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12-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曹务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16-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压制规则干扰,突出有效信号,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通常使用各种类型的检波器组合模式。但由于地震仪带道能力增强,排列长度加长,使地震有效波视速度在远道减小,并受到不同程度的检波器组合压制,尤其是对高频有效信号的压制更为严重。由于数字检波器采取单道接收,因此易于在室内实现接收道组合。与野外检波器组合相比,室内组合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 魏建新, 狄帮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19-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有两个问题影响起伏地表的地震物理模型模拟:一是震源和接收器与模型的接触面尺寸;二是换能器与模型表面的耦合条件。文中用单层平层模型观测了直径3mm平面换能器、直径5mm纵波换能器的能量和波形特征,分别用直径6mm半球型换能器发射(或接收)、直径3mm平面换能器接收(或发射)组合得到了单层起伏地表模型的多炮记录。
  • 处理方法
  • 王有新, 王延光, 杜启振, 余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25-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面炮(Arealshot)偏移技术是对实际炮集数据按照不同方向传播的平面波进行时间延迟分解并合成组合炮记录,分别进行组合震源下行波的向下波场外推和组合记录上行波的向下波场延拓,在相遇深度得到该方向平面波的反射波成像。本文基于面炮深度偏移技术,充分利用射线追踪计算量小和波动方程波场延拓的良好振幅特性,提出了用平面波射线追踪法计算平面波组合震源下行波前走时和面炮波场滞后时间成像的深度偏移方法,并着重讨论了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法计算平面波传播时间和组合记录上行波场时间滞后的深度成像方法。通过对Marmousi模型数据的成像检验,表明该法要比积分法偏移效果优越。
  • 程玖兵, 王华忠, 耿建华,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29-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双平方根(DSR)单程波动方程全三维偏移方法在地震波成像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计算量大,对覆盖次数很低的窄方位三维地震资料会产生很强的相干噪声,影响成像效果等难题,结合Crossline共炮检距偏移理论,首先推导出了基于双域传播算子的共方位角叠前深度偏移公式,然后通过坐标变换提出了沿双程垂直走时方向进行递归波场延拓的共方位角叠前偏移新方法。通过对SEG/EAGE盐丘模型合成数据偏移试验,证实了共方位角叠前偏移深度域和时间域成像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法和常用的Kirchhoff叠前偏移法同时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偏移处理对比,展示出该法在成像精度与分辨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石玉梅, 谢桂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35-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常规多分量数据静校正损害振幅信息的原因,接着通过波场模拟和地震波传播特征分析,讨论了三种不同表层速度结构静校正对叠前振幅的影响:在低速表层结构时,多分量数据静校正对叠前振幅分析几乎没有影响,可采用常规多分量处理模式;在表层速度低于目的层速度的较高速表层结构时,通常静校正的影响不可忽略;当表层速度高于目的层速度的高速表层结构时,静校正可能给出相反的振幅变化特征和错误的叠前振幅分析结果,这也是纵波勘探中AVO技术有时失利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文中指出要克服静校正对高速表层结构叠前振幅分析的影响,研究应用基于地表的叠前矢量波场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 综合研究
  • 林伯香, 胡中平, 薛诗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40-6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时间域中,谐波经过反射系数“系统”后不改变频率,符合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条件,因此在时间域中可以用子波与反射系数序列褶积的方法计算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由于在深度域中圆波数是介质速度的函数,深度域子波的波数随介质速度变化,因此地震子波在深度域中传播并不满足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条件,不能直接用褶积的方法计算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 王元君, 冉建斌, 肖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44-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基于测井资料岩石物理模拟方法的理论分析,根据中国东部油田两口井的井资料及岩性和试油等资料,利用测井曲线环境校正→选择岩石物理模型→计算弹性参数这一流程,选择了微分等效介质和自适应岩石物理模型对两口井的纵、横波速度进行了模拟和预测。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50-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2006年10月26日,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物探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工作会议在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阳光海岸酒店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委员分别来自中石油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中海油集团公司及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共计60位。
  • 综合研究
