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9-06-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王维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241-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多源联立资料采集的概念是 Garotta(1983)首先提出的,但是,他只给出两个源联立激发的编码与解码公式。实际上采用Hadamard变换可以实现多源或多接收器的资料联立采集。通过 Hadamard 编码,可用单道同时对多源或多接收器的数据进行记录,再用 Hadamard 反变换进行解码分离,便可得到各单源或单接收器的观测结果。文中给出2N阶Hadamard矩阵,并推导出相应的编码—解码公式。对于N次编码来说,其解码记录要比原单次记录增强N倍,这相当于起了垂直叠加的作用。随机干扰不存在编码关系,所以联立采集有压制干扰的作用。采用资料联立采集还可以大大加快野外施工速度,使少道仪器发挥出多道仪器的作用。本法不仅适用于地震勘探,原则上也适用于其它应用人工源的地球物理方法。采用本法时,有必要用专门的现场编码设备进行质量控制。
  • 新书介绍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247-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物理模拟》,J.A.麦克唐纳,G.H.F.加德纳,F.J.希尔特曼编,许大坤译,牛毓荃校。本书是美国休斯顿大学地震声学实验室关于物理模拟方法理论的部分研究成果汇编,共选论文七篇。介绍了地震反射数据的物理和数值模型模拟的方法和应用,内容涉及二维和三维物理模型的速度计算;模型成像中的绕射效应;有限元法及波动理论同模
  • 论文
  • 林小竹, 包吉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248-255,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双程全波波动方程,采用有限差分算法,沿逆时方向对源点波场和记录波场进行延拓,并借助于 Claerbout 成像条件,实现了 VSP 与地面地震资料(SRP)的联合偏移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利用了自由面产生的下行多次反射波信息,以扩大 VSP 成像的范围。采用这种宽孔径成像方法的结果表明,即使对单个共炮点道集也能收到相当好的成像效果。方法的另一个特点在于波场外推是对整个记录进行的,因此,处理中不需要特地识别初至,也不需要分离上行波和下行波。对合成数据的应用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和潜力。
  • 朱金明, 董敏煜, 李承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256-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VSP 资料通常为共炮点道集,因所含数据量较少,采用常规偏移方法,难以获得良好的偏移结果。而用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作逆时偏移,可以剔除内部界面反射波和层间多次波,同时使用 Clayton 的吸收边界条件,还可以消除VSP 中的边界反射波。可见采用这种逆时偏移方法能够较好地改善偏移效果。其成像条件仍由Claerbout 成像原理推广,求解镜像方程得到,此法是一种适用性很强的波动方程偏移方法,既适用叠前 VSP 记录,又适用常规多偏移距的炮点道集,还可用于 VSP 和地面资料的联合偏移,并能适应各种速度的变化。此法用于实际 VSP 资料处理时,要预先切除初至波,剪接边道或设置边道阻尼,并要作空间插值补道、频率滤波等项处理,否则将影响 VSP 偏移剖面的质量。
  • 消息
  • 路光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270-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翻译工作是中外交流的桥梁。随着石油物探国际技术交流的飞速发展,这座桥梁越加重要,也越加拥挤,为此向您推荐解决这一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石油物探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PGCATRS)。该系统由《译星》(TRANSTAR)和“石油物探机器词典”两大部分组成。
  • 论文
  • 刘保华, 焦湘恒, 王成礼, 王乃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271-280,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上行波和下行波的分离是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提出一种用二道递归滤波分离 VSP 波场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在假定地层为水平层状介质的前提下,从一维波动方程出发,导出了相邻两道 VSP 记录的上行波和下行波计算公式。由于该方法参与运算的记录只有两道,因此,可以在资料道数少而其他方法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把波场分开。方法允许不均匀的检波点距,且不存在空间假频现象和混波效应。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 刘清林, 骆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281-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从波动方程出发,利用有限差分法导出波场外推公式,由此可以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和偏移。用 P 波方程编制的偏移程序 VSP MIG 既可用于地面资料的偏移,也可用于井中资料的偏移;既可用于 P 波偏移,也可用于 P-SV 波偏移,但需相应的变化速度模型。对于 P 波和 P-SV 波,偏移的成像时间也是完全一样的。分别偏移分离后的上行 P 波和上行 P-SV 波,可以得到纵波和横波两张偏移剖面,这样比纵、横波资料的联合一次偏移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 张中杰, 何樵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290-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碳酸岩油气藏与裂隙分布有关。在含有定向分布的裂隙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呈现各向异性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定向分布裂隙介质中的弹性参数的研究,发现裂隙介质具有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特性,而且裂隙内含有液体,对波速的各向异性影响更甚。文中介绍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解,并利用运动学射线追踪方程计算了裂隙介质中波的射线轨迹及走时曲线,求出似 P波、似 SH 波和似 SV 波的波速。由于介质的各向异性,似 SH 波和似 SV 波的走时曲线表现不一致,这说明各向异性介质中 S 波存在分裂现象。此种 S 波分裂现象可以用于研究介质中的裂隙分布和指示裂隙油气藏。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00-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委员会与山东省石油学会、天津市石油学会联合举办“五项地震技术研讨会”,主要内容有:1.垂直地震剖面法(VSP)的应用与效果;2.储层(砂层)横向预测方法与经验,包括高分辨率技术、三瞬剖面与声阻抗剖面的运用与评价;3.油气水检测技术,包括 AVO、亮点技术、纵横波的联合勘探和油气田注采监测等应用效果。
