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4-12-15
  

  • 全选
    |
    目次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裴正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29-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任意起伏地表弹性波数值模拟主要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如何求解弹性波方程;其二是如何处理自由边界条件。本文首先从泰勒级数展开式出发,推导出交错网格一阶空间导数的任意偶数阶精度展开式和相应差分系数计算式以及一阶双曲型应力—速度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任意偶数阶精度差分格式求解方程;然后采用将零速度法和广义虚像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自由边界,并在自由边界上采用四阶精度差分格式;运用上述方法对光滑起伏模型和任意起伏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稳定性好、模拟精度高,且适合任意起伏地表弹性波波场模拟。
  • 处理方法
  • 吴爱弟, 曹思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35-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实例讨论了利用平衡双正交多小波变换对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和数据压缩的过程。去噪过程为:①在多小波变换域上,利用高频高波数分量来估计随机噪声的方差;②利用地震记录的方差减去噪声的方差得到有效信号的方差,从而求出阈值,并采用软阈值处理方法进行去噪;③利用多小波反变换公式得到去噪后的信号。数据压缩过程为 :①利用平衡双正交多小波BSA6/6把地震数据分解成4层,每次只对低频部分进行分解;②重排每个2×2子块,使得具有相同空间位置关系的4个系数排在一起(原来的16个子块变为4个子块 ),从而满足SHIFT编码方案中所要求的父子关系;③对每个等级树进行嵌入式编码,利用改进的小波零树编码方案压缩地震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优于单小波去噪与数据压缩方法。
  • 张叔伦, 王昌龙, 赵景霞, 孙沛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41-6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按速度构造对速度场进行分区的裂步傅里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裂步傅里叶法 (SSF)的理论基础是摄动项,在一个步长的波场延拓中,当速度反差较大时,摄动项的误差也随之加大。所以当横向速度剧烈变化时,要根据速度构造对速度场进行分区,在每一个速度区内,分别采用不同的参考速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参考速度和真实速度之间的反差,进而提高裂步法成像精度,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参考速度的个数,使计算量降到最小。实现步骤为 :①在每一个延拓步长内,首先求出某层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然后从两者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分界速度;②以分界速度为界,将该速度场分为若干高速区和低速区,各个区之间不必连续;③在每一速度区内分别采用不同的参考速度,应用裂步傅里叶方法进行波场延拓,即先在频率—波数域中做相位移,然后再回到频率—空间域逐点实现裂步法;④对分区延拓后得到的不同波场,按照实际对应的网格点进行合并,合并波场时应做适当的光滑处理,即可得到该层延拓后的完整波场;⑤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所有速度分区的波场延拓及合并。理论分析和简单模型的叠后深度偏移试算及Marmousi模型叠前深度偏移的试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孟宪军, 姜秀娣, 黄捍东, 魏修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45-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叠前AVA地震资料反演地下介质的纵、横波速度,可以为地层岩性、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解释提供丰富的弹性参数信息。本文以Aki和Richards近似公式为基础,将最小平方问题转化为大型稀疏矩阵的求解问题,直接反演出纵、横波速度;根据建立的反演目标函数导出了广义非线性矩阵反演方程;噪声协方差矩阵和模型协方差矩阵的加入,使叠前反演稳定性增强;通过AVA合成记录标定、AVA反演子波估算以及测井、构造层位信息的共同约束,有效地降低了反演的多解性问题。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处理效果良好。
  • 孙夕平, 杜世通, 汤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51-655,6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相干增强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是一项尺度空间图像恢复技术。本文讨论了相干增强各向异性扩散的一般滤波结构,基于Weickert等提出的扩散张量概念,考察了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演变方程显式方法的优劣,指出具有最优旋转不变性的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步骤为 :①用模板的最优导数滤波计算构造张量;②由构造张量组合扩散张量;③用最优化滤波计算演变方程的右端项;④用最优化导数滤波计算演变方程的左端项;⑤按显式方式进行随后的运算。在研究中,通过对算法的改进,使其具有了保持边缘的特性。将该技术应用于地震数据,一方面可以去除噪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改善资料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对于低信噪比资料的解释非常有用。应用实例表明,滤波后明显改善了资料品质,突出了地层接触关系,增强了地震数据对层序体内部结构的成像能力。
