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6-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李文彬, 郑宇, 王晓鸣, 房师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257-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UTODYN-2d程序,本文分别对1.5kg普通震源药柱和1.5kg三级延时叠加震源对地表的振动状况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对其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两种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距装药底端面10m处的压力曲线、对地表振动的切向速度、切向位移以及压力等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控制各级药柱之间的距离间隔和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延时叠加震源可获得能量向下方向的叠加,且在相同药量条件下,下传能量大于普通震源;延时叠加震源产生的对地表质点的振动切向速度和切向位移均明显小于同药量的普通震源药柱,表明延时叠加震源更适合于复杂地表区的地震勘探。
  • 王海, 赵会欣, 晋志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261-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在冀东油田油气勘探和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为了进-步提高该区的地震资料分辨率,本文就如何优选地震采集激发参数做了分析。通过实验认为:在井深的选择方面,要遵循高速层顶以下四分之-地震波长深度为最佳激发井深原则,如果激发的井深过深,对高频成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利于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药量选择方面,针对该区整体信噪比较高的实际情况,药量采用2kg左右比较合适,有利于原始资料频带的拓宽,但如果对深层资料要求较高,也可以适当增加药量。
  • 处理技术
  • 邓飞, 刘超颖, 赵波, 王成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265-269,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介绍高斯射线束原理和正演的基础上,从叠后偏移开始分析了高斯射线束偏移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优化的思路和具体的算法流程。高斯射线束是波动方程集中于射线附近的高频近似解,高斯射线束法将射线理论和波动方程方法紧密结合在-起,利用高斯束替代普通射线方法中的射线进行波场正演和延拓,既保持了射线方法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又保留了波场的动力学特征,不仅克服了普通射线方法的-些缺点,而且由于无需两点试射,因而效率非常高。将高斯射线束法引入偏移,利用高斯射线束的性质,可以解决基尔霍夫方法的多值走时问题。模型试算表明,本文介绍的高斯射线束偏移方法能够充分利用高斯射线束的优势,既具有较高的效率又能够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 刘华锋, 李庆春, 王立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270-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基于时差方程的多次波预测方法预测多次波模型记录,结合单道匹配、常规多道匹配、伪多道匹配和扩展多道匹配四种相减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改进的多道匹配相减方法和改进的扩展多道匹配相减方法的计算步骤,并尝试在匹配相减方法中评估迭代思想的作用。通过理论模型和实测资料的测试,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① 在已知水层深度这-先验信息的前提下,利用时差方程方法预测多次波模型记录,计算速度快,精度基本满足要求,是-种预测海底多次波的有效方法;② 改进的扩展多道匹配相减方法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信号保真度,在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应用中,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可与其他预测方法搭配使用;③ 滤波因子长度、时窗大小和相邻匹配道数这三个主要控制参数,对匹配相减的效果有影响,在应用匹配相减方法时,需要针对数据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匹配参数。经过对比迭代匹配相减的结果发现,迭代运算对于提高匹配精度的作用不大。
  • 李芳, 曹思远, 孙建国, 姚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276-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2.5D傅氏变换法的高阶有限差分算法,推导出2.5D高阶差分算子的稳定性条件,重点进行了2.5D傅氏变换法的精度分析,定性分析了影响2.5D傅氏变换法有限差分数值解精度的可能因素,获得了确保2.5D有限差分数值解逼近3D解析解的模拟参数选取的基本原则。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恰当的波数最大值限制条件的约束下,可变波数步长和高阶差分算子的使用能够确保2.5D数值解满足3D地震波场数值模拟要求。该算法模拟结果正确,精度高,能够节省计算成本,非常适合处理大尺度地震勘探问题。
