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5-10-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尹成, 吕公河, 田继东, 尚应军, 徐锦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495-498,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及其属性分析研究是地震数据采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观测系统属性分析中炮检距分布的合理性又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现有的地震数据采集软件也未提供一个定量分析评判的标准。为此本文从炮检距分布合理性的定量化判断及其观测系统参数的最优化设计出发,提出了采用面元内相邻炮检距的变化率大小来判断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利用炮检距变化率的方差最小化作为观测系统参数优化选择的目标函数,这在一定程度和部分环节上为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 曹务祥, 张慕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499-503,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可控震源激发在地震勘探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激发类型也已由以前的单点激发发展到现在的多源激发,而使用滑动扫描技术能够提高多源激发的效率。滑动扫描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多组可控震源实现无等待扫描激发,即一组震源在扫描激发过程尚未完全结束,另一组震源已经开始启动扫描激发。但是滑动扫描激发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谐波干扰。文中在简单介绍了滑动扫描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谐波畸变的分布特征,讨论了通过合理地设置滑动时间,减少谐波畸变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可大幅度提高地震作业效率的方法,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
  • 处理方法
  • 刘洋, 魏修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04-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转换波时距方程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转换波的速度分析和动校正的精度。现今应用较多的转换波时距方程中有双曲线方程(本文称为单参数方程)、双平方根方程(或称双参数方程)及高阶非双曲方程。本文从纵波大炮检距方程出发,针对转换波传播特点,推导出了能反映介质垂向非均质性的转换波三参数时距方程,其中三参数分别指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垂向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转换波三参数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方法。为了比较单参数方程、双参数方程和三参数方程的精度,利用这三种方程分别对合成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转换波三参数方程的精度高于其他两种方程。
  • 何兵寿, 张会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10-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转换波共转换点相对于共中心点的偏移距离随着纵横波速度比、深度以及炮检距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采用固定道集的方法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而应当在速度比与深度等因素变化时,速度分析所用的道集也做相应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随着速度比与转换点深度的变化而动态抽道的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实现了扫描叠加速度、转换点深度与共转换点道集的一一对应。此法应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共转换点速度分析技术。经理论模型与实际地震资料验证,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陈双全, 王尚旭, 季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15-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在对地震资料进行高保真静校正及动校正处理时,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如何选用使地震信号保真的插值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文中采用sinc函数插值算法对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分析了sinc函数在地震数据插值方面的优势,并介绍了sinc函数插值的实现方法。通过对实际模型数据例子的试验分析表明,用sinc插值方法能减少由于插值所引起的信号损伤,保护原始地震信号信息。
  • 王维红, 高红伟, 刘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18-522,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抛物线Radon变换地震道重建(PRT)的基本原理和傅里叶变换频谱的基本性质,本文提出了迭代加道均衡抛物线Radon变换(BPRT)方法,把道均衡技术和带限PRT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缺失地震道插值重建的计算效率,而且成功运用于叠前地震资料的反假频重采样处理中。此法与传统最小二乘抛物线Radon变换法相比,其计算精度相同,且计算效率大约提高了5倍。理论模型试算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证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的特点。
