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37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02-12-31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蔡希玲, 张俊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的西部沙漠地区和山地山前带区,由于表层条件复杂多变,导致地震记录中干扰波发育,信噪比较低。本文针对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对记录中的噪声进行分析,认识各类噪声的特征与地表条件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压制,总结出适合复杂地表区资料的噪声分析方法,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叠前去噪配套技术,在多个区块的实际数据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任文军, 孙景旺, 钱汉林, 翟作威, 肖虎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黄土塬独特的黄土地貌,使地震波在激发和传播过程中产生多种强烈的规则干扰和随机干扰,地震记录表现为低频和低信噪比特征。本文提出黄土塬多线地震采集方法,从增加覆盖次数、增加炮点选择的范围、确保全线均匀的高覆盖次数面元叠加入手,利用多线邻道叠加来压制干扰,从而提高了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 何晓菊, 郭亚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阐述了针对苏里格庙地区所采用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与方法,即以层位及储层标定为基础,波形特征分析为核心,地震反演处理及解释为主要手段,多种技术与信息联合应用的综合预测技术方法。通过近两年的攻关,进一步细化了该区主力储层盒 81 砂体的展布格局 (目前已有 8个版本 ),总结归纳了盒8段 4类有利反射波形态,确立了勘探阶段地震优选井位的成熟模式,提交了重要可信的地质成果及一批探井井位,钻探效果十分明显.
  • 胡杰, 骆飞, 安佩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柴达木盆地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需要对地质体进行高精度的勘探,所以研究本盆地内各区的地震地质条件特征、野外采集方法,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质目标,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 邓述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9-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柴达木盆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这是由于自中生代以来,盆地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地层。其中,东部以第四系天然气为主,西部为第三系油区,而北缘是侏罗系油区。柴西是青海油田的主要油区,但构造不落实,地表和地下都相当复杂。柴北缘油层以侏罗系为主,其构造样式分为深层基底卷入压扭型和浅层滑脱褶皱型,中、浅层油气分布于断层下盘的断鼻或断背斜之中,深层为较完整的背斜和断背斜。柴东地区为第四系的天然气气藏,以岩性圈闭为主,构造相对简单。柴达木盆地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地震勘探困难很大,因此,对柴达木盆地进行综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九·五”攻关以来,地震勘探重点是对柴北缘山地、狮子沟、环英雄岭等地区进行采集、处理方法攻关,通过攻关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该盆地各种地表条件下的地震勘探基本方法.
  • 代海涛, 祁成业, 阎小莉, 王光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扎哈泉工区为例,在分析以往基础资料的前提下,通过相干体技术、三瞬剖面解释技术、可视化显示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及沿层属性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本区的构造解释精度,并确定了储层分布范围,极大地丰富了地质结构信息,最终为部署探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李福元, 赵瑞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波动方程的陆上地震资料地形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近地表速度反演和波动方程地形校正两个单元,使得高程或近地表的速度任意变化,都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表一致性地形校正。该方法用初至走时层析成像法估计浅层速度,用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解进行波场延拓。近地表的复杂变化使得传统静校正方法的假设条件不能成立,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解决“静校不静”、长波长以及静校正引起的波场畸变等问题。应用这种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复杂地表二维地震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成功.
  • 周述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地震资料的噪声特点,针对地震资料存在的浅层多次折射、面波、多次波、工业干扰等噪声,提出使用视速度滤波、内切滤波、相关系数滤波、ZMU L T等处理方法衰减噪声,提高有效波的信噪比。叠前去噪是进行噪声压制的主要处理阶段,叠后去噪是对叠前去噪的补充,从而使地震资料信噪比明显提高,改善了剖面的成像效果.
  • 张希山, 张建英, 郑玉霞, 成剑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柴达木盆地重点勘探区域的地震地质条件大都较为复杂,所获地震记录 (尤其在构造主体部位 )的信噪比低,各种干扰发育,采用单纯的时间域和共炮点域的信噪分离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从分析原始记录干扰波的特点入手,在基本解决了静校正问题的前提下,阐述了在共炮点域、共检波点域、共 CMP域联合去噪的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 刘国良, 刘宏伟, 李岩, 陈永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 A和 B两个区块为例,说明了物探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巨大作用。随着地震勘探精度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在地质评价较高的地区,不断挖掘地震资料的潜力,充分利用地震资料提供的各种信息,提高地震解释新技术的应用水平,会大大提高勘探的成功率。通过精细地震解释和使用“地震相干、地震属性分析、多参数聚类分析、地震相分析、储层约束反演、可视化”等新技术、新方法,从 A和 B两个区块上交石油地质储量达 3千多万吨,使其成为新疆油田分公司在油气勘探中成功应用地震解释新技术、新方法的一个典范.
