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6-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赵殿栋, 郑泽继, 吕公河, 谭绍泉, 张庆淮, 徐锦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263-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九五"期间,胜利油田开展了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方法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通过采用地质雷达、双井微测井等新方法,形成了一套表层结构调查方法;通过研制系列高分辨率激发震源,拓宽了地震子波的频带宽度,增加了有效波的高频成分;通过选择合适的激发参数来抑制虚反射,提高了震源能量转换效率;通过研究不同检波器类型、检波器埋置方式对地震采集信号的影响,采用抗干扰高灵敏度加速度检波器和选择合适的接收因素,能够接收宽频带的地震信号;通过对干扰波的能量分析,认为激发后产生的各种噪声是影响地震记录信噪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在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过程中减少噪声和压制干扰波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地震波基础理论以及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胜利油田探区特点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技术方法。应用实例表明,在高信噪比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拓宽地震采集信号的有效频带,使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在2000ms处的反射波主频达到100Hz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凌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272-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一个地区开展地震勘探之前,勘探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在勘探目的层处是否可以获得预期的地震成像分辨率?要弄清这一实际勘探问题有一定难度,因为有多种因素影响地震勘探成像分辨率,主要有大地吸收衰减(包括近地表吸收和储层上覆地层吸收衰减)和近地表干扰波(包括非规则干扰和规则干扰)。前者引起反射波信息随传播时间逐步减弱;后者为不随时间吸收衰减变化(或随时间吸收衰减变化较慢)的干扰波。二者的变化关系制约着地震勘探的信噪比临界门限值。在该信噪比临界门限值上采集数据,通常可以获得较好的反射成像分辨率;反之,则难以获得。但在实际中如何确定信噪比临界门限值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多道统计分析,文中用时频域、频时域信噪比统计分析来确定时间域和频率域统计信噪比临界门限值,该信噪比临界门限值可以指示出数据信噪比小于1时的时间和频率,为实际勘探采集、处理和解释提供了重要的分析依据。
  • 付广, 王兴涛, 方纯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279-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欠压实浓度盖层抑制封闭作用的形成取决于异常含气浓度的形成,而异常含气浓度的形成又取决于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形成。根据这种关系,利用声波时差资料可以确定出欠压实浓度盖层抑制封闭作用的起、止时期,通过对其形成时期与气源岩大量排气期的匹配关系,阐述了欠压实浓度盖层抑制封闭作用在封闭扩散相天然气研究中的意义,并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泥岩盖层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 谭成仟, 吴向红, 宋子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285-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达西二维产量公式,通过研究储层产能的理论公式,并分析储层产能的两类主要影响因素(人为因素和储层因素),认为在一个油区内各种作业方式等人为因素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储层产能主要取决于储层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起储层产能与测井数据之间的关系,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储层产能预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5个评价参数(有效孔隙率、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和产能系数)作为输入节点,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预测出表示储层动态特征的结果。将本方法用于预测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层的产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证实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 陈生昌, 曹景忠,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291-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HuangLJ等(1999)在"扩展的局部BornFourier偏移方法"一文中提出的散射波场计算公式对于强横向变速介质的不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Born近似散射场计算公式,并把该公式应用于波场递归外推过程中,进而得到一种稳定的Born近似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与Split-StepFourier方法和Phase-Screen方法相比,本方法对Marmousi模型炮集数据的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本文提出的Born近似散射场计算公式可扩大Born近似的应用范围,对散射波场的计算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张建中, 戴云, 徐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297-300,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可同时计算长波长和短波长折射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它根据共中心点道集的折射初至旅行时方程,求取地震剖面的长波长静校正量和折射层速度,然后从原初至旅行时中减去长波长延时,得到仅与短波长有关的剩余折射旅行时,再对剩余折射旅行时进行正交分解,求出各炮点和检波点的短波长静校正量。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收敛快、精度高。
  • 王大兴, 于波, 高俊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01-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含气砂岩主要属湖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是具有低孔隙率、低渗透率和高阻抗特征的一种岩性气藏。在岩性解释上,很难区分含气砂岩和致密砂岩。引入AVO分析方法后,利用不同岩性泊松比差异所形成的AVO特征响应,可以有效地区分地震高阻抗层的岩性及含气性,避免了地震岩性解释上的陷阱。在长庆榆林区山2高阻抗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中,应用高保真CDP道集资料进行AVO分析,提高了钻井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云美厚, 易维启, 庄红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08-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干岩石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实用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大庆油田(1996)和Phillips等人(1989)的岩石物理实验结果以及大庆油田的部分测井资料,研究了砂岩中孔隙率、泥质含量、有效压力以及温度对干岩石弹性模量的影响,并给出了两个最佳拟合公式。这两个公式克服了以往经验公式的局限性,使得在缺乏岩石物理实验结果的地区,利用Gassmann方程分析储层条件下砂岩速度的变化规律成为可能,特别是对油藏强化开采时移地震监测可行性的模拟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 消息
  • 范文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14-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0年12月公布的信息表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年继续被美国EIPageOne题录数据库收录为中文引用期刊。该数据库每年从世界上5000余种期刊、会议论文和技术报告中收集约30余万条文献的题录(无文摘)。就收集范围而言,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献数据库之一。读者可通过刊名、自由词、作者姓名或单位等来检索刊登在引用期刊上的原文。
  • 论文
