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44卷, 第增刊1期 刊出日期:2009-11-30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高峻, 万应明, 黄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激发井深选择上,应根据不同的勘探目标,利用炸药激发子波定量优选激发井深。文中针对虚反射研究激发子波的拾取及运动学、动力学特点和频率特性,并得出以下认识:①在虚反射界面以下激发,速度值不变,陷波点频率和峰值频率随着激发井深的增加向低频方向移动;②针对高分辨率勘探,要选择较小的调谐深度,可以得到较高的峰值频率;针对深层勘探,可以选择合适的频率所在的调谐深度,在该深度激发可得到能量较强的激发子波。利用文中方法在BQ地区进行了炸药震源子波提取和对比、单炮及剖面分析,结果表明,新采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其剖面主频较原资料提高了5~10Hz。
  • 处理技术
  • 刘志刚, 李录明, 赵冬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Burg谱估计法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改进Burg谱估计法和改进协方差谱估计法,以理论信号为测试对象,对不同谱估计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Burg谱估计法分辨率明显高于Welch谱估计法,但Burg谱估计法存在明显的峰值偏移,改进Burg谱估计法几乎没有峰值偏移;②改进协方差谱估计法和Burg谱估计法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而前者的波峰较后者更明显、尖锐,对于短数据、信号频率差异较小的信号,前者具有更好的分辩效果,还能抑制谱线分裂和出现假谱峰等问题;③Itakura算法求得的反射系数大于或等于Burg谱估计法求出的反射系数,使得接收到的信号更接近于实际输入信号,因此可用Itakura算法替代Burg谱估计法。实际地震剖面去噪结果表明,以高分辨率谱估计方法为基础的信噪分离方法具有较好的去噪效果。
  • 魏庚雨, 李振勇, 薛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地震属性求取剩余静校正始于剩余时差的拾取,即首先对参加相关的道集和叠加数据进行地震属性处理(对数据进行瞬时相位或振幅包络处理等),然后进行剩余时差的拾取。文中基于常规自动剩余静校正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利用地震屠性求取剩余静校正的方法,用实全歼说明了方法的效果。实倒研究结果表明:①经过野外校正和一次速度分析后,长波长校正量问题得到解决,但同相轴的连续性仍然较差.明显存在剩余静校正问题;②对数据进行常规自动剩余静校正后,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当继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剩余静校正迭代时,难以再看到明显的处理效果;③利用地震属性求取剩余静校正对数据校正后,除剖面信噪比明显提高外。剖面整体面貌较常规自动剩余静校正后的结果更清晰,局部细节更加清楚。说明利用地震属性求取剩余静校正的方法是可行的。
  • 李振勇, 赵夏, 薛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反褶积试验过程中,由于受资料品质的限制,很难从单炮记录上直接确定反褶积参数。一般采用叠加剖面定义反褶积参数,反褶积结果受反褶积对地震子波的压缩程度、静校正误差引起的非同相现象、粗糙的速度分析造成非同相叠加等三种因素影响,因此反褶积结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折返式处理流程的目的就是消除多余因素的影响,使参数作用达到单一化。其思路为:首先在野外静校正后的CMP道集上进行预测距离较大的单道反褶积;然后进行速度分析并进行叠加,继而运行剩余静校正量的拾取、分解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再做一次速度分析,并将剩余静校正量应用于CMP道集上进行反褶积试验;最后应用较佳的速度做动校正,再通过由此生成的反褶积叠加剖面确定反褶积参数。通过应用折返式处理流程,反褶积结果只受单一因素影响,有利于确定反褶积参数,也有利于保护信号,为后续处理尤其对动、静校正的良好迭代奠定了基础。折返式处理流程也可用于其他参数的确定。
  • 张红军, 平俊彪, 戚群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陆上复杂盐丘区的地震、地质特点,将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建模分为盐上沉积层建模、盐间沉积层建模、盐顶建模、盐底建模、盐下沉积层建模五步,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配套处理技术,主要包括:①面向叠前深度偏移的叠前道集配套处理;②时间域速度谱上异常时空调查;③借助于叠前时间偏移提高盐丘两翼的刻画精度;④叠前深度偏移迭代中CIP道集对盐丘顶、底刻画的约束;⑤地质、测井、钻井等信息对深度—速度模型迭代的约束。利用针对不同目标体的分步建模技术,建立了陆上A区盐丘区的符合实际地质构造的速度模型,实现了对盐丘侧翼的准确偏移归位,较好地消除了盐丘对下伏地层的影响,实现了盐下目的层合理、准确的成像。
  • 程志国, 许云, 范旭, 郑鸿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构造复杂区的地震数据处理中,叠加速度往往难以准确求取,本文在等效炮检距方法(EOM)基础上提出了共成像点道集(CIG)叠加方法。该方法无须预先知道任何速度信息,通过基于波阵面曲率的空间—时间域几何变换,将多个CMP道集变换成为单一的CIG共成像点道集。由于消除了界面倾角影响,其反射能量更聚焦,而且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得到提高。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天山地区正演构造模型和陆东地区实际二维地震资料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孙成禹, 孙甜甜, 彭洪超, 肖云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2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常规野外检波器组合引起的高频振幅衰减、组合内道间差异等方面问题,本文在分析影响组合叠加效果的诸因素基础上,针对单点高密度采集数据,阐述了基于自适应匹配滤波的一致性组合叠加方法;通过构建标准道,采用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对子波波形和道间时差同时进行一致性校正,改善了组合叠加的效果。