  • 梁承敏, 邢成智, 王贵新, 邵雨, 薛为平, 蔡春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三维地震处理与解释技术在发现陆梁油田过程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表层结构复杂、主要目的层资料品质差、低幅度构造等不利条件时,如何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就显得至关重要。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人员与解释人员密切配合,研究地震地质条件、钻探情况,通过相互交流,反馈信息。处理人员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技术,如采用折射静校正方法、改变处理参数等,最终获得了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资料解释应用多种方法,明确了构造高点,为勘探决策提供了准确的资料,部署的 L9井钻探获商业油流,为陆梁油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 张新立, 谢卫民, 满红霞, 栗美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5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长波长静校正量严重影响了复杂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在时间剖面上构造的准确性,也是长期困扰柴达木盆地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难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扩展广义互换法(EGRM)折射静校正、交互迭代折射静校正方法为例,阐述了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柴达木盆地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 吴坚, 张塞, 闫桂花, 邹玉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应用 ISIS波阻抗反演软件,针对其主要的技术环节,如地震子波提取、初始模型建立等,确立了正确的技术路线,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基干大剖面进行反演处理,满足了区域层序地层学研究的需要.
  • 崔炳富, 牟中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塔西南地区,钻井资料少且分布不均,而地震资料非常丰富,从而为利用地震层速度进行定量岩性预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建立高、低速层地质模型、等效模型、数学模型以及研究层的岩性量版,从而对高速层的百分含量进行定量计算。最后根据钻井统计的不同层序的不同岩类的含量,将地层岩性简化为二元结构,从而得到高速层对应的碎屑岩或碳酸盐岩的百分含量,这些资料可直接用于沉积相的解释,同时为盆地分析及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岩性比资料
  • 熊永学, 晁元萍, 康平, 郭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柴达木盆地地表复杂地区因野外采集因素受到限制,特别是由于激发和接收基距不能展开,所以不能在采集阶段有效压制干扰波,而且还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本文从分析干扰波特征入手,以解决折射静校正问题为目的,采用道组合等室内处理手段来弥补小组合基距采集的不足,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 姚付生, 巫盛洪, 杨旭明, 彭怀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充分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关于非线性最优化方法的研究成果,在对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进行大量模型试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遗传退火混合的新算法,实现了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绝大部分控制参数自动调整的思想,极大地提高了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收敛能力和计算效率,能很好地解决低信噪比和大剩余静校正量问题
  • 黄永平, 夏代学, 秦鑫, 夏建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7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用较小的 CMP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中频检波器接收,优化炮检组合,选用大折射—沙丘曲线法做静校正,应用动静校正迭代、高精度速度分析等方法和技术进行处理,首次在准噶尔盆地大沙漠区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目的层侏罗系 (2.0~ 3.0 s)有效频宽达 10~ 90 H,z,主频 5 0 Hz。资料解释新发现了 17条小断层 (断距 10~ 2 0 m)。经大量井资料证实,高分辨率三维资料精度高。
  • 童思友, 尚新民, 石林光, 王彦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勘探事业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工作已逐步延伸到复杂探区。由于生产的需要,三维勘探已由地表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向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扩展,静校正问题十分突出。为此,我们进行了三维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的开发。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徐旺林, 王天琦, 魏立花, 李海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8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进行储层研究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多种沿层属性参数,探索储层的横向变化规律,成为储层研究的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方向。利用多参数属性分析技术,不仅期望描述储集体的几何形态与构造特征,而且期望描述储集体的内幕特征 (如物性展布、旋回关系、含流体性等 )。本文在分析几种重要参数计算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模型参数正演,并以此为基础对某盐湖盆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参数提取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使用属性分析进行储层的横向变化研究是可信的
