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5-12-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隋荣亮, 段云卿, 于富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17-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胜利油田早期的三维地震勘探(本文称一次三维)由于当时装备、技术水平的限制,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 辨率均较低,无法满足油田开发的要求,因此对一些有利区块利用当代最新的勘探技术及装备进行二次三维采 集巳势在必行。本文通过田家、于家庄及东营城区二次三维采集项目的实施,认为基于具体勘探目标的优化观 测系统设计及科学论证是二次三维采集成败的关键,此外要十分注意表层结构和干扰波调查,力求选择最佳的 激发参数和接收参数。上述3地区的二次三维采集资料表明,信噪比和分辨率均比一次三维资料有了明显的提 高,见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 处理方法
  • 郭全仕, 张卫华, 黄华昌, 李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2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拉冬变换在地震勘探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压制多次波、纵横波分离、地震偏移及反演等。本文简要介绍线 性、抛物线和双曲线拉冬变换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稀疏约束反演和自适应波场分离算法; 并通过合成数据模型比较了各种方法在扫描速度、分辨能力和波场恢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将这些方法应用到 地面地震的多次波压制和井间地震的管波消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王一博, 唐建候, 杨慧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28-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求解波传播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自适应小波时域积分法,即首先引入对偶变量,通过 Hamilton交换将时间导数为二阶的波动方程改写为时间上的一阶方程,然后采用小波分析对波动方程的空间 变量进行离散,并结合时域积分方法得到原方程递推形式的半解析解。利用小波分析的多尺度特性与消失矩特 性,并结合阈值控制,可以自适应地控制计算精度;利用时域积分方法的半解析特性,可以有效地保证解在时间 域上的稳定性。数值结果同解析解进行了对比,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 刘保童, 朱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32-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常使用KL滤波来消除相干和随机噪声,以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常规KL变换一般 采用模式向量特征值分解(EVD)和相关的奇异值分解(SVD)等集中式计算方法,但记录道数较多时,计算成本 就太高,难以在实际中应用。本文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到地震信号的KL滤波中,通过自组织(无监督)学习 自适应计算网络连接的权值来得到正交分解的投影向量。通过理论记录的试算,将常规的KL变换方法和本文 介绍的方法进行对比,表明两种实现方法所得结果一致,但本文方法在输入记录道数较多时比常规方法速度 快,可极大地降低滤波处理的计算成本。这使得KL滤波摆脱了耗时量大的缺点,更具实用性。文章最后给出了 对实际资料进行KL滤波的两个算例。
  • 王锐, 孙成禹, 尚新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37-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传统的最小熵反褶积方法入手,探讨了熵的概念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具体涵义,指出了现行的最小 熵反褶积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规范方差模压制弱反射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对数变换熵模替代规范方差模 的方法,并将最小熵改为有限熵,使地震记录的熵模向给定的熵模靠近,而不是一味减小熵。此法可有效地减小 对弱反射的压制。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在减小压制弱反射的前提下,能有效地提高地 震资料的分辨率,较好地保持地震资料的整体能量平衡。此法是经典的最小熵反褶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 孟小红, 吴何珍, 刘国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42-645,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Guy Canadas等 提出的针对非最小相位子波和非白噪反射系列情况下的盲源反褶积数学框架的 基础上,通过松弛交替求解法和预条件共轭梯度算法,采用具有稀疏特性的反射系列惩罚项,实现了地震子波 和反射系数的同时估计,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此法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子波与反射系数的同时 估计,并且算法稳定,收敛速度快,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拓宽记录的有效频带,突出 其中的结构信患。在地震数据处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熊定钰, 钱忠平, 赵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46-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Shuey的佐普里兹方程近似式出发,通过拟合随入射角变化的反射系数,获得较精确的零炮检距反 射系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而且这种拟合方法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地震资料CMP道集上反射振幅 随炮检距交化的关系,进而反演出较准确的AVO属性剖面。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该方 法与以往采用的AVO反演的主要区别在于不仅能够反映炮检距上振幅能量随炮检距变化的关系,而且对入射 角没有限制。
  • 综合研究
