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第32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1997-12-30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顾树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柴达木盆地的发育过程,说明了第四系有得天独厚的气藏物质基础,并指出气藏的地质特点:①地层压实作用小,孔隙率大,胶结疏松;②埋藏浅;③气藏累计厚度大:④构造平缓,翼部倾角都在3°以下。由这4个地质特点决定了第四系气藏存在着多方面的地球物理信息异常。该区含气的地震信息异常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速异常,致使同相轴形成下拉现象;②低频异常,在气藏相应的部位,其地震剖面反射同相轴明显变宽,气藏段频率响应为12~24Hz,非气藏段响应为24~60Hz;③强振幅异常,据统计气层砂岩速度为1300~2100m/s,一般在2000m/s以下,而非含气砂岩及泥岩速度为2000~2600m/s,二者速度相差大。此外,气层与非气层的孔隙与密度也有较大的差异,故而在气藏区有较强的反射系数.出现强振幅异常。在航磁资料上,该区的气藏呈现出高频磁异常的特点。
  • 杜启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将薄层含气砂体准确地识别出来。本文利用多地震参数判别分析和时─频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含气砂体。文中论述了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并把该方法用于FYT地区新生界明化镇组下三段储层气藏描述中,成功地预测出了含气砂体的分布范围。
  • 孟伯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弗晰模型识别法的数学原理就是在一个论域中计算任一元素相对于某一个集合的隶属度。本文采用弗晰模型识别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法(弗歇准则二类线性判别法、贝叶斯准则多类逐步判别分析法、多类训练迭代法),分别对冀中拗陷杨武寨地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类预测,结果证明,利用弗晰模型识别法的预测结果是完全正确的。
  • 于建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岩性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砂砾岩体油气藏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砂砾岩体一般是多期发育、多次沉积形成的,其内部地质结构和油水关系十分复杂,目前对这类油气藏尚无系统的研究。本文利用时频分析方法描述砂砾岩体的内部结构,所划分的沉积旋回与钻井资料完全吻合。同时,应用井旁地震道瞬时动力学参数预测砂砾岩体的含油性,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 刘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云南陆良盆地为第三系残留盆地,气藏除具有低速、反射振幅增强的特点外,AVO异常也极为明显。该盆地已在二维高分辨率保持振幅处理的基础上,完成了包括亮点、波阻抗和AVO在内的204Okm的特殊处理。本文所讨论的气藏识别与气藏描述方法,是从有限的钻井资料出发,有效地排除了任何单一地震信息都具有多解性的难题,不仅充分利用地震信息的优势确定气藏的面积和厚度参数,而且改变了气藏描述从传统的孔隙率和饱和度出发的思路,代之以统计的方法,解决了预测气藏的储量计算难题。
  • 李卫忠, 吕功训, 王成礼,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27-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波的频率成分与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密切相关。本文介绍的频率时间谱扫描技术,可对地震波的频率进行时间域的连续分析和频率域的离散分析,能准确地提供地震资料的频率信息,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可明显改善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该方法在胜利油田的DX、LP等6个地区及南海的W121区块的应用中,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 唐文章, 邓永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3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以往由测井资料确定储层参数均采用简化模型所建立的测井响应方程,因而难以反映储集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客观特征。鉴于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处理能力及其它一些优点,故本文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定量求取储层的孔隙率和渗透率参数。文中采用BP网络模型,学习样本采用8种测井数据。网络学习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逐点对应,关系一致,71个点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09%。
  • 鄢永玲, 刘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川西拗陷和川中隆起的过渡带上5口井的上三叠统须二段地层资料和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确立了该区气藏的类型。认为该气田不是构造整装层状气藏,而是受裂缝带发育程度控制的气藏。也就是说,裂缝带发育程度是导致单井不同产能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应从构造形变研究、多种地震信息预测和VSP与SSP联合处理等方面,寻找裂缝发育带,建立地震信息预测天然气富集区的模式。本文采用这种方法提供7口井位,成功率达85%。
  • 聂凯轩, 王达昌, 王宏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49-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测井资料综合储层预测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传统的数学插值方法和地质统计方法。本文根据近年来石油系统最新由国外引进的各类储层描述软件(如美国Tech.Logic公司的Irex软件,其储层预测方法包括:加权距离平方倒数法(1/R),最小网格张力插值法及高斯顺序模拟法;美国阿特拉斯公司的RM软件,其储层预测方法包括:地震属性约束的测井特征模拟,指示克里金估算法等),对目前国内外地震测井综合储层预测方法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有关方法的优缺点及其算法原理。指出地质统计随机模拟方法是利用输入参数的一种概率分布函数来模拟油气储层分布情况,而这种概率分布函数代表了储层参数的不确定性及非均质性。为此,进一步研究地质统计方法对于加快我国东部油田中后期的开发和预测低渗储层的分布有重要的意义。
