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4-02-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井间地震
  • 李庆忠, 王建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井间地震勘探的目的是获得主频和分辨率都很高的地下记录。然而,目前的井间地震勘探陷进了一个误区,即井间地震勘探的大部分射线都落在临界角以外的区域。本文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确信井间地震勘探的射线入射角小于或大于临界角是成功或失败的标志。文中采用弹性波波动方程正演模型论证,当地层水平时,在井下激发,地震波场在左、右两侧很快超过了临界角,形成极为复杂的波场紊乱区(笔者称之为"牛角尖")。在这个区域内,射线理论已经不再适用,初至也无法准确拾取,造成了井间成像的极大困难。据此,文中明确指出了今后发展井间地震勘探工作的出路在于将射线的入射角控制在临界角以内并保证震源有足够的能量。
  • 孔庆丰, 左建军, 陈世军, 何惺华, 张建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地层倾斜等原因,导致井的轨迹不是过井口的垂线,而是一条空间曲线,这就造成井间地震成像计算所用的初至旅行时存在偏差,影响成像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解决井斜校正的方法。通过对合成井间地震记录和实际记录进行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井斜造成的直达波旅行时误差,可提高速度反演的精度。
  • 处理方法
  • 方伍宝, 孙建国, 程玖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17-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实用化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正在进一步发展完善之中。本文仅比较了其中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即分步傅里叶法(SSF)、傅里叶有限差分法(FFD)、广义屏法(GSP)和空间—频率域有限差分法(XWFD)。这四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速度场分裂为背景场和扰动场;背景场的波场延拓采用相移法实现;扰动场的偏移成像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从而构成各种方法的不同特点。文中对四种方法相应的脉冲响应进行了测试分析,同时用Marmousi模型数据和实测地震数据作了偏移成像处理,计算结果比较理想。还将波动方程偏移结果与克希霍夫积分法偏移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波动方程偏移成像结果在分辨率和对弱信号的成像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克希霍夫积分法。
  • 孙成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克希霍夫积分,推导了粗糙界面地震反射波场的表达式,从理论上研究了粗糙界面对地震反射波的滤波特性,并通过数值算例对此理论推导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粗糙界面的起伏波长λr 与地震波波长λ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存在一个临界频率fc。对于地震波波长小于 2λr的地震波分量(或大于临界频率 fc 的频率成分),在经过粗糙界面反射后将会产生较强的畸变,即对高频信号有较强的滤波作用;对于地震波波长大于 2λr 的地震波分量(或小于临界频率 fc 的频率成分),其滤波作用一般可以忽略。该临界频率还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该频率越高,界面粗糙性对反射波的滤波作用就越弱。
  • 陈世军, 颜世磊, 史玉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29-3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内各油田保存有大量的旧地震纸剖面或磁带,而没有建立叠后地震资料数据库,因此无法充分发挥以往老地震资料的作用。本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旧的地震纸剖面进行扫描获得光栅图像,经二值化、几何校正、时间轴消除、地震波形的搜索和提取等数字化处理后,转换成矢量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转成标准的SEG Y格式数据,即可按现代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做进一步的处理和解释。通过对以往地震纸剖面的数字化处理可以看出,获得的数字化地震记录能够恢复旧地震纸剖面的原貌,效果比较理想,为进一步处理和解释以往未建叠后地震资料数据库的地震资料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由于以往老地震资料均未做振幅保真处理,故经数字化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一般只适用于地质构造解释。
  • 张军华, 王月英, 赵勇, 黄国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相干数据体是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的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同原始振幅体比较,它可以更加精细地揭示断层、裂缝、岩性体边缘和不整合等地质现象。本文重点讨论了基于特征值计算的第三代相干体方法。为了达到多尺度分频解释的目的,本文将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应用到相干体提取过程中。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提高相干体的分辨率,增强抗噪声的能力,有利于断层、裂缝等异常体的精细解释。
  • 邢春颖, 王贇, 李茂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钱家营煤矿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工区的地面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干扰波严重,增加了资料处理的难度。本文所述的处理使用了自行编制的模块,包括抽CCP道集、转换波速度分析及动校正和转换波静校正。在整个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特别注重振幅保真处理,不采用破坏振幅特征较强的去噪手段;检波点静校正考虑到射线传播的非对称路径;动校正采用的叠加速度谱密度为100m×100m,空间速度场进行了平滑;偏移采用全波方程实现,所用速度是纵波与转换波偏移速度的最佳耦合速度。处理结果表明,剖面整体质量可满足解释要求。
  • 综合研究