  • 张繁昌, 印兴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23-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叠前地震数据同时含有丰富的纵波和横波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与岩性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叠前数据的反演可以得到比常规叠后波阻抗反演更丰富、更有效的岩性信息。由于层状弹性半空间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具备模拟AVO分析的条件,所以可采用一种基于弹性波波动方程的方法来合成叠前记录。文中推导了球面波在层状半空间形成的反射公式,此式包含了波前扩散效应、层状地层的横波反射及自由表面的反射,以此正演模拟算法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叠前弹性波方程反演方法,其中反演问题的求解用遗传算法完成。为了能有效地搜索到最佳地层参数,遗传算法的具体实现完全依照叠前反演这一特定的多参数非线性优化问题而设计。由叠前弹性波反演得到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可用来计算泊松比、弹性模量等岩石物性参数,为识别储层孔隙中的流体性质提供了新手段。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29-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正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高级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梁秀文同志因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5年8月11日23时逝世,享年60岁。梁秀文同志于1945年10月14日出生在山西省定襄县上东留村,1969年7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分配到石油部六四六厂工作。在物探局地调二处工作期间,历任技术员、办公室秘书、勘探科科长、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1996年调任西北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1998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1年调回物探局,先后出任北京克浪公司及物探技术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至今
  • 综合研究
  • 邓继新, 王尚旭, 俞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30-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高频条件下,对储层砂岩样品采用常规饱和方法得到的弹性波速度随饱和度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样式,不同于地震勘探中用有效流体模型给出的理论结果,这种差异在低围限压力下更为明显。本文在变压力条件下,对部分饱和储层砂岩的纵、横波速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及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实验高频条件下,两种不同孔隙尺度上流体分布的不均匀性明显影响实验结果,也是实验结果与有效流体模型理论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孔隙尺度上纵横比较小的裂隙中的饱和流体在高频条件下非“弛豫”作用对弹性波速度存在影响;较大尺度上(包含多个孔隙)孔隙流体不均匀的斑块分布对纵波速度存在影响。因此不论在实验室条件下,或是在实际地震勘探中分析弹性波速度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影响。
  • 吴国忱, 梁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35-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VTI介质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借助VTI介质弹性参数和Thomsen参数,结合Kelvin-Christoffel方程,推导了VTI介质中准P波波动方程,并对VTI介质准P波进行了正演模拟。在正演模拟中,为了克服常规差分算子的数值频散,采用了25点优化差分算子;再依据最优化理论求取的优化系数建立了频率-空间域中准P波波动方程的差分格式;为了消除人为边界反射,根据特征分析方法并利用Kelvin-Christoffel方程,构建了VTI介质中准P波方程在不同边界和角点处的边界条件;再由准P波波动方程和边界条件,通过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对准P波在均匀VTI介质、层状VTI介质和凹陷模型中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正演模拟。通过正演模拟,得到了单频波波场、时间切片和共炮点记录,为研究地震成像及反演等提供了依据。
  • 田钢, 石战结, 董世学, 王者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46-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沙漠地区低降速带沙层是导致地震信号高频成分严重衰减的主要原因。为此可利用微测井直达波资料,采用最佳维纳滤波方法,求出不同厚度低降速带地层的吸收补偿反滤波器来补偿地震数据的高频成分。文中简要介绍了吸收补偿反滤波器的原理,并应用吸收补偿反滤波器对常规叠加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前、后资料的对比表明,经吸收补偿处理的频谱能显著拓宽叠加数据目的层的优势信噪比带宽,增加高频成分的相对能量,提高叠加剖面的分辨率。此种吸收补偿处理还可以保护低频成分。用此方法补偿地震信号的高频衰减要比反Q滤波法效果好。
  • 夏竹, 刘超颖, 魏文博, 任敦占, 郎克让, 陈耿毅, 王玉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50-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地震频率属性除了能反映地下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外,还携带着层序内部结构信息。本文试图应用时频分析技术研究地震道频率属性特征与层序内部结构的关系,提高对低级次层序单元的识别精度。研究表明,时间域频率值、频团能量、频支时间厚度的变化及分叉结构、横向展布规律和组合样式、多期时频层序的形成,与地层属性、沉积旋回间存在着较明显的对应关系。直接利用频率属性的各种特征,能够从不同角度更合理地划分多期次旋回的各类时频层序,可以较准确地分辨出较低级次的层序细节,从而实现对薄储层的高精度预测。
