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 第1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76-10-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0-0.
    摘要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物理地震学的角度,运用非涅尔半波分带法,讨论了反射波法地震勘探中的几个问题,即提出了反射带的概念指出了水平多次迭加工作方法中,激发和接收点允许偏离规定位置的范围较深入地讨论了偏移迭加(绕射扫描迭加)工作方法中关于收敛半径和权系数的问题,以使偏移迭加工作取得更多的进展最后初步探索了一下真正的全息地震。
  • 钱荣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19-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绕射波是时间剖面上最常见到的特殊波之一。正确地认识它,合理地利用它,有助于对时间剖面的解释和对断层的确定。对于绕射波的性质已有一些文献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得到一些理论上的结论,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是生搬理论上的结论所能办到的。本文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认识时间剖面上的绕射波。但由于水平有限,可能达不到这个目的,也难免出现错误,望同志们提出批评意见。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37-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偏移迭加的基本原理在有关的杂志上已作了介绍,这里只简单的谈一下。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当地震波到达一个反射界面时,该界面上任意一点P都可以看成为新震源(绕射点源)。波以此点为中心,成球面波向四周传播(图1)。由此,推广开来,则可以认为,在地面上任意一点接收到的地震脉冲,就是反射界面上所有点源产生的绕射波在接收点上迭加干涉的总和(图2)。
  • 弗雷德丁·希尔特曼, 牛毓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4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基尔霍夫波动方程的一种形式,它对于从事地震反射振幅解释的物探工作者是有价值的。将基尔霍夫推迟位方程式简单地重排一下,便可将反射过程看作是震源子波与所谓"波前扫描速度"的褶积而求解。波前扫描速度是入射波前通过反射界面的速率的度量。对具有不同曲率的地质模型的波前扫描速度加以比较,就可得到绕射和反射振幅与界面曲率的关系之直观认识。此外,根据波动方程式的这种一般形式,容易获得反射振幅的几何光学解。然而,更重要的是,由波前扫描速度的讨论可引伸出一种图解法,使物探人员可以用园规和直尺推算曲率和绕射对地震振幅的影响。
  • 双革成果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七○○二钻井队于一九七六年二月成功地打成了我国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我处测井队,在物探局、井下作业处和七○○二钻井队的大力协助下,奋战七天,胜利完成了这口井的地震测井工作,得到了从50米~6010米井段的地震测井资料,取得了川中地区从侏罗系至震旦系地层以及基岩的速度资料,创造了地震测井深度和质量的新水平。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7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地震资料进行数字处理是地震勘探领域目前正在发展中的一门新技术,全盘实现数字化,是今后地震勘探工作的发展方向。数字处理手段较多,可进行各种复杂的滤波运算,计算反射层参数,实现地震波的偏移迭加,能够提供质量更好的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逐步实现层位的自动对比及自动绘制地震勘探最终成果图——构造图,对于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精度及自动化水平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7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255队在龙女寺构造西部,用两部626型磁带地震仪,实现了在四川地区48道双站同步接收试验生产。截止七月二十五日野外共生产44天,完成地震剖面264.920公里,地震记录一级品率达77.1%,六月份完成地震剖面101.045公里,创我处近年来的新记录,48道双站同步接收具有下列特点:1、为优质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平均日进度6.021公里,其中有三天日进度在10公里以上,十二天日进度在7公里以上。在丘陵地区的平缓构造上进行大面积勘探,还可以加大间隔,为优质高产发挥其优越性。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一、处仪修站和四川大学共同协作,今年进一步完善了地震载波传输整机的设计工作,并对各单元电路的性能进行调试。将试制的载波装置与地震仪配合进行了室内和野外试验。1、载波道传输试验(1)第一次试验是4个检波道(未加变放和屏蔽),传输信号80赫。第二次试验是6个检波道(未加变放和屏蔽),传输信号36赫。当输入为100微伏~400毫伏时,能不失真地传输,但当输入小于100微伏时,特别是小于40~30微伏的小信号传输,感应背景很明显。(2)进行7个检波道试验(未加变放),加了比较简单的盒子屏蔽,录制的记录有很大改进。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DZ712回放仪装有二个动鼓(每个动鼓有12个组合回放信号干簧),仪器作校正转录和组合回放时,都必须由动鼓来完成。地震五大队回放组的同志,为了提高处理资料的速度和质量,成功地实现了边录边放的革新。1、磁系统的变动如一定鼓也具有12个组合回放干簧,那这定鼓与其中一个动鼓配合就可进行回放。这样,另一动鼓可作转录。因此,对磁系统进行变动,为边录边放信号通路创造了条件。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7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DZ712回放仪磁保持线路是实现本仪器自动控制的,所使用的六只特殊的磁保持继电器是自动控制的关键。但是,目前使用的磁保持继电器缺料,仪器出厂时配的也只剩下四只能较正常工作。通过一些辅助办法,增加操作手续,还可以完成常规剖面回放处理。但对于迭加、多次复盖等方法的资料处理,就难于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地震五大队回放组的同志,对仪器磁保持线路进行了改革,采用了材料丰富的DZ-100型和JRX-10型继电器,取代了磁保持继电器。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7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DZ-664型回放仪,用35厘米宽的照象纸,慢档可回放4张磁带记录,所放时间剖面,道距太大,浪费照象纸。利用快档可回放10张磁带记录,但道距太小,所放出的时间剖面不清晰。地震四大队回放组的同志,为了提高时间剖面的质量,对DZ-664型回放仪光盒移动系统进行改革,加大电磁离合器上的皮带轮直径,由原来23毫米加大至40毫米,经改革后,每张照象纸可回放6张磁带记录,放出的时间剖面清晰美观,并提高了功效,降低了成本。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7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消除50周交流电干扰,在回放仪上,一般都安装了有源双T滤波器,但以前使用双T滤波器,都是在回放时间剖面时,安装在宽频带放大器输入端,效果不好。
  • 地震即使讲座(五)
  • 本刊编辑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6, 11(5):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磁带记录大家知道,地震信号是以连续形式出现的。首先我们想问,它能不能用离散的形式表示呢?这是我们把一个连续的波形作数字处理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图16是一连续的地震波形,如果把图16的连续波形离散化,则变成图17的形式,理论上可以证明,图1纵标集的包络即是图16的连续函数。为了保证用离散数值表示的波形不会失真,必须使取样频率等于连续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的2倍。