  • 林伯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56-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复杂地表条件下数据处理中与静校正有关的等效低速带、浮动基准面、固定基准面等概念;阐明当前常用的两步法静校正中的 RG值代表等效低速带相对固定基准面的静校正量;对地震数据应用静校正高频分量后,t0零点对应于等效低速带的顶界面;通过理论记录说明低速带速度、厚度横向变化对时深转换的影响,当低速带结构横向变化较大时,叠加速度也随着变化,故时深转换必须考虑低速带对叠加速度的影响。
  • 综合研究
  • 赵加凡, 陈小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61-6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将灰关联分析和K-L变换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属性的双重优化。利用灰关联分析实现了地震属性的敏感性分析,并建立了储层参数与属性之间的灰色关联。在此基础上,通过K-L变换将属性空间的高维属性映射为低维属性,且去除了属性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属性组合的优化问题。采用 BP神经网络对目标进行预测表明,灰关联分析和K-L变换相结合的属性双重优化方法能充分发挥单个方法各自的优点,有助于属性分析、关联以及组合优化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地震储层预测的运算速度和精度。
  • 王金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6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堡坝发育区由于湖浪和岸流水介质能量较高,碎屑沉积物长期经受冲刷,所以堡坝砂体油气储集物性极好,是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其识别较难。测井曲线的韵律特征为识别砂体的不同发育部位提供了直接依据,其韵律特征的组合又进一步反映了湖岸的变迁及砂体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本文对比现代堡坝砂体的结构特征,利用测井曲线的堡坝砂体特征,首次提出了济阳拗陷广利—八面河地区的砂体为古堡坝砂体,并首次将时频分析技术和沉积相分析技术运用于对古堡坝砂体的识别,不仅验证了该区堡坝砂体的存在,而且还发现了车西凹陷的堡坝砂体。广利—八面河油田为亿吨级大油田,属古堡坝砂岩储层油气藏,这对于扩大济阳拗陷油气勘探的类型具有积极意义。
  • 凌云研究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72-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对于陆相薄储层而言,现有的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显然,只有突破常规地震勘探定义的1/4波长分辨率极限,才有可能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中国陆相薄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中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前人研究的高保真处理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在消除近地表影响条件下的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思想,并提出基于参考标准层的标定,以及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连续提取和动态解释的一整套技术思路。作者认为,通过动态地震属性的空间差异解释,可以识别小于1/4波长薄储层信息的空间变化。该技术思想在中国多个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利用这套识别薄储层的技术思路可以获得小于1/4波长薄储层的沉积演化信息,进而形成一个“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模式。文中进一步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与岩性地震勘探之间的差别,以及它与层序地层学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应用机理及实际应用效果。
  • 处理方法
  • 奚先, 姚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79-6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波动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了地震波在二维弹性随机介质中的传播及其自激自收时间记录;在层状随机介质模型中将声波和弹性波的波场作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别很大。为研究二维弹性随机介质模型中的波场特征,我们将理论记录剖面分成三个不同的时间区段,并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区段上分别计算剖面的横向中心频率、纵向中心频率、波场能量相对值三个统计特征量。这样,对应每一个弹性随机介质模型,由计算得到9个不同的波场特征量。通过研究介质模型发生变化时对应的波场特征量的变化特点,最终得出了随机介质的自相关长度、粗糙度等模型特征与记录剖面的扰动频率及能量等波场特征密切相关的结论:在随机介质中,波场的统计特征量强烈地依赖于介质的统计特性,如自相关长度和粗糙度等;随机介质模型对应的地震记录存在有散射波及地震波尾等复杂波场特征。
