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7-06-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陈胜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237-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的用于反演地壳细结构的N层变密度模型数学模拟法不同于目前普遍应用的单界面常密度重力反演法。它是将地壳—上地幔顶部视为由N层变密度介质组成的连续介质模型,界面形态为任意的,纵向密度分布满足一定的密度—深度函数(本文中指的是三次样条函数)。然后以地面各测点计算的理论重力异常与实测重力异常的偏差平方和建立目标函数F。F仅为模型体参量ζk的函数,用最优化方法使F极小,使理论曲线和实测曲线有最佳的拟合,从而确定不同界面的深度变化。应用N层变密度模型数学模拟法在苏浙皖地区得到了地壳—上地幔的七个界面,与已知资料颇为相符。文中给出了合肥—宁国之间地质—地球物理解释剖面和g2界面(相当于印支期青龙灰岩顶面)的等深分布图。通过构造分析指出,青龙灰岩顶面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北西轴线上的隆物相间带或“两拗一隆”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 姚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249-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倾角时差校正实际上是一种偏移技术。与常规偏移一样,它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实现。本文基于τ-p变换原理,“爆炸反射面”假说,以及σ函数的性质,提出一种扩展τ-p变换。在这种变换中,信号并非按倾斜直线叠加,而是沿着曲线进行叠加。其优点在于等炮检距剖面可作任意分割,独立地进行扩展(τ,p)变换的计算。对几种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地震记录在经过与倾角无关的正常时差校正之后,再进行一次与倾角有关的倾角时差校正,可以得到可靠的自激自收道,实现同相叠加。从而提高了叠加效果,满足偏移的要求。
  • 马恩泽, 吴顺和, 王忠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259-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射线理论,讨论叠前部分偏移原理,导出用于动校正前及动校正后共炮检距剖面部分偏移的速度(ν′)。并以动校正后叠前部分偏移为例,结合射线理论,在速度为ν′/2的参考介质中建立了使共炮检距剖面记录满足波动方程的“爆炸反射面元”模型,从而使叠前部分偏移方法可以用波场外推原理来实现。文中进一步导出了外推算子。最后应用波动方程的线性特征对完全叠前偏移作了简单的描述。通过将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叠前部分偏移法应用于野外实际资料的数据处理,并与常规水平叠加资料相比较,充分表明叠前部分偏移对处理大倾角地层反射波是有效的。
  • 简讯
  • 王慎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268-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石油部教育司于一九八七年三月二日至七日在河北省涿州市召开了石油物探专业教学改革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华东、大庆、江汉、西南、西安等五所石油学院的教授、系主任、讲师和青年教师,共38人。石油部总地质师阎敦实代表部领导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 论文
  • 张双喜, 熊维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269-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的有限差分法中,由于忽略了波场对深度方向的高次导数,因而未能实现全波动的正演。本文根据差分波动理论提出一种共轭模型正演方法。考虑二维问题的波数方程,对给定的初始波数给出一个共轭波数,就可以将一个全波数方程分成两个共轭的波数方程,分别求解这两个方程,便可得到波场P。在CYBER720计算机上对地质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共轭正演方法的信噪比较高,能明显地反映波场的动力学特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 张晓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273-283,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煤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首要的问题是针对研究的对象设计合理的采集参数,在资料处理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已采集到的高频有效信息。在CH盆地的煤田地震勘探中,采样间隔选为1ms,最大炮检距为235m,道距为10m,接收频宽为16—250Hz。在资料处理中,针对不同的t0时间,分别实施高通、带通和时变滤波;反褶积因子长为60、70个样,白噪因子为10~15%;注重精细速度分析、真振幅恢复和偏移技术的应用。利用瞬时信息、层速度、反射系数和亮点显示,能够近似地识别出煤层的空间位置。此外,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还可识别出错动半个相位的断层,并清楚地显示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和古河道的形态。
  • 许勇, 郑炳武, 韩文功, 姜玉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284-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永安镇三维地震工区位于已勘探开发近20年的复杂断块油田区。野外地震数据采集采用条带状宽线观测方式;资料最终显示为50×50(m)网格的三维垂直剖面和4ms间隔的水平等时切片。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控制构造圈闭面积近30km2,布探井21口,其中19口井获工业油流,钻探成功率为90.5%。该区以往采用二维地震成果,布探井86口,其中空井20口,钻探见油成功率只有76.7%。可见在这样复杂的小断块区,采用三维勘探是非常必要的。三维勘探的断层位置准确,断块格局和构造细节清楚,便于在油田勘探和开发中使用。
  • 简讯
  • 德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291-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石油部地震野外采集装备和技术发展很快,地震资料处理能力有了较大增长,处理方法不断改进,效果明显提高。为了适应扩大油气储量、寻找新的油气资源的需要,实现石油工业持续稳步的发展,尽快地把地震勘探新技术用于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遵照石油部领导的指示,勘探司于1987年4月21日至28日在河北省涿州市召开了地震勘探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油田(局)的地质、地球物理技术人员,海洋石油总公司,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共146人。
  • 论文
  • 杨克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292-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晚中生代末或早新生代初以来,泰山隆起相对上升,在隆起两侧产生拉张应力,致使华北盆地北部和苏北盆地的基底在薄弱地带被拉开,形成一系列的一边断一边倾的箕状断陷。冀中拗陷的基底断裂是在统一拉张、翘倾运动中形成的。因此一边断一边倾的翘倾断块构成基底构造运动的基本构造单元。在基底翘倾断块之上同步沉积的下第三系碎屑岩的重力和区域拉张的叠加作用、以及翘倾构造应力条件下的重力滑动作用是形成冀中拗陷的表层断裂的动力;其次,重力滑动诱发下的塑性拱张、基岩隆起、沉积压实也是加剧形成表层断裂的动力。
