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8-04-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俞寿朋, 蔡希玲, 苏永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131-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信号横向相干性可以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我们提出了一种在叠加剖面上对信号做多项式拟合来加强信号的方法。假设一个信号各道波形相同,那么信号的参数就可用其相位时间、振幅和公共波形来表示。此法的第一步是在信号时-空窗内用多道互相关确定信号时间多项式,此多项式决定了各道的信号相位时间;第二步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此窗口的信号振幅多项式,同时确定信号的期望波形,并对每个窗口重复以上计算,就可获得信号剖面的参数集,即每个窗口有两个多项式的系数和一个期望波形;最后一步是用获得的参数集合成信号剖面。此法大致相当于道组合,但它能自动检测信号,并且不受同相轴斜率和曲率的限制。此法已用于实际地震叠加剖面,见到了明显的效果。此法也可用于二维和三维的道内插。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139-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刘雯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14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油气层反射特征预测是油气检测的一项基础工作,可为油气检测建立正确的检测标志。这里所介绍的新方法是采用了佐普里兹(Zoeppritz)方程计算反射系数,模拟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实际观测系统和叠加过程,并对薄层进行模型研究。通过此法制作的油气层反射相对振幅图板,可用来预测油气层的反射特征。给出的算例表明,用该方法预测的油气层反射特征更接近实际情况,特别是气层,与以往方法有明显不同。今后的油气检测步骤应是:首先按新方法预测油气层的反射特征,在地震剖面上寻找油气异常;然后利用叠加前振幅—炮检距分析识别油气层。
  • 郭东润, G. H. F. Gardner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153-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微地震相解释着眼于单个或几个反射波的变化,并力图阐述这些变化和地层变化以及油气聚集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单条或几条地震剖面上不可能确定这些反射特征异常的地质含义。但是当把它们放在平面图上时,平面分布特征却在一定程度上指出它们的地质含义。文中介绍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自动构组一个时窗内反射特征变化的平面图,并在VAX计算机上编制了程序。解释员只需提供时窗、门坎值、加权系数等几个参数,就可自动地实现全过程的解释。
  • 徐常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163-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模拟地震勘探中使用的震源,采用二维和轴对称有限元法,分别求解了三种类型的兰姆问题:介质有泊松体和非泊松体,激发分别采用表面垂直集中力点震源和表面垂直集中力线震源。兰姆问题有限元法数值解展示了不同介质和激发方式下产生的波场,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波动现象。充分利用震源波场的特点,可以提高地震勘探中数据采集、数字处理和资料解释的水平。
  • 刘清林, 何樵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171-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τ-p域直接实现偏移成像和速度反演,本文首先推导了线源、点源情况下的τ-p变换公式,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简述了τ-p变换与平面波分解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我们发现利用Fourier投影定理在频率域计算τ-p变换不仅精度高,假频干扰轻,而且计算速度比在时-空域实现要快许多。同时,在频率域还可实现插值、频率滤波等处理,以压制干扰,减轻假频影响。因此,采用频率域算法可得到较高质量的τ-p剖面。在此基础上,对波动方程直接作τ-p变换或在频率—波数域利用傅氏投影定理,得到了新的、可直接用于τ-p资料的偏移成像公式,即p-ω-z域的成像公式。同时说明了它与f-k偏移的一致性。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证明了该偏移方法的正确性。
  • 王伟重, 边肇祺, 常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188-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自动叠加速度分析方法。文中把叠加速度分析问题表述成多阶段决策过程,每个阶段都代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层内传播时间),并对每一阶段定义了一种评价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动态规划模型。在叠加速度变化受层速度约束的条件下,文中给出了一种对总评价函数求解最大最优解,即一次反射叠加速度函数的动态规划算法。动态规划模型通过选择适当的叠加速度函数初值及其相应的变化区间可减弱多次波、绕射波和其他形式干扰波的影响。通过这一途径,使动态规划算法能够适应倾斜反射层叠加速度的变化。用合成数据及实际数据所做的实验表明,方法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 金咸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199-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频率域中用边界元方法求解波动方程边值问题,是先对时间变量进行一维傅氏变换,把波动方程化为Helmholtz方程,然后在频率域内用边界元法求解该方程,最后对结果进行反傅氏变换返回到时间域。文中提出的具体计算公式,与文献[1]、[2]提出的计算公式相比较,具有计算精度高和节省计算工作量的优点。
  • 温艳军, 果二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206-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段六拔地区,在二维地震成果基础上钻了6口探井,除官66井获工业油气流外,其余5口井都未获得满意的结果。其原因是构造形态不清,油藏圈闭类型不清,岩性变化规律不清。后来在此区40.39km2面积上作了三维地震。三维资料的信噪比有了明显的提高,断点清晰,小断层也准确可靠,目的层反射突出,连续性有了较大的改善,并提供了岩性分析资料。在对三维资料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又钻了4口井,其中有两口井见到工业油流。并对三维工区原来未见油的某些井进行重新试油,结果获得了新的含油层。三维地震不但加快了段六拔地区的勘探和开发,而且收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 黄先律, 杨文泽, 丁燕云, 冯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219-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DFS-V仪器IFP工作原理和电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对IFP进行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计算和绘图程序。按DFS-V仪器原设计参数,在DUAL-6800微机上进行试算,并绘制出振幅特性曲线。计算结果表明,该仪器能有效地抑制过零斜顶子样产生的上溢失真,高保真地传输地震波信号,但测量值偏低。为此,我们修改了IFP电路的原设计参数,进行了大量的扫描计算。在此基础上选择了理想的参数数据:预测时间(c)=3μs;上限参考电平(V)=6.8V,7.2V;下限参考电平(V)=1.6V,1.7V。这样,IFP既不出现上溢失真,又明显地提高了测量精度,有利于提高原始地震记录的精度。
  • 新书预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226-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赵志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227-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实现零相位整形滤波处理有多种方法,如自相关法、相位谱法等。用相位谱法实现整形子波处理较通常的最小平方法简便,对噪声和频率变化的适应性较强;用反正切法计算相位谱比用对数法计算的精度高;用统一的子波处理对频率变化的适应范围较小,用分段线性内插法实现子波处理效果较好;波形、初相和噪声的一般变化,对相位谱法处理效果影响不大。为了得到稳定的相位谱和获取零相位的整形效果,子波长度应当截取包括主峰值在内的1.5~2个周期。为了减小计算量,对最小相位的整形子波应取对称截取方式;对混合相位的整形子波应取不对称的截取方式。
  • 讨论
  • 陈伟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241-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褶积特征系统对输入信号振幅谱与相位谱的要求,及实际信号的振幅谱与相位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振幅谱与相位谱规范化的概念,指出在利用对数导数法计算复赛谱时的应用条件,必须将输入的时间序列作为规范化序列,即振幅谱与相位谱均为规范化的时间序列。并据此可将规范化褶积同态滤波系统推广到实用的褶积同态滤波系统。文中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它不仅完善了同态反滤波的理论基础,而且也利于实际应用。
  • 外刊题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254-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林自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 23(2): 257-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这是一条典型的早第三系发育的不对称地堑型断陷盆地的地震剖面。盆地的下第三系以长期继承发育的陆相地层为主,晚期海水侵入形成海陆过渡相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