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3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0-02-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林依华, 尹成, 周熙襄, 钟本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利用MonteCarlo技术自动估算静校正时有很大的局限性费时太多,需要上千次迭代,并且要求有较好的温度参数才能收敛到最优解。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综合寻优法来反演静校正。该方法是由最大能量法、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共同实现的。经过反复验证,表明该算法具有性能稳定、费时少、迭代次数少,能迅速收敛于全局最优解的特点。
  • 王彦春, 余钦范, 段云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1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表复杂的工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静校正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用折射波初至时间计算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即分别在共炮点域、共接收点域、共偏移距域交互计算静校正量。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用交互迭代的方法求出全局最优解。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适合解决地表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 王勇, 朱亚平, 杨慧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地震旅行时的双平方根方程,采用叠前克希霍夫积分偏移原理,将地震道按产生的散射点,在给定的偏移距范围内抽成道集,称为共散射点道集。然后对该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动校正和叠加,得到偏移地震剖面,即共散射点成像。由于共散射点等价于共反射点,而且它具有很高的信噪比,还可以通过它建立准确的速度模型,因此利用共散射点成像,再配合专门的去噪、剩余静校正等处理手段,对于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处理是很有意义的。文中给出的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会)第五届第一次全委会于1999年12月1~2日在北京十三陵石油工人疗养院召开,有78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学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光文主持。学会副主任钱荣钧致欢迎词。
  • 论文
  • 孙成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27-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反褶积的最终目标是消除地震子波的影响,恢复地层反射系数序列。本文考虑到子波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性,通过一种改进的谱模拟处理,有选择地控制频率域反褶积算子,从地震记录中初步模拟出子波的振幅谱,并在频率域实现对地震记录的零相位反褶积。然后针对反射系数不总是随机白噪的特点,利用工区内现有的井资料,再次通过谱拟合方法得到与该地区沉积特点相符合的地层反射系数谱的分布特征,并对第一步的处理结果进行谱的有色补偿,从而达到提高叠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目的,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均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 严又生, 宜明理, 魏新, 万文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36-4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比井间速度层析成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能用于井间储层精细解释。本文采用非均匀介质的射线追踪算法,按照实际井间地震观测系统计算共炮点道集(或共接收点道集)的反射波时间场,然后将反射波能量在共反射点上叠加,得到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其具体做法分三步:1计算各反射点的反射波旅行时,包括上、下行反射波;2按一定的观测方式(如共炮点、共接收点、共偏移距、共中心点、共深度点)进行上、下行波分离;3分别对上、下行反射波进行共反射点叠加成像并合并。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均得到了质量较高的井间反射波成像剖面。
  • 曾新吾, 王小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4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利用多分量VSP数据进行横波分裂的研究中,地表层的波的特性和震源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目标层的各向异性性质的解释。本文中,基于多分量矢量褶积模型,我们导出了一个针对多源多分量数据的地表层算法。该算法可以在不知道地表层的详细资料的情况下,消除地表层散射、多次波和非均匀性等的影响。它同时还可以消除数据采集时由于震源的误差(如震源强度误差、震源取向误差等)所带来的影响。用人工合成地震数据对算法的试验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 底青云, 王妙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频率域导出了线性流变体介质内的波动方程,同时也给出了黏弹性参数随空间坐标缓变时的近似波动方程表达式,明确了黏弹性参数和波相速度及各类波动振幅之间的关系。作为例证,先用有限元方法生成黏弹性介质中的理论波场,用其直达波、透射波、反射波初动振幅获得了衰减系数,并进而反演得到黏滞性参数和弹性参数的比值。与模型值的对比表明,所得反演值合理,该方法可靠。
  • 顾汉明, 王家映, 江涛, 朱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5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海底多波地震勘探利用海底电缆(OBC)采集海底各岩层的弹性波的多波多分量信息。在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进行弹性参数反演中,这些分量对反演所作的贡献是不同的,体现在各反射波的反射系数与弹性参数的信息量及其组合关系的关联程度是不同的。利用波场正演技术分析研究海底多波地震资料中蕴含弹性参数的信息,有助于充分利用海底多波地震资料提高AVO反演弹性参数的可靠性。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应用计算反射系数的Aki近似公式,进行海底多波多分量合成数据蕴含弹性参数的定量分析,确定哪些弹性参数或它们的组合关系能最佳地从AVO资料中反演得到。文中考虑的弹性参数是速度及密度的相对扰动量,在时间域内对反射系数的正演计算公式进行线性化,获取反演的灵敏度矩阵,并利用SVD计算反演灵敏度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继而分析弹性参数反演的信息量。由计算结果可知海底压力波场和质点速度分量资料蕴含的弹性参数的信息要比常规海上地震资料多,且能较好地反演出纵横波速度及密度的相对扰动量。