  • 张公社, 马国光, 宋玉龙, 朱仕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裂缝性油气藏预测是当今世界石油界公认的难题。本文根据裂缝系统的自相似性,针对全三维纵波资料提出了多方位角二维分形技术检测裂缝方位和密度方法。其处理流程为:①扩大面元处理,形成超级512次CMP道集;②形成9个方位道集;③分别进行NMO校正;④按方位进行振幅标定及AVO叠加;⑤按方位进行属性检测和分析。对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此方法用于裂缝检测具有稳定性好和分辨率高的优点,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张丽琴, 詹麒, 朱培民, 王家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以随机信号的二阶矩理论为基础的常规处理方法,不能适应地震信号是非平稳、时变和非最小相位等条件下的处理要求。本文研究了利用地震信号的高阶统计量来检测和识别不均匀储集体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依据高阶统计量原理,分析地震信号的高阶统计量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对实际地震信号的检测表明,当具有广义高斯分布的地震信号中混有非高斯的,或非线性的低频信号时,能够利用地震序列广义高斯分布的对称性及时频双谱分析方法,检测出低频信号。该方法为识别碳酸盐岩不均匀储集体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 刘军, 侯平, 魏茂林, 秦文明, 卢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大情字井地区"三小多断"(小构造、小断块、小断鼻、多断层)复杂构造、"薄、窄、多变"复杂储层等特殊地质条件,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方法的研究工作。应用三维可视化、相干数据体、水平切片和图分析等手段进行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明显提高了地震勘探识别地下复杂地质构造及地震异常反射体的能力。应用精细地质预测、属性分析、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对薄互层地质条件下的储层进行了综合岩性解释,定量预测和描述了单层砂岩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本套技术充分发挥了三维勘探的优势,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地震地质效果。
  • 李来林, 何玉前, 陈颖, 牟永光, 陈小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56-59,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叠后资料相当于零偏移距资料,而零偏移距的时移时差很小,因此直接用叠后资料研究时移时差很困难。笔者提出采用叠前远偏移距数据来求取时移地震时差。据多层理论模型计算时差的数量级可达 10ms以上。但是,对于层状介质,油藏变化前、后的地震波传播路径比较复杂,其激发点和接收点发生了变化,要想用叠前远偏移距数据直接计算垂直时差比较困难。本文以双层介质为例,对层状介质的时差进行了推导和研究,认为采用较大的入射角所产生的时移时差可以较准确地求出油藏流体替换后的速度差,从而达到用四维地震进行油藏监测的目的。
  • 马劲风, 傅旦丹, 刘一峰, 王桂水, 高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6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及其与纵波资料对比标定层位,是应用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解释的基础。采用全波列测井资料制作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需要考虑地层倾角、岩层各向异性、横波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纵、横波资料对比中,又需要考虑极性、井资料的深时转换、子波带宽等的影响。本文从模型资料和莺歌海盆地实测多分量资料出发,研究了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具体制作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纵、横波对比标定中的基本问题和解决方法。实际资料的对比标定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
  • 凌云研究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68-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过程中,利用测井资料标定地震解释层位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然而传统的标定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井和地面地震间的标定存在一定的多解性,特别是在时间标定问题上比较突出;②即使井旁信息能够准确标定,但对于空间变化剧烈的岩性储层而言,无法精确拾取储层的顶、底界面,也就无法有效地将井信息向空间外推,从而无法有效地沿层提取地震属性,更无法进行岩性体的有效解释。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岩性油气藏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井与地震数据间的标定模式,即基于参考标准层的标定和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提取和解释思路。参照参考标准层的定义,本文给出了一套基于参考标准层提取地震属性的具体方法。通过实际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的标定,以及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的提取和解释,最终获得了十分理想的岩性解释结果。
  • 慎国强, 孟宪军, 王玉梅, 钮学民, 孙振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7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机地震反演方法是一项用于油田开发区块,提高储层描述精度及油气识别的重要技术。利用地质统计模拟与地震反演紧密结合完成的随机地震反演处理,可以得到多种地下目的储层的岩石物性参数分布特征,其分辨能力具有同时兼顾薄储层及厚储层的优点。在埕北 35井北地区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方法许多处理环节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要求,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有效控制和应用,取得的反演结果可以在储层描述、储量计算、开发方案的编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 测井技术
  • 秦绪英, 肖立志, 陈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8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声波全波测井资料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开发了包括杂波区"归零技术"、频谱分析应用技术、滤波技术等在内的声波全波资料预处理技术。快速专家辅助计算机自动拾取信息波初至的方法解决了信号弱的软地层信息波的初至拾取问题。在充分分析了气层在声波全波测井及常规测井不同信息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天然气综合判别指数法,利用此方法比较容易识别含气层。通过实例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 经验交流