  • 李廷辉, 梁惠兰, 胡永军, 常德双, 孔凡东, 姚以泰, 赵春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61-5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关家堡滩海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向埕宁隆起过渡的斜坡区,沙河街组为该区主要勘探层系之一。沙河街组主要为湖盆边缘相沉积,近岸水下扇发育。该区沙河阶组沉积体系以海岸线为界分为:东部海域为长石及火成岩颗粒含量高的水下扇体沉积;西部陆地为碳酸盐岩颗粒含量高的水下扇体沉积。东部扇体储层物性好,西部扇体储层物性差。本文通过地震相识别、地震属性预测、测井约束反演、微相分析、分频解释等手段精细刻画了扇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认为该区近岸水下扇体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岩性油气藏的条件,储层的分布对油气富集具明显控制作用,沿形成扇体的主水道应成为扩展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带。
  • 蒋恕, 王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65-568,5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海相盆地及大型陆相盆地中一些低位扇体往往与油气富集有关。鉴于小型断陷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中低位地质体特征不明显的特点,笔者在研究小型断陷湖盆过程中引出了特殊低位地质体的概念,并在典型小型断陷湖盆——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在层序地层格架内找到了一些特殊低位地质体。这些特殊低位地质体均具有明显的特征:地震反射呈双向下超结构;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呈箱型或钟型,电阻率测井曲线呈指状形态;均方根振幅体与其周围振幅明显不同;经测井约束反演的波阻抗明显比周围数据体大。这些地球物理特征不仅能证实特殊低位地质体找寻的可靠性,也是找寻特殊低位地质体的方法和手段。
  • 经验交流
  • 陈浩林, 刘军, 李文杰, 张瑞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69-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野外二维试验的结果,对二维常规与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对三维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认识:细分面元观测系统会造成相邻面元内最小炮检距、方位角甚至空间波场出现剧烈的跳跃变化;细分数目越多,则跳跃性、突变性越大,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越严重。对于三维细分面元观测系统也有类似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设计时,不仅要注意面元本身的属性,包括炮检距及方位角的均匀分布,而且要考虑相邻面元间变化,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缩小排列线距、炮排距等,尽量减小空间的变化。通常二维以二分为宜,三维以四分为宜。
  • 曾正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76-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层位标定是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地震储层研究的基础。层位标定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消除合成地震记录的时深关系影响,建议采用时间扫描法代替手工移动法。时间扫描法又分整体时间扫描法及局部扫描法。为了消除所用子波相位特性的影响,建议在利用时间法确定准确的时深关系基础上,利用相位扫描法选择最佳的匹配子波制作合成记录,即可实现最佳的地震层位标定。
  • 李云, 丁正青, 许江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79-5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SWD地区主要勘探目的层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J1s2)呈南倾单斜形态,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勘探对象为地层隐蔽圈闭。主要勘探目的层砂体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砂体,具有河道顶部细粒成分保存好、粒度小、砂(砾)岩相对不发育、平面上岩性变化快的特点,容易形成“典型”的砂岩尖灭油气藏,识别和描述该类圈闭的难度较大。该区地震资料优势频率达45-55Hz,能分辨的地层最小厚度约为25m,可为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较为可靠的资料依据。本文从该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出发,通过主要目的层层序地层划分、精细层位标定、地震正反演研究,建立了地震地质解释模式;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研究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规律,结合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有效地识别和描述了隐蔽圈闭。其中S4块J1s21岩性圈闭已为后期的钻探证实。
  • 姜秀娣, 魏修成, 黄捍东, 王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85-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反射P波垂直入射假设的常规地震道反演方法不能得到可靠的速度或其他岩性信息,而利用叠前地震资料按部分角度道集叠加后,可以获得多个具有AVO特性的地震剖面,信噪比也得到显著改善,因此角度部分叠加道集可以作为弹性阻抗反演或纵、横波速度同步反演的基础道集记录。对每个角度范围的部分叠加剖面进行反演处理都会得到该角度范围内的阻抗或纵、横波速度值,但是不同角度范围内反演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求取零入射角的纵、横波速度值仍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随入射角变化的理论,由各个角度范围的纵、横波速度反演结果求取地震波零入射角的纵、横波速度的方法,实现了利用叠前P波资料同步反演地震纵、横波速度,进而可以求得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剖面,为解释人员进行岩性及含油气性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
  • 非地震