  • 于增慧, 王硕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6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样条函数的空间域位场转换方法。首先应用位场延拓基本公式建立一个第一类弱奇异性积分方程,求解该方程可得到边界上位场值的法向导数;然后求得积分表达式的值,它与基于样条函数的反演方法形成一个系统,从而实现位场转换。模型试算和实例处理结果显示,本方法原理简单、精度高、受地形坡度影响不大,因此为这一领域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尹兵祥, 宋维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70-7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大地电磁三维阻抗张量常规分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三维介质阻抗张量分析的正则分解方法。该方法从阻抗张量Z有8个自由度出发,无需任何约束条件,以完全自然的方式从Z中提取相互独立的8个正则分解参数,用以描述地球介质的电性特征,物理含义明确且易于解释。由模型介质分析可知,在某些特殊介质情况下,参数间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因而将类似的参数组合用于非理想介质时,所得结果与理想情况相比较,可以表示二者间的相似程度,即描述介质的维数特性。
  • 张德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7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东部的石炭系黄龙组(一般厚度40~60m、最大厚度小于100m)是川东地区天然气的重要储集层,它属局限海湾沉积环境,中生代及其之前以升降运动为主,之后主要是褶皱运动。钻井、测井资料及其相应的研究成果证实:埋深达4000~5000m的黄龙组灰岩聚集油气之后,声波速度下降了400~500m/s,地震剖面上天然气藏的信息不但客观存在,并有相应的强度。由于该地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和储层厚度小、埋深大等原因,在地震剖面上只有气藏底界面的“亮点”反射与上覆地层形成的“喇叭口”反射组合特征相当清晰,成为天然气藏存在的重要依据。
  • 王西文, 刘全新, 赵应成, 苏明军, 刘洪, 李幼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8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广义线性反演是波阻抗反演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反演精度高,但对噪声非常敏感,严重时可使反演出的波阻抗值完全失真。小波变换的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分频特性和去噪功能。本文采纳了广义线性反演和小波变换方法的优点,提出了小波域的波阻抗反演方法。通过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实际应用效果也是好的。
  • 经验交流
  • 白地动, 范祯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97-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复地震道技术可以提取瞬时相位,瞬时相位参数对地震资料解释、油藏描述和获取岩性信息有重要意义。由于小波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特征,因此可以利用小波变换求取不同尺度下的瞬时相位参数。本文对地震波在小波变换下的相位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表明,本方法可有效地确定断层和追踪地震层位信息。
  • 乐小陶, 刘丽华, 齐俊宁, 陶正喜, 李德珍, 杨爱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102-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川东地区地表条件极为复杂,地形起伏大,构造顶部多出露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地腹地层强烈褶皱,地层倾角大,直立甚至倒转,逆冲断层发育。地震原始资料的声波、面波、侧面波及其它干扰波能量较强。由于受回转波、侧面波、绕射波等互相干涉和速度横向变化的影响,叠加剖面成像质量较差,造成构造形态失真。本文针对川东地区高陡复杂构造的特殊情况,首先采取了提高叠前资料的信噪比,然后在建立合理的构造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偏移速度模型(速度模型包括界面形态和速度值)和选用合适的偏移方法(本文采用了叠前深度偏移)。利用本文的方法,对川东高陡构造复杂区的多条测线进行了重新处理,使叠加剖面上的反射波归位和偏移成像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 吴义杰, 高德群, 谢美云, 杨德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111-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江苏XWZ地区复杂断块群的特点,本文以分步优化地震反演为技术手段,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提出了描述油气储层特征八项参数(即砂岩厚度、渗透性砂岩厚度、砂岩有效厚度、孔隙率、渗透率、地层压力、流体势、油水边界)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复杂断块区的储层综合描述技术。经后续开发井证实,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 侯俊胜, 黄智辉, 刘德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119-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吉林大老爷府油田高台子低阻储层的特点和多参数测井信息以及其它勘探开发信息,应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低阻油水层的识别。提出了一套计算权系数和隶属度的实用方法,总结了油水层识别的基本步骤,并对与应用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对489口测井资料的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 刘斌, 杨晓勇, 王宝善, 席道瑛, T.Popp, H.Kern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129-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三轴围压容器内对泥岩、粉砂岩、砂岩和杂砂岩中的弹性波速度、衰减和渗透率进行了测量,并对样品作了显微组构分析。实验发现,由于砂岩的孔隙率大,矿物颗粒的分选度和磨圆度较好,颗粒间孔隙的连通性很好,其渗透率最高;粉砂岩中晶体颗粒尺寸比砂岩的小,颗粒间的孔隙也较小,连通性受到影响,因此渗透率比砂岩的低;泥岩的渗透率更低,因为它的矿物颗粒更细小且固结性较差,很容易将连通的孔隙堵塞;杂砂岩是由分选性差、未经磨圆的碎砾通过基质胶结形成的,孔隙间的连通性很低,它的渗透率最小。随着围压和轴向差异应力的变化,四种样品中的波速、衰减和渗透率均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化,反映了岩样组构特别是微裂隙的变化情况。
  • 作者介绍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138-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林依华 高级工程师,1962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物探专业。一直从事塔里木盆地地震资料处理攻关,曾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现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研究院从事深度偏移、静校正及去噪方法研究,并在成都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王彦春 副教授。
  • 人物介绍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35(1): 139-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