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42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07-12-17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处理技术
  • 谢言光, 赵夏, 戚群丽, 姜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伊朗内陆山地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再加上该区老资料数量大且年代久远,缺失野外校正量以及相应的低速层信息,如何解决该区的静校正问题就成为地震资料处理中一个迫切问题。为此,充分应用FOCUS处理系统中剩余静校正模块就成为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海外业务部伊朗处理中心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本文重点展示目前该处理中心在使用该模块中的一些技巧和经验。
  • 温铁民, 苏世龙, 钱豫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震勘探中,地下盐丘作为一个高速地质体会给常规时间域处理和解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盐下构造的假象和叠加速度场异常等。本文以哈萨克斯坦滨里海三维为例,通过模型分析和墨西哥湾海上盐丘发育区地震资料的实例以及对该区资料的具体分析,确信盐丘高速异常体是导致该区盐下速度场出现异常的根本原因。在时间域处理中,盐下构造的速度偏低现象是正常的地球物理现象,也是时间域处理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现实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来消除盐下速度异常问题,从而得到真实的地下构造形态。
  • 李振勇, 姜浩, 李东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8-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分析海洋地震数据的特点出发,认为海洋地震数据处理必须十分重视以下问题:子波处理和修正、反褶积技术的应用、多次波的压制、长排列资料的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及三维资料的面元均化等。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子波处理和多次波压制技术。子波处理有两种情况:其一,在野外提供远场子波情况下,可利用远场子波提取反子波,进行反褶积,从而很好地消除地震数据中的仪器响应、虚反射及气泡的影响;其二,在没有采集远场子波信号时,可直接由原始地震数据提取地震子波,利用此子波的逆求反子波,也能获得较好的反褶积效果。至于海洋多次波的压制,现今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可供选择,关键在于分析本区的多次波特征,选用有针对性的多次波压制方法。
  • 李强, 何晓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以往的多测线二维深度偏移处理中,层位模型的建立和层速度的求取往往是以独立单测线的数据为基础,缺少三维层位和速度场控制,使得深度—速度模型可信度较低,深度域结果存在较大的闭合差。本文在二维深度偏移处理流程中加入三维控制,减小了闭合差,并使得最终的层速度图符合区域地质规律,可用于减小钻井层位深度预测的风险。
  • 张红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9-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三维连片数据处理已成为若干相邻分区块三维资料进行统一地质解释的最佳选择。本文主要针对复杂地表区和复杂地质构造地区存在的静校正,速度横向变化造成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讨论了振幅补偿、叠前去噪、层析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等与三维连片叠前偏移相关的一些技术,旨在为处理人员更好地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复杂地表和复杂地质构造地区的地震资料的成像及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提供借鉴。
  • 陈洪涛, 王迪强, 李玉海, 范哲清, 李天荪, 李建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滨里海盆地东缘的扎纳若尔油田东南三维区块的地下地质特点,采用了基于处理叠加速度谱的射线追踪法进行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该法利用计算机模拟野外观测系统,将地下介质抽象为倾斜层状均匀介质,按实际的覆盖次数和炮检距,根据最小走时费马原理,用带炮检距的射线追踪方法,求出初始层速度模型;再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将计算出的叠加速度与对应谱点的实际叠加速度比较,得到与叠加速度匹配最好的层速度;依此逐点逐线计算,最终获得整个工区的层速度模型。经过2006年的实际应用,在该区块重新落实了2号构造,并在该构造高部位设计了A3和A4两口井,其中A3井已完钻,目的层KT-Ⅰ和KT-Ⅱ顶界分层与设计分层误差分别为6m和7m,并在这两段地层中见到油气显示。
  • 李振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海洋地震勘探以及GPS定位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中的海上定位方式及导航数据处理技术逐渐成为了历史。然而,面对新、老海洋地震资料的连片处理,熟悉和掌握传统的海洋导航数据处理技术,对于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介绍了传统的海洋定位技术、参考椭球体的建立和高斯投影方式,最后介绍了海上地震导航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左海, 宋小平, 魏庚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了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方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三维地震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的应用,得出了折射波静校正能够较好地解决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而层析静校正方法更具有不依赖于折射层,模型可适用于大多数勘探环境,计算方法操作简便,适应于任何观测系统的优点;并且指出了该方法的缺点及使用的前提条件。针对委内瑞拉两个项目的需求,运用综合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方法计算基准面静校正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单个静校正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