校正后地震记录的组合叠加响应能够较好地保持反射波原有的振幅和波形特征。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胡中平, 林伯香, 薛诗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分析了均匀介质中时间域和深度域地震子波的表达式及特性,随后深入探讨了层状介质中深度域子波的特性,在分析深度域地震子波褶积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基本的褶积定理,提出了采用速度替换方法完成深度域褶积。理论分析及实际测井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可行,实际处理方便,由于可以直接从高精度的深度成像结果中提取子波,所生成的合成地震记录可直接与深度域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因而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 宋维琪, 何欣, 吕世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讨论卡尔曼滤波方法基础上,设计了微地震卡尔曼滤波的实现算法。在讨论裂缝产生微地震波传播的过程中,通过微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吸收衰减等因素影响分析,建立了适于微地震波传播的状态方程。针对微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各种噪声的特点,研究了噪声的变化规律。就卡尔曼滤波中两类噪声方差初始估计问题,在假定噪声和信号不相关的条件下,研究了状态变量基于观测值无偏估计理论后,给出了观测初始噪声方差估计方法和与状态变量有关的输入噪声方差的估计方法。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处理、验证分析,证明方法可行。
  • 赵夏, 金文昱, 李振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多次波是地震资料处理中常见的一种干扰波。本文通过对利用预测反褶积原理去除剩余多次波的应用历史回顾及实际地震资料的试验分析,针对国外A区块陆地地震资料接收排列短、信噪比低且存在较强的长周期多次波,以及P区块浅海地震资料的浅层切除区内存在的短周期多次波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预测步长的反褶积技术,对动校正后的共中心点CMP道集和叠加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反褶积处理,很好地压制了多次波,这对于如何运用好现有的常规处理技术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宋常洲, 张旭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适应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需求,有必要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的基础上,做好高分辨率处理,主要技术包括:高精度静校正、高保真去噪、保幅处理、子波一致性、高精度速度分析和成像等技术。实践表明,运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地震资料的保真度、信噪比和分辨率,基本满足精细储层预测的要求。
  • 李东升, 李振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数据经KL变换后,由于信号的连续性及形态的不同,其对应的主成分序列也不尽相同,从而使各种反射信号与噪声得到较好的分离。本文基于KL变换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本征滤波技术压制多次波、线性干扰和随机干扰的效果。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压制海洋地震资料中的多次波和其他干扰波效果明显。
  • 戴军文, 杨勇, 李振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石油苏丹石油区块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势在必行。三维连片叠前偏移处理技术是降低勘探开发风险,寻找隐蔽油气藏或遗漏的油气藏的有效途径。GRISYS处理系统作为惟一的国产地震处理软件,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三维地震资料连片拼接处理技术。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研究院苏丹处理中心(BPC)利用GRISYS系统的三维连片处理技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处理流程,实现了真正的连片处理。
  • 李隆梅, 温铁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中,由于近地表地震和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形起伏较大,近地表岩性、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横向变化剧烈,静校正尤其是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针对复杂地表区存在的静校正问题,应用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结合野外微测井资料,尝试空变V0的计算方法,使得成像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基本解决了目标区的静校正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 李宏图, 黄志, 李振勇, 王永明, 于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深海地震数据中常常包含与海水面有关的强能量多次波,从而导致一次波的信息几乎全部被掩盖。为了使一次波的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有效的多次波压制是问题的关键。近年出现了多种压制多次波的方法,其中以SRME方法更具优势,因为它是完全数据驱动的,不需要速度和层位等地下信息。本文在简要介绍三维SRME方法后,基于地震数据实例对二维SRME和三维SRME技术压制多次波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展示和对比。