  • 范铭涛, 王崇孝, 田多文, 魏军, 赵谦平, 汪满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88-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青西油田属深层裂缝性复杂油气藏,由于对油气的控制因素、分布规律、生产规律、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加上该油藏埋深大、钻井成本高,所以勘探风险很大。为了提高勘探效益及了解复杂油藏的控制因素,应用油藏描述的方法来认识油藏的类型和油气控制因素,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像测井、地震相干数据体预测裂隙发育带,用地震多参数识别的方法,确定油藏平面分布规律和高产区。通过以上技术攻关,对油气富集及分布规律有了明确认识,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李正文, 李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油气储集层地震综合预测系统由地震数据输入及目的层数据生成子系统、储层地震参数提取子系统、参数分析子系统、储层综合预测子系统构成。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将无井综合参数法预测、有井广义线性分类器法预测分别与非线性识别技术有机地结合,结合线性和非线性预测方法优选油气富集带;2突出与油气存在有关的参数,排除与油气无关的参数;3使用非线性动力学参数、地震波场参数及地震介质参数,可一次性完成对储层的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结合实例分析了综合预测的效果,通过提取、分析、处理多种地震特征参数及非线性参数,证实了含油气特征与地层结构变化和岩性变化密切相关,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 岳智忠, 陈建军, 刘永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97-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长沙岭构造断块众多、高异常地层压力、储层物性变化比较大的地质特点,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构造成藏条件研究,优选有利圈闭和钻探目标。全三维解释技术在长沙岭构造特征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落实了构造上断层的空间分布和平面组合特征,并划分了相应的断块区和断块;储层预测技术研究砂体纵向分布和平面变化;压力预测技术分析地层压力的纵、横向变化特点,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赵彩绒, 周建军, 江志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复杂地质体的成像问题一直困绕着吐哈盆地的地震勘探。在火焰山、胜北、温南等低信噪比地区,由于其地表、地下条件复杂,断层、尖灭等地质现象普遍存在,速度在垂向和横向上变化较大,地震反射在时间道集中表现为明显的非双曲线特征,常规时间偏移很难成像。而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解决逆掩断层、盐丘、尖灭等复杂构造及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成像问题的最有效方案,文中针对吐哈盆地的资料,先后对亚尔湖—雁木西二维、胜北三维、火焰山三维等区块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赵峰, 郑鸿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05-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叠加法静校正采用叠加原理,充分利用地震数据中的折射波信息、反射波信息以及目前使用的功能较强的地震数据交互处理系统,分别求取炮点和检波点的相对静校正值,以消除静校正对地震数据叠加成像的影响,提高地震数据处理分辨率。本文就该方法的原理、实现过程以及运用效果加以介绍。
  • 胡自多, 吕锡敏, 王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08-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库车前陆逆冲带高陡构造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对穿越库车拗陷 7个不同二级构造带的 16条测线进行了方法攻关和研究性处理。首先结合地震地质模型对原始资料的品质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了影响剖面质量的原因,然后用山地静校正、叠前与叠后去噪、子波处理及相位校正、高陡构造速度分析、复杂地区偏移成像技术这 5个关键技术,对实际测线进行处理,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库车地区高陡构造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
  • 王子明, 安佩君, 甄文胜, 康有元, 张立军, 王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18-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鄂博梁 号构造为例,通过对该区地震地质条件作细致剖析、对地震勘探难点作深入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该区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方法。从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品质及处理后的剖面效果来看,本文提出的这套方法完全适用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复杂地区,并对中国西部类似地区的地震采集和资料处理具有借鉴作用.
  • 满益志, 黄录中, 苏永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山前地区,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形起伏大、地表条件复杂,地下地层倾角大且地层介质的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使得原始叠加速度谱质量普遍较低,常规变速成图方法不能准确地确定圈闭的位置及构造高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适合山前地区特点的“模型层析变速成图方法”,解决了山前地区构造的准确落实问题.