  • 杜世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52-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鉴于目前石油行业广泛使用综合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数据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事实,明确开发地震 方法与技术的性质及其使用范围,以避免地质决策失误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有必要对开发地震方法中的某些应 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进行深入的基础性研究。文中对以下涉及开发地震方法的技术基础问题进行了 探讨:①讨论了介质的不均质尺度与用于探测的地震波波长的关系;②讨论了作为储层研究目标的地质-地球 物理模型,认为地质层序体及其旋回性结构的地震响应将构成新的旋回性地震层序模型;③讨论了地震数据对 层序体的分辨能力,认为要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应使地震信号频带按层序级别的频率间隔跳跃式地向高频扩 展,否则改进的分辨率是无意义的;④讨论了储层目标地震信号的频率选择问题,认为检测不同尺度的反射目 标,选择的接收方法也应不同,厚层应利用低频频段,薄层应利用高频频段;⑤提出了多尺度目标识别依据,不 同尺度地质体其地震响应的响应频率不同、在频率轴上成像位置不同,通过使用有选择的处理系统,可以识别 与描述不同尺度的地质体;⑥讨论了高分辨率开发地震技术的研究步骤、层序框架下的地震解释思路,探讨了 不同研究尺度的多学科数据集合问题,指出了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及研究方向。
  • 陈海云, 林春明, 张云银, 胡加山, 侯方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63-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火成岩与沉积岩的岩石物性有明显区别,具有密度大、电阻率高、磁化率高、地震波速度高及对地震波能量 衰减强烈等特点,因此火成岩在沉积盆地内会产生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研究表明,济阳拗陷是一个中、新 生代的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了古近纪早期、古近纪晚期、新近纪-第四纪等三期新生代火成岩,具有较明显的 板状、丘状、盆状、蘑菇状、杂乱状等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显著的重力正异常和磁性异常,异常主要集中在南部 的高青和北部的无棣两大异常中心区,代表了济阳拗陷火山活动的两个中心。综合分析地震、钻井、重力、磁力 等资料后认为,济阳拗陷火成岩总体沿深断裂分布,火成岩岩性以基性岩为主,可以分为南、北两带,新生代火 成岩主要分布于东营凹陷西部和惠民凹陷东部,岩浆活动由北向南迁移。
  • 毛小平, 何大伟, 辛广柱, 冷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70-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辽河拗陷M地区,火山岩厚度差异最大达到570m。为了准确地了解厚层火山岩的波动特征,本文采用波 动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方法模拟辽河拗陷M地区层状火山岩的地震响应。分析表明,由于火山岩具有高 速度、高密度的特点,厚层火山岩对构造解释的精度影响极大,它对下伏地层的影响巳不仅是散射(或屏蔽作 用),在地震成像形态上呈现“拗陷变浅、隆起变凹”的现象。具体表现为:①火山岩厚度大与厚度小(或火山岩不 存在)的区域相比,前者由于火山岩的高速会“吃掉”的旅行时达到177ms,其中在厚层火山岩附近,导致下伏地 层的隆起在地震成像形态上幅度变大,下伏地层的凹陷在地震成像形态上幅度交小;②在无火山岩或火山岩较 薄的部位,导致下伏地层的隆起在地震成像形态上幅度会变小;③如果不考虑火山岩在空间的分布情况,使用 统一的时-深量板进行时-深转换,厚度为500-600m的火山岩对下伏地层可造成200-300m的深度解释 误差。
  • 王娟, 陈玉林, 郭宝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77-6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东部油田浅层河流相砂岩油藏评价、开发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适合浅层河流相薄互层砂岩的 三维可视化综合解释研究技术,主要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指导的相控等时小层对比、储层精细标定、精细 构造描述、三相(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互动分析、层间砂体相关地震属性优选、振幅属性自动追踪及三维可 视化河道立体解释、正演地层解释模型验证、地质统计学储层预测。通过在大港油区港西油田周边地区的实际 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而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 何瑞武, 黄捍东, 李群, 魏世平, 姜晓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82-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地震资料预测裂缝不仅与实际油气开发效果有关,而且也是地震勘探领域的前缘课题。本文采用岩性 预测与裂缝预测相结合的思路,首先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查明商741井区火成岩分布,再通过三维多尺 度边缘检测技术沿火成岩顶、底界进行非等时的裂缝识别,最后结合构造解释、钻测井资料进行裂缝预测,提出 油气有利分布区。预测结果表明,此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与实际吻合较好,可指导本区井位部署,具有较高的 实用价值。
  • 马丽娟, 金之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88-6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传统上把三维地震资料当作加密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的问题,提出复杂断块构造解释 的方法与流程,确立以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互相关包络来解决时移、相位扫描的精细标定方法,对地震资料 进行分频处理,选择优势频带对不同规模的断层成像,利用有色反演突出断层,采用多体交互解释。此方法在 GB潜山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 经验交流