  • 苏贵仕, 丁成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速度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替换速度和叠加速度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作用,并用实例展示了替换速度和叠加速度对地震数据处理效果的影响。文中还提出了解决因替换速度和叠加速度选取不当而造成地震剖面产生假构造和串层的办法。
  • 刘志刚, 谢言光, 陈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贯穿地震数据处理过程的始终。通过对大量地震资料中噪声特点的分析研究及数据处理实践,本文总结出一套压制、衰减噪声的处理方法和流程,重点探讨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几种压制噪声的新方法。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应用,证明文中叙及的几种压制噪声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及应用前景。
  • 王翠华, 何光明, 张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川中地区地下地质情况复杂,高速盐岩层厚度的剧烈变化导致下伏地层构造形态发生畸变,为此对该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本文介绍了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的方法原理,阐述如何建立较准确的深度—层速度模型这一关键技术,并将叠前深度偏移同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三维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川中地区由于盐岩层的影响而不易获得准确的速度模型的难题,消除了速度异常,可使地下构造得到正确成像。
  • 李强, 何晓松, 王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现井约束零相位化的处理方案,具体做法是:首先,用零相位雷克子波与声波测井数据(地震反射系数序列)进行褶积,产生零相位合成记录;然后对合成记录进行相位旋转扫描,与经过+90°相位旋转后的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匹配;最后在最大相似度时求取其剩余相位角。由于相位问题的复杂性,本文只对此做了初步的研究,并就实际处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处理中应用了11口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因而此项处理结果是可信的。
  • 综合研究
  • 孙林, 陈笑青, 张亚中, 李艳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巴格德雷区块位于卡拉库姆盆地二级构造单元查尔朱台阶的中南部地区,如今该区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上侏罗统下部的卡洛夫—牛津统礁灰岩中,上覆盖层为上侏罗统上部的启莫里组大套的盐膏层。本文采用钻井、地质和地震等多学科资料,利用沉积环境分析、地质建模、地震相分析和地震属性提取等手段,综合识别、预测盐下生物礁,搞清生物礁的剖面形态和平面分布特征,从中总结出开展盐下生物礁识别的几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 何晓松, 王立, 毛德民, 王红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8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理论,采用三维层序地层研究与地质体模式识别系统,通过钻井地层层序划分、小层自动追踪、Wheeler域转换、地震多属性提取与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南图尔盖盆地阿雷斯库姆拗陷的260D区块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扇体的识别、沉积相研究及储层预测研究,其结果为该拗陷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依据。
  • 李来运, 贺金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9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哈萨克A油田地震资料为例,介绍了盐下地震资料解释及储层横向预测的基本方法。文中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测井资料,采用以中子伽马反演为代表的多参数综合反演的储层预测方法,对油田进行了目标评价和井位优选,建立了该区地震储层横向预测的工业化生产流程。
  • 何晓松, 孙林, 张红斌, 孙维钊, 田军啟, 杨国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中亚A区块,与生物礁建造有关的碳酸盐岩储层是最有利的储集类型。本文从生物礁地震反射特征入手,分析了碳酸盐岩层段地震反射特征,并利用地震属性对盐下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生物礁识别,证实生物礁建造发育区为油气目标区。