  • 陆昌平, 黄杞祥, 孙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28-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火焰山山地是吐哈盆地勘探工作的难点,由于其良好的勘探前景,本地区已开展了多年的地震采集方法攻关,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总结以往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本区进行了山地三维采集工作。山地三维勘探难度大,采集成本高,有很大的勘探风险。通过采取合理设计观测系统、提高激发质量、改善检波器接收条件及其他相应的山地采集技术措施等,在本区成功地进行了三维采集工作,并对吐哈盆地的山地三维数据采集起到了示范作用,对西部其他地区的山地采集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黄青宇, 尹运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3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柴达木盆地陡倾角资料特点后认为:较大静校正量的存在和去噪方法选择不当影响了叠加成像效果,速度剧烈变化影响了偏移成像精度;解决大静校正量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初至波折射静校正;在陡倾角情况下适合选用 L OGFIL T非线性滤波方法压制线性干扰;提高速度剧烈变化条件下成像精度的正确方法是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是作好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环节。将以上方法应用于柴北缘地区,使成果剖面成像精度有了明显提高,为地震资料的合理解释提供了充分依据.
  • 赵永义, 刘全新, 邓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37-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常规动校正方法建立在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的基础上,先求速度谱,然后用相应速度将道集内双曲线的反射波同相轴校平、叠加。但在地表及地下构造复杂地区,反射波时距曲线通常不符合双曲线规律,而且在多次波发育或信噪比低时,速度谱上很难得到合理的能量团和准确的动校速度。模型约束逻辑动校正技术以地质解释的有效波反射层位模型作为约束条件,用逻辑分析和数学拟合的方法求取动校正量,对共反射点 /共反射面元道集进行校正,力求实现道集有效反射的同相叠加,并从根本上改善叠前资料的成像效果。本技术可较好地解决因射线畸变引起的非双曲线反射同相轴成像问题,可以时变、空变。大量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性强,应用效果明显.
  • 梁顺军, 谢会文, 彭更新, 刘云祥, 齐英敏, 叶林, 王建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高陡构造勘探开发风险远大于平缓构造,其原因在于高陡构造地震圈闭要素及反射层产状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即高陡构造地震圈闭要素及反射层产状已发生畸变。本文应用地震勘探基本原理,采用模型正反、演技术,分析畸变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然后提出校正方法。作者根椐多年来从事高陡构造勘探的实践经验,提出高陡构造井位部署的 4项基本原则,它可起校正高陡构造地震圈闭要素畸变的作用.
  • 陈俊庆, 魏小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45-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葡北地区 12 0 km2 三维工区范围内,针对侏罗系三间房组、七克台组及西山窑组油层进行了精细的构造解释,落实小断块,同时兼顾岩性—构造复合型圈闭及其成藏条件的分析;开展精细的速度场研究,建立本区高精度速度场,提供准确的油层顶面构造图;通过波阻抗反演及储层横向预测,对本区主要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平面变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本区及邻区的古构造演化进行研究,搞清其古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 宋玉龙, 吕公河, 荆中书, 张庆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50-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准噶尔北缘 1区块构造发育存在继承发展的关系,即上覆地层在基底隆起的基础上,发育了深层大、浅层小的构造。工区内地表起伏不大,大部分为戈壁区。老资料信噪比较低,波组特征不明显。在实际施工中,我们主要选择单深井方式激发,多检波器组合接收,挖坑埋置,压制各类噪声干扰,以获得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地震资料。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罗肇, 何明智, 牟云龙, 张建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56-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火焰山横亘于吐鲁番拗陷,地形起伏剧烈,相对高差达 80 0 m。从第三系至侏罗系在工区均有出露,破碎带较多,激发和接收条件差。本文根据火焰山地表条件和地下构造复杂的特点,在胜金口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山地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技术攻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徐怀宝, 刘继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60-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东部和腹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速度异常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时间剖面与实钻深度不符。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东部某区为例,认为该区速度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浅层低速带和浅层高速层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利用 Geo Depth处理系统中三维射线追踪图形偏移构造成图法和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可解决此类问题
