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6-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人物介绍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00-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印兴耀 先生1962年11月出生于浙江奉化,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211工程重点学科"应用地球物理"建设的"应用地球物理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 论文
  • 郭向宇, 凌云, 魏修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01-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近地表的地形起伏变化和岩性变化可能引发近地表的散射波,这种次生干扰波在时距关系、频率特性等方面都与反射波和绕射波相似,在记录上的识别和压制有一定的困难。利用散射波的波动特性,在叠后通过波场延拓使其聚焦成像,然后通过压制强噪声的手段将其衰减,是我们对这种噪声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
  • 张金强, 牟永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09-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多次波压制的自适应方法以预测相减的思路进行与地表相关的多次波压制,它需要根据能量最小准则反演子波。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实现算法。由于子波长度远小于地震记录长度,利用SINC插值在频率域以稀疏的谱点确定子波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大大减少了反演参数的个数,并大大提高了方法的精度和速度。
  • 陈爱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16-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电阻率成像测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地层沉积和构造的微小变化,地层层理和裂缝是成像测井的主要探测目标。针对这些典型的复杂地层,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和电阻率成像技术,对层理和裂缝进行分析与模拟测量,并利用模拟成像结果直观反映地层信息。
  • 王成祥, 赵波, 张关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19-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对于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叠前深度偏移,克希霍夫积分法可以灵活地处理起伏的地表条件,但是对于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较低;而波动方程混合法偏移对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很高,但是不易处理起伏的地表条件。本文实现了起伏地表条件下的波动方程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从而达到既能使复杂构造精确成像,又能处理任意起伏地表的目的。从起伏地表开始的叠前深度偏移,将地表的高程校正隐含在了偏移本身的过程中,且比常规的高程校正更精确,因为常规的高程校正仅仅是垂向的静态时移,忽略了水平分量,而偏移过程中的高程校正则是按照波的实际传播路径来校正的。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23-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王华忠, 徐蔚亚, 徐兆涛, 匡斌,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24-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对于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最终提高剖面成像质量都是很有用的工具,一般在共偏移距道集中进行。其实现方法有多种,如等价偏移距方法(equivalent off set migration,Bancroftetal,1994)、DMO+PSI(prestack imaging)方法(Gardner,1986)和非成像的炮集偏移(non-imaging shot-record mi-gration,Berry hill,1996)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用一个新定义的偏移距替代原来的偏移距。在每一种方法中,成像过程都归结为以新偏移距定义的共反射点双曲线型时—距关系上的动校正。本文中,我们证明了不同方法的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有其共同起点——双平方根算子,说明它们在原理上是等价的;最后我们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的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 刘财, 谢靖, 韩道范, 杨宝俊, 冯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30-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是进行波场识别、对比、波场延拓、参数识别与参数反演的必要手段。差分方法是解偏微分方程的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它的计算量小,精确度高。本文首次使用差分方法解变系数的Stokes方程以制作非均匀黏弹介质中地震波场的合成记录。结果表明,考虑了介质的黏弹性和非均匀性的地震模型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可以避免地震解释中的误导。
  • 裴正林, 余钦范, 牟永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37-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井间地震波形层析成像是一个很复杂的非线性反演问题。本文提出了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波形遗传进化层析成像方法,采用二维实数编码、速度基因块变异和基因小波多尺度分解等方法对简单遗传进化算法进行了改进,大大加速了算子搜索速度,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和全局寻优性。数值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成像方法分辨率很高,图像质量非常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肖建华, 陈至达, 安里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43-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从陈至达的有理力学理论出发,本文研究在极长周期低速变形体中的瞬间无限小平面波波动现象,论述了地震波的有效弹性参数是由地层介质的本性和当前变形状况共同决定的,进而探讨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地压解释的有关理论基础。首先较详细地推导了一维有限变形运动方程,然后讨论其具体的解及有关计算公式。这一成果对于地震勘探技术中利用地震波场的演化信息进行构造地压反演解释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 李生杰, 施行觉, 王宝善, 叶林, 孙道远, 温丹, 杨宏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48-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模拟的方法,对利用地震反射资料估算的地层衰减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在使用反射地震记录计算地层衰减量时,应对地层引起的地震波相位变化进行分析,正确选择计算窗口的位置。使用叠前道集进行衰减分析时,需充分考虑不同炮检距对所计算的衰减量精度的影响。