  • 闫忠, 刘安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4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苏丹沼泽地区的地震资料采集特点,利用BGP苏丹地震资料处理中心现有的处理系统,通过水中检波器与陆上检波器地震数据的匹配、可控震源资料的最小相位化处理、不同类型震源所获地震数据的匹配处理等关键技术的试验处理,确定了有效而实用的处理流程:①对可控震源资料进行最小相位化处理,以炸药震源激发的数据为标准对其做匹配滤波处理,使得可控震源资料与炸药激发的资料获得最佳匹配;②将两种震源激发的数据做CMP道集分选,再进行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处理。利用上述处理流程最终获得了用户满意的偏移剖面。
  • 平俊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4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委内瑞拉探区为盐丘、剌穿、逆冲构造发育的复杂构造区,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被认为是复杂构造区地震偏移成像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该技术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单程波波动方程,分别从炮点和检波点对波场进行向下延拓;第二步为成像调整,即在每一个成像点上,对延拓得到的连续的检波点和炮点波场进行相关处理。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不足之处是高频成分损失较多,造成剖面的相干性较强,偏移背景较差。本文分析了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参数试验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强相干背景、CPU计算能力、对地震资料的振幅补偿精度要求更高等因素影响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文中认为可在偏移耗时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选择较大输入频率范围,能够改善偏移背景。实例分析表明,在构造复杂地区,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要好于叠前时间偏移,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要好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
  • 戚群丽, 赵珉, 谢言光, 赵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5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一般采用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消除风化层和低、降速层的影响,该类方法可同时解决高频和低频的静校正问题。但常规折射波静校正计算方法通常是每条线孤立地计算各自的校正量,很容易造成静校正量的不闭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单线孤立算法各线交点处参与计算的近地表模型参数。找到了一种伪三维结合延迟时法来计算二维资料折射波静校正量的方法。本文从理论上详细解说了伪三维延迟时法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并通过实例应用效果说明此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 李东升, 帕提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多次波是影响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多次波的压制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基于多次波与一次波属性差异的滤波方法和基于波动方程的多次波预测减去法(如SRME)。滤波方法由于其实用性,是生产中的首选,但也受到使用前提的限制,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使用条件不适合时,压制多次波效果不好。SRME法采用迭代法消除与自由界面有关的多次波,该法将地震记录中的任意一个反射轴看作是与自由界面有关多次波的某个子反射,利用数据一致性原理,将原始叠前数据与自身沿自由界面进行时间与空间域褶积。在此基础上,对每个炮检对,分别从原始数据中抽取相应炮点位置的共炮点道集,并从多次波预测算子中抽取相应检波点位置处的共检波点道集,再依据数据一致性原理,沿自由界面将上述共炮点道集与共检波点道集进行组合,使得炮点位置与检波点位置一致。然后,将所有满足该组合条件的地震道两两褶积并求和,即可预测出上述炮检对地震道的自由界面多次波。最后,将多次波从输入数据中减去。本文通过实例,重点介绍了SRME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 沈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利比亚WAHA地区,因表层岩石的断裂和垮塌,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得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很困难。WAHA地区的地震资料由不同年度采集的七块资料拼接而成,一次覆盖面积约1200 km2,三维数据的覆盖次数从10次到300次,南北高差约120m,炮检距较小(对速度分析不利)。针对如此不利条件,采用三维叠前偏移技术,尤其是使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使地震成像结果有了明显改善。
  • 综合研究
  • 吴媚, 李维新, 符力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6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测井曲线是地层中多种信息的综合响应,不同频率尺度测井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反映不同的地质与沉积特征。针对陆相沉积的复杂储层结构,本文提出一种分频分析方法:首先根据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分析不同频率尺度的储层岩石物性参数与地质特性的相关性,为岩石物性分频反演及沉积相横向变化预测提供依据;大尺度(低频)分量反映大套地层特征,中小尺度(中高频)分量反映地层局部细微特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含油气性对小尺度分量反应更敏感。据此进行了岩石物性参数不同频率尺度下的非线性联合反演,得到了高分辨率岩石物性反演结果,表明此法可提高储层横向预测精度,改善储层空间的可描述性。
  • 刘天佑, 盛秋红, 杨宇山, 刘大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短时窗傅里叶变换对地震记录分析是按照固定时窗滑动,而复Morlet小波分析法则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具有良好的局部特性。复Morlet小波的傅里叶变换为高斯函数,是一个特性较理想的带通滤波器,因此在分析地震记录时可以准确刻画储层的特征。文中讨论了复Morlet小波频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复Morlet小波的性质、信号频谱的计算及中心频率ω0、参数β的选取。理论模型试算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复Morlet小波频谱分析方法的时频分析结果的分辨率明显高于短时窗傅里叶变换的结果,且缝洞储层与围岩的界限分明,能够较细致地刻画储层的分布特征。复Morlet小波频谱分析方法适合复杂缝洞发育的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
