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4-02-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李庆忠, 陈祖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经典的组合理论主要偏重于论述对各种干扰波的压制能力,而较少研究对有效反射波的压制及改造作用。本文的做法是把组合与地下反射层深度、倾角、接收信号频率、速度规律以及不同观测系统、初至切除等因素作全盘考虑,并从一些典型盆地有代表性的速度模型出发,作了某些理论计算和实例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绘制了一套便于野外施工选择组合基距的图板。最后指出了克服组合效应的三条途径:①单个检波器多道接收;②去组合效应反褶积,③宽通的“理想”检波器串。
  • 黄洪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2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沙漠厚度大(达100~200米)、沙质松散、潜水面很深(可达100~200米)的沙漠区进行地震勘探,一直是难以得好资料的。我们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特别是近三年来,终于摸索到在沙漠区得好深层弱反射波的基本方法:在野外采用联合组合法(组合检波采用四串两组错开排列,每串9个检波器,内距5米;组合爆炸采用8口6米浅井,分两排,排距30米,内距6.25米)及双重偏移观测系统(大偏移距为2,775米,最大炮检距为7,525米;小偏移距为125米,最大炮检距为4875米),测线尽量沿沙沟布成弯线(弯线折角一般保持在10°左右),覆盖次数最好采用96次,室内资料处理要着重把握两个环节,一是模拟组合,即在初步静、动校正之后,将5炮、5道的25个记录道组合成一道,再一个是作组合 SATAN,得到高精度静校正剖面。上述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强化的方法,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简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地质仪器学会和贵州省第七机械工业局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北京召开了 JDS-1型静电示波仪鉴定会。石油部、地质部、煤炭部、冶金部、核工业部、电子工业部、航天部、国家地震局及有关高等院校等34个单位5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JDS-1型静电示波仪是贵州天宁无线电厂为地震数字仪研制的配套产品,它能记录
  • 论文
  • 姜忠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3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小型计算机上,采用一定的变延拓步长计算,可大大提高相移法波动方程偏移的速度,而又不损失偏移的精度。当选用的延拓步长Δτ<48毫秒时,偏移成像效果好,偏移误差小于1%;当Δτ>48毫秒时,其成像效果变差,在此条件下,偏移误差随着延拓步长的增加而加大。
  • 新书介绍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3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王卫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40-48,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波动方程有限差分偏移中,对每一个差分层的每一个地震道都需通过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求取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反褶积算子的根。本文介绍一种一点迭代求根法,用这种方法计算差分反褶积算子的根,不仅提高了计算速度,而且还能保证波动方程有限差分偏移的精度。
  • 何玉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平面波前剖面的时距曲线与室内模拟出发,给出了实现这种剖面偏移的方法,并讨论了与之有关的速度等问题。
  • 孙福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三种层速度彩色显示方法:等 V 图法是把相同速度点连在一起,利用彩色加以标志,可从宏观角度描述地下速度的变化规律;振幅加权法是一种以速度为彩色背景、以波形或变面积为纵向定位标志的图形;波形染色法是将求取的层速度信息变为彩色信息,并染在相应的波形和变面积上。相比之下,波形染色法表达速度准确,反映构造形态清楚,剖面显示美观,是一种更受用户欢迎的方法。
  • 消息
  • 伊增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张喜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5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文中阐述了直流电测深曲线反演拟合的基本原理,对拟合电阻率转换函数T(λ)和视电阻率函数ρs(r)分别进行了探讨。着重讨论了最小二乘法、阻尼最小二乘法、改进的阻尼最小二乘法等算法的特点,并给出了改进的阻尼最小二乘法的反演程序框图和计算实例。
  • 经验交流
  • 许绍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7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DP 凹陷是一个内陆含盐的小凹陷,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在各个地质时期发育着不同类型的砂岩体控制着油气的聚集。此凹陷北部的 PC 砂岩体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PC 砂岩体属于沙二段上部地层,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少量钻井及测井资料可确定此砂岩体的分布范围。经钻探,在砂体的南部和东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 王良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80-8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识别亮点的要素中,强振幅特征是最重要的,一些在理想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标志,实际中未必能出现。经过复杂处理过程的亮点剖面与常规地震剖面并无本质的差别,因此,在常规剖面上显示的亮点也可作为提供井位的参考或依据。在主要的含油层系内,综合利用构造高点部位的亮点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以实例说明,用强振幅这个标志找到了气田,打出了高产油井。
  • 姜锡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87-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BZ28—1水下沉积扇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和岩相特征都比较清楚。扇体的前方和上方是连续的反射,扇体项面有超覆现象,扇体内部反射稀少,扇体底界有一组强反射。扇根部位的沉积以砾岩为主,扇体中部为砂岩,扇前缘为砂泥岩互层。钻井证实,此扇体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综合多种地震信息可预测此扇体上的含油气聚集部位。在含油气部位上,速度和频率偏低,带宽能量和10Hz 能量百分比升高,碳氢指数有规律的增大。
  • 马永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速度谱求取速度值时,其相应的平面坐标实际上应随地层倾角而变化。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在应用此种速度作岩性分析时,就有可能造成错误。本文提出一种在等 t0图上实现速度值坐标的平面校正方法,用于实际的效果是好的。
  • 外刊题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 19(1): 98-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