  • 孙鹏远, 孙建国, 卢秀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64-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发表的 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文献资料,对基于 Zoeppritz方程的 13种 P- P波反射系数近似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将其分成了 8大类,并讨论了各种近似的内在联系。同时,对各种近似的实质、产生背景、假设条件、特点及其在参数反演中的作用等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和评述。通过定性分析对比发现:基于射线参数、幂级数及基于拉梅常数的近似公式可以描述具有大反差的弹性参数界面上的 P- P反射,特别适合于弹性参数的定量反演;AVO属性提取中所使用的背景速度信息的精度将影响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另外,根据弹性参数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各种近似公式之间进行一定的转换。这些结论将对合理地利用 AVO信息来反演地壳岩性参数和进行油气储层预测有所帮助
  • 孙鹏远, 孙建国, 卢秀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72-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两种典型的含气砂岩模型和“P- P波 AVO近似对比研究:定性分析”一文中所讨论过的各种 AVO近似公式,分别计算了在正、负波阻抗界面条件下的 P- P波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反射系数的梯度和截距,以及与基于 Zoeppritz方程的解析解相对比的相对误差。结果发现,Xu、Mallick、Zheng xd、Wang、Goodway、Fatti等近似在本文选择的两种不同模型下均能与精确解很好地吻合,反映出很高的近似程度。另外,各种方法对不同模型的近似程度并不相同。只有将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可靠地对岩性参数进行反演
  • 梁顺军, 梁顺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80-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山地高陡构造区地震地质条件可描述为地表起伏大、地层倾角大、变速和非均匀介质,不满足多次覆盖的假设条件,因此限制了现行的多次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着地震资料反射品质。地震资料采集质量不仅与野外施工质量有关,还取决于地震地质条件。本文根椐地震勘探基本原理,应用非零炮检距模型正演,模拟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过程,结合实际资料,全面深入地分析影响山地高陡构造地震资料品质的因素 (构造几何形态、地层及岩性变化、地形起伏和表层地质结构 ),提出山地高陡构造地震资料的品质评价标准及采集建议
  • 姜秀清, 沈财余, 李红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89-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地震波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射线追踪方法,实现了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正演与反演,二者的结合解释减少了多解性。通过 AVO处理与解释、大套地层解释和岩性解释三个方面的实例,介绍模型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在应用模型技术开展岩性解释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王秀玲, 孟宪军, 季玉新, 孙振涛, 王军, 刘玉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196-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潜山碳酸盐岩裂缝储层埋藏深、横向变化大、成藏条件复杂的特点,应用地震能量吸收分析、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地震相干分析、地震振幅频率参数提取分析等技术,综合分析潜山裂缝性油气储层的各种地震属性特征,研究了一套预测潜山裂缝性储层分布规律的方法。该套综合分析方法避免了单项技术分析的多解性,可以提高同类油气藏储层预测的精度,从而降低钻探风险。该方法应用于胜利油田车古 2 0 1地区,预测该区古生界潜山裂缝储层的分布和厚度,并对储层进行含油气性研究,为该区上报探明储量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 晋为真, 陈细福, 杜娟, 张韶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202-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GRISYS现场处理系统模块较少,功能简单,现场处理的职责就是要及时处理出地震剖面,以监控野外生产。本文提出了某些实用而灵活的现场处理方法,对提高野外现场处理的工作效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 王西文, 杨孔庆, 杨午阳, 苏明军, 周嘉玺, 王娟, 双道学, 罗立军, 郭保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205-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小波域分频计算瞬时振幅,用瞬时振幅的高、低频之比计算拟吸收系数。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局部化特性好的特点,计算出的拟瞬时吸收系数不存在平均效应,准确地刻画出每一砂层高频衰减特征,实际油气藏检测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高喜龙, 李照延, 杨鹏飞, 孙希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210-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埕岛油田东斜坡地区下第三系油藏主要受岩性分布控制,本文从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入手,深入探讨了层序地层与含油砂体之间的关系,得出该区主要有三种油气成藏模式,即岩性尖灭型油藏、不整合遮挡型油藏和超覆尖灭型油藏,同时在综合储层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东斜坡地区下一步勘探的三个有利目标区,对扩大该带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张天伦, 张白林, 聂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s1): 215-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 A对称复合四极剖面法 [2]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水槽模拟实验,提出了一种能在地面直接测定油气藏埋藏深度的直流电阻率勘探方法—— A对称复合四极测深法。该方法与 A对称复合四极剖面法或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 [1]配合应用,可以了解剖面异常场源体的埋藏深度,为判断剖面异常的性质提供依据。水槽模拟实验和野外试验结果表明,在供电极距 (AB)相对场源体埋深足够大,场源体横向跨径相对其埋深足够大,场源体倾角不太大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