  • 赵军, 闫爽, 宋帆, 鲍文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斯伦贝谢公司研制的方位密度中子仪(ADN)能够实现井周16个方位扇区和四个象限成像数据采集以往在利用ADN仪器进行实时地层倾角计算中只考虑到钻头沿地层倾向钻进的情况,没有考虑非倾向钻进情况下地层倾角和倾斜方位角的计算问题,因而所计算出的倾角并非是地层的真倾角。为了得到地层相对于井眼的倾角和倾向,文中将带有地层界面信息的井段沿着钻柱轴向和垂直于钻柱轴向的两个平面内切开,得到地层界面与钻柱的相对角度关系,通过计算地层界面与钻柱轴向的夹角(θ1)和地层界面在钻柱横截面上与水平弦的夹角(θ2)就可以求出地层界面相对于井眼的倾角和倾向,再通过井斜角校正量计算就可以得到地层的真倾角和真倾向。实际应用表明,文中方法能准确地计算出水平井周围地层的产状数据。
  • 程耀清, 蔡冬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通过实例介绍地震相分析技术在渤海湾地区识别三角洲、浊积体、曲流河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实际应用中,针对渤海湾地区的勘探开发目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主组分分析(PCA)等技术和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道波形变化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得到地震相图,并结合已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得到地震相对应的沉积相,进而划分有利储集相带,为研究区实施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 何晓松, 王红梅, 高淑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8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苏丹研究区的地震资料具有以下特点:①构造复杂且断层发育;②工区面积大,同一界面反射轴在全区内不统一;③目的层的地震特征不明显。针对该区的特点,本文对该区进行了精细的地震解释:①通过合成地震记录、VSP时深数据及连井对比进行了层位标定;②应用了多种方法进行了层位和断层的解释,如时间切片、相干数据体、层拉平、任意线及三维可视化等,其中相干数据体对于小断层及断层组合识别的效果较好;③通过速度变化情况和地层的特性来选择速度参数,因为本区在大范围内速度的横向变化不大,所以选择相对简单的速度分析。在综合解释的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18个构造带,在Y层共划分108个圈闭,其中有7个圈闭在项目中期已经钻探,有6个圈闭获得商业油流。
  • 徐振永, 吴胜和, 杨渔, 倪小明, 张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一区一断块为例,探索了一套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河流相地下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该方法综合岩心、测井、试井以及吸水剖面等静态、动态资料,以露头、现代沉积地质知识库为指导,分层次对储层进行解剖。具体步骤包括沉积微相分析、复合砂体内识别单一河道、单一河道内识别点坝、点坝内识别侧积体,最终建立研究区代表性点坝三维结构模型。
  • 陈波, 何文华, 吴林钢, 关维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盐下地震勘探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难题。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很多学者通过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效而实用的解决办法。本文针对盐丘异常发育区——肯基亚克油田勘探实例,分析了盐丘速度异常导致的构造不落实问题,通过叠前深度偏移的多轮迭代处理建立深度一层速度模型,细化层速度分析,在高质量道集数据条件下,采用基于基尔霍夫算法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 张可宝, 张红斌, 赵玉光, 何晓松, 孙志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T区块的二维地震资料,研究目的层的岩性分布,减少勘探风险,本文利用均方根振幅对工区内不同层段的岩性特征及分布做了探索性研究。在详细分析该区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的地震层序基础上,又划分出九个亚层序,并在众多的地震属性分析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该区岩性的属性为均方根振幅,然后提取主要目的层的均方根振幅,并以此为据定性地分析了工区有利勘探区带的分布,并对以往利用均方根振幅进行沉积相和岩性研究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刘章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97-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检波器串在将含有噪声的合成地震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电磁感应干扰,主要包括磁场干扰和电场干扰,这两种干扰均为共模信号。从磁场干扰的等效电路分析可知,减少磁场干扰可以通过增加干扰源与有用信号电路距离和减少有用信号回路面积两种方法实现。从电场干扰的等效电路分析可知,电场干扰可以通过平街设计电路来减小。如今地震勘探中绝大多数使用检波器串联形式,组合基距大。通过采用美国NI公司的PXI工业微型机采集检波器串的信号,进行分析后发现,检波器串不平衡是干扰入侵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对地电容不平衡,而检波器正负极到采集站输入端线段不等长是对地电容不平衡的直接表现。将检波器负极的连接线增加至与正极连接线长度相等,设计平衡的检波器串,可有效地减少共模信号干扰,提高地震检波器串抗干扰能力,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 张伟, 刘铁鑫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是一种新型的可控震源。本论文针对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并结合浅层地震勘探的特点,研制了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驱动器。该驱动器由计算机PCI总线FPGA信号发射卡、IGBT驱动器、IGBT逆变器及电源组成。由该驱动器和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组成震源系统,将其应用于浅层地震勘探模型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刁文川, 刘哲生, 蔡希玲, 孟祥信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06-11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内外各向异性研究现状分析可知,勘探和开发中地震各向异性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各向异性的基本概念入手,简要介绍了各向异性参数的求取方法及其应用,并简要阐述了地震各向异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在地震勘探中各向异性研究的意义。
