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6-08-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尧德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46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次探讨了对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和波型转换有任制作用的弹性波方程的形式。给出了三种弱转换、弱反射弹性波方程和一种无转换弹性波方程。由于这些方程的弱反射、弱转换特性,使它们特别适用于需要压制层间混响的弹性波道时递推成像一类的工程。文中给出的弹性波成像算例,初步证实了这项研究的有效性。
  • 严又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476-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广义模拟退火法(简称GSA,下同)能将非线性多极值目标函数较快收敛于全局极值的特点,替换人工神经元网络学习过程中基于梯度下降原理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简称BP,下同)。该方法将由神经元网络的学习输出与期待输出之差的平方和构成的目标函数视为一整体能量系统,模拟热物理学中金属退火处理过程,调整网络中的连接权值,使系统能量尽可能收敛于全局极小。与BP法相比,本方法无需计算梯度,输出响应可采用不可微分的激励函数;另外,无需作误差反向传播计算,因而在神经元网络学习中可使用局部反馈连接的网络结构。该方法的应用为神经元网络学习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许亚军, 徐子伯, 魏庚雨, 赵建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483-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是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关键。本文针对塔里木地区的地震资料,总结了在解决复杂地表区静校正问题中所采用的几种方法:沙丘曲线静校正、全差分折射波静校正、扩展广义互换法折射波静校正、人工拾取大的静校正误差和自动剩余静校正等。这些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但都见到了很好的效果。
  • 李玲, 王小善, 李凤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495-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野外三维勘测技术、室内资料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及解释方法和交互解释工作站功能的不断完善,现在已有可能实现全三维解释。本文以YH工区三维地震资料为例,通过对区域自动追踪、面块切片解释、三维立体数据解释、三维解释可视化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探索了全三维解释方法的实现过程,而且使三维解释的精度与效率大大提高。
  • 王成礼, 史可宝, 刘太生, 孟凡林, 刘洪, 李幼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09-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深井井间纵、横渡资料的层析成像方法。该方法利用正演模型识别波场,用交互法拾取走时,采用界面网最小走时射线追踪法进行射线追踪,并用反演样条系数代替反演慢度,最后合成速度场。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测井曲线的相关性较好,几套高速砂层反映得比较清楚。
  • 姜子昂, 熊鹰, 尹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15-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的储层毛细管应变地震波这衰减机理,是指地震波在多孔汉相介质传播过程中,使固结很差的储层毛细管(孔隙喉道)优先闭合性应变,其应变量主要控制被压缩气体的体积和波动能量耗散及波这衰减量。据此,建立纵波速度与毛细管压力、孔隙结构、含水饱和度和岩石闭会弹性模量间的数学关系;较好地解释了Domenico效应;初步定量性评价孔隙结构和含气饱和度对地震波速的影响,这对拓宽毛细管压力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范围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付广, 庞雄奇, 姜振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21-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盖层封闭性研究由于受并点数、取心和实验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只能用有限个实验数据来研究盖层的封闭能力,使盖层评价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本文为了获取更多的盖层封闭性信息,在分析盖层毛细管和压力封闭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声波时差与泥岩排替压力、声波时差与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确定,讨论了利用声波时差研究泥岩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在剖面上和平面上的变化特征,以及压力封闭能力和其形成时期的方法,为盖层封闭性的准确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 沈飚, 于东海, 孙忠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29-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电常数对脉冲响应的影响,并以平面脉冲电磁波在一维介质中传播的理论为基础编制了脉冲响应的仿真模拟软件,最后用实际模型验证了该模拟技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刘振华, 胡启, 张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35-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钻井泥浆滤液对储层的动态侵入使得电阻率测井结果偏离地层真电阻率,其偏离程度应与侵入时间有关。本文利用时间推移双侧向测井(TLDL)模型,研究了深、浅侧向测井RLD和RLS的动态响应特征,讨论了TLDL随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与传统的一次测井方法相比,TLDL可以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的数据,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侵入过程的复杂性及其对测并结果的影响,为求准地层真电阻率和含烃饱和度、正确评价储层性质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新方法。
