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8-06-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刘企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285-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自适应反射系数无约束反演,是在不考虑测井约束的情况下,对地震记录的每一点都求取反算子,然后在该点再进行速归褶积计算,以充分适应不同深度上地震子波变化的特点。因此,此法要比普通分段脉冲反褶积求解反射系数的精度高得多。由此方法得到的反射系数剖面,能清楚地反映出小薄层、小砂体、小断层和小构造,其分辨率可达到1/4波长。该方法对弱反射层尤为有利,它是在偏移剖面上实现的,并要求高故频不低于50Hz。
  • 梁光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296-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子波的提取是波阻抗反演及正演模拟的基础。本文首先研究了确定性子波提取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如子波长度的确定、截断误差的影响、直流分量的消除及随机噪声的影响等;然后对近期发展起来的利用地震记录的高阶累积量估算地震子波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将上述确定性方法和统计性方法结合起来,研制出了一种测井约束外推地震子波的新方法;最后对实际资料进行了试界,其结果表明,利用测井约束的子波外推方法获得的子波比传统方法要精确。
  • 熊传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05-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T-XF-X等预测滤波方法都是常用的噪声衰减技术。这些方法对消除噪声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产生一些假同相轴,并衰减强振幅噪声处的信号能量。这种效应是由输入数据中存在噪声而引起的。为此本文采用反演预测滤波方法来消除噪声,即根据反演预测滤波求出信号估计,再按此信号估计生成新的滤波因子。也就是说,在更少噪声影响下,重新进行预测滤波。叠前记录去噪后,记录中还常含有相干线性干扰波(如面波、折射液等),在预测去噪时,干扰波不仅没有受到压制反而增强了。但如果在反演预测中引进算子外推技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便能得到相当理想的效果。本文提出的反演预测滤波与算子外推方法,既保护了反射层的振幅,又消除了强相干干扰和预测滤波所产生的假同相轴。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已被人工合成记录和实际数据所证实。
  • 张文生, 何樵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10-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伪谱法进行二维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正演模拟。文中给出了计算的稳定性条件并作了证明,对边界条件也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吸收边界条件采用Takashi提出的反周期扩展法或是与衰减型吸收边界条件相结合的方法。数值模拟的共炮点记录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波形特征清晰、边界吸收明显的优点,完全可以推广到其它各向异性模型的波场正演模拟中。它为各向异性波形反演、偏移成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正演方法。
  • 汪宏年, 杨善德, 常明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20-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混合法给出了水平层状各向异性介质中普通电阻率测井的快速正演算法。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证明,各向异性介质中电阻率测井的响应主要受横向电阻率影响,且响应的振幅完全由横向电阻率的大小确定。文中还研究了薄互层的响应与各向异性介质响应的等价性问题。对于砂、泥岩薄互储层,当组成薄互层的各个单层的厚度明显小于电极系的纵向分辨率时,薄互层的响应与等效的各向异性介质的响应基本上是一致的,很难从其电阻率的响应中了解到实际地层电阻率的真实变化情况。
  • 吴小平, 徐果明, 卫山, 邓干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28-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MT方法中,广泛使用Cagniard定义的视电阻率。此种定义的视电阻率曲线不仅有明显的振荡性,而且对地电剖面的中间薄层反映很不明显。Basokur在此基础上又定义了一种性质更好的视电阻率,它能较好地减小视电阻率曲线的振荡性和分辨地电剖面的中间薄层。本文将这种新定义的视电阻率用于MT方法中薄互层地电模型的正、反演研究,不仅能更好地反映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而且对薄互层的分辨率也有显著的提高。即使是较复杂的薄互层模型,也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 李庆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36-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河流在平原上总是通过频繁的摆动改道来铺平其携带的沉积物。而盆地的下沉速率却是非常之慢,于是曲流河和辫状河就像翻耕土地的机器那样,不断地来回搬运、倒腾着地下的沉积物。几万年后,盆地里的沉积物就变成一个杂乱无章的“混合物”,平面上是找不到一条完整的河道的,也说不清哪里是心滩,哪里是牛轭湖。因此,我们利用地震勘探技术很难找到一条陆相的河道。但是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地震勘探能够笼统地指出哪里河道砂更发育一些。实践表明,只有海洋中及深湖里的浊流河道才容易被找到。本文结合国内外的解释实例,指出了当前河道解释中存在的陷阱。特别是在层位追踪对比时,不要把跨相位所形成的振幅差异在三维切片上误认为是河道的反映。
  • 孙建国,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42-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Mbius反演属于数论范畴。Mbius反演不仅仅是提供一种新的反演手段,更重要的是从数学上找到一种积分形式。Mbius反演是一种直接求解的方法,不需迭代,计算量小,稳定性好。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反演基本原理,它主要是将地震记录进行对数坐标变换,从而引用Mbius的反演方法,其中主要一点是假设地震子波是非零完全积性函数。在反演基础上,再作反对数变换,就达到反演的目的。文中列出了Mbius反演详细的实现过程。
  • 席道瑛, 程经毅, 席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48-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物理模型实验揭示:流体饱和度、孔隙流体的特性,地震波的频率和岩石孔隙的纵横向尺寸比对地震波的衰减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借鉴滞弹性弛豫热激活过程的研究来描述地震波在饱和砂岩中的衰减机理。首先研究成分单一的长石砂岩在水、原油、油水混合液饱和条件下的弛豫特性,发现产生弛豫峰的王要原因是孔隙液体与长石砂岩孔隙界面上的相界弛豫。对于由初隙液体饱和的多孔岩石可以用普遍化的Voigt三参数模型和Cole-Cole分布描述。由于孔隙液体饱和的多孔岩石中普遍存在着多重弛豫的叠加,所以造成弛豫峰变宽。实验表明,油水混合液饱和砂岩的弛豫最宽,石油饱和砂岩比泵油饱和砂岩的分布宽度稍大,水饱和砂岩的弛豫峰较窄。