  • 王保利, 朱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282-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零井源距VSP数据处理中,由于地层倾斜,按双程时校正后的反射波场并不能被拉平,因而使得上行波双程时排齐剖面中的反射波并不能真正排齐,因此走廊叠加就会出现误差,且地层倾角越大,误差越大。本文从零井源距VSP的观测方式入手,分析了地层界面倾角对走廊叠加剖面上反射同相轴位置的准确性和叠加后反射周相轴的频率的影响,推导出了可用于分析地层倾角和进行走廊叠加倾角时差校正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走廊叠加方法,同时编制了可用于交互分析地层倾角的软件,分别用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测试处理,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 谭昌勇, 尹成, 林依华, 王彦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288-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地震勘探常规静校正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地表区的静校正问题,联合使用综合模型法野外-次静校正、综合寻优折射波静校正、综合寻优反射波静校正三种静校正方法,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本文方法避免了拾取单炮初至,直接对野外近地表信息和地震记录的折射波和反射波时窗进行计算。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法是-种快速解决复杂地区长、中、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
  • 曹立斌, 巫芙蓉, 李志荣, 邓川, 罗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292-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山地Walk-away VSP资料采集、处理的特点,从优化采集参数、中高频静校正方法,速度模型建立及其合理性评价、波场分离、叠前偏移成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套资料采集、处理方法。通过对LG2井的Walk-away VSP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获得了高质量的井旁成像剖面,准确标定了储层的位置,落实了礁滩的形态及大小,精细刻画了礁体内部的细节,表明文中所使用的山地Walk-away VSP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可行。
  • 综合研究
  • 陈学华, 贺振华, 文晓涛, 黄德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298-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低频阴影与油气储集的相关性,本文将-维黏滞型波动方程拓展至三维,并推导其频率—波数域波场延拓公式。利用黏滞型波动方程对饱含流体地质模型进行低频阴影的数值模拟,发现它能刻画由于流体弥散性、黏滞性以及速度频散引起的反射同相轴时移、相位畸变、主频降低和振幅衰减及低频阴影现象。良好的时频分析方法是检测低频阴影的关键。通过引入两个参数改造S变换的小波函数,使其小波能根据信号处理的具体需要进行调整,构建的广义S变换具有更加优越和灵活可调的时频聚集性能,能实现高效率的三维地震资料瞬时谱分解。文中利用广义S变换对实际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瞬时谱分解处理,不仅能检测油气储层的低频阴影,而且可以刻画油气储层的岩性边界和空间展布,减小油气储层检测的多解性。
  • 王世瑞, 王树平, 狄帮让, 任敦占, 王振国, 陆道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04-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属性的研究和应用贯穿于地震资料解释的各个环节。利用地震属性与反演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油气储层解释的精度。本文介绍了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并细致描述了沿层属性的提取方法。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松辽盆地乾安北地区地震资料解释,通过各类地震剖面对比、合成记录标定、地震属性及振幅包络特征分析等具体技术,预测了该区沉积相和河道砂体及其分布特征,分析对比所得的-些关键成果图件,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杏莉, 王彦春, 刘力辉, 刘保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14-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种基于地震资料高阶统计量的含油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采用信号识别与检测中的高阶统计量参数(偏度和峰度),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与重构,而地震数据的高阶统计量参数能提供详细的储层横向变化信息。模型试算表明不同的储层结构具有不同的高阶统计量特征,高阶统计量的横向敏感性强于纵向敏感性。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证明高阶统计量对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变化的敏感性远远高于波阻抗反演结果,预测出的储层非均质规律与已知产气井、非产气井的储层位置相吻合。
  • 李素华, 卢齐军, 王云专, 范兴才, 杨立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19-322,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松辽盆地火山岩埋藏较深,构造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偏低,且成像精度低,因此很难进行火山岩储层预测。为了提高火山岩预测精度,本文利用波动方程的数值模拟技术,对观测系统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和论证。文中从排列长度、炮间距、观测方式、偏移孔径等参数的优化入手,设计出合理观测系统,并通过实际火山岩正演模型的数值模拟,清楚地识别出火山岩发育带,从而为实际火山岩分布区的波场特征研究提供了佐证。
