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4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8-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全海燕, 刘仁武, 何文华, 韩立强, 丁冠东, 刘原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371-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设计浅海过渡带地区气枪阵列前,应对海底岩性以及勘探目的层的地球物理特性进行调查,针对水的深浅选择合适的气枪阵列沉放深度与气枪工作水深、气枪阵列矩阵大小。然后利用nucleus气枪阵列模拟软件进行阵列模拟,通过对比气枪阵列的气泡比,峰—峰值以及频率特性等选定几种气枪阵列,并通过试验确定最终的气枪阵列。从A和B两个地震项目的实施结果来看,设计的气枪阵列充分考虑了项目区的水域特点以及地层的地球物理特性,获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 李庆忠, 魏继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375-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地震勘探中,普遍采用主要沿排列(in-line)方向的检波器组合方式进行野外采集。这种组合方式主要压制沿排列方向传播的原生干扰波,但不适用于我国西部某些次生干扰高度发育的沙漠及山地地区。为此,本文在分析次生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将检波器沿垂直排列(cross-line)方向拉开一个最长干扰波视波长的距离进行组合的方法。经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表明,此法可以压制即使通过室内处理也无法消除的侧向次生干扰波。此外,压制干扰波必须遵循野外与室内联合压噪的原则,即在静校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室内混波等措施,压制沿排列方向传播的原生面波、折射波等规则干扰波,便可有效地提高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在塔里木盆地克拉苏及西秋立塔克地区使用宽线加检波器横向大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此法可以成为复杂地区提高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的一个主要手段。
  • 高银波, 张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383-386,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计算面元尺寸和覆盖次数公式存在的问题,本文重新界定了"面元"和"面元覆盖次数"的概念,提出新的计算公式,使得计算公式更加客观地反映三维面元和覆盖次数的关系,具有更广的使用范围。根据新的计算公式,结合横向观测系统分析,更好地分析观测系统特征,一方面通过细化面元大小,提高地震分辨率;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处理要求,进行超级面元组合处理,结合组合前的去噪和静校正处理,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这样既可以给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又可以在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设计中,发挥灵活设计面元的优势。
  • 处理方法
  • 李斐, 吕彬, 王宇超, 王西文, 赵玉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387-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传统裂步傅里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一种基于单程波波动方程的偏移方法,只能反映波传播的运动学特征,并不能反映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因此不能保持地震数据的真振幅特性。为此本文在传统裂步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裂步傅里叶真振幅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及其实现流程,即在实现传统裂步法偏移的两个步骤中分别引入不同的真振幅校正算子项对传统的偏移算子进行校正,实现真振幅成像。文中给出此法对Marmousi模型进行试算的结果及实际地震数据的偏移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振幅保持特性。
  • 张繁昌, 刘杰, 印兴耀, 杨培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391-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从贝叶斯稀疏反演理论出发,结合Canadas提出的地震盲反褶积数学框架,采用修正的柯西准则建立反射系数稀疏约束进行地震盲反褶积处理,不仅能较好地恢复反射系数序列的稀疏性,同时能在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减小对弱反射信息的压制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并采用松弛交替迭代求解方案同时求取反射系数和混合相位的地震子波。在有井资料或其他地质资料可用的情况下,引入波阻抗作为反射系数的先验约束,降低了反演问题的多解性,增加了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表明,文中算法收敛快、精度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蔡杰雄, 杨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397-4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要求建立精确的表层速度模型和运用共炮点道集交替延拓,计算效率较低。为此本文在Alkhalifah1等提出的TDO基准面校正方法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将此法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TDO的处理过程是一个样点对样点的映射过程,不是一个波场变换的过程,能同时将炮点和检波点延拓到基准面上。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
  • 杜增利, 施泽进, 尹成, 刘文革, 姜庆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01-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复杂地表区采用传统的射线追踪算法得到的近地表速度结构与微测井测量结果偏差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求取射线路径的精度较低。采用常规的基于旅行时平方的非线性插值法虽然提高了射线路径和旅行时间的计算精度,但是不适用于速度变化剧烈地区。本文在分析此类非线性插值法误差来源的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改进,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射线路径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旅行时插值方法计算地震初至波的射线路径和旅行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在保证地震波旅行时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较粗的计算网格提高射线追踪的效率,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速度结构。