  • 综合研究
  • 陆文凯, 张善文, 肖焕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86-689,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偏移后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为地震解释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由于偏移算子的孔径影响,经偏移得到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在空间上被模糊了,不利于进行断层检测。为此本文提出利用图像去模糊技术增强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断层信息。此法的实质在于将观测图像看成是真实图像与一个点扩散函数褶积而成,而图像去模糊技术就是通过一个多维反褶积消除点扩散函数的影响,再经相干分析,从而获得高分辨图像。此法有利于断层检测。
  • 徐涛, 徐果明, 高尔根, 蒋先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90-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由二维层状介质模型出发论述了折射波逐段迭代射线追踪的原理,由于连接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初始射线路径满足费马原理,因此其上任意连续三点之间的射线路径也满足费马原理。据此即可分别推导出透射中间点和折射点的一阶修正公式,进行折射线逐段迭代计算求出整条射线路径。将此原理推广到二维块状介质模型,用于解决复杂介质中的折射波射线追踪,推导出任意界面上折射点的一阶显式增量修正公式,避免了高次多元方程的求解,具有计算速度快,能够适用任意界面的特点。文中还指出了在块状介质模型中用逐段迭代法进行射线追踪较在层状介质中难度大的原因在于射线路径点的增、删。实例试算表明,文中所述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折射波射线追踪方法。
  • 经验交流
  • 王延光, 王成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94-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与常规地面地震剖面相比,井间地震剖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剖面浅部低频化是其基本特征之一。本文利用成像原理对井间地震反射剖面的浅部频率变低问题进行了研究,导出了频率变化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井段浅部出现低频化现象,主要是由于成像过程的“拉伸”作用所致,其规律是由深向浅、由两井中间向两旁频率逐渐变低,低频化现象并不反映该部位地层反射的真实频率特征。因此,在资料反演和解释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否则会导致错误的解释结果。
  • 付雷, 刘财, 李勤学, 王建民, 刘振彪, 崔凤林, 孔祥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697-700,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野外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的不断改进,野外采集的道数逐渐增多,炮检距、覆盖次数也随之增大,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明显提高,尤其是AVO技术的日臻完善,有必要对大庆地区地震资料的AVO特性进行重新认识,以便更好地进行岩性识别及油气异常检测。本次AVO研究的区域选在宋站升81井三维工区,通过对升81井的Inline142线进行AVO处理分析,得到了明显的AVO异常,并利用与升81井相关的测井曲线进行了AVO正演,结果证实升81井确实存在AVO异常。利用三维AVO分析技术还发现了深层火山岩,初步确定了火山岩喷发的通道位置。
  • 杨光大, 秦文明, 苗志, 国洪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701-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属性不仅能用于构造解释、储层解释,还能用于沉积环境解释。本文利用层拉平振幅切片进行储层和沉积环境解释。泉四段地层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呈现4个相位组成的波组,从与钻井和测井资料的对比中发现,其中每个相位均有确定的地质意义。经层拉平处理后,一些地质现象明显呈现出来,例如河道展布、多期叠置扇形沉积体、顶超、下超等,为储层和沉积环境解释提供了可靠依据。
  • 赵庆国, 赵华, 朱应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706-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河4井区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由于该井区断裂系统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地震资料品质差,使得对该区沙三中、下段储层的砂体分布认识不清,制约了对这一新层系的勘探开发。在该区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以精细的层位和断层解释为基础,建立符合复杂断裂带地质规律的波阻抗模型,通过反演得到了高分辨率的波阻抗数据体。利用波阻抗反演数据体进行储层预测,揭示复杂断裂带内砂体的分布规律和储层的沉积规律。利用此法共描述砂体30个,提出有利钻探目标15个,为勘探开发位于该井区的河13断层下降盘沙三中、下段储层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 曹务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711-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可控震源采集过程中,由于地表条件不同,机械驱动装置的非线性及震动装置与大地的耦合问题,会产生不同阶次的谐振干扰信号,这种谐振干扰信号与基波信号在频率上呈倍数关系,混杂于原始记录中。对谐波干扰压制的通常做法是进行变相位扫描,利用不同于各次子扫描的相位,使谐波干扰在相关求和中得到压制。本文介绍一种压制谐波干扰的方法——组合扫描。该方法的谐波干扰随扫描频宽的降低而减少,当扫描频宽达到一倍频程时,谐波干扰消失。利用组合扫描压制谐波干扰的基本思想就是合理地设计各个子扫描频宽,达到消除谐波干扰的目的。