  • 牟智全, 周立宏, 张彦湘, 王振升, 肖敦清, 王照华, 杨建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23-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庆油田G533区块葡萄花油层三个砂层组中各种粒级的砂岩交互分布,声波测井曲线不能完全反映地层岩性变化,进而给岩性识别、储层分布预测带来困难,为此研究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和应用策略,对储层进行预测。地震—地质储层预测技术包括构造精细解释、地震反演、地震属性分析、信息融合技术等,通过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及地质、测井与地震-体化思路,特别是采用电阻率拟声波反演及频谱成像衰减属性频谱分解技术可以提高油气检测的精度。
  • 帕尔哈提, 邵雨, 徐群洲, 梁承敏, 张蓉, 于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31-336,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准噶尔盆地低幅度构造区及山地复杂区的成图精度,用多种速度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的速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初步取得了-些成果。本文分析了影响速度精度的关键因素,认为野外采集参数、静校正方法和校静正量、处理流程、地表条件、地震及地质资料等因素决定了速度的精度。并提出了复杂构造速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流程。首次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在盆地腹部沙漠区和南缘复杂构造区展开三维模型精细速度研究,进行变速成图,为识别低幅度及山地复杂区的圈闭提供了依据。
  • 魏志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37-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谱分解调谐体技术是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或最大熵等方法,将地震资料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利用振幅谱及相位谱对地震资料在频率域进行地质解释的技术。将谱分解调谐体技术用于薄储层厚度定量研究,其对薄储层厚度预测精度与地震反演的储层厚度预测精度相当,能够客观地揭示薄储层厚度变化特征,同时具有计算速度快,对测井资料依赖程度低等特点,适用于在钻井资料较少探区进行储层预测。
  • 地震地质
  • 赵爽, 高倩, 谯述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41-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DY地区是-个构造相对复杂的勘探新区,现仅有DY1井钻遇目的层须家河组二段。以往针对该层的沉积相研究还停留在区域认识的基础上,无法为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沉积相带及有利储集区。为此针对该区目的层段,运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地表露头资料、区域沉积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以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为基础,采用地震相典型剖面人工解释与地震工作站软件平面预测相结合的手段,对其进行地震相平面展布预测,同时结合DY1井钻井资料和测井相解释结果,对沉积相带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结果证实研究区须家河组二段地层属于三角洲沉积,主要的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有利储层为位于后期构造变形轴部的叠置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储层致密,但裂缝发育。预测结果与DY地区正在钻探井十分吻合。
  • 刘朋波, 蒲仁海, 刘娟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47-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LS1、SN10等20多口井的岩心、测井、沉积微相和740km2三维精细地震相认为,十屋断陷深层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段半深湖-深湖相十分发育,随深度和层位差异,湖相泥岩和储层砂岩均呈强弱不同的两种地震反射特征和分布特征。储层砂岩以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浊积扇席状砂为主。扇三角洲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陷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纵向上主要发育于营城组。由于与其相间的半深湖-深湖泥岩速度低,形成强反射,砂岩则为中弱振幅反射,平面上呈扇状、分支状河道组合或线状单河道展布。浊积扇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断陷南部的深陷带周围,纵向上主要发育于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部。浊积扇上下的泥岩由于厚度大且岩性单一,形成大套弱振幅-空白反射,浊积扇砂体则为薄的中-强振幅前积反射,前积体由多期朵叶组成。