  • 韩复兴, 孙建国, 孙章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05-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波前构建法射线追踪的实现过程中,速度模型的光滑处理对地震波走时和射线路径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光滑算子或同一光滑算子的不同光滑次数都会给地震波走时和射线路径造成差异,从而影响到偏移成像的质量。本文针对同一速度模型,采用不同的光滑算子以及不同光滑次数的同一光滑算子和不同光滑因子,分析对比其对地震波旅行时和射线路径的差异,以便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用的光滑算子和光滑次数,以获得较精确的射线路径和走时。
  • 李晓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10-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Biot理论,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是一个耦合问题。由于此模型的复杂性,难以给出高效的数值解法。为此本文提出了地震波在层状饱和多孔黏弹性介质中传播的一种实用求解方法,即在所研究的层状三维模型中,对时间域用拉氏变换,对空间域用傅氏变换,将原问题变换为具有六个独立变量的常微分方程组,每个变量只是深度坐标和一个水平坐标的函数,进而得到关于每一层中波的传播问题的传递矩阵,再用数值方法求出传递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此算法的核心是首先求出在变换后的空间中的波场,然后用FFT方法进行傅氏和拉氏反变换得到在时间域的波场。文中给出了算法的详细推导和数值算例。
  • 综合研究
  • 林昌荣, 王尚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15-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法预测油气是一项新的油气预测技术,它以每个地震道的地震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体结构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每一地震道的振幅数值等参数,研究各种参数的组合、排列特征及其与含油气性的关系,达到预测油气层的目的。该方法克服了一些传统的油气预测方法受不同储集空间复杂性的影响,能在非均质性强的复杂储层预测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分别选取了孔隙型、裂缝型和缝洞型等三种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储层实例,应用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法进行了含油气性预测。应用结果表明,当地层中含有油气时,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会出现明显的异常特征,进而圈定油气藏边界。实例中本方法预测结果与后期实钻结果对比,符合率较高。
  • 黄捍东, 张如伟, 于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2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蚁群算法是近年优化领域中新出现的一种启发式仿生学算法,它采用分布式并行计算和正反馈机制,克服了传统优化算法的缺陷,能较好地解决实际运算中的寻优问题,因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蚁群算法用于层速度反演的方法和原理,从应用蚁群算法求解目标函数优化问题入手,且利用模型对该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检验,表明由蚁群反演算法求取的层速度与理论速度模型基本一致。
  • 潘少伟, 杨少春, 陈旋, 刘金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25-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中侏罗统在地震剖面上分别表现为强振幅、中低频、高连续、亚平行反射,中强振幅、低频、高连续、平行反射,弱振幅、低频、中连续、平行反射和空白反射等特征。本文根据中侏罗统地震反射特征,按地震相分析方法对地震道波形进行分类,并转换为地震相。据此对红台地区大致划分10类地震相,构成四个地震相分布区,分别对应低频区、高频区和中频区(与两个相区对应)。低频区对应砂岩,高频区对应泥岩,中频区对应的岩性介于砂岩和泥岩之间。依据地震相分布图编制了S2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图,经钻井资料证实,井点处沉积微相类型与井孔岩心微相有较好的一致性。
  • 冯凯, 李敏锋, 刘竣川, 刘学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30-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与水饱和沉积层相比,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储集层的地震波速度、泊松比、弹性模量及其比值等弹性参数具有明显的异常特征。对于接触胶结水合物层来说,对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弹性参数是横波速度和横波波阻抗;对于非接触胶结水合物层来说,对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参数是弹性模量比和纵波速度;对于游离气层来说,对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弹性参数是弹性模量比和泊松比。当水合物与岩石骨架呈接触胶结时,水合物层在速度和波阻抗剖面上表现为近似平行于海底的高值异常带,而泊松比剖面却无明显异常。利用对饱和度变化敏感的弹性参数估算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的精度较高。依据对美国布莱克海台区USGS95-1测线的地震数据进行水合物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的水合物是接触胶结类型,得到该地区的水合物饱和度最大可达20%;下伏游离气层的含量小于2%。
  • 刘朋波, 蒲仁海, 潘仁芳, 朱正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37-4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共反射点三维道集的地震资料中,振幅不仅随入射角变化而变化,而且也随方位角变化而变化。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与地层的各向异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尤其当地层出现一定方位的裂缝时,近平行裂缝和近垂直裂缝方向上共反射点道集的AVO属性参数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大小和平面展布正好反映了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本文在对三维纵波道集资料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上,分别抽取沿主测线和联络测线两个方向的道集资料进行AVO异常属性参数分析,然后对比分析两个方向的属性参数的差异,最后应用差异的大小和分布检测了裂缝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预测的裂缝与钻井取心和成像测井反映的裂缝发育状况有较好吻合性,与相干体所指示的断裂分布也有一定的关系。