  • 任颖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5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岩性指数预测油气的方法有别于砂泥岩量板预测岩性法。砂泥岩量极法预测岩性是根据盐水饱和地层中含泥砂岩的波速介于纯砂岩与纯泥岩的波速之间,并随含泥量的增大而减小的原理而建立的,适用于孔隙成分单一地层的岩性预测。而岩性指数预测油气的方法是通过找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性指数与储层物性和充填流体性质的变化关系,再用岩性指数平面图去叠合构造图,从而把地下油气藏的位置描述出来。
  • 冉建斌, 刘前志, 郭玲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6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建立构造模型、沉积模型、油藏地质模型及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对大王庄三维地震工区下第三系东营组的东三段、沙河街组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及沙四段一孔店组进行了系统圈闭评价。通过储层建模和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技术对重点油藏进行了静态描述,为油藏开发及提高探井成功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李幸栗, 刘文利, 马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7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勘探目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全三维地震勘探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与此相对应,三维区块速度场的建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三维资料速度场与二维资料速度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二者的建场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前者的基础数据是对三维资料用全三维处理(包括DMO)流程得到的叠加速度,后者的基础数据是对一般二维资料用二维处理流程得到的叠加速度。
  • 王世瑞, 李绪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86-94,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计算机模拟野外实际排列,采用射线追踪方法求出层速度模型,并由得到的单点层速度建立速度场。为了尽最大的可能消除各种误差对速度场的影响,我们在建场过程中采用小层化处理、小层层速度平面编辑、大层层速度平面编辑及光滑、井资料约束大层层速度、大层层速度反约束小层层速度,并利用小层层速度计算均方根速度和平均速度等方法,对速度场进行各种校正,提高了速度场的整体精度,从而满足编移、叠加、时深转换和岩性分析等方面的要求。在吐哈盆地利用此方法建立的速度场,成效显著。
  • 蔡大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95-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藏北伦坡拉盆地地震勘探资料,应用大量地震波速度信息,结合盆地井下及国内第三系岩石圈的地球物理参数等资料,研究和分析了盆地的基本结构及地层分布,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丁青湖组与牛堡组地层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有一较长时期的沉积间断;建议将丁青湖组地层划为上第三系,牛堡组地层划为下第三系;认为伦坡拉盆地为下第三系断陷盆地与上第三系拗陷盆地的叠加复合型盆地。
  • 陈必远, 陈明伟, 易维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03-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相位校正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中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针对子波相位随时间、空间及频率而变化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时间、空间及窄频带变化的相位校正方法。相位校正量在一个很小的三维(时间、空间、窄频带)窗口内拾取,并在时间、空间平面内对相位校正量进行二维平滑、插值处理,最后得到用于相位校正的三维相位校正量。该方法用于子波相位随时间、空间和频率变化的理论模型,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相位校正后的子波接近于零相位。对实际资料进行校正处理后,子波相位有明显的改变,分辨率得到了提高。
  • 康志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及水(束缚水和可动水)模型为基础,根据岩石的导电机理,将均质砂岩划分成单一介质的最小导电网络,建立了均质砂岩原始含油(气)饱和度方程。该方程中原始含油(气)饱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可动地层水电阻率(Rwf)与综合地层水电阻率(Rw)的比值。其比值与砂岩的孔隙结构和分散状黏土矿物含量有关,与孔隙中流体性质无关。利用该比值可预测油藏的最大含油(气)饱和度。
  • 王晓华, 黄真萍, 王云专, 赵德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13-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频域约束最小熵反褶积是一种新的最小熵反褶积方法。该方法是在原有信号频谱特征的约束下,运用最小熵准则来重建反射系数谱,从而实现由反褶积将反射振幅转变为反射系数。在考虑原有信号频谱特征的约束之后,便可实现对有限频带数据进行的反褶积。在原有频谱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频谱带宽,还可得到真实可信的反褶积结果;同时,这一反褶积方法还具有较强的去噪能力,因为它使用的反射系数谱是由有效信号占主要成分的原信号频谱重建的,且重建的高、低频成分是由原信号频谱抽样计算出来的。因而重建后的结果可以消除超出有效信号频宽的高、低频噪声。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1]工作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频域约束最小熵反褶积软件(FMMBD),并进行了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处理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李国林, 韩文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19-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胜利油田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中,中浅层就占89.7%,说明中浅层仍是今后几年天然气勘探的现实方向。由于AVO技术在寻找天然气方面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因此,本文以济阳拗陷CJZ凸起为例,指出了利用老二维资料作AVO分析的不足,并通过模型分析及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提出了针对中浅层砂岩气藏AVO信息的野外采集方法。
