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能量比法拾取地震波初至的基本思路为:在初至到来之前地震波的振幅很小,而在初至到来之后,其振幅增加到很大,因此在初至附近的两时窗内的能量比值会很大,只要找到地震道上能量比的最大值点,此点对应的时间即为初至时间。本文在Linux工作环境下,以QT为开发平台,利用能量比法实现了SEG-Y格式地震文件的读取,并以共炮点、共接收点和共炮检距的方式对初至时间进行交互式自动采集与检验校正,提高了初至拾取的效率和精度。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十五届编委会议于2009年12月1日在北京碧水山庄举行。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1): 163-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