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1-02-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李志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构造复杂区的勘探和油田开发对三维地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三维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适度变化(纵、横向)剧烈地区地震波正确归位的唯一手段,它能够提供油气藏圈闭在三维空间的准确分布。利用三维波动方程模拟正演可以对地下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为油藏描述提供有效的信息。本文运用分裂算法,将频率(ω)—空间(x)域的精度高、频散低、边界无反射的二维深度波场延拓法推广到三维波场延拓。在每一延拓深度步长内,分别用二维算子对CMP方向(x方向)和测线方向(y方向)依次进行延拓。由于采用了一步法波场延拓,所以这是一种适于速度纵、横向变化的三维叠后波场延拓的准确算法。它既可以用于三维模型的正演,也可用于构造的反演。
  • 王承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应用非因果模型和离散信号分析中的线性平滑方法,来提高非最小相位信号的反褶积效果。在双边预测的状态模型情况下,讨论了用最小平方准则、lp模准则(这里涉及了Robust准则)、最小熵准则、D模准则和最大熵准则等几种不同的求取模型参数的方法。一般地说,从这些准则出发得到的正则方程均为非线性方程。文中给出了各种准则的计算方法,讨论了某些迭代方法的收敛性,并用模拟实例说明了不同方法的反褶积效果。
  • 李学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波动方程边值问题的边界单元法是先对时间变量进行一维傅氏变换,把波动方程边值问题变成Helmholtz方程边值问题,再用格林公式将新的边值问题转化成积分方程,最后用边界单元法解此积分方程,并用反傅氏变换获得所要求的数值解。本文给出了这种解法的理论公式,并对方法的应用作了分析,它不仅可用于地震正演模拟,而且可用于解决地震勘探中的反问题。在用边界元法求解积分方程时,采用区间截断剖分方法,可减少单元节点数、节省内存、加快运算速度和提高计算精度。
  • 姚逢昌, 刘雯林, 梁青, 韩文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2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横向预测是一项新的储层地震技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横向预测,是先将地震资料变成可与钻井、测井资料直接对比的形式,然后以岩层为单元进行综合解释。合成声波测井是一种有效的横向预测方法,它把界面型地震反射剖面转换成岩层型测井剖面,用于研究储层的空间展布。应用这套技术在砂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孔隙发育带的研究中已取得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部署钻井提供了依据。
  • 吴希光, 朱正永, 曾忠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3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导出了VSP的二维和三维垂直时距曲线及极小点坐标的表达式,并根据已知参数提出对VSP空间反射点轨迹分布的分析方法。在较系统研究反射点随界面深度、界面倾角、井源距、观测深度、震源方位变化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VSP与地面共炮点道集反射点的分布关系。这项成果应用于VSP陡倾界面的观测系统设计,可设计出合适的参数;应用于VSP实际资料的解释,可确定出反射点成像的准确位置,并能正确地与地面地震偏移剖面进行对比。
  • 焦湘恒, 刘保华, 王成礼, 田召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49-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Racult等人提出的检验—VSP是一种新的井中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它把检验测井和VSP的优点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在数据采集密度大大降低的情况下,获取同VSP几乎等价的测井资料。本文在地层为水平层状介质和零井源距的情况下,介绍检验—VSP技术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实现该技术的具体方法。通过模拟检验—VSP剖面与实测VSP剖面的对比,以及对实测检验—VSP记录的处理,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 消息
  • 立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5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情报研究所于1990年9月18日至23日在桂林市召开了“石油科技期刊第七次编辑工作会议”。石油系统共有22家正式刊物的代表及4家非正式刊物的代表出席这次会议。总公司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李昭仁在会上传达了全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会议精神,进一步阐述了科技情报工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为了继续贯彻深化改革、开放的方针,必须加强科技情报工作。
  • 论文
  • 陈朝泰, 高如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57-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详细叙述了数量化理论Ⅰ(简易法)和数量化理论Ⅳ的具体做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数量化理论Ⅰ是将观测的样品,依据项目(特征变量)对基准变量(因变量:气井产量)进行预测;而数量化理论Ⅳ是在无基准变量的情况下,采用各气井的地质信息和井附近的地震信息对各井进行分型。在川南地区,采用这两种方法对二叠系阳新统38口已完钻井进行了油气预测及井位分类。其预测符合率,数量化理论Ⅰ为79%,数量化理论Ⅳ为87%,后者的分辨能力略高。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其预测效果主要取决于对地质、地震因子的最佳拾取。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经1989年3月石油物探学会工作会议商定,为提高学术会议的质量,鼓励地质条件相类似的地区联合起来,由参加单位轮流主办地区性的学术会议。