  • 林宁, 刘秉龙, 邵瑞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24-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任丘潜山油田位于河北省任丘市,是华北油田的主要产油区。1989年在城区以南的农业区做了一块三维地震,近几年通过对该区地震地质资料进行精细研究,发现了一些有利的构造。但是,在油田北部为几套不同地震测网的交接处,地震测网稀,而任丘城区地震资料尚属空白。
  • 沈飚, 石庆华, 孙忠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35-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心频率为1GHz探地雷达脉冲波在道路铺砌层中传播的正演模拟技术。该模拟技术以实际发射的脉冲子波为基础,采用了更加符合实际的复介电常数,模拟合成了探地雷达脉冲波在层状铺垫介质中的反射曲线,并结合实际测得的深地雷达数据加以分析和解释。实例表明,该模拟方法为正确解释路面下结构提供了有效手段。
  • 游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41-147,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层异常压力的存在是一个全球性普遍现象。目前认为,它的形成与差异压实、水热增压、黏土矿物脱水、烃的生成和构造作用有关。地层异常压力带与高孔隙率带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且往往在地层异常压力带形成油气压力封存系统。因此,研究地层异常压力带的分布,对寻找油气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黄骅拗陷中区的地震、地质、测井和钻井资料,从沉积、成岩和生烃角度分析该区地层异常压力带的分布规律,进而探讨其成因机制。
  • 唐恩德, 宋锡熊, 陈志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48-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处理多种震源联合激发地震资料时,首先要解决不同种震源地震记录子波的相位差异和振幅差异。消除地震记录子波的相位差异是通过优化模型道和对反褶积前的地震记录子波做最小相位化来实现的。消除振幅差异则通过优化频率范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以及谱均衡来解决。通过二维、三维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本文所介绍的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 常新伟, 吴荷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57-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中,虽然叠后去噪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人们把研究重点转向叠前去噪。目前叠前去噪技术方法不少,而最实用的仍然是单道滤波。本文提出的干扰分流技术,能实现面波、声波、不正常道、野值等干扰的理想分流,保护了低频有效成分,改善了其它频率成分的信噪比,而且计算量小、与单道滤波相当。从方法本身讲,它也是一项高保真、高信噪比处理技术。
  • 杨子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65-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火山岩覆盖的下扬子盆地南京拗陷开展了大地电磁测深,取得了可靠的电性参数。结合地质及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对其分析研究,认为在火山岩盖层下面存在中、古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并有大片的侵入岩出现。这一结论对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研究和油气勘探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 冯世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76-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模式识别技术是识别微小断层的有效方法。它是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后的时间剖面上提取地震波动力学的各种特征参数(相位、频率、振幅、波形曲率等),然后选择落差较小的断层作为模式标准,从而判别出微小的断层及断点。文中给出了河北省邢台矿区的应用实例,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 崔若飞, 许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80-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记录可以看作是混沌的时间序列,而混沌序列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因此,地质构造上的微小变化能引起地震波形和频谱特征的变化。本文借助于分形技术,对地震记录进行时间域和频率域关联维及容量维的求取和研究,时间域关联维和频率域关联维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地震记录的分维数,一般在1~2之间变化;容量维受拟合区间选取的影响较大,不在1~2之间变化,反映真实分维数能力稍差。这些分维参数可用来进行断层的识别。
  • 于治华, 胡存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32(S1): 188-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行业标准中的“钟TB至近道初至时间误差不超过正常值的二分之一道间初至时差”是对地震监视记录初至时间作出的规定。标准中的正常值(我们称它为标准值)可根据初至时间的正态分布特性,即平均值分布极差是原值分布极差的1/n理论,运用实际生产资料的n个初至时间进行计算而求得。文中给出了初至时间评价标准的表达式及初至时间标准值的求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