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的物源来自断陷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深层油气显示十分普遍,这种储层识别和预测结果对于在该区寻找中大型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盛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54-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属性在碳氢检测、储层预测和层序地层解释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根据地震振幅属性分析、地震相干分析及谱分解下的能量谱和相位谱的提取,结合区域沉积相和单井相,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砂岩的平面沉积微相,明确了沉积微相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出地层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
  • 非地震
  • 付长民, 底青云, 王妙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58-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Weiss编写的3D有限差分程序,通过建立的正演模型,开展3D水平电偶源电磁场特征与异常体空间展布特征(几何特征、埋藏特征)关系的实例研究,并对模型进行了正演数值模拟,得到以下几点认识:① 同-位置处接收到的电场强度随着异常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高阻体的存在能够增大电场强度,且异常体越大,场强也越大;② 归-化后的电场曲线特征表明,随着发射电流频率的降低,异常体引起的异常越来越小;随着异常体半径增大,引起的异常也逐渐增大;③ 当异常体半径不变而埋深改变时,随着埋深的增加电场强度逐渐减小,对异常体的分辨力越来越小。文中所得结果对MCSEM电磁场基本传播特性的认识和MCSEM观测资料的解释提供了依据。
  • 岳安平, 底青云, 王妙月, 石昆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64-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模型实验表明,在大功率人工固定源极低频电磁频率测深的频率范围内,Dias模型适用于0.1~300Hz频率和1~10km深度范围油气藏激电参数提取的要求。考虑油气藏激电参数后,视电阻率、视电阻率比值BρT和视相位、视相位比值BφT曲线存在明显异常,具体表现为:① BρT异常峰值均小于1,表明在大功率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波测深范围内,均能将介质扩散电流阻抗和极化阻抗部分分离,并可"识别"出纯直流电阻率;② 电阻率断面类型对响应曲线有显著影响,并在油层位于三个深度层次(浅层、中间层、底层)时呈现-致规律:对于全部频段而言,BρT及BφT峰值对应频率递减顺序为A型、O型、Q型、K型、H型,其中A型、O型、Q型峰值频率较高,K型、H型峰值频率接近并较小;③ 比值异常峰值及其对应频率与含油气极化层厚度有明确的正相关关系,可通过此性质判断极化层厚度,比值异常峰值与含油气极化层埋深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异常峰值大小判断极化层埋深,但对应频率与深度对应关系不明显,不利于进行判断。
  • 测井技术应用
  • 潘克家, 谭永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71-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自然电位测井是石油勘探中探测地层物理参数的重要手段。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侵入带电阻率渐变和水淹层等复杂地层模型,本文建立了基于连续侵入的自然电位测井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种捕捉交界面电位跳跃的有限差分方法。该方法非常简单,易于计算机编程实现。利用该方法定量分析了目的层电阻率、地层厚度、井径、侵入带和水淹层等因素对自然电位测井响应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复杂地层自然电位测井数值模拟的实现为测井解释提供了依据,对实际测井工程具有-定的指导意义。
  • 论坛
  • 宋瑞, 杨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77-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对于高于奈奎斯特频率连续信号离散后的具体频率,所有教科书和文献均未给出精确公式,其中有些文献虽然给出了计算方法,但不精确且无物理意义。为此,本文利用含有物理意义的几何模型法求出精确的计算公式,便于人们直观地理解采样与频率的关系。
  • 云美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79-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众多研究者对笔者(2005)论文"地震分辨力新认识"中提出的地震分辨力与信噪比无关这-结论的质疑,从分析分辨力和信噪比两个基本概念出发,探讨了地震分辨力的内在本质,找出了问题的根源,进-步明确了地震分辨力与信噪比无关的结论,并为去噪和提高分辨力指明了研究方向。研究认为,地震分辨力取决于地震子波特性(包括子波主频、带宽、相位等),地震子波-定,地震分辨力惟-确定;可分辨准则的确立为地震分辨力的定量描述提供了-个客观评价标准;提高地震分辨力应当从提高或改善地震子波特性入手;噪声的存在不会影响地震分辨力的大小,但却会影响地震分辨力的实用性;分辨力与信噪比无关,视觉分辨率与信噪比有关;寻求最佳的波场分离方法是去噪处理的根本出路。获得理想的无噪声记录是最大限度提高分辨力的必由之路。
  • 编者·作者·读者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84-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3): 386-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