  • 刘勇, 邓安雄, 高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地层切片的原理,结合ADM探区鲍金根连片三维地震反射特征,应用LandMark解释模块对上侏罗统阿克萨布拉克组发散反射波组段进行内插,制作地层切片。从地层切片属性平面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震能量异常反射体,再结合地震剖面进行精细刻画。通过优选及综合分析评价,在研究区共落实了7个非构造圈闭。
  • 刘瑞红, 贾红义, 赵欣, 李力, 孙永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05-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研究禹城地区深部构造和区域构造应力背景的基础上,发现了禹城推覆构造,这一发现改变了对禹城地区构造特征的单一认识。文中认为,这种挤压褶皱是在印支压应力环境下发育、经多期构造应力叠加改造与加强形成的。这为该区的勘探指明了方向。
  • 张永华, 杨道庆, 罗家群, 李连生, 赵雨晴, 季玉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地质与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认为该区寻找岩性油气藏是主要目标。文中针对该区资料品质差、边界大断裂地震资料处理归位不准确、深层资料信噪比低、圈闭落实程度低等问题,实施了新的攻关方向:①优化三维地震采集因素及观测系统设计;②开展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建立准确的偏移速度模型,使地震数据正确归位;③综合采用层序地层学、精细构造解释、地震相技术、相干体沿层属性、油井约束反演等各种地球物理技术,对陡坡带砂岩体储层进行预测和综合评价。查明了一批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局部圈闭,经部署钻探,在陡坡带浅、中、深层均发现油层,勘探效果显著,在栗园地区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28.29万t,在梨树凹地区新增预测石油地质储量385.79万t,为油田增储稳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 张宏, 佘晓宇, 马永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15-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现了多处含油气构造,因此处于四川盆地东缘的鄂西渝东石柱复向斜的须家河组储层受到关注。本文首先对须家河组的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描述,然后阐述了储层预测:①采用地层模型正演,获取储层的地震响应;②分析地震相,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波形分类,划分地震相;③解释地震相,将不同层段的地震相转为沉积相,同时利用波阻抗反演技术,求得了储层分布和厚度。以上预测结果已得到实钻井的验证。
  • 刘立峰, 孙赞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借助于非正交小波变换优良的时间域与频率域局部化特性,将基于非正交Gabor-Morlet小波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引入到地震波吸收衰减分析技术中,并论述了当地震波通过石油、天然气聚集带时,地震波的高频成分会被吸收,从而导致高频能量的急剧衰减。文中应用这一理论特性,对TZ45井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跟实际钻井资料非常吻合,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证明了地震波吸收衰减技术是预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一种有效手段。
  • 刘洪林, 杨微, 王江, 陈可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25-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地层切片技术在复杂断陷盆地砂体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指出切片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等时切片并非一定是地质沉积界面,属性切片与地震属性的敏感性和稳定性有关。本文在准确研究探区内沉积体系的基础上,精细刻画振幅型和结构异常型沉积体系,并结合三维精细解释结果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在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河道砂体识别及南屯组扇体识别中,正确应用地层切片技术,分析并发现该区圈闭是以构造—岩性和岩性油气藏为主。根据预测结果部署并钻探H12井,获工业油流。
  • 黎书琴, 李忠, 张白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3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快、慢波分离技术是多波处理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利用分离后快、慢波的偏振方位和时差可以研究地下裂缝的发育状况。裂隙密度和方位决定着横波分裂的时差和偏振,快、慢横波的延迟时间随裂隙密度增大而增加,不同方位、相同裂隙密度的横波分裂时差有微小的变化。本文在最小熵旋转的基础上,提出了角度扫描的改进方法;在合成记录应用中,该方法较正交基旋转有更加良好效果;最后结合层剥离技术进行实际应用,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 马中高, 张国保, 孙成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35-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利用P波振幅和速度进行裂缝检测方法利弊的基础上,认为振幅随方位角变化法(AVA)能够反映薄层特征,但易受动静校正、振幅恢复和噪声的影响,有时不稳定;而速度随方位角变化法(VVA)比较稳定,但只能识别大套储层,其分辩率不足以识别薄储层。鉴于此,文中提出了利用多方位速度和AVOA同步分析,通过不断调整速度求取相应的AVO参数,并将AVO参数用于速度分析中的相似系数计算,确定最佳的速度与AVO参数方法。