  • 雷迎春, 王明世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15-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地区大地水准面差距值精度偏低甚至为空白的现状及其对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影响,提出了由GPS测量得到的大地高转换成海拔高,需将WGS84坐标系大地高转换成北京54坐标系的大地高,再将北京54坐标系大地高加大地水准面差距值后得到海拔高程。文中采用该地区已知的7个国家控制点高程,用二次曲面拟合归算全网GPS的海拔高程,拟合结果基本满足石油勘探的要求;同时对最终解决这一地区的大地水准面问题提出了建议。
  • 杨凤丽, 张善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19-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海相碳酸盐岩和花岗片麻岩基岩潜山裂缝性油气储层在横向上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本文探讨使用构造应力场模拟技术、地震相干分析技术和合成声波测井技术来提取不同场源、从不同侧面反映海相基岩潜山裂缝性油气储层的特征和信息,联合对油气储集体做出预测和描述。在勘探生产中应用后证实,此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对预测目标的多解性,显著地减少偏差,从而为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成功率提供较准确的地质依据。
  • 冀连胜, 史付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26-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重、磁力勘探在盆地早期的石油勘探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重、磁力勘探方法及处理技术的发展,重、磁力方法在目标勘探、油田开发等领域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近几年在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勘探中,该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勘探成果。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的重力详查,首次提出了玛扎塔克构造带为一个具有南北两排高点的断阶式背斜构造带的观点。该成果被后期的CEMP、地震勘探所证实,并为该构造带的后期油气评价提供了依据。
  • 经验交流
  • 高喜龙, 孙希瑞, 李顺玲, 杨明, 常解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34-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埕岛油田东部斜坡带下第三系油藏以三角洲、浊积扇隐蔽岩性油气藏为主,是近年在该区发现的又一含油层系。该带储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大,油气聚集成藏复杂。本文对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子波提取和薄层识别等技术,结合本区特点,对储层进行追踪、预测,查清了该地区储层的分布规律,落实了有利的岩性圈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38-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石油科技期刊工作研讨会于2001年5月20-24日在江西九江庐山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石油科技期刊管理处和下属所有期刊编辑部的负责人、以及会议邀请的部分专家(其中包括原期刊管理处处长陈宝厚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陈浩元先生、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执行主编汪廷璋先生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
  • 经验交流
  • 朱建伟, 刘招君, 董清水, 刘葵, 郭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39-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典型地区的解剖和分析,建立起松辽盆地上侏罗统—上白垩统地层格架,并按层序四分原则划分出体系域和准层序。对不同超层序发育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指出油气在不同体系域内的生储盖规律及其隐蔽性油气藏类型。
  • 唐建仁, 刘金平, 谢春来, 任贵珍, 勾永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45-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徐家围子断陷为陆相火山-沉积岩盆地。断裂运动是控制火山活动及火山岩分布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多种地震属性对目标区火山岩进行了预测,得知火山岩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即沿基底断裂呈串珠状条带形分布。断裂运动同时也是控制生油层发育的重要因素;火山岩储集层物性的好坏除受原生孔隙控制外,次生裂缝及溶洞也是决定性因素。由于断裂的强烈活动,翘倾断块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成烃单元,可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是聚集深层天然气和无机气的有利场所。本次研究在目标区共识别出9个火山岩体,其中6个火山岩体为一类有利勘探靶区。
  • 汪恩华, 贺振华, 李庆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52-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炸药激发是陆上地震勘探的主要激发方式,激发因素对地震(尤其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显然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已有诸多关于激发理论及参数选择方面的文献,但大多是在某种特定药型、药量条件下所作的分析,其结论不具广泛性。研究激发条件的目的是要获得理想的激发子波,但目前直接对激发子波进行观测并作分析的还不多。本文介绍了用不同药量的多种成型炸药在高速层中进行激发和观测的方法;对在弹性区形成的地震子波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子波波形、频谱、能量与药量的关系及地震波在高速层中的衰减规律等;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63-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王长春, 熊金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64-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度量浅层多次折射发育程度的新指标——多次折射盲区连线斜率,并建立了浅层多次折射与近地表结构之间的明确关系,进而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严密的采集参数试验、分析与优化方法。应用此方法在折射发育区的地震数据采集中见到了良好效果。
  • 苏朝光, 刘传虎, 高秋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71-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发展,从过去单纯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转变为现在寻找较为复杂的隐蔽油气藏为主。泥岩裂缝油气藏作为一种特殊的隐蔽油气藏类型,在济阳拗陷的沾化、车镇、东营等生油凹陷广泛分布,并有多口井获得了高产商业油流,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文通过对胜利油田罗家地区沙三段泥岩裂缝油气藏进行系统研究,划分了该区有利的沉积相带,认为灰质泥岩发育区易形成泥岩裂缝油藏;根据应力作用形式,划分了三种应力场:断层应力、构造应力和地层压力,本文认为利用最大构造曲率法和地层异常高压预测泥岩裂缝发育段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总结了泥岩裂缝油气藏在正极性剖面上对应负反射系数的地震反射特征和低速度特征,应用正演模型技术,总结了不同地质条件下泥岩裂缝的振幅、频率特征;提出了泥岩裂缝储层地球物理特征重构技术,利用本区具有代表性的浅侧向电阻率和2。5m电阻率曲线对泥岩裂缝油气藏进行了地球物理特征曲线的重构,在实际资料的运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 王志君, 黄军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78-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识别微小断层和砂体变成了至关重要的课题,为此近年发展起来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地震处理和解释技术,其中相干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在三维地震数据建库后,首先经相干处理得到相干信息数据体;然后,针对所研究的断层和砂体,切出有关相干数据体,加载到三维可视化中,调整透视参数,可清晰显示出断层的空间形态、砂体空间展布规律,为研究断层和储层提供了客观依据。
  • 消息
  • 范文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81-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据2000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发行的《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上公布的信息表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继1992年和1996年两次人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后,又于2000年第三次人选为这类期刊。并在人选的22种石油天然气工业类学科的核心期刊中名列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