  • 张惠珍, 王山山, 马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51-6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利用BP网络进行储层油气预测的缺陷和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连接权的局限性,通过融合变尺度混沌搜索策略的思想,构成一种新的混合遗传算法———混沌遗传算法。此法不仅能对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进行优化,筛选出优化种群,而且可对遗传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明显减少了遗传算法的搜索空间,提高了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初始权值的计算效率,改善了遗传算法的性能。此法充分利用了变尺度混沌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的各自优点。将此新方法用于储层油气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陈建江, 印兴耀, 张广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56-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框架,联合应用似然函数及先验随机约束信息进行AVO地震参数反演,所获取的反演参数是后验概率分布函数(PPDF)的最可能解。在反演中,假定噪声及模型参数是高斯分布的,采用岩石物理的研究方法及结果建立模型参数协方差矩阵以约束反演。反演采用非线性迭代的方法,不依赖初始模型的选择,反演的速度较快,适合于叠前AVO反演。在忽略了地震数据的带限特性所引起的动校正拉伸及调谐效应的影响后,对合成记录及实际资料进行AVO反演,得到了P波阻抗反射系数、S波阻抗反射系数及密度反射系数,进而计算其他岩性参数,为识别孔隙流体性质提供了新的手段。
  • 李录明, 罗省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63-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笔者认为,当前多波勘探研究的重点仍然是多波资料的处理和解释问题。文中在常规多波资料处理的基础[1]上,展示了笔者近几年在多波资料处理及解释方面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内容包括以各向异性介质为基础的裂缝预测成果、速度分析、动校叠加、AVA叠前参数反演成果,以及以深度域成像为基础的深度域多波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及声阻抗、横波速度等参数反演的成果等。以上成果提高了多波处理及参数反演的精度,开辟了多波解释的途径。
  • 聂凯轩, 陆正元, 冯斌, 王兴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72-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基于衍生Fillippone算法估算地层压力系数,发现压力异常带。其关键在于通过井约束反演获得高分辨率的波阻抗体,从中求取真实地层速度Vi;再由声波测井的时差曲线,采用多项式趋势分析,获取正常压实趋势速度VN及最大速度Vmax。由于此法的假设条件难以严格地满足,据此得到的分析压力预测参数只能作为其他分析手段的补充。此法在KHD油田的应用中与钻井的实钻结果较一致,说明此法也是一种有益的研究手段。
  • 经验交流
  • 胡英, 张研, 徐右平, 姚逢昌, 孙夕平, 梁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75-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作者根据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颁布的地震资料处理规范,并结合国际通常做法,从几个质量控制基本环节分析了现行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就预处理、初至拾取和折射静校正、叠前去噪、反褶积、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等处理环节提出了改进方案,设计了质量控制点和基本控制图件,强调了地震资料处理过程监督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处理项目的运作,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 动态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80-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跟踪与了解国际物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最新进展,及时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物探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公司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2006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期间,先后三次分别邀请美国得州大学曾洪流博士(10.21~22)、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王仰华教授、英国地质调查局/爱丁堡大学各向异性研究所主任李向阳教授、Veritas公司苗小桂博士(11.01)、美国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UCSC)地球物理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吴如山教授和谢小碧博士(11.15)等来公司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
  • 经验交流
  • 代双河, 田兵, 韩宇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81-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均方根振幅等常规地震属性预测以缝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层,是一项比较成熟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但对以基质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层,至今还没有一套相应的成熟预测技术。本文以中东阿曼盆地D油田为例介绍了基质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电特征及有利岩相分布特征,提出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进而总结出以基质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预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其具体研究思路是:基于测井、录井资料确定目的层段,建立目标储层发育模式;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反演技术开展储层分析研究;结合地质、测井资料发现和落实圈闭,进行综合评价,指导钻探部署。
