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第2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5-06-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李光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225-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三维地震勘探始于1966年。当时野外使用 DZ 571型光点记录仪,观测系统采用600米排列、中间放炮、小三角测网,资料处理是用手工方法完成三维归位,取得了断层立体解释的经验。七十年代采用了模拟磁带记录,束状或条带状观测系统,较多的覆盖次数,并用计算机处理。1980年开始用道数较多的数字仪记录,并用大型计算机处理。目前,野外采集和资料处理都采用了现代地震勘探技术,并取得了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由于三维地震勘探比二维地震勘探费用大、成本高,因此,必须慎重使用三维地震。
  • 吴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235-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全文分六节,第一节介绍 Radon 变换的原理,第二节和第三节叙述了以Radon 变换为理论基础的 CT(Computer Tomograph)技术,及其在射电天文学、X 射线照相和电子显微照相、超声波、核磁共振、光学干涉等领域的应用。Radon 变换是数学上的变换,CT 是计算机成像应用装置,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可以借鉴 Radon 变换和 CT 成像技术。第四节论述了τ-P 变换是 Radon 变换的一种形式,τ-P 变换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过程与二维傅氏变换扇形滤波相似。进一步应用 Radon 变换应像 CT 那样,向成像方向发展。第五节论述了Radon 变换在地震勘探中利用各种物理参量的可能性,并建议改变野外观测方法,采用在一口井中布置激发装置,另一口井中安置接收装置,利用吸收系数和速度参量成像,有利于寻找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及其它矿产资源。第六节中列举了 Radon 变换在地球物理勘探应用中的一些引为注意的问题。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241-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正> 本刊发表过许多文章,给广大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提供了许多帮助。为了更好地发挥文章的作用,方便读者查阅资料,特向作者提出几点要求。1.在写好正文的同时,要写好摘要。一篇文章的摘要是作者着重希望传递给读者的内容,其中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的原理、主要过程和结论。摘要力求精炼,也不可三言两语、一般以300字为宜。摘要的英译最好按句译,不必逐字硬译。2.凡是在文内引用前人的工作成果,一定要在引文处标明出处,在文后注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次序要按文内引用的先后排列。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分图书和期刊两类。
  • 刘绍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242-252,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是一个构造复杂的大盆地,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地震连片作图,首先必须做出准确的速度平面图。编制四川盆地速度平面图的速度数据是根据下式计算的,即先将要计算的合成平均速度点展布在各层的层速度图和等厚图上,然后读取各点从地面出露地层至志留系各层的层速度和厚度值,由上式计算各点的平均速度值。合成平均速度点的疏密主要由作图比例尺而定,在构造复杂的部位应适当地加密,以便控制速度的横向变化。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平均速度编制的速度平面图,用于四川盆地构造连片,不但提高了作图的效率而且还提高了图件的精度。
  • 何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253-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垂直地震剖面法是目前国内外物探界正在致力研究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目前我国还没有专用推靠器的情况下,野外施工可以将检波器密封后紧密固定在电测用中子密度测井的下井仪器里。直达波能量受地层分异性和岩性变化的影响,可以利用其频谱、能量等计算吸收系数、层频谱、反射系数等地层参数;由上行波和直达波的交点可以确定反射层位;垂直地震剖面法所检测的深部反射还是检验地震工作方法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
  • 蔡为方, 阎万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265-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从二连盆地中南部的表层及地下地质结构出发,建立一个地质模型,并导出相应的一套数学模型。根据埋深、速度及最高频率要求,制作空间采样与信号波长、最大炮检距与界面的埋深及速度、组合基距与频率及地层倾角、激发深度与表层虚反射等一套关系曲线,使地震野外采集因素的设计建立在比较科学的基础上。为了查明埋深仅有580米的下白垩系目的层,则希望得好0.3秒的反射波,保护50Hz 的有效波高频成分,分辨40米厚、300米长的地质体。因此,在野外采集时,要尽量增加覆盖次数、选用50米组合基距、零偏移距、降低仪器灵敏度、综合选择激发因素,这样才能提高浅层反射波的信噪比和克服超调现象。实践说明,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确定最佳因素,改善了浅层资料的质量,保护了50Hz 的有效信息不受损害,提高了对特殊地质体的分辨能力,突出了大倾角反射。