  • 简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06-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1987年4月25日至27日,石油部制造司在河北省涿州市石油部地球物理勘探局召开了KZ—13型可控震源部级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石油部各司局、油田、院校、全国各部有关生产厂家及河北省保定地区经、科委等53个单位89名代表。
  • 论文
  • 张木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07-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感应磁力仪与前置放大器之间的匹配问题是大地电磁测深仪中最关键的一项技术。其主要难点在于系统要求噪声低、温度漂移小、频带宽、灵敏度高、阻抗匹配最佳、传输特性简单,而且要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本文针对上述几个技术难点,就不同的用途,对不同的应用频段的匹配技术进行了简明的阐述,并列举了几种匹配方式及其传输特性。
  • 新书介绍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14-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书侧重介绍地球物理数据数字处理方法的发展,阐述了资料输人和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及针对莫一给定的野外咨料如何正确地选择处理方法和有关参数。
  • 论文
  • 潘渝, 王光锷, 陈乐寿, 严又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15-328,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包含垂直界面的二维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广义逆反演问题,采用解析法求偏导数矩阵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用差商法求雅可比偏导数矩阵带来的精度低、反演参数少、用机时间长等缺点。使用Rodi的模型及参数按本方法进行了试算,证明程序是正确的。应用理论模型数据对二维大地电磁测深广义逆反演方法进行验证,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利用所编制的MT二维广义逆解析法反演程序,对华北某地MT试验剖面的E_x极化和H_x极化资料进行解释,并做了联合反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经验交流
  • 吴国明, 龚小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29-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三维勘探在解决小构造、小断块复杂区的油气分布方面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然而,三维勘探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采集的数据量庞大,这对于一般中小型处理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即使对于巨型计算机,也是有困难的。
  • 潘存焕, 米航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34-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横山堡断褶带位于陕甘宁盆地西缘断褶带中段,总面积约1800km2,是长庆油田近年来重点勘探地区之一。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在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地层中寻找煤成气藏。主要储层是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河道砂岩,其次是山西组砂岩。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的厚层泥岩是良好盖层。气源岩是二叠系山西组与右炭系太原组的煤系地层。
  • 贺元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41-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面地震中地震波的速度研究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地震资料处理或解释都需要有准确的速度信息。同样,在垂直地震中速度研究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在如何运用VSP资料准确地提取速度及VSP速度的特点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便推进对VSP的研究和应用。
  • 王文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45-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地震仪是法国Sercel公司于1984年底推出的一种分布式采集系统。我国于1985年首批引进了5台,其中有两台已投入使用,工作了几个月,状况良好。SN-368遥测数字地震仪使用了微处理机技术,全部操作检测均通过调用程序来实现,对野外采集站单元的控制也全部是通过软件实现的。仪器性能稳定,自动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同时它还具有完备的系统测试功能,在野外施工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本文介绍了SN-368系统的部分故障码及在野外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故障实例。
  • 刘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53-357,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生产的DFS-V数字地震仪电路设计比较合理,性能比较可靠,有一套联锁系统和通过OVERRIDE的控制达到超控某些故障条件的目的。为了获得良好的野外采集资料,使仪器在正常状况下运转,在控制部件上设置了故障与状态显示窗。在仪器内显示逻辑板(DL)的控制下,把63种故障与状态的信息装入一个32位移位寄存器中,由磁带运动板(TM)、头段逻辑板(HL)和显示逻辑板(DL)上的四个八位移位寄存器组成状态与故障检测系统,通过三位字符显示器在显示窗上显示出故障与状态。这里仅分析63种故障与状态的M-n故障的检测电路和维修方法。
  • 外刊题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58-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摘要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60-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酒东盆地重力资料解释,杨琦兰在酒东盆地使用PGM系统对1:10万比例尺的重力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用地形相关计算盆地区域重力异常、多边形正演校正盆地岩性、变密度迭代法计算盆地基岩埋藏深度、级数展开法计算重力局部异常)。结合地震、钻井、地质资料对酒东盆地基地结构推断解释,区域构造大体分为三个部分:1.文1井一元山子剩余重力等值线梯度带;2.酒泉一营尔剩余重力负异常带;3.北部基岩潜伏隆起区。
  • 论文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22(3): 363-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火成岩(图a)下第三系始新统末期的华北运动I幕,对廊坊一固安凹陷的沉积史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沙三段与沙四段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同时沿大兴断层和基底断层发生岩浆活动,导致火成岩顺层侵入地层内。LF5ll地震剖面上的沙三段地层是一个完整的箱状背斜,与下伏的沙四段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