  • 罗肇, 倪宇东, 梁桂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87-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胜金口西山地地表和地下条件复杂,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针对以上难点,在资料采集方面,对观测系统精心设计,采用 6线 18炮砖墙式观测系统;根据工区不同地表和岩性分布,将工区分为山地(山前带)、农田和戈壁砾石区,分别采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以深井微测井为主结合小折射方法,提高表层建模精度,进而通过静校正数据库建立全区表层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以提高信噪比和突出断层下盘信息为主要目标,做好静校正、叠前去噪、子波整形、反褶积、偏移等关键处理步骤;在进行三维偏移时通过多次偏移速度扫描,建立了比较精确的偏移速度场。采用这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能够满足该区地震解释需要。
  • 张永华, 陈萍, 赵雨晴, 朱军, 刘景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9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层位标定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有效方法。目前实际应用的层位标定方法有很多种,而且每一种方法单独应用均存在一定缺陷。为此本文提出了以合成地震记录为基础的地震资料综合层位标定方法,其具体思路为:①建立高精度速度场;②以深—时转换为基础,确定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波组特征对应关系,把相应地质层位标定在地震剖面上;③以地震剖面上的标志层和主要目的层为标志,对由单井标定的地震层序进行井点、线、面的反复循环对比,力求使所有井点的层序与其波组特征有统一的对应关系;④通过综合分析,建立岩性、电性、物性与井旁地震道及其他地震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法用于泌阳凹陷的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 刘成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97-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位于胜利油区的黄河入海口地区是一个油气资源接替的重点区域,使用常规的地震采集方法难以奏效。本文针对该区开展的地震采集所涉及的技术难点,采用了相应的对策:采用GPS测量、定位;研制了防水检波器;完善了"套管打井技术",解决了在河滩、浅水及深水区域的激发和接收问题;设计了过黄河河道的变观方法,从而形成了一套适合黄河入海口地区的采集技术,提高了过黄河河道的地震资料品质,为油田的增储上产做出了贡献。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101-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经过与各承办单位协商,2004年度学术研讨会及培训班的初步安排如下。
  • 经验交流
  • 冉建斌, 李建雄, 刘亚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10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油藏描述技术已从单一的储层构造形态的描述、储层预测发展为建立油藏三维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油藏地质模型;从单一学科的研究发展为多学科的一体化研究;从定性的描述发展到半定量、定量的预测;从定性的评价发展为三维油藏属性建模。本文着重从地震的相干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分析及储层预测技术、变速成图技术、测井处理和解释技术、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和油藏地质建模等技术的应用,来阐述这些技术所能解决的油田实际地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非地震
  • 谭捍东, 魏文博, 邓明, 金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大地电磁三维数值模拟时必须解决如何利用数值模拟得到的电、磁场值计算张量阻抗元素的问题。为此,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地推导了适用于复杂地电模型的张量阻抗通用计算公式,给出了由数值模拟得到的离散电场、磁场值计算阻抗元素的方法。通过深入分析,还得到了每个通用张量阻抗元素计算公式的直观表达式,显示出明确的物理意义。例如Zxy表示在源场α·SX和SY的作用下,在x方向产生的电场分量加权线性叠加结果和在 y方向产生的磁场分量加权线性叠加结果的比值,从而深化了对张量阻抗的认识。
  • 高楚桥, 何宗斌, 吴洪深, 李茂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核磁共振测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将不动流体孔隙率与可动流体孔隙率分开,提供较可靠的束缚水饱和度。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求取束缚水饱和度时,T2 截止值是关键参数,该参数可通过实验确定。本文通过莺歌海盆地岩石样品核磁共振实验,研究了T2 截止值与毛细管压力的关系。研究表明,随驱替压力的增大,T2 截止值按指数规律下降,因此T2 截止值与气柱高度有关。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中,应根据气柱高度确定T2截止值的大小,尤其是在束缚水饱和度大的地层中,更要注意T2 截止值的选取。
  • 综述
  • 熊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12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油气勘探对物探技术的需求出发,力图在总结当前我国物探技术(主要是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的基础之上,找出存在的问题,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建议落实某些研究课题并组织技术攻关,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以满足石油工业发展的需求。文章对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和偏移、波阻抗反演、AVO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展开了讨论;并对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改善深层数据品质、地震各向异性处理、复杂断块油藏描述以及隐蔽油气藏勘探等大家十分关注的若干热门问题和专题,进行了有益的分析,阐述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所得到的某些粗浅认识;最后围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向油气田开发服务领域延伸,对紧密相关的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井下与井间地震、时移地震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1): 125-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物探学会)于2003年12月21日在河北琢州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召开了"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物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