  • 张研, 杨辉, 文百红, 吴小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91-5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松辽西斜坡超覆带油气藏埋藏较浅,一般在300-600m,最浅的油藏埋深只有5-12m。本文在前人有关不同类型油气藏能够引起相对重力负异常的结论基础上,对位于图牧吉地区的普36井钻遇的油砂矿重力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正向构造背景可以形成区域重力高,而其上的岩性油气藏又可引起局部重力低异常,从而在重力一阶导数异常图上呈现出“隆中凹”的特征。根据“隆中凹”的重力异常特征预测图9井以北该特征也应成为油气指向区,现已得到了地质、自然电位、钻井等资料的初步证实。随后利用这种思路,对该区邻近的江37井区重力资料也进行了类似分析,发现江37井区的重力资料也有“隆中凹”的重力异常特征。
  • 王志刚, 何展翔, 魏文博, 邓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94-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通过采用不锈钢管模拟金属套管,细铜棒模拟供电电极,高阻绝缘板代表油层,紫铜板代表水层,并利用128道网络电位记录仪器水槽模拟实验,获得单一模型、横向和纵向组合模型的地面电位异常。通过研究钢套管井中供电存在高阻或低阻异常体时,地面电位等值线异常规律,可为井地电法研究油气储层或水层提供物理依据。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向油井中供直流电,在水(地)面测量电场分布的井地工作方式的直流充电法,对于目标油气藏能够有效地消除其上方电性不均匀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上、下几套油水层同时存在,且层与层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时,井地电法有可能圈定出不同储层的分布范围。因此,此法有可能在油田开发和注水开采中监测以及寻找剩余油气分布发挥重要作用。
  • 张凤旭, 张凤琴, 孟令顺, 吴燕冈, 杜晓娟, 范美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598-6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提高重力资料处理的精度问题,本文提出利用余弦变换研究密度分界面重力异常正、反演问题,从理论上推导出二维、三维常密度单界面重力异常余弦变换谱正演公式及其界面深度反演公式。为探讨该方法的反演精度,分别利用Parker-Oldenberg法和余弦变换法反演了常密度单界面理论模型的深度,并进行了误差对比分析。Parker-Oldenberg法反演的界面深度相对于理论模型深度的计算点最大误差和均方差分别为0.148km、0.013km,而余弦变换法反演为0.041km、0.003km,最大误差和均方差分别降低了0.107km、0.010km,这说明余弦变换法的反演精度明显高于Patker-Oldenberg法,其反演精度提高了3倍多。
  • 讨论
  • 云美厚, 丁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603-6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分辨力一直是地震勘探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阐述了地震分辨力与地震分辨率差异的基础上,介绍了地震分辨力的定义、准则,讨论了地震分辨力同地震地质解释能力之间的关系和差异,重新认识了噪声与分辨力的关系。研究认为:地震分辨力是地震资料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只决定于地震子波的特性,与地震剖面中是否存在噪声无关。提高地震分辨力的惟一途径是改善地震子波本身的特性。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只能提高地震地质解释能力,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分辨力。在地震分辨力一定的条件下,利用特殊的方法(技术)可以解释地层厚度小于1/4波长的薄层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地震分辨力的提高,仅仅说明地震地质解释能力的增强。
  • 综述
  • 谢占安, 周锦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609-6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广大地区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随着勘探对象的变化,地震技术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本文提出了针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新思路:在三维“三高”精细处理和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叠前和叠后(AVO和波阻抗)属性参数反演和谱分解技术,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解释技术,将物探和地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处理、解释一体化工作模式,实现地质、地震、测井信息的有机结合,完成储层描述与评价,提出有利圈闭和井位部署建议。文中还讨论了在处理、解释一体化模式下的数据处理与数据解释技术及其重要性。文中认为,把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模式应用于数据处理、构造解释、储层解释和油气预测的全过程,既可促进地震技术的自身发展,又能提高地震技术的勘探效益并降低勘探风险。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5): 615-6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承办的“中国石油学会西部地区第十三次物探技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3-2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中油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中海集团公司、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所属的单位近16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石油物探界的团结。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开部副主任张永刚,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方公司总工程师钱荣钧,中国石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