  • 蒋立新, 施行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55-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测量大庆油田砂岩样品纵横波速度与饱和度的变化关系中发现,在高频条件下,样品中的流体含量对横波速度基本上没有影响,而对纵波速度影响较大,并且在某一饱和度时出现波速最低值。文中引用并改进了三相介质气体包裹体模型,对上述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孔隙中流体分布的均匀性和波的频率都对波速随饱和度变化曲线有影响。数值模拟与实验的结果较为一致。
  • 李长文, 余春昊, 张银海, 杨小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63-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相似性原理,按1:10比例制作模拟各种性质地层的小模型井和微型声波仪器,建立了一套进行井孔声波传播机理研究的实验测量系统。采用高频声源可得到纵、横波较清晰的全波列波形,采用低频声源可得到较好的斯通利波波形。随着地层孔隙率和渗透率的增大,横波和伪瑞利波衰减剧烈;斯通利波衰减逐渐增大,速度明显减小,特别是高频成分波比低频成分波衰减要大,斯通利波的主频显著向低频方向漂移。当地层中存在与井孔相交的水平裂缝时,会产生反射斯通利波,其反射系数不仅与裂缝宽度成正比,还与裂缝带的渗透性和充填物有关。
  • 经验交流
  • 张应波, 张骥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70-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含油气地层实际是一种双相介质,若用单相均匀介质的理论难以描述地震波在其中传播的复杂地球物理特征。本文介绍的储层物性参数处理技术是根据双相介质理论,综合使用地震、地质资料,以联合调试的迭代方法,把地震记录反演成地震应力,为提取地层物性参数提供一种新的途径。该技术的处理成果能更细致地反映地质构造及岩性变化。近年来,该技术在海上及陆地20余个油田的不同地质条件下使用、验证,并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及中选用三个有代表性的实例,说明该处理技术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 李显贵, 许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82-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反射界面及层速度是地震勘探中相当重要的地层参数。本文研究一种利用反射波走时对其进行层析成像的实用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①用二次函数Y=CX2+EX+H来拟合反射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位置及形状;②用共轭梯度法(CG)进行迭代求解,从而得到要求的反射界面及层速度模型。对实际资料计算的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求解收敛速度快、计算精度高。
  • 林盛, 吴峰, 李衍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90-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叠前相干干扰滤除方法。此方法是在时间—空间域内把整个地震记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相干干扰的识别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不需对地震记录作开窗处理。被滤除部分主要集中在干扰波覆盖区域,其它部分则不受影响,不会引入假的同相轴,因此整体滤波产生的效应是局部的。合成数据以及实际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很有效的,在尽可能抑制相干干扰的同时,有效信号在各个频段的能量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 邓志文, 魏修成, 刘贵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399-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敦煌盆地库姆塔格沙漠复杂的地表条件,选用小折射和大炮初至并经地形校正联合求取表层结构数据的方法。对小折射模型法、扩展广义互换法(EGRM)、初至回折波和折射波连续速度模型反演法(FCVI)等三种静校正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静校正数据分析和资料叠加处理的结果表明,FCVI方法是一种适用于该沙漠区的静校正方法。对该区约1300km二维地震资料使用FCVI方法进行静校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边西燕, 唐文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407-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今的各种地震反演商用软件中,只给用户提供层位标定后深—时转换的测井速度曲线,不提供深—时转换后的原始测井速度曲线。这样做对层位标定要求不严的Glog等类软件是可行的。但在宽带约束反演中,层位标定正确与否却关系到宽带约束反演的成败。因为不同的层位标定,可得到不同的子波。为此,我们提出了正反演联合层位标定技术。首先用测井的速度、密度、反射系数求取合成记录,然后将此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进行对比,并不断修改反射系数序列,重新求取合成记录,直到两者吻合为止。在上述正演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再对做漂移和不做漂移的声波曲线求取的合成记录分别进行反演,得到漂移测井速度曲线和原始测井速度曲线。再将两者进行对比,不吻合再修正反射系数序列,直到漂移测井速度曲线与原始测井速度曲线吻合为止。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层位标定结果和反演效果。在三维宽带约束反演中,采用了纵、横剖面上子波插值技术,使多井三维地震反演更合理、更准确。
  • 刘光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413-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吐哈盆地HYS构造从晚中生代至新生代经历了拉张伸展期、挤压抬升期、伸展拗陷期和强烈挤压褶皱期等演化阶段。拉张伸展期盆地引张伸展,断层为正断层,形成半地堑式构造单元;挤压抬升期,盆地受挤压抬升,断层活化为逆断层,伴随产生弱压缩褶皱;伸展拗陷期盆地再次引张伸展,断层转化为正断层,盆地呈拗陷沉降;强烈挤压褶皱期,受挤压应力场的作用,断层又活化为逆断层,并伴随断层产生相关的褶皱,形成了正反转构造和复杂的地层构造关系。后期的强烈挤压褶皱反转虽然形成了油气的聚集场所,但同时又破坏了构造圈闭的完整性及其保存条件,不利于构造油气藏的形成。
  • 讨论
  • 曹聿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418-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在2997年第5期“讨论”栏目中发表了云美厚等“求导能否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以下简称“求导”)文章,文章提出了物探界都很关心的地震勘探的分辨率问题的讨论。
  • 典型剖面解释
  • 严又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422-4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进行井间地震资料解释的过程中,井间地震波速度层析成像剖面是最有用途的基础性图件之一。
  • 人物介绍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33(3): 433-4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