  • 陈乐寿, 王天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27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几种简单易行而又相当准确的一维反演方法,其中包括博斯蒂克反演方法和用直流电场分布逼近大地电磁场分布的反演方法。叙述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及计算公式,并选用规则模型作了试算,以验证方法的反演效果。结果表明,博斯蒂克反演得到的最下部界面位置比较准确,其余界面深度误差较大;直流逼近的效果取决于逼近方案的选择。在本文叙述的五种逼近方案中,以假设直流电场随总纵电导呈指数衰减的效果为最好。
  • 王宜昌, 杨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293-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廊坊—固安地区是一个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对于通过该区泉26井的一条地震剖面上的深部反射层(T6)的岩性及时代的解释,尚有争议,故希望通过与此地震测线重合的重力剖面,进行联合解释。该剖面上的重力异常值由西北往东南单调降低,反映该区的区域场具有线性变化的特点,利用地震层速度、构造剖面和相剖面等资料进行重力异常的正、反演计算,其结果说明引起重力异常的因素不是单一的,也就是说,产生重力异常的主要密度界面不是一个统一的地质层位,它不能反映基底界面的起伏。但是,在泉26井附近,依据 T6反射层换算的密度值为2.67g/cm3,接近石灰岩的密度值,故推断 T6反射波相当于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的顶面反射。
  • 郭云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299-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重力异常四次导数和重力异常二次导数一样,具有突出局部异常,压制区域异常的作用。利用重力场的泰勒级数展开式,可求出重力异常的四次导数。利用华北 G 凹陷1:5万重力细测资料,计算了重力异常四次导数,和地震勘探的下第三系构造图以及前第三系构造图相对比,其构造符合率达75%,并发现一批可能的潜伏构造。这对于地质构造很复杂的地区来说,是有意义的。本文是对重力异常高次导数应用的一次尝试,尚有一些问题需作进一步研究。
  • 李风清, 季国兴, 柳薪儒, 绪治平, 吴海山, 徐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305-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陆地石油勘探中,有时仍然要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地震波。地震测线通过的地区,不论是地面还是地下,经常遇到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它们具有不同的抗震能力。为了不影响这些建筑设施的安全,本文介绍了大港地区炸药震源水平径向振动影响场的测定方法。并参照国内外较通用的爆破地震烈度标准及一般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采用12度烈度制。定义5度烈度区为临界区,4度烈度及以下烈度区为安全区,达到或超过8度烈度区为破坏区。文中计算了该区炸药震源不同激发因素的水平径向振动影响场,并确定了应用炸药震源施工的“临界区”与“安全区”的范围。
  • 李秋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313-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李心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314-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设置了瞬时浮点放大器,用以提高地震记录的精度。然而,这给采样保持器的特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有更高的跟踪速度,二是要有更低的保持误差电压。否则将严重恶化地震信号的量化精度。尤其在高速率采样系统中,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本文从采样保持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和特性入手,研究了瞬时浮点放大器的效应对采样保持器这些性能指标的要求。如果要提高采样保持器的跟踪速度,将会受到电路本身因素的制约。因此,可采取一个折衷方案让子样的变化率参加控制瞬时浮点放大器的增益,用以限制进入采样保持器的信号变化率,使其低于采样保持器的跟踪速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方案是把采样保持器设置在浮点放大器的前面。但在这种设计中,采样保持器保持误差电压是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指标。
  • 经验交流
  • 刘德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320-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利用地震速度谱求取层速度,将层速度与同深度的综合速度相减,得出剩余层速度。将剩余层速度与钻井资料的砂岩泥岩百分比含量相比较,可求出两者的关系。再与地震构造图,等厚图等资料综合对比,可用来研究工区的岩性分布、沉积环境和物源方向等,进而预测工区的生油条件、储油条件及其有利地区。此项试验结果与地震地层学解释的结果相当吻合。
  • 苏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327-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姚逢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328-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苏雷, 张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330-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梅林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331-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外刊题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332-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5, 20(3): 33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