  • 徐建华, 朱德怀, 陈宝树, 王良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41-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忽略井眼和侵入带影响的前提下,我们计算了仪器轴平行于层理面时两层和三层地层模型的水平井倒向测井响应,并绘制出相应的图板。在应用中,把经环境校正后的微电阻率作为仪器穿过地层的电阻车,对深浅侧向视电阻车进行井眼和侵入校正,然后利用两层模型图板可判断水平井是穿过油气层还是水层,并可确定出等效油水界面离井眼的距离以及邻居电阻率值;利用三层模型图板可确定夹层厚度和离井眼的距离。
  • 曹辉, 张光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46-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合物化探方法进行了直接找油气的尝试。其主要过程是由已知油气藏出发,找出它与物化操异常的关系,建立物化操直接找油气的初步模式;然后,应用该模式对邻区进行油气预测。对油气物化探异常起作用的因素有:油气圈闭、油气目的层、油气渗漏带和油气蚀变带等4种。探测前两种起因的主要方法是地震法,探测后两种起因的方法有:磁法、激电类电法和化探。经过对ENC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物化探直接找油气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 廖秉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52-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检波器的作用已成为制约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的瓶颈。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检波器串,作者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由于每个元件测试结果,其各项指标均有偏差,但这种偏差是随机分布的,而且这种偏差不一定符合要求。因此可通过软件系统对大批量元件进行优化组串,使串的某项技术指标的允差等于或小于元件单项指标的允差,从而使组成高精度由的成功概率很高。文中给出优选组串的测试方法,经实践检验是可行的。
  • 经验交流
  • 屠世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56-5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不连续点成像类似于反射波勘探中的共中心点叠加技术.它是根据绕射波的运动学和运力学两方面特征,在共炮间距道集上,将绕射波聚焦成像,形成绕射点剖面。该绕射点在其剖面上以亮点的形式显示出来,它有可能与断点相对应。应用该绕射点剖面与原地震剖面进行叠合,有助于解释人员对断点进行定位解释。
  • 李子顺, 杨玉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63-568,5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构造、储层.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但用于研究含油气系统仍在探索之中。含油气系统涉及油气运移、盖层、关键排烃期及油气聚集等方面内容。泥岩压实曲线可以反映油气运移规律,而泥岩欠压实带通常表现为低速异常。依据盖层中的异常压力可以研究盖层封闭油气特性,而地震速度的异常变化恰好能指示这种异常压力的存在。利用地震资料也可以研究关键排烃期及油气聚集。文中以海拉尔盆地的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具体说明应用地震资料研究含油气系统的可能性。
  • 王西文, I.N.米哈依诺夫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69-5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述评
  • 云美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75-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图解法和公式计算法两大类10余种。本文对各种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压力预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简单适用的改进措施,经JLK地区的实测资料的验证,效果良好。
  • 王进海, 朱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87-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有很多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如谱白化、外推展谱和小波变换等等。但不论何种方法,制约提高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地震资料的原始信噪比,而不完全依赖所使用的处理方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野外采集、室内处理等各方面的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其中高质量的数据采集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是目前所有处理方法无法替代的。在处理方法上如何绕过线性滤波范畴和克服常规叠加中非同相叠加因素的影响,是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实现高分辨率勘探目标的关键环节。
  • 讨论
  • 乐小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597-6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油气预测技术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共反射点叠加法和线性褶积模型的原理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基于水平叠加(偏移)资料的现行各种油气预测技术只对地表和地下情况简单的地区的油气预测有参考价值,而对地表和地下情况复杂的地区的油气预测还难以胜任。要想提高油气预测技术的可靠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必须提高叠前各处理环节的精度、采用餐前信息进行反演、研究新的地震记录理论模型和进一步了解油气藏的地震波反射机制。
  • 外刊题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602-6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人物介绍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31(4): 605-6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贺振华教授,湖北省大悟县人,1938年11月生,1964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同年到成都地质学院(现为成都理工学院)物探系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