  • 叶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43-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Dix公式求取层速度方法,只适用于水平层状地层和小炮检距的情况。在复杂地下介质情况下,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有必要研究一种规则化的速度分析技术。本文在Koren等人的稳定、快速的约束速度反演基础上,提出一种三维约束Dix反演层速度的方法,即使用Dix约束反演得到瞬时速度场,再由阻尼最小平方法输入平滑的叠加速度,用伴随矩阵线性方程给出层速度扰动,并用褶积定义平滑层速度,最终得到最优化的层速度分布。此法用于TFT工区实际资料表明: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层速度剖面精度高,构造细节反映清晰,能有效识别层速度异常范围,为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 张以明, 康洪全, 沈华, 常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47-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储层预测技术已成为岩性油藏勘探的常规技术。本文通过二连盆地三个岩性油藏勘探实例,对碎屑岩储层预测常用技术和软件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实例1为巴音都兰凹陷的巴Ⅰ和巴Ⅱ号构造区,分别发育有扇三角洲砂体,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偏低,扇体分布不清。在采用沿层属性提取及多元油气预测技术之后,确定了砂体有利分布区,并经钻探证实。实例2为乌里亚斯太凹陷的陡坡湖底扇砂砾岩体,主要应用沿层属性提取技术及ISIS和Jason反演软件确定砂砾岩体的展布特征,然后利用电阻率反演预测砂砾岩体的含油性,也获得了成功。实例3为赛汉塔拉凹陷陡坡带水下扇砂体,主要依据一口已知砂体的井预测相距2km的另一口井的砂体,结果预测失败,主要原因是对该区的沉积微相研究不够,预测方法选用不当。
  • 蔡剑华, 郭和坤, 刘卫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53-456,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岩石所含流体中的自旋氢核在均匀分布的静磁场及射频场的作用下发生的核磁共振弛豫行为,不同孔隙中的流体具有不同的弛豫时间,时间弛豫谱在油层物理上的含义为岩石中不同大小的孔隙占总孔隙的比例。文中通过核磁共振岩屑录井技术室内实验研究及实际测试结果分析,得到以下认识:①在各向同性地层地质条件下,核磁共振T2时间弛豫谱反映了被测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百分数等丰富的油层物理信息,通过岩屑核磁共振测量可以获得与相应岩心基本相同的核磁共振T2时间弛豫谱,测量结果不受样品颗粒大小的影响,因此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岩屑分析;②泥浆浸泡前、后样品核磁共振单位体积信号幅度和T2几何平均值变化很小,因此泥浆滤液的侵入对核磁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③岩屑核磁录井与岩屑核磁测井得到的储层物性参数结果接近,但前者与岩心测量结果及试油结果吻合更好。
  • 非地震
  • 王志强, 王财富, 徐子远, 李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57-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程度低,但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在该盆地三湖地区发现许多地球物理异常,这些异常中有的是气藏因素引起,有的是低降速带及岩性因素引起,因此识别这些异常的性质就成为勘探成败的关键。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该区的电阻率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地电磁浅层反演等技术,对气田区电阻率异常特征和高阻团块异常特征进行研究和异常分析,发现有气藏的位置一定有高阻团块异常存在,但是有高阻团块异常并不一定有气藏对应。
  • 朱涛, 冯锐, 徐苏欣, 何福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62-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垂直线源电成像技术依托于套管井供电,不仅野外作业简便,而且可大幅度增加探测深度和成像精度,并能在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条件下实施作业。此法特别适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生产中油层注水推进前沿监测和剩余油分布状况研究。文中从井—地方式的电场特征出发,介绍了该技术的成像理论,并在S油田选取15口套管井作为供电电极,在每口套管井周围布设18条放射状、6~8周同心圆状的测量电极,分别进行测量,再将每次测量结果综合在一起,获得该区油层的含水饱和度分布。与该区实际含水饱和度分布相比较,表明电成像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地震地质
  • 潘良云, 张宏伟, 孙学栋, 赵建儒, 刘文利, 段新红, 闫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67-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东部金佛寺逆冲推覆带发育上覆高速花岗岩推覆体和推覆体前缘下伏新近系高速层,并有速度倒置的特征,导致下盘原地系统(由新生界和下白垩统组成)掩伏构造的形态在时间域与深度域出现较大差异。本文利用金佛寺逆冲推覆带北部三维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分析了三维区速度变化规律和金佛寺逆冲推覆带北缘下伏新近系高速层空间分布;针对金佛寺逆冲推覆带结构和速度特征,将三维区速度变化趋势向南延拓,应用分区分块层位控制法建立了金佛寺逆冲推覆带速度场;通过层位控制法建立平均速度场,用变速成图法及构造模型层速度充填法开展了金佛寺掩伏构造形态研究,进而提出了该区下步勘探建议。
  • 宋建国, 刘励云, 周廷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73-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沉积学、地震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等信息,对济阳拗陷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扇体进行详细的地震地质相模式研究,并论述了砂砾岩扇体地质模型建立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即先根据波阻抗与岩相的关系建立砂砾岩体框架模型,对模型进行速度分析、模型细化和时深转换,最后通过正演模拟得到扇体模型。应用效果表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复杂地质体建模方法,通过对该区扇体模型的深入研究后认为,该区目的层同相轴中断、分叉、扭曲并非由断层引起,而是岩性变化的结果。
  • 综述
  • 刘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79-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在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是我国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并被美国EI等权威检索机构收录。2007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共发表各类文章128篇,内容涉及8个方面:地震正演模拟;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重磁电勘探;测井;地质;讨论和综述。本文主要从这8个方面进行评述。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均有长足的进步,为中国在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寻找油气资源创造了条件。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8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89-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4): 490-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