  • 时晓章, 金振奎, 朱斗银, 徐颖晶, 杨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38-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用地震振幅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和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对牙哈地区康村组和库车组河道砂体的展布进行刻画,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对第三系砂体进行储层预测。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下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最有利,建议加深YH16井探测岩性体的含油气性;吉迪克组上砂岩段和下第三系内幕砂岩段是现实的勘探目标;康村组和库车组底部的河道砂体是良好的前景勘探目标。
  • 张秀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45-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鉴于大庆长垣油田的声波测井曲线对储层与非储层的响应差异不明显,因此选择对储层反映明显的自然伽马曲线替换声波曲线,即利用相邻井的时深关系把自然伽马曲线重构成具有声波曲线量纲的新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曲线的高频信息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三维可视化的优点,进行井约束地震反演,对井间储层进行预测。反演结果表明,预测的井间砂体分布准确率达到了70%以上,这一反演结果可以运用到后续的储层综合建模之中,提高储层建模的准确性。
  • 王海, 赵瑞培, 吴明生, 李松楠, 聂凯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50-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柴北缘地区表层及地下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多变,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存在着严重的静校正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利用交互迭代折射静校正、层析静校正与反射波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复杂构造地区地震成像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一思路能够解决该地区近地表低、降速带的纵、横向变化大的难题,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 非地震
  • 宋景明, 何毅, 陈笑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54-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以渤海湾盆地重力资料为依据,探讨了盆地断裂展布特征,指出盆地发育有5条断裂系统,即:盆地西部北东向断裂系统、盆地中部帚状断裂系统、郯庐断裂系统、北京—青岛北西向断裂、唐山—蓬莱北西向断裂等五个断裂系统。这些断裂系统对盆地的发育起着不同的作用。
  • 翁爱华, 刘云鹤, 高丽娟, 高玲玲, 陈玉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58-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将含天然气水合物的海底浅部层状沉积层的电性结构分为低阻海水、相对高阻的海洋沉积物、高阻天然气水合物和相对高阻的沉积物基底四层,借助点源直流磁电阻率计算公式,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模型进行了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可以引起较为明显的磁电阻率高阻异常;②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对磁电阻率异常观测结果影响不大;③装置相对海底高度的变化、装置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对磁电阻率异常观测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利用磁电阻率法进行海底天然气勘探是可行的,并且近海底装置是最优的观测装置。
  • 述评
  • 朱汉东, 任敦占, 金文昱, 刘英, 立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增刊1): 162-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中国科技期刊总数已达5100余种。面对如此大量的科技期刊,如何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一直困扰各级期刊管理部门和各家期刊编辑部。从1992年起,期刊主管部门发布了《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随后各部门和各行业按各自需要,先后建立了多种版本的科技期刊索引数据库。目前对中国科技界最有影响的著名索引数据库有: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及《工程引文索引(EI)》;国内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这类引文数据库可为评估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技术质量提供一套比较完整、客观的数据,也是分析各期刊自身影响力升降的依据。此外,要十分注意编辑标准的执行。编辑标准直接关系到期刊的编辑质量,编辑质量对期刊的学术水平、技术质量来说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编辑部质量自检是保证期刊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本文还就完善期刊质量的评估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