  • 论文
  • 刘企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6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用于地层岩性及储集层研究的高信噪比地震剖面,文中采用动校正后的CDP道集记录,经过时空平滑,利用信号的横向相关性和噪声的随机性,使其信号和噪声分离。为提高信噪相干分离效果,还揉合了CDP道集记录相加和CDP道集记录共炮检距相干拾取、随机重排及沿倾斜层信噪相干分离等辅助方法,以增加去噪能力。文中提供的地震剖面实例表明,该方法去噪能力较强,可提高水平叠加剖面的信噪比(约为原信噪比的1.4~1.5倍);而且,反射波的连续性好、中断点清晰,有利于地层岩性及储集层的研究。
  • 金福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8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地层学自其问世以来,在油气勘探的实际应用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最显著的进步或许是维尔等的层序地层学和布朗等的综合地质解释。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出层序地层学实际上是地震地层学的一种改进或完善,而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才是地震地层学的真正归宿。
  • 孙忠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9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垂直地震剖面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承担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0年12月8日在江苏邵伯通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会议聘请了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组成验收委员会和两个课题鉴定委员会。会议期间,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课题成果,通过讨论和答辨,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取得的成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经验交流
  • 田希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94-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常常发现野外观测系统不准,其后果极为严重。为了避免重复施工,改善处理效果,笔者在IBM3081系统上编制了利用初至波对野外观测系统进行检验和校正的程序。文中介绍了两种校正方法:其一是只作炮检距校正。根据工区的小折射、井口时间、反射记录等资料提供一条或几条比较准确的初至时距曲线,作为标准曲线,然后将从实际共炮点道集中拾取的初至曲线与标准初至时距曲线相比较,确定出实际初至曲线所对应的炮检距,并对各个地震道的空间属性进行修改。对某三维工区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效果良好。其二是先用迭代方法加误差约束条件计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然后计算炮检距,再进行校正。这种校正处理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实验表明,对于观测系统误差较大的数据,不宜作坐标计算,只作炮检距校正尚可完成部分校正。处理中要根据数据的性质选取校正方法。
  • 述评
  • 马争鸣, 李衍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109-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层析成像(tomography)是积分几何的反问题。它有三个基本特征:①tomography是一个反问题,是从观测数据反演物理模型;②tomography必须通过积分把数据和模型联系起来,或者说,观测数据必须能够表示成物理模型的积分;③tomography必须有一簇曲线或者一簇曲面作为它的积分流形,tomography就是研究这些积分流形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从函数在流形上的积分确定函数本身。 tomography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类。tomography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分类和积分方程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分类相同。医学诊断中的CT技术属于线性tomography。地震勘探中的旅行时反演(层速度)属于非线性tomography。非线性tomography常常(在迭代之中)可简化成线性tomography来处理,因此线性tomography是理论和实际研究的重点。线性tomography是围绕Radon变换和反变换展开的。利用Fourier积分算子研究广义Radon变换及其反演,特别是利用Fourier积分算子微局部分析的理论反演被变换的函数的奇性(奇性反演),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偏移的目的是要反演波动方程系数的奇性(层速度的间断面)。但是,现在的偏移方法(波场延拓)是反演波动方程解的奇性。解的奇性与系数的奇性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广义Rodon变换及其奇性反演为反演波动方程系数的奇性(偏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外刊题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典型剖面解释
  • 梁顺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1, 26(1): 129-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川东汤溪河横切硐村构造轴部,因河流下蚀作用造成“V”字形峡谷,天然雕蚀出峡谷两岸清晰而复杂的地面构造剖面,其高为200m,长为1500m。图1是其中一段长约200m的剖面,图2是地质解释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