  • 蒋忠进, 邱小军, 林君, 陈祖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87-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的可控震源地震信号处理中,通常用相关算法和反褶积算法把各地震道采集的原始数据转换成地震剖面,然而它们的效果受环境噪声的干扰明显。本文采用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频互相关(TFCC)算法,能从可控震源地震数据中检测回波并估计其时间延迟。在该算法中,首先对道数据和扫频源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其时频表示,然后对其时频表示进行互相关。在时频互相关的计算结果中,回波被转变成时频相关子波,同时原始道数据被转变成地层剖面。用TFCC算法和相关算法来处理相同的实际可控震源地震数据,显示前者能更好地压制噪声,并能清晰地检测到微弱回波信号。
  • 蔡刚, 姚清洲, 李双文, 吕锡敏, 龚洪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92-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频谱分解技术、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全三维体解释技术应用于准噶尔盆地中的多个三维工区,有效地预测出了河道及储层岩性体的空间展布,并识别出了岩性圈闭的边界和幅度。通过这三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发现了大型岩性油气藏,为准噶尔盆地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隐蔽油气藏时,一定要选用合适的解释方法,方能收到成效。
  • 张继国, 牟风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697-7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VSP转换波旅行时,通过迭代可得到较为精确的横波层速度。本文从理论模型出发,研究不同初值方法、不同旅行时拾取误差及纵波速度误差对横波反演结果的影响。理论模型计算表明:用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估算横波速度值,且以假定地层为均匀介质时的横波速度为初值,对迭代结果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转换波旅行时拾取误差对反演结果会造成较大误差;当纵波速度出现误差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仅限于最后一层的计算,对其他地层横波速度的计算影响较小。应用实例说明,地下倾角较小时,横向速度变化不大,同一口井反演出的横波速度相似性较好。
  • 非地震
  • 孙卫斌, 刘云祥, 李德春, 何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702-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塔中地区的火山岩层及基底火山岩丘发育,采用地震勘探方法通常难以在火山岩内部及其以下获得比较好的地震资料(主要是火山岩层的屏蔽作用),而利用MT勘探则无此问题,因为电磁波不受高阻地层屏蔽,尤其是火山岩具有高磁化率和高电阻率的特征,从而为在该区应用大地电磁和磁力方法识别火山岩薄层及基底火山岩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利用大地电磁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该区获得了研究区薄层火山岩分布的信息,并结合磁力资料对区内岩浆侵入体基底构造特征进行了刻画、分析,指出了研究区所在的两个局部磁异常区的深层构造均为基底岩浆侵入型构造,为该区钻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 张占文, 陈振岩, 运利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706-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对S103井区测得的磁力资料向上延拓一定高度,并求取垂向二阶导数,获得反映中等深度的房身泡组玄武岩的磁异常。根据剩余磁异常分布及磁异常零值线划分高(正)磁异常与低(负)磁异常边界,高磁异常区在本区可视为玄武岩磁性体大致分布范围,玄武岩缺失区为负磁异常范围,据此勾绘出两处玄武岩缺失区。用二度半体人机联作方法对磁异常剖面进行计算,结合工区钻井资料及磁性参数测定,求取每条剖面的玄武岩厚度,并勾绘视厚度图。勘探实践表明,房身泡组玄武岩的分布与厚度直接影响低潜山的成藏,笔者讨论了本区火山岩分布与低潜山成藏的关系。
  • 地震地质
  • 彭洪超, 张振生, 刘社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71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划分为9个层序,27个体系域。体系域研究表明,自寒武纪到二叠纪依次发育了碳酸盐岩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克拉通内盆地、前陆盆地等多种沉积类型。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结合古地磁资料,对沉积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及构造作用对盆地的改造进行了探讨。从活动论的观点解释了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各时期所处的地理位置、板块活动性质、盆地类型及沉积特点。认为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在漂移过程中与相邻板块碰撞,使其漂移轨迹呈“S”形。
  • 综述
  • 姚逢昌, 徐基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719-7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2005年适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创刊40年,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撰文纪念,赞尝该刊引导了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进步,并回顾了物探技术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贡献。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6): 726-7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