  • 苏贵仕, 黄莉莉, 赵明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1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实用技术。伪三维层析反演静校正将二维测线的地震数据视为三维数据体,即基于二维测线的地震数据求取一个三维近地表速度模型,并计算出二维测线的静校正量,据此解决二维测线之间的闭合差问题;同时,产生的三维近地表速度模型有助于研究二维测线位置周围的近地表速度。将伪三维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应用于巴基斯坦M区二维资料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求取的近地表速度准确,且明显提高了地震剖面的质量。
  • 何晓松, 吴建学, 李树新, 何开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北部前缘斜坡带的地质概况及构造演化史。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带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新近系沙湾组油源来源于侏罗系,该储层属于中等一好储层,沙湾组内部发育的泥岩厚度适中、封盖性能好,可作为油气层的盖层。由于不同沉积阶段湖岸线变迁、剥蚀超覆作用在缓坡上形成不同类型的隐蔽圈闭,包括上倾尖灭圈闭、岩性透镜体、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圈闭、断层—岩性圈闭。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
  • 经验交流
  • 张旭东, 詹毅, 马永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18-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小波分解与重构、小波变换阈值及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三种常用的小波去噪方法,并将上述三种方法分别对叠加了高斯白噪声的仿真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对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信号和噪声的频带相互分离的含有确定性噪声的信号,选用方法简单、计算速度快的小波分解与重构去噪法最为合适;对于含有高斯白噪声的信号,可以选用阈值法和模极大值法。由于阈值法具有能得到原始信号的近似最优估计、计算速度快以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等优点,因而成为小波去噪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去噪方法。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对于信号中含有较多的奇异点的信号去噪效果最好,但其缺点是计算速度慢。在实际应用中需权衡去噪效果和计算速度之间的关系,有效、合理地选择最适合实际资料的去噪方法。
  • 沈克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手工进行坏道编辑是一项繁重而又枯燥的工作,尤其是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员有时需要数十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怍。本文提供了一种将人工判定与Promax相关心理模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坏道编辑。该法包括以下几步:不同类型震源的分离,带通滤波,频率统计,频率域极值拾取,相关模块去除坏道。该方法能提高坏道编辑的工作效率,尤其是适用于三维项目。
  • 宋常洲, 高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27-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静校正问题的解决要做到有理有序。有理就是根据近地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校正方法;有序就是解决静校正问题需要遵循先长波长、后中短波长及剩余静校正的顺序。为了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首先要建立近地表模型,然后应用模型约束折射静校正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接着应用折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中短波长问题,最后应用分频静校正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这套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 郭建卿, 张保庆, 赵贻水, 全先晋, 于庆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32-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所研究的墨西哥湾深海地震资料取自水深1900~3000m区域。该区盐丘发育,速度纵、横向变化大,多次波及涌浪噪声、外源噪声干扰严重。在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时,针对上述特点,采用了相应的措施:①认真分析和检查电缆漂移对资料处理的影响,通过面元规则化等手段消除电缆漂移的影响;②选用合适的方法消除多次波、涌浪及外源噪声引起的干扰;③通过建立合理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实现叠前时间偏移成像。
  • 赵明秋, 牛建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S1): 136-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处理不同震源数据连接时,通常要用到匹配滤波使得不同震源数据的振幅和相位属性趋于一致。为了避免匹配滤波受动饺正量及覆盖次数的影响,本文提供一种基于炮集平均振幅谱的方法获取子波,进而得到匹配滤波算子。由于炮集的覆盖次数较高,并且炮集匹配可以避开校正量的影响,所以匹配滤波算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实际资抖处理表明,此法能很好地解决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数据之间的相位和振幅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