本文的物理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炮检距对地震波衰减的影响较大。近炮检距处地震波的衰减较之远炮检距的相应衰减量更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岩性信息。本项研究对地震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谭成仟, 张建英, 苏超, 吴向红, 赵丽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54-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相研究的神经网络井间参数内插预测新方法。该方法结合油藏微相研究成果,采用井位和微相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对储层参数进行空间预测。本文以孤岛油田渤21断块油藏为例,利用空间分散井位点的渗透率资料和地区沉积微相信息进行井间渗透率内插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方便地将一些先验的地区知识和专家经验用于井间参数预测之中,而且大大提高了井间参数的预测精度,为油藏建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 翁爱华, 李舟波, 王雪秋, 陆敬安, 莫修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58-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分析,发现数据误差可能不服从正态Gauss分布,为此采用回归M-估计(RME)进行弛豫谱反演,克服常规正则化反演弛豫谱受非Gauss分布数据误差的影响。回归M-估计通过对较大的离群数据误差赋较小权,对较小的数据误差赋较大权,从而压制较大数据误差对总误差的影响,并通过迭代过程进一步克服非Gauss分布数据误差对弛豫谱反演的影响。在核磁测井数据反演中,首先采用回归M-估计求取经过初步修正的误差数据集,接着利用正则化方法对修正后的误差数据进行弛豫谱反演计算。实际观测数据计算表明,回归M-估计和常规正则化反演方法结合,能提高弛豫谱估计精度和孔隙率计算效果。
  • 经验交流
  • 苏朱刘, 胡文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62-266,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半无限均匀介质空间中场的表达式,介绍了一维层状介质情况下AB-s方式瞬变电磁测深法的全区视电阻率定义的基本性质,并讨论了求解方法。特别地,本文引入了基于感应电动势的"虚拟全区视电阻率"概念,从而解决了全区视电阻率解的唯一性和存在性等问题。"虚拟全区视电阻率"能较连续和直观地反映地下一维电性层电性垂向变化特征,对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一维反演(构制初始模型和确立目标函数)奠定了基础。
  • 羊屋三维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法研究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6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各向异性的研究文章发表较多,也报道了一些成功的应用实例。本文通过国内一块三维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发现VTI各向异性问题对实际地震成像存在较大的影响。本文基于Alkhalifah(1997)提出的VTI各向异性介质的成像理论,研究了如何求取P波反射资料的各向异性速度和叠加成像问题。出于完整性的考虑,文中对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过程,以及本次处理涉及的基本理论做了简要的介绍。
  • 王棣, 苗永康, 于克训, 单联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76-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李庆忠先生于1995年提出了一种"剔除拟合法",能够克服多次波并保留AVO现象,可以获得拟合零炮检距T0道P波剖面和AVO参数。本文将剔除拟合法作为一种叠前去噪手段来使用,在动校正后的CDP道集中作剔除拟合处理后,得到常规水平叠加剖面,同时根据剖面的具体情况,不同的CDP位置和T0时间窗口采用不同的剔除百分比参数。理论模型试验和实际数据应用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云美厚, 管志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80-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速度和密度的变化是注水时间推移地震监测的基础。注水不仅会引起孔隙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而且还会引起储层温度、压力以及孔隙率、渗透率和孔隙流体性质等变化。储层岩石速度、密度的变化是所有这些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岩石速度、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藏注水开采期间,除流体替换外,储层温度、压力、孔隙率和孔隙流体性质的变化对岩石速度和密度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略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关键的。这一研究对进一步开展油藏注水动态时间推移地震监测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 靳军, 刘楼军, 邵雨, 梁承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87-290,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岩性圈闭研究的关键在于圈闭的识别和评价方法的逐步完善。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岩性圈闭识别技术的研究,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各种岩性圈闭识别手段和分析技术。从沙南二叠系梧桐沟组岩性油藏的探明和阜5井南侏罗系三工河组岩性圈闭的发现等典型勘探实例出发,从技术手段、工作流程上探索适用于准噶尔盆地岩性圈闭识别的研究思路和识别规范,以便为今后岩性圈闭和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这对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蔡先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91-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长岭断陷为陆相火山—沉积岩盆地,断裂运动是控制火山活动及火山岩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利用特殊地震相对火山岩平面分布进行预测,圈出两个火山口和8个沿控边大断裂分布的火山岩体,并在营城组火山岩体中获得商业性天然气。火山岩储集层物性的好坏,除受原生孔隙控制外,次生裂隙及溶洞也是关键因素。断裂发育带和后期反转区内的火山岩有利储集相带,是寻找深层天然气和无机气的有利场所。
  • 吕公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295-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勘探中,表层中的虚反射界面对地震波的激发有较大影响,但也是确定炸药震源激发深度的重要依据。本文讨论了虚反射对激发地震波频率和能量的影响,指出了测定虚反射界面的最佳手段,论述了定量确定炸药震源距虚反射界面距离的方法。合理地利用虚反射界面可以达到较好的激发效果。
  • 综述
  • 王西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3): 300-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内容,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评述:①成像方法和理论;②裂缝型储层和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和理论的探索;③野外地震采集技术和方法;④油田开发的地球物理方法,⑤国内外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成功实例。同时,指出了刊物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