  • 非地震
  • 侯德金, 张胜业, 王家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716-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现简单、要求条件少、成像精度较高的大地电磁测深波动方程延拓成像法——大地电磁测深电磁波反射函数延拓成像法,简称IRC法。首先介绍一维介质情况下的IRC理论,导出大地电磁测深电磁波反射函数,此函数由电磁波上行波与下行波的比值表示;然后具体给出大地电磁测深电磁波反射函数延拓成像法的实施特点和步骤;最后用该方法和拟地震解释法[1]对模型及井旁实测资料同时进行了计算,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此法不仅能使界面正确成像,而且能求出真电阻率等参数,不受上界面的影响。
  • 许建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720-7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大地电磁测深法中的静态效应校正一直是国内外电法勘探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其中的曲线平移校正法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然而当曲线平移校正法用于面积性勘探时,剖面间的视电阻率经过校正后会产生系统偏差,而且两条测线相交处各测线视电阻率可能不一致;另一方面,此法可能将由实际地质构造变化引起的曲线幅值突变也视为静位移被消除,造成有用信息丢失。因此本文提出平面聚类静态校正法,该法可在平面先进行汉宁滤波,再将测区各测点的视电阻率曲线进行聚类分析,自动实现以构造单元分区校正的目的。此法的应用实例与同一地段的地震剖面对比,两者有很好的可比性,说明此法的有效性。
  • 地震地质
  • 王婧韫, 宋慧利, 王正斌, 刘淑, 金振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724-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断裂是断陷盆地的一种普遍地质构造现象,因此,研究断裂的规律性十分重要。人们通常将平面上延伸方向相同或相近的一组断层称为一个断裂系统,它是对断裂的一种平面静态描述,强调的是断裂的平面走向。本文将同一成因、同一时期、不同级别、不同倾向、不同走向断裂的集合体称为一个断裂体系,一个断裂体系可以包括几个断裂系统。断裂体系是对断裂的立体特征、时间性的四维描述和分析。与张文佑先生针对大地构造提出的断裂体系不同,本文所阐述的断裂体系是针对凹陷级别的断陷而言的。断裂体系分析有助于断裂研究及评价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 夏竹, 张振生, 孙长虹, 陈耿毅, 程怡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730-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松辽盆地乾西北地区的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是吉林油田地震勘探开发的重要目的层段,具有湖盆复杂的砂泥薄互层结构,以往基于常规地震资料采用常规解释识别这类薄储层有些力不从心。通过在该区实施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并以此为基础利用三维时频地震数据体中的频率属性和在时间域的频率方向性变化来识别和划分不同期次的时频层序,初步摸索到一套识别和划分砂泥岩薄互层多期时频层序的方法。研究表明,时频层序与地层层序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即地层层序的地震响应在频率上具有方向性,不同类型层序的频率具有不同方向特征,时频分析剖面上的频率属性分布特征符合地层的沉积规律。据此认为,此方法在分析陆相砂泥岩薄互层层序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综述
  • 王焕弟, 牛滨华, 任敦占, 温书亮, 杨建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739-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隐蔽油气藏有不同的定义,但现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指在现有勘探方法和技术水平条件下,较难识别和描述的油气藏类型。目前,它主要包括砂砾岩体、火山岩体、深部潜山、低幅度背斜和裂缝型油气藏。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和主要难题的分析,提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对策为:创新勘探思路、优化勘探方法、开展全方位研究评价、多学科联合勘探、大胆应用新理论、新技术等。笔者认为,反复认识、不断创新是隐蔽油气藏勘探不断取得突破的有效途径。
  • 熊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745-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751-7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6): 752-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