  • 论文
  • 王克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01-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沉积岩石是一系列地质事件沉积作用的产物。风暴、特大洪水等稀有地质事件在地质时间尺度中频繁发生。在水盆中某一场所形成一个小层或小层组属积极性沉积作用,而基本无沉积或虽有少量沉积但又被冲刷或剥蚀,使趋于成岩的下伏地层暴露而形成的一个沉积间断面代表了消极性沉积作用。当把这一沉积新理论应用到地震资料解释时,认为每两个小层或小层组之间的层面代表了一个相当长的沉积间断面,这个面同时又是一个反射系数或大或小的岩石物性界面,并由此得出地质剖面与地震剖面的关系。
  • 吴淮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12-320,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TEM)的特点是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勘探深度。接地的偶极发射器向地下发射方波电流,阶跃变化的电流在地层中感生出涡流。在接收点接收并记录涡流产生的二次场。对记录的信号进行与地震数据类似的数字处理,从而得到有关地层电阻率分布的信息。在联邦德国沃格斯堡地区进行了 LOTEM 试验,由处理完成的 L8803剖面得到了被火成岩覆盖的下伏地层的电阻率变化情况。试验表明,瞬变电磁法有助于解决一些特殊勘探问题,如寻找火成岩覆盖下的构造等。
  • 经验交流
  • 王根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21-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波的射线传播原理,结合地质模型及其实例,论述了二维地震剖面上侧面断面波等四种主要侧面波的产生机理及特点。它们一般在大倾角地层和高角度的反向正断层地区的平行(或近于平行)地质构造走向的地震剖面上出现,皆属一次反射波,只是反射点的位置与正常反射波不同。因此,用目前使用的二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方法均无法消除它。为了识别和利用侧面波,本文认为在一条地震测线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的反射波时,偏离测线较远的一个(或几个)波则为侧面波;在一个连续的反射段上,其中一段的波可为正常波,另一段的波可视为侧面波。据此定义,对辽东湾地区二维地震剖面上的侧面波进行了解释,其结果与地下地质构造形状吻合很好。
  • 王成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30-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自动跟踪中值滤波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水平方向中值滤波,它首先要对地震道的每一点按一定的准则进行方向扫描,再在所确定的方向上做中值滤波,对边道要采用加权中值滤波。文中提出了两种加权因子,对于大跨度中值滤波,用近似最优快速中值算法计算中值。文中给出了三个应用实例:1消除随机噪声,提高记录的信噪比;2分离 VSP 波场;3用局部自动跟踪中值滤波来消除不同视速度的高能相干噪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姜效典, 王硕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39-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磁测资料解释中,形态复杂地质体非均匀磁化磁异常的正演计算一直是非常重要且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 B 样条函数的插值、求导、求积的性质为基础,建立了 B 样条函数求解复杂地质体非均匀磁化磁异常的二维、三维问题的计算方法。理论模型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磁化率参数不均匀、形态任意地质体磁异常的正演问题,且计算精度较高、令人满意。
  • 王东辉, 韩光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50-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断块构造圈闭合油特性与其封堵条件的分析方法。此方法是根据储集层的岩性特点,首先确定储集系数(QR)和封堵系数(QS)值,由此计算出相应的封堵量(QSA)值(即 QSA=QR·QS),作为封堵量曲线的解释依据。然后,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勘探资料制作储集系数和封堵系数曲线,并将两种曲线逐层进行对比。在相邻几条封堵量曲线上幅值大、连续性好的层位即是含油层。用此方法对王龙庄、陈家营和欧庄等三个含油构造作了封堵量估算,在两种曲线上解释的16组砂层中均具有高封堵量值。其中有10组对应以前钻遇的油层,5组对应被后期钻井证实的油层,其吻合率达93.7%。
  • 消息
  • 刘企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58-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会议于1989年元月11日至14日在渤海石油计算中心召开。与会者有40名代表。会上交流了34篇报告,内容涉及地震资料采集、定位、处理、解释、综合研究、地质成果等方面。
  • 经验交流
  • 李克沛, 陈正华, 孙月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59-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强干扰区,由于有效波的频率和干扰波的频率在频率—波数域中呈条带状相间分布,因此,用频率滤波方法难以消除干扰波,而用二维滤波方法往往比较有效。为了进一步改善二维滤波的效果,本文介绍一种组合 F-K 滤波方法。
  • 外刊题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65-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编者·作者·读者
  • 柯本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6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编辑先生:感谢贵刊一九八九年第二期发表拙作“有限元法制作地震数字模型的一种实用算法。”本算法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MIDAS 研究计划1983年成果基础上发展来的,但笔者在文中未予充分说明和评价,作者在此特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郭宗汾教授表示歉意。
  • 论文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67-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孟尔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1921年生于江苏泰县,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1948年去美国柯罗拉多矿业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
  • 陈孝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9, 24(3): 368-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高次微商技术曾经是地球物理学家为分辨位场的异常信号而广泛使用的有效数据处理手段之一我们把这种技术用于提高地震记录的垂向分辨率,也得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