  • 周海民, 张玮, 谢占安, 曹孟起, 刘占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93-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含油气构造带已经基本完成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为了能够按现代层序地层学理 论重新认识和评价这些断陷盆地,开展断陷盆地大面积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本文以南堡凹陷 为例,重点对叠前时间偏移连片处理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南堡凹陷取得的处理效果表明,在 陆相断陷盆地实施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连片处理,对于深化地质认识、挖掘老区潜力、突破新区 勘探、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孟恩, 牟风明, 赵彦青, 徐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700-7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当地层倾斜时,利用常规VSP走廊叠加记录标定层位存在误差,而且此误差随着地层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随着井下检波器与地层分界面之间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可见此种误差是不能忽略的。本文从VSP观测方式及地 震波的传播路径入手,指出了误差来源,得出了该误差与倾角大小、检波器位置及走廊的关系,导出了走廊叠加 倾角时差校正公式。经理论记录试算与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 陈浩林, 全海燕, 刘军, 李晓东, 徐开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703-7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气枪阵列远场子波是衡量气枪阵列优劣以及进行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参数,因此能够随着气枪激发 而实时获得阵列远场子波这一手段逐渐受到地球物理界的重视。但是在水深只有几十米的极浅海海域,无法 满足记录远场子波的要求。为此,我们在渤海湾海域进行了实验,在海上记录下气枪近场子波,随后在计算机上 模拟计算阵列远场子波,计算结果与PGS-Nucleus软件系统模拟子波吻合得较好,从而证明了本方法切实可 行。这为实时获取阵列远场子波提供了可能。
  • 赵群, 郝守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708-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实际煤层采集的岩样,将其加工成两类模型(22个8面体和2个20面柱体),并利用脉冲传输技术对此 两类模型进行了超声P波和S波测试。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煤样中定向排列的裂隙产生明显的速度各向异性、 横波分裂和衰减各向异性;同时还发现P波的动力学特征变化比运动学特征更明显,P波衰减随裂隙方位的变 化明显大干S波。这为利用P波属性的变化进行裂隙检测和预测提供可靠实验依据。
  • 何诚, 蔡友洪, 李邗, 杨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711-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AVO属性交会图解释技术是通过正演模型提取AVO属性,再根据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在AVO属性交会 图上的分布关系,建立储层岩性参数、含流体特征与AVO属性间的对应关系。该法以模型正演分析为基础,以 地震数据AVO属性为外推控制条件,将地震、地质和测井信息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识别储层的目的。本 文以川东LJZ地区飞仙关鲕滩储层为例,通过对己知钻、测井资料分析和模型正演,确定鲕滩储层的地震属性 响应模式及其交会图上的分布特征,识别储层岩性和含流体性质,进而确定储层的气水界面。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715-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张建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716-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对牛庄洼陷沙三段已知浊积砂体的岩石物性和地震属性进行统计、回归等分析,研究表明:①牛庄洼陷沙 三段不同岩性的速度具有一定差异,灰质砂岩速度最高,砂岩速度次之,泥岩速度最低;②反射振幅值太强和太 弱的浊积砂体,其储层物性都不好,根据其反射振幅值可定性地判断砂体储层物性;③全区难以确定统一的地 震属性与储层参数的对应关系,但同一个砂体,影响其反射振幅变化的外在因素基本相同,可应用回归经验公 式对其物性进行定量计算;④在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储层物性时,不能片面、盲目地追求预测方法和计算模型的 普适性。
  • 非地震
  • 孙志文, 马彩琴, 吴辉, 郑应钊, 刘子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721-7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如今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评价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储层识别评价技术。但是利用这套技术对复杂岩 性裂缝型油气藏的流体性质判别仍感力不从心,例如由于岩性和裂缝的影响,地层流体在电性上的反映难以区 分。尤其是青西油田储集层测井响应复杂,利用测井资料判断油水层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为此,本文利用正态 分布法在青西油田较为准确地判断出了相应储层段的流体性质,较好地识别出油水层,在油田应用中取得了较 好的应用效果。
  • 综述
  • 张昕, 郑晓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724-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裂缝性储层在全球有广泛的分布,裂缝油气藏勘探在油气勘探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裂缝的成因复杂,其 发育程度受多种因素控制。地震资料中虽包含有裂缝信息,但是因裂缝因素引起的地震响应要远远小于其他地 质因素引起的响应,因此利用地震资料识别裂缝存在困难。虽然如此,由于地震资料在横向连续性上的优势,人 们还是认为地震方法在裂缝描述和预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裂缝研究 的难点和对策,并总结了全球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裂缝研究